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
  在近期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2021年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怎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相关问题,《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抓手”


  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我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脱贫攻坚胜利收官之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备受关注。叶兴庆认为,扶贫政策总体保持稳定,投入力度等方面不搞急刹车,这是一个总的政策导向。
  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在叶兴庆看来,具体而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几个重要“抓手”。
  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的机制。继续精准扶贫的有效做法,对原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一些新的边缘户进行监测。还要对那些收入骤降或者支出剧增的脱贫不稳定户、低收入边缘户进行及时帮扶。“这是一种精准防贫机制,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叶兴庆说。
  脱贫户中缺乏劳动能力的那一部分人要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低保制度和特困救助及其他专项救助制度,比如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领域的专项救助制度。而且救助的标准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而有所提高。
  脱贫攻坚期结束以后,很多工作不能马上结束。比如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人,现在搬迁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下一步就是解决就业以及社会融入的问题。让叶兴庆担心的是,新社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园区还有很多欠账。
  脱贫攻坚期间兴办了很多扶贫产业。产业需要长期培育,怎样提高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怎么样提高脱贫地区自身经营产业的能力?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扶贫产业是靠外部帮扶的人投资建设的,如果那些人走了,企业会不会垮?这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叶兴庆提出,要尽快提高本土的技术和经营能力,这样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
  脱贫攻坚期间形成了很多资产,既有公益性的资产,也有经营性的资产。“要形成一个管护机制,让那些资产长期发挥作用。比如,对经营性资产要提高经营管理能力,让经营性资产得到有效的利用,不要出现闲置,并且不能出现流失。”
  此外,就业帮扶的措施也要延续一段时间。要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全方位的培训,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也是下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长远来看,还是要通过乡村振兴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叶兴庆表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脱贫攻坚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就是到2020年底。乡村振兴是新的发展阶段,一直持续到2050年。也就是今后30年,还要持续奋斗才行。”叶兴庆说。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叶兴庆指出,在未来的现代化进程中间,城市化还会进一步推进,城市化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但是乡村不能衰落下去,也要跟得上现代化的进程。未来乡村的人口总量、比重会进一步下降,但乡村的治理体系、经营方式要进行整体改造。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七方面举措。一要加快發展乡村产业,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二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三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四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五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六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七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
  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更需要关注。叶兴庆建议,中央从原来的深度贫困县里,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地方也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也是借鉴脱贫攻坚的做法。
  在他看来,乡村振兴中,最重要的是产业振兴。在脱贫攻坚期间,脱贫地区的产业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这个产业基础还不足以支撑脱贫地区下一步的振兴。所以要加大产业培育的力度,让产业进一步强起来。
  脱贫地区的基础设施前期投入很大,但跟发达地区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现在的基础设施跟脱贫攻坚是匹配的,但不能满足未来乡村振兴的要求,因此需要在维护的同时进一步提升。
  “另外一个关键问题是人。”叶兴庆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要提高脱贫地区的内生发展能力,必须让脱贫地区的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革命性的变革,让他们的理念跟新的发展理念或者市场经济更有效地对接。

  而且乡村振兴也包括人才振兴。叶兴庆希望留在农村的人一部分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也鼓励农民工及一些城市人才到乡村创业创新。“未来城乡之间人才的流动不再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而是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双向流动。”

