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的立体教学法尝试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zm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重在探讨对于苏教版《〈史记〉选读》的教学方法。就此教材而言,文体的特点,阅读量的加大,长时间面对单一文本的现状,使得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教学任务得以保质保量保效率地完成。笔者尝试应用四个层面的教学定位,简称“立体教学法”,促进学生从传统的文学文本中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达到有效积累的目的。
  关键词:《〈史记〉选读》 立体教学法四个教读层面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这种拓展与提高体现在多个方面,学习的主要任务变成实际应用、鉴赏陶冶、探索研究,学习方式上的选择、自主、探究的特征更为明显。就《〈史记〉选读》而言,一是单个文本阅读量大幅增加,二是一个阶段内将面对同一类的文本,三是言与文关系的准确定位与把握。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是师生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尝试了四个层面的指导阅读方法,即分别从文言文的角度,史传文的角度,文学作品的角度和研究性阅读角度来分析教材中文章,多角度立体地吸收文本的营养。这种方法由实践逐渐上升到理论,再回来指导教学实践,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下面我就以《淮阴侯列传》为例,谈谈立体教读《史记》的实际操作过程。
  一、作为文言文层面的教读
  《〈史记〉选读》作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文化论著系列的选修课本,其文言文本的性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整体把握论著内容,提高母语素养,这是课程“基础性”这一层面的任务。《淮阴侯列传》首先是文言的学习,因此我们学习文言的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都应应用。诵读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不能吟诵精熟,也要熟读重要段落,形成语感,比如末段太史公的论赞部分是应该背诵的。所以预习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或局部)表现性诵读,圈画重点词句准备课堂讲解,同时就内容进行评点。其次,与学习必修教材文言文稍不同的是,此时我们更要注意文言知识、文言现象的积累,每个专题中的“积累与应用”都有相关的文言知识点的梳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此为基础,参考学习资料,系统梳理各类知识。另一重点是文言语句翻译,可在此篇中找出含各种文言语法现象较多的句子不少于5句,重点翻译,学生另自找不少于5句,可自己翻译,也可互相翻译,注意关键词的翻译。
  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揭示本专题学习任务,回顾必修所学内容,进而要求学生对文本的大致内容就自己的认识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争议,形成基本的认识:第一部分:早年屈辱。第二部分:井陉之战。第三部分:谋反被诛。第四部分:史官论赞。
  设置选析阶段,鉴于选修文本的阅读量大幅增加,精读每一个语段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精读一至两个语段却是可能的,在自读阶段,整体了解文本并读懂读透一个语段,是一种从实际出发的学习方式,这尊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个性化理解,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自主选择性。在我们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中,语段选择没有重点,没有规定,完全是自由的。基础与理解力差一点的同学往往选择短的语段,老师也不会指责,只要学到位就可以了。事实上,从已有的教学实践看,学生选择的往往是那些精彩的关键的语段。因为这一学习方式建立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是个体行为,课堂交流就是一种分享了。
  二、作为史传文的教读
  老师应该知道:《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另外《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司马迁非常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对其作为史传文的几个特点要了然于胸:严谨实录,客观公正,评价分明。
  当作人物传记来看时,首先必须理清写了人物的几件事,深层次的需探讨人物的精神价值取向,可写出鉴赏性或评论性文字,班内交流,师生点评。
  在节选部分的一开始,学生通过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三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出这三个故事都反应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第一个故事侧重表现他屈辱之中的自尊,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自信和抱负,第三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坚忍,忍辱负重。而这些性格特点是他一生的成败先机。司马迁一向重视人物的早年生活的环境、早年性格对人物此后事业成败的影响,这篇也有反映。
  《淮阴侯列传》的主题有两方面,一面是写韩信浴血奋战,为刘邦平定诸国的过程;这在节选部分通过井陉之战也有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写刘邦对韩信的种种控制与防范,最终“鸟尽弓藏”身死于吕后、刘邦之手。揭示了专制君主和开国功臣之间的矛盾。《淮阴侯列传》还通过蒯通事件暗示了韩信的冤枉。司马迁同情他,以非常饱满的热情来写这位英雄。“千秋独为韩侯哀”的情绪在《淮阴侯列传》里面隐约可见,虽然通过节选只能窥豹一斑。
  历史是世界的昨天,而今天是过去的延续,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世界曾经发生的事,如同我们不能不向往人类的未来。识多才能智广、足智方能多谋,读史、正史使人聪慧,更使人睿智,从真正的历史中摄取智慧,关注那些叱咤风云的豪杰、聪颖灵秀的文士,还是善使权谋,“尖”佞邪恶之徒,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历史的了解,体会蕴藏其中的智慧。
  三、作为文学作品的教读
  学习《〈史记〉选读》更重要的还是对文化典籍的阅读,这大大有别于我们先前在必修教材中学习单篇文言的目的,我们要始终有一个整体的阅读概念和清晰的阅读目标。整体的阅读概念就是我们在学习《〈史记〉选读》课程专题的过程中,心里始终要清楚这一专题重点,要我们领会《史记》哪一方面的问题,是它的叙事艺术还是它的人物刻画艺术,是它的春秋笔法还是它的人格理想,是它的体例还是它的影响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文学的眼光来阅读文学作品。
  寻找作品不同于其他的特色。弄清时代背景,作者经历、思想后,作品特色就凸现出来了,尤其那些貌似相同神却各异的文章。在本书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安排?了解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对韩信的形象塑造,司马迁不仅选取典型战例来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而且,还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韩信的形象。陈辽先生指出:“传记不是小说,写的是真人真事,因此不可能像小说那样大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但《史记》却恰到好处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以此塑造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事实确实如此,在面对“胯下之辱”时,《史记》仅用“孰视之”三个字,就写出了韩信当时的心理活动。
