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翁照料瘫痪妻发感言:你病未好,我不敢老!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anliu_b0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和老伴是新中国首批大学生,两人纯美的爱情始于校园。婚后几十年,他被妻子“宠”得连碗都没洗过。然而,75岁那年,老伴在家里摔了一跤,从此卧病在床。除了每天悉心照料老伴,83岁的他还要抽空锻炼身体。他说:“她的病还没好,我还不敢变老!”
  象牙塔催生甜美恋情,
  贤惠妻困难时期显身手
  刘多成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生。1950年12月,全国还没建立起统一高考制度,他通过艺术自考进入位于重庆的西南人民艺术学院(今四川美术学院)深造。


刘多成夫妇

  1953年底,刘多成在校园举办的一次活动中,认识了读大二的杨莹泽,杨莹泽相貌清秀,温柔可人。更重要的是,小师妹艺术功底好,和刘多成有着共同的志趣。而在杨莹泽眼中,刘多成英俊阳光,话语幽默,杨莹泽对他的印象也很好。校园活动结束之后,两人开始频频约会。
  半年后,刘多成毕业分配到《西南青年》杂志社做摄影记者,两人的感情甜蜜而融洽。
  刘多成工作不久后,《西南青年》更名为《四川青年》,社址要从重庆迁往成都。杨莹泽羞涩地向他表态:“放心吧,毕业后你在哪儿我就去哪儿!”
  迁到成都后,刘多成急不可耐地给女友寄出第一封情书:“亲爱的,我第一次来成都。这里气候好,随处可见菜农,很有生活气息……”
  接到男友的情书,杨莹泽欣喜不已,立马给他回了信,嘱咐他好好工作,毕业后她就去找他。事隔多年,杨莹泽仍能记得男友第一封情书的内容。
  1956年夏天,杨莹泽毕业了。在工作分配志愿表上,她堅定地写下:成都。事遂人愿,杨莹泽被分配到四川美术出版社做美术编辑,如愿来到成都和刘多成团聚。
  刘多成和杨莹泽工作的地方离得不远,每天下班后,两人都会聚到一起,携手走遍成都的大街小巷,刘多成是摄影记者,平时很喜欢拍照,他想用镜头记录下杨莹泽的喜怒哀乐。拍得多了,杨莹泽也会不耐烦。有一次,刘多成让同事帮他和女友拍合影,杨莹泽不愿照,又拗不过刘多成的恳求,嘟着嘴不高兴地说:“赶紧照”。刘多成一把抱住生气的女友,朋友恰到好处地按下快门,照片洗出来后,刘多成觉得女友这张嘟着嘴生气的照片特有意思。
  1956年11月7日,刘多成与杨莹泽结了婚。结婚那天,两人连假也没请,只是下班后回到房间,婚房是刘多成单位提供的一间宿舍,屋内仅有一张床,两人将各自的生活用品搬到一块,就是全部的家当了。
  同事簇拥着他们,起哄着让刘多成亲吻新娘,刘多成大大方方地吻了杨莹泽,并郑重地承诺:“莹泽,我愿意照顾你一辈子!”这句承诺,也伴随他们走过了一个甲子。
  婚后,小两口相亲相爱,很少红过脸。杨莹泽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杨莹泽学会了缝纫,丈夫的衣服几乎都是她做的。结婚数十年,杨莹泽蹬坏了三台缝纫机。
  琴瑟和鸣数十年,
  妻子瘫痪他感觉塌了天
  困难时期,杨莹泽不但自己做衣服,还买来全套理发工具,试着给丈夫理发。数十年来,刘多成理发的事情全由妻子“包办”。
  1959年,杨莹泽怀胎十月的男婴出生,由于脐带绕在脖子上,导致孩子窒息夭折。杨莹泽伤心得蒙头睡了三天三夜。刘多成忍着痛苦,不断安慰妻子。直到女儿出世后,杨莹泽的心情才慢慢好转。
  温馨、甜蜜的婚姻生活里,刘多成和妻子闲暇之余携手创作,经常向杂志投稿,两人的插图作品频频发表。有时,刘多成才画了几笔,就接到外出采访任务。丈夫走后,杨莹泽提起笔,唰唰地接着他的思路画完。
  有一天,刘多成向妻子提议:“干脆我们来个正儿八经的合作!”杨莹泽回应道:“好!”一个月后,作品完成了,两人为这幅作品取名为《人勤春早》,这幅作品也成为那个年代有名的年画。
  刘多成酷爱摄影,上世纪60年代,他看中了一台价格600元的进口单反相机,要知道,他那时的月工资也就几十元钱,每次去逛商场时,他都对着那台心仪的相机看了又看,不忍挪开步子。
  丈夫对那台相机的渴慕被杨莹泽看到了眼里,她开始偷偷攒钱。因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她出现了营养不良,身体一度浮肿。
  那天,刘多成回到家,妻子笑眯眯地指着桌子上的一个包装盒说:“多成,你看那是什么?”刘多成走过去一看,眼睛立马亮了起来,从包装盒里拿出相机,欢喜得不忍放下,激动地说:“莹泽,谢谢你,谢谢你,我太高兴了!”
