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进而应用数学,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化;合理限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应该有一个合理的限度,这是数学自身特性的需要,也是学生认知特性的需要。
  一、当前小学数学“生活化”存在的误区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现行数学教学弊端的矫枉过正,却使数学教学在实践中又陷入了“生活化”的误区。与教师的预期相反的是,数学教学生活化并没有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实效,反而使数学课堂教学陷入了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教学处处生活化。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特征之一,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缘由和应用的背景,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生活问题不能及时数学化。数学课堂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情境是日常生活情境的提炼,有的教师误认为数学情境完全等同于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常常用多媒体出示一些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结果学生的思维漫无边际,长时间不能提出数学问题,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三)多生活现象例举少数学本质揭示。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教者往往只停留在生活现象情境的例举上,而忽视了数学自身价值的揭示,影响了学生对数学本质和价值的认识,减弱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提出:“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学生举了很多例子:硬币、车轮……接着学习有关圆的特征,画圆的练习。后面没有再提到那些圆形物体。教师虽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但教师对这些例子的处理停留在表面化,没有揭示数学的本质:生活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
  二、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数学自身特性的需要。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本身具有的两重性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数学内容的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又要重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而后者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认知特性的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数学课堂教学确实需要适度创设生活情境。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义学习必须将所学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当代数学教育研究又表明,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已有一些“日常数学”的知识,“日常数学”是指体现于日常活动的数学。学校数学教学中要找到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之间的联系。而适当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激活学生已具备的“日常数学”的知识。如在小学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创设购物的情景,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教育家乌辛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地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必须具备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结论的兴趣,调动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数学,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亲切,才会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只有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教师头脑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才能把数学的理性知识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再现生活实例,认识数学价值。教师要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例相结合,教学中再现生活实例,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认识数学的价值。如在教学“直棱柱”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长方体、正方体入手,并给出了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立体物品,如高层建筑,花灯,桌椅,花瓶等,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直棱柱的特征,通过贴近生活的活泼而有趣的教学情境,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立体图形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生活,并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体会立体图形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还把生活数学化,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三)解决生活中问题,体验数学魅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从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我们应创设再现生活的情境,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引導学生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了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柏华.《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限度》[J]
  [2]吴茂生.《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
  [3]孙衣云.《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冷思考》[J]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极大的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和数学事实;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在解决数学知识问题中的实际意义。计算机技术在使用这类系统辅助教学的过程中的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下是我们可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几种计算机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几何画板Mathematic软件EXCEL中的RAND函数    在中学数学几何
摘要: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也称意向活动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在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具有动力功能,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将促进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并对智力因素的不足进行补偿。  关键词:动机、兴趣、情感、意志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智力因素组成的操作系统和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动力系统两个协同作用的子系统组成。要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必
【摘 要】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文学作品成功刻画人物出场的最好的方式,我们称为“先声夺人”。其实在课堂上,这种技巧也适用于各科教学。比如高中数学课堂,运用此方法,可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中数学 常见 导入方法      数学是高中学科中难度较大的学科之一,面对一些学生有数学恐慌心理的现状,如何上好开场白,导入新课,就更值得研
目的:观察“腹部摩法”对原发性痛经女生子宫动脉及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症状疗效,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腹部摩法”对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为祖国医学对原发性痛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联系生活;实践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更是如此。小学数学教材从选材上更加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使得数学知识不再是空洞枯燥。因此,教师一定要明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愉快的课堂,乐在微笑。  孩子的心灵窗户般的明净,需要用心呵护,那些在成人眼里看来十分可笑的事,孩子们
期刊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巧妙的情境创设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本文提出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原则和几种情境创设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情境教学是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
摘 要:数学教育是学生人生教育的主要部分,数学的思维能力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职责,本文结合教学和实际观察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种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21世纪,如何培养现代化的建设人才,肩负着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思维活动,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
摘要: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教学效果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
我们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去体会数学的美,数学无论是形式是内容,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研究方法,处处都体现着数学的美。  一、它体现了实用与思维锻炼的和谐美  从数学的发展来看,它的确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数学的实用性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古埃级几何学产生于尼罗河泛滥后土地的重新太量,“几何”一词的希腊文即“测地”的意思;古代印度几何学的起源与宗教实践密切相关,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形成的“绳法经”就是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