打造未来“三高”乡村


  “脱贫打的是攻坚战,乡村振兴也要攻坚,需要国家大力支持,但它更是一个长久战,要久久为功,步步为营。”叶兴庆说。
  他认为,乡村振兴要从整个经济社会结构的重组、重塑,从内生能力的逐步培养等角度来打持久战。要有前瞻性、规划性,考虑到“十四五”,甚至未来15年、30年。
  “在乡村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乡村变迁的规律,也要遵循市场规律。” 叶兴庆说,“我们要发挥乡村的多种功能,要让乡村的独特价值得到充分的彰显,包括乡村的自然资源、风土人情、传统文化。”
  在他的理想中,未来的乡村是一个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一个高颜值的生态空间,一个高品质的生活空间。“总之,振兴之后的乡村,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其他文献
河南省光山县,南距武汉180公里,铁路、国道、高速将两地紧密相连,作为外出务工大县,5万光山人常年活跃在武汉及湖北其他市县。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座豫南小城首当其冲。全县86万人民勠力同心,群防群控,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  疫情防控期间,光山每家每户的门窗背后都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蕴藏着基层治理中服务、联动、引导等多重看似微小琐碎却精妙关键的环节。抗疫爱心餐联盟  生于1997
乡村医生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直接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医改在基层持续发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乡村医生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低下等问题仍是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民是一名从医40多年的乡村医生,他所在的卫生室位于山东省泗水县苗馆镇隈泉庄村,守护着200
中秋节刚过,有人就把没吃完的、吃不完的,甚至外包装还未打开的月饼、糕点,毫无怜惜地丢进了垃圾箱。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在笔者所住的小区有之,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见过,想必在其他城市的角角落落也有发生。  在笔者小区保洁大爷心里,“节庆食品节后丢”现象,他们已是见“怪”不怪了:正月十五一过,定见汤圆、元宵成垃圾;五月初五一过,定见粽子成垃圾;八月十五一过,定见月饼成垃圾。更让保洁大爷心疼的是,一些人家
浙江蓝润天使实验小学教师 王印(中)  “3、2、1,发射!”话音刚落,一支“火箭”水汽迸发地冲向了湛蓝的天空……这一幕极具科技感的场景发生在浙江蓝润天使实验小学的操场上。  这支特殊水火箭“总设计师”是这所小学的老师王印,一群小小“科研工作者”围绕在他的身旁,发出阵阵欢呼声,目送着这艘水火箭搭载着他们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直冲云霄。走红网络的科学手工课  在天问一号奔赴太空的同一天,王印与30个学生
《民生周刊》记者王迪  扎根基层,已经从事文博事业30年的王瑞霞,谈起文博工作,仍然激情满怀。正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热爱与自信,让她在文博道路上固本开新、行稳致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博事业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的就是文化自信。  近年来,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前所未有。一座座博
从学理认知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对经济学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法论创新。  有必要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层面,深层次探讨这一理念的学理意蕴,构建生态文明范式下的新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自然是有价值的,是创造价值的  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认为自然不创造价值,并不构成价值来源。古典经济学的鼻祖配第最先提出劳动价值论。  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指出,空气等自
卫少华(右二)山西安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卫少华曾是山西安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财务部经理,多年的财务工作,让他养成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  2012年,在董事长胡胜合的大力举荐下,卫少华出任公司总经理一职。这对于卫少华来说真是一副既光荣又沉重的担子。  逆境中谋生存,困境中求发展。卫少华带领山西安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坚持走转型发展之路。临危受命  山西安华是
靠市场还是靠规划?对于城市群的发展来说,这个问题一开始便存在,争议至今。  作为我国城市群发展的蓝图,《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多次出现在国家重要文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业界对于城市群规划的质疑从来没有间断过。有些城市群并没有像规划的那样发展起来,是规划本身还是实施存在问题?“十四五”期间,城市群将如何建设?就相关问题,《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具有极其深刻浓厚的新时代特征,深刻阐释了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要义和时代内涵,深度揭示了健康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全面加以贯彻落实。战略导向、战略构想与战略目标  战略导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没有健康,美好生活就无从谈起。健康既是发展的目标
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为抗击疫情的重要阵地,城乡社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发挥了重大作用,也经受了一场场考验。  在社区防疫中,有人对社区工作者竖起大拇指,也有人怨声载道。疫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基层治理的不同模样。绝大部分社区全心为民,工作人员日夜奋战在第一线。也有社区工作粗糙,流于形式。  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城乡社区治理有成绩和经验,也有漏洞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