  四、作为研究性阅读的教读
  “研究性阅读”就是把“研究”引入阅读教学,让学生围绕阅读材料展开研究,加以提炼并进行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研读的目光和手段来学习《〈史记〉选读》,要始终坚持以研究和探究的态度来学习选文。我们要逐渐地学会去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谈出自己的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还要不断尝试着写些反思、探究、总结性的小论文等等。这对我们全面理解把握司马迁和《史记》,最大限度地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接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精神滋养,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最后形成健康健全的文化品格和道德理想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选修课程并不是从属于必修课程的简单补充,其课程基础性的一面只是课程价值的一部分,只是实现课程核心价值的前提。《〈史记〉选读》的课程核心价值能否实现关键就在能否通过拓展性学习,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感悟《史记》的价值取向,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同时也能以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客观评价《史记》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其多向思维,提高其探究能力。
其他文献
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古人说“风定花犹落”之句以为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原对“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  清人王船山曾经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以上两例说明:辩证法既被应用到文学创作中,也被应用到文学欣赏中。  “动”与“静”是文学艺术中常用的艺
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纲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大纲进行全面、透彻的领会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      一、了解大纲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有力武器。它彰显着一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的把握程度。有人说:“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新课标更把“朗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得失取决于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的成败。那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到底有哪些作用呢?姑且浅谈一二。  一、朗读是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  朗读能加强记忆。记忆是人脑的一种特殊功能,是人类储存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朗读能加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一、抓住关键,掌握赏识教育艺术   赏识学生要有
两年的初中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学校工作中的一个基础部分——班级管理工作的乐趣和艰辛,在这里,体现了班主任的智慧和汗水。我觉得班主任工作是个桥梁作用,目的是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班级,让学生在这个集体里快乐、健康地成长;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包括与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与学校其他老师的关系;还要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家长与学生的亲子关系等等,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
[摘 要]品德课程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关键词]品德教育;体验;阅读;再现;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9006002  品德教育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因而生活性是思想品德课程
无意中我在学校网页上看到很多学生给我的留言,网友袁说“潘老师是个好老师,他很懂学生”,网友DIU说“潘老师很好!一个快乐的老师,带给学生快乐与知识的老师~~”,网友崔说:“潘老师教书质量好,他为人也很优秀,永远忘不了他,永远尊敬他!”,等等很多很多。面对学生如此之高的评价我非常惭愧,思来想去,主要是我对学生很真诚,和学生的心贴得很近,另外可能跟我有自己个性的德育方法有关。  一、给孩子一份紫色心情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的智者。教学模式也要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客观的板块式程式。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下面谈一下我对此次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摘要:在课改实践中,要努力改变教学观念。而“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张扬着个性和灵性。在“对话”中,能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在“对话”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创生着新的表达方式与新的分享方式,绽放出生命的灵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师生、生生、生本之问的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中不唯师、不唯同伴、不唯教材,充分发挥相互之间的对话,真正激活阅读教学,让课堂焕
摘 要: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英语词汇教学真谛。笔者试图通过常规、语境、情景、游戏等教学方式方法,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词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改 词汇 教学方式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现将我们学习心得及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常规词汇教学——注重音、形、义和拼读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