我国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外溢效应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ou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建立了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卢卡斯教育资源外溢效应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政府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以及人力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外溢的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建立多元化教育投入体系,加大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等措施,是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财政性中职教育投入 外溢效应 经济增长
  [作者简介]李汝(1969- ),女,中共南通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江苏 南通 226007)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013-03
  
  一、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初、中级专业人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人员在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中接受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培训,增加获得收入与享受生活的能力并服务于社会,有助于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教育投入对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基础性意义。政府财政性投入一直以来都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鲜见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经费投入以及国家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本文根据卢卡斯教育外溢性理论,设定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影响因素,首先作用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并通过他们服务于社会,继而产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有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投入的卢卡斯教育资源外溢效应模型,得出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与国家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
   众所周知,财政性教育投入是政府教育政策的反映。因此,本实证模型的结论,不仅是对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外溢效应的分析,也是政府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对国家经济增长作用的反映。
  
  二、模型的建立
  
  卢卡斯教育资源外溢效应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据此,我们将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设定为作用于人力资源继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将模型变形为:
  
  其中,Yt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A(t)为综合因素,Kt表示资本投入,Lt表示劳动力投入,Ht表示人力资源投入,et表示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滋t为随机误差。?琢、?茁、b、?酌分别表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在模型(2)中,我们选择Yt为国内生产总值指数,Kt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Lt为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Ht为中等职业学校①在校生人数,et为预算内生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经费投入额②。此外,模型所有数据均取自1993~200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以及历年教育部公布的《教育经费统计公报》《教育公报》等统计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计算并通过标准化得出。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1990年价格指数标准化得出。
   为了便于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将模型(2)变为以下形式:
  
  三、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
  
   分别将1993~2005年相关统计指标(统计数据略)代入模型(3),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0得到回归结果,如下:
  
   由表1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到:
   其一,从模型(3)的拟合数据来看,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水平均达到较高水平,说明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联系,其发展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因此,采用上述模型解释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外溢性效应具有说服力。
   其二,模型(3)中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显著,其产出弹性水平达0.424;而全社会劳动力资源投入未通过统计检验,表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拉动,社会固定资本投入仍然是稀缺资源,对生产的边际贡献远远超过人力资本投入。同时,劳动力资源投入不显著,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劳动力资源结构和配置与经济增长的不协调。
   其三,中等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投入表现非常显著,其产出弹性高达0.730,说明中等职业教育部门输送的人力资源边际产出较高,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其四,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通过人力资源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综合效应较为明显,由b?酌/?酌=0.464/0.730=0.636可知,其产出弹性高达0.636,甚至高于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这意味着当资本投入和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同步增长时,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外溢效应较之资本投入更为显著。财政性教育投入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其五,模型(3)中各要素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即?琢+?酌=0.424+0.730=1.154>1,说明在资本和人力资源投入的双重作用下,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处于边际规模收益递增时期。而且,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显突出和重要。
   综合实证分析结论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其各项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外溢效应非常显著。
  
  四、要素贡献率的计算及结果说明
  
   为了进一步考察财政性中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现引入要素贡献率公式如下:
  
   我们以1993~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作为产出增长率,以同期的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经费投入及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年均增长率作为要素增长率,并结合表1的相关要素产出弹性数据,分别计算出财政性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中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见表2:
  
  由表2的结果可知,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及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高达39.1%和42.8%。即在GDP的增长中,财政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因素所占的比重在40%左右,说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由此,我们看到: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果显著。2006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4693所,招生747.82万人,在校生1809.89万人。在同期的高中阶段教育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6.2%和41.7%,已成为我国中等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就了数以亿计的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已成为国家现代化、工业化建设人才的重要后备基地。
   2.中等职业教育社会需求较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属低技术产业)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低技术产业要发展,企业就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和企业的技术水平就要相对应。在中、低技术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初、中级技术、管理人员和工人,他们对我国经济飞跃发展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然而目前,在我国企业的职工队伍中,初级技术工人仅占50%左右,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由于我国低技术产业还处于发展和升级的过程,需要补充大批掌握熟练操作技能和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初、中级技术人员和工人,而且现有职工队伍也需要通过培训来提高技术水平,这都形成了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强烈需求。
   3.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长远和谐发展。在我国劳动力资源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所占份额较高,截至2004年底,我国有农村人口7.57亿,劳动适龄人口约在6亿以上。根据目前每亩耕地投入的劳动力计算,农业只需1.5亿劳动力,剩余约4.5亿农村劳动力要借助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消化解决。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多数农村劳动适龄人口在接受义务教育期间或者义务教育结束后便参加劳动生产,缺少接受基本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这一相当重要的教育环节。有资料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33年,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不过10.2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高技术要求与劳动力资源素质低,缺乏基本职业素养,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程度较为困难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凸显。一方面是充裕的、过剩的低素质劳动力需要就业;另一方面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具有一定劳动素养、技能和技术的熟练工人,这两方面的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势必影响国家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4.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2005年我国初中生升学率仅为52.6%,每年约有740万名初中毕业生走出校门直接进入社会,这些青年在进入社会前都需要也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就每万人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人数而言,德国是我国的15倍,美国是我国的11倍,日本是我国的6倍。但是,限于经费紧张、学科设置和师资力量有限等因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不足,生均指标连年下降,招生规模难以扩大。统计资料表明,1993~2005年间,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规模由655.66万人增长至655.66万人,在校生由762.2万人增长到1600.05万人,招生和在校生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8%和6.4%,而高等学校招生和在校生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9%和15%,分别相差8.1和8.6个百分点。同时,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等指标也不断下降,甚至低于教育部相关规定标准(详见表3)。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它不仅有悖于教育公平,也加剧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资源的供求矛盾。
  