  让刘多成感动的是,80年代,妻子到香港参加画展,别的同事买的都是化妆品之类的东西,杨莹泽却倾囊给丈夫买下向往已久的松下录像机,90年代又出资让刘多成用起了摄像机,让丈夫在摄影摄像器材方面从不落伍。
  转眼,刘多成和妻子退了休。他们唯一的女儿定居美国,二人世界温馨和美,让亲友们羡慕不已。一晃两人过了古稀之年,2007年底的一天,75岁的杨莹泽起床后站立不稳,向后摔了一跤,痛得站不起来。从那以后,她再也没从床上起来过。
  老伴倒下那一天,75岁的刘多成第一次走进菜场,初次买菜,刘多成不会选菜,他告诉菜贩:“我不会挑菜,你帮我选,选得好了,我以后都买你的菜!”
  制作视频以唤醒沉睡老伴,
  钻石婚纪念日老伴奇迹般流泪
  自从老伴卧病在床,刘多成的生活就变得异常忙碌。他每天早上起床后先煮鸡蛋,热牛奶,照顾老伴吃完饭再给她读当天的报纸。10点左右,他骑车买菜,换着花样准备昨日刚学会的菜品。下午,安置好老伴,他骑车前往朋友老王家,向厨艺高超的老王学一个小时烹饪技巧。
  为防止久卧病榻的老伴得褥疮,刘多成把手机闹铃设成1小时响一次,每响一次铃,他就帮老伴翻一次身。刘多成120斤,老伴140斤,每次给她翻身都几乎要用尽全力。因为生病,老伴两腿僵硬,脚上也出了些问题,简单的一次洗脚,刘多成要用一个多小时,折腾得筋疲力尽。
  让刘多成难过的是,老伴的记忆力衰退得厉害,最后竟连他的名字也记不起来了。为了让老伴记住名字,刘多成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A4纸上,字体很大,然后粘在墙壁上,每天教老伴读。
  2015年12月,杨莹泽再次住进医院,这是她瘫痪后第三次住院,此时她已彻底失去了记忆,被诊断为植物人。由于杨莹泽此前做手术切除了喉管,只能吃流食,在老伴饮食方面,刘多成下了很大功夫。他对亲友们说:“莹泽可能不知道痛苦,可如果我照顾不好她,我会痛苦!”
  有一天,他从电视新闻里看到一个部队军官照顾植物人妻子时,把以前两人的照片做成视频,天天放给妻子看,结果妻子半年后醒来,慢慢恢复了记忆。这件事情给了刘多成很大启发,他拜朋友孩子为师,学着把拍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几百张老照片一一扫到电脑里,然后制成视频,再配上老伴最喜欢的邓丽君的歌曲。历时三个月,他制成了《婚前回忆》《婚后倩影》《迈向夕阳》等6个视频。
  刘多成买了个大屏幕手机,每天除了给老伴按摩、喂饭外,就是用手机给她播放视频短片,和老伴絮叨。
  2016年11月26日,是刘多成与杨莹泽结婚60年纪念日。医护人员给老人献上了蛋糕,刘多成用勺子小心翼翼地喂给老伴吃。刘多成在老伴耳边说了许多话,杨莹泽依然眼睛紧闭,刘多成深情地在她额头上吻了一下,继续说:“莹泽,你在床上躺了一年了,无论怎样,我都会陪着你,我说过,我会照顾你一辈子的!”
  “啊,莹泽流泪了,她肯定听懂我的话了!”刘多成与老伴对话的时候,见妻子左眼眼角渗出了一串泪水,欢喜得喊了出来……
  一直以来,刘多成都精心陪护在老伴床前,尽管老伴依然在沉睡之中,他仍期盼着有奇迹发生。照顾老伴的每一天,刘多成总会抽出半个小时徒步,他对亲友及来看望老伴的人说:“她的病还没有好,我不敢变老!”。
  2016年底,卧床多年的杨莹泽去世。刘多成夫妇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爱情,则永远留在了有爱的人们心中。
  责编/昱青
其他文献
为阐明过度训练对肠粘膜免疫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采用建立安静对照和过度训练大鼠模型,应用形态学手段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对过度训练后大鼠肠粘膜的超
本文根据出租车计价器模拟仿真系统实现的功能,主要介绍了不同时间不同路程段的每公里单价、等待时间、路程、速度计算总金额及显示总金额显示当前日期和时间以及功能实现的
重症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与酸碱失衡临床分析孙继民,严盛芳,李荣华我们对1993年8月至1994年3月收治的25例重症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患者的血气及电解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一我叫彭茂,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现供职于一家软件技术公司,大前年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妻子姚小瑶。姚小瑶在事业单位工作,工资不高,但很稳定。去年我们买了房,虽说首
春节回来,真正进入了新年。除了出门和朋友聚聚,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制订计划。必须在夏天来临前,减肥10斤;多读书,每个月读3本,并做读书笔记。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又
2005,九大任务之首:“提升监管能力”2005“医院管理年”提出九大任务,排在第一位的是:提升卫生行政部门监管能力。提高卫生部门行政能力的话题在会议上被多次提出,“医院管
在井冈山的一处山坡上,曾经生长着一株郁郁葱葱的大树。它的树干直指苍穹,它的 On a hillside in Jinggangshan, there was once a lush big tree growing. Its trunk stra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不用考虑成本和市场等因素,管理医院依靠的是“专家型”的思维方式。在市场经济的医疗服务竞争中,特别是在城市,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的医疗流
我有两个孩子,哥哥与弟弟相差两岁。我们是两年前才决定在家上学,属于主动选择,那时候哥哥读三年级,弟弟刚读一年级。原因有二:一是出于信仰,二是因为我们的理念与现代学校教育有所
结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从科技期刊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了期刊发展观的思考,结合自己的办刊实践,重点讨论了期刊“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指出从主编到编委以及编辑部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