  5.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困扰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重要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国家足够的财政支持。以职业高中为例,19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对职业高中的投入规模年平均仅为60.6亿元,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453.91元,只是普通高校学生的1/5。财政投入缺口逐年加大,企业应承担的经费部分也因种种原因难以实现。即便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10年来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还不及全部教育投入的10%,2005年更是降到6.7%。从理论上讲,同等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正常运作所需资金应该是普通高中的3倍。而实际情况是,我国财政预算内生均经费的投入,普通高中要高于职高,使本来就被“边缘化”的中等职业教育更加“雪上加霜”。投入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很多学校缺乏资金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水电等基础设施严重老化,造成中等职业教育相比较于其他教育层面,发展较为迟缓,经费缺口较大。据2001年浙江、河北、湖北、山东四省调查显示,34%的中等职业学校因经费不足停止招生或撤销建制,其中浙江省竟高达86.4%。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衰退现象更加严重。
   造成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其一,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总量不足,财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仅为3.41%,较少的教育投入分摊到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更是少之又少。其二,一般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是具有较大私人产品性质的准公共产品或者地方性公共产品。因此,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有很大部分靠学校自筹,地方财政、企业和学生负担了教育经费的主要部分。这一方面造成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的不稳定性,一旦地方财政资金短缺、企业经营不景气或者改制甚至破产,就会减少或停止对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家庭,尤其是农村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其三,对于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来说,由于现阶段尚未转换体制,教学课程设置还是传统产业的内容,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生源和师资流失较为严重,经费筹措更是难上加难。其四,一直以来,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一线工人低人一等的思想现在有所蔓延,致使很多人不愿选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自1998年以来招生数直线下滑,199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数比重的60.7%,到2000年已经下降到44.8%,到2006年也仅恢复到46.2%的水平。
  
  五、建议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鉴于中国国情,建议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明确各级政府开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使其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保证中等职业教育每年拥有较为稳定和充足的经费投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繁荣稳定和谐发展。
   其二,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元化经费投入体系。引入市场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学校、个人以及外国投资者以合作办学、民间办学、民办公助、外资入股等形式投资职业教育,尤其倾向于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建立持续稳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特别是要健全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体制。
   其三,加大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资金总量投入,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使用监督机制,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建立科学的教育经费预算分配体系,合理配置教育经费。增强教育投入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杜绝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现象。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其四,改进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扩大办学规模。推行工学结合,“订单教育”以及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建立覆盖城乡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学校应根据行业、企业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增删教学和实习内容,调整学习和培训顺序,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
  
  [注释]
  ①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
  ②预算内生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经费投入额=预算内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额/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教育部.1991~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edu.cn/jiao_yu_fa_zhan_498/,2006.
   [3]教育部.1991~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http://www.
  edu.cn/jiao_yu_jing_fei_497/,2006.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1~2005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5]国家统计局.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1~2005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6]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处,教育部信息中心数据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办学条件分析研究[EB/OL].http://www.stats.edu.cn/tjfx/tjfx20061222b.htm,2006-
  12-22.
   [7]温家宝.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EB/OL].http://news3.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1/13/content_3772626_1.htm,2005-11-13.
  [8]郭志仪,等.教育、人力资本积累与外溢对西北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6(2).
  [9]夏杰长.中国财政性教育投资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0).
  [10]吴慈生,等.区域人力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12).
  [11]王金营.中国经济增长与综合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需求[J].中国人口科学,2002(2).
  [12]王金营,等.论人才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经济评论,1999(5).
  [13]陈至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N].中国教育报,2006-12-2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钼是一种稀有金属,纯金属钼和钼合金具有强度大、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多种优点,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化工、军工、电光源、润滑剂、航空航天等领域。鉴于这些优点,在其他
本文通过描述进行的摇瓶实验及其结果,得到了结冷胶生产工艺中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改变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的百分比,进而测量结冷胶发酵液的粘度、产胶率,来确定最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目标就是让人们享受健康积极的精神文化,很多地方都开始大力进行群众文化建设,促进了基层群众文化辅导的开展。实施基层文化教育培训,不仅可以改善基层群
[摘要]缩小城乡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城乡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必然选择,是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既要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又要和市场相结合。  [关键词]和谐社会 收入差距 劳动者素质 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赵慧玲(1969- ),女,河北香河人,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邓小
本文简要介绍了葡萄糖酸钠的性质、应用领域、生产方法、原料、生产规模及在国内分布情况,重点介绍了催化氧化法和生物发酵法生产技术水平,对葡萄糖酸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
结晶葡萄糖的生产,大致分为淀粉水解、精制、浓缩和结晶四大步骤。葡萄糖结晶与蔗糖结晶相比要复杂得多,一般采用冷却结晶法生产一水葡萄糖,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糖液的纯度、浓
目的:针对黄原胶国家标准检测黄原胶性能的不足,提出一种检测黄原胶应用性能的方法。方法:研究蔗糖和NaCl对0.3%浓度食品级黄原胶粘度性能的影响。并建立蔗糖、NaCl共同存在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