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 简明 生动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15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的言语水平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教师言语能力的潜能还未被充分挖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师言语水平的提高,应强调在准确、简明和生动上下工夫,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言语水平;有效教学
  
  教师的言语水平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实践表明,一位言语能力水平较高的老师,课堂往往生动、教学到位、高效;反之,课堂往往平淡、流于形式、低效。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教师言语能力的潜能还未被充分挖掘,突出表现在教学语言或不严密,或过于冗长,或单调平淡,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师言语水平的提高,应强调在准确、简明和生动上下功夫。
  
  一、逻辑严密——准确
  
  【案例一】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在揭示面积的意义时,他引导学生概括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当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时,他指出:“国际上就选用一个统一的名词叫面积单位。”当教学到1平方分米的认识时,他提问:“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仅仅在这一节课中,这位老师的语言就出现了三处明显的逻辑错误。
  造成教师教学语言不严密的原因,与教师钻研教材不到位有关。小学的数学概念,一般不要求进行严密的推导和论证,通常采用从儿童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逐步进行描述,这些概念的表述,既是科学的,又往往是初级的,有待深化的。教材明确指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虽然只是两字之差,但却能体现教师是否准确把握现阶段的教学要求。本案例的第三个语言错误也不应该出现,因为教材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求学生说的就是“我们周围哪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这也说明教师对“表面积”的认识含糊不清。
  教师教学语言不严密,还与教师对自己言语能力的提高不够重视有关。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教学中的一些关键语言,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名师、老教师,他们在表达之前和表达之时,往往也需要进行仔细的推敲,严密的思考,从而最大限度确保教学语言准确、简练、得体。而寄希望于教学语言的临场发挥,往往容易导致表达不清、令人费解,出现逻辑错误,如 “国际上就选用一个统一的名词叫面积单位。”。其实,这位老师想表达的就是: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知识是科学,科学是准确的,教学语言也应该是科学、准确的。准确的教学语言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师言语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预设。
  
  二、言简意赅——简明
  
  【案例二】一位老师通过几次试教北师大版第三册《分桃子》,最终确定创设一个“小刺猬过生日”的情境。在随后的教学中,我们从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参与热情和良好的教学氛围,深深感受到一个简洁、朴实、有效的教学情境。
  师:今天,小刺猬可高兴啦,(课件出示小刺猬过生日的情境)小朋友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生:小刺猬今天过生日。
  师:对,今天是小刺猬的生日,他准备了许多好吃的食物招待客人,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桃)
  生:桃子。
  师:根据这个食物,你能猜出他请了什么客人吗?
  生:小猴。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小猴最爱吃桃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小猴,(课件出现小猴)你猜得真准!
  师:(课件出示鱼)小刺猬还请了谁?
  生:小猫。(课件出现)因为小猫最爱吃鱼。
  师:(课件出示骨头)还请了谁?
  生:小狗。(课件出现)因为小狗最爱吃骨头。
  师:小朋友真棒,一下就猜出了到小刺猬家做客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帮小刺猬分食物吗?我们先帮他分桃子吧。(点击课件出示主题图,揭示课题:分桃子)
  这个情境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因为执教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线索,把教材中的例题、分一分中的第2题和第3题这三个揭示平均分含义的活动,用“小刺猬过生日”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巧妙有机地串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次与教师经过几次反复推敲提炼形成的简明扼要、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有密切的关系。与第一次试教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删去了诸如“小刺猬今天十岁了,他想请他的好朋友一起来过生日,你们想知道他都请了哪些朋友吗?”等无关紧要的教学语言,直奔“你能根据食物,猜出他请了什么客人吗?”这一生动有趣的问题。
  为此,教师对于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些过于冗长、含糊不清的过渡语、指导语、提问语、总结语等关键语言,有必要在课前进行适当的推敲提炼,达到要言不烦,清楚明了。
  
  三、充满情趣——生动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进而真正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力求生动有趣,而不应该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说教。
  【案例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为了让学生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像,教材设计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地面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的活动。
  有一位老师,心里总觉得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在把1平方米的正方形硬纸板放在地面后,他就直接让靠近纸板的学生一起上台站给全班学生看,当老师自己觉得纸板上站的学生差不多时,教师就1、2、3……开始数数,代替学生数出了纸板上的人数。
  另一位老师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先出示一个面积1平方米的正方形硬纸板,让学生估一估“1平方米的正方形地面能站多少个同学?”,学生有的说7个,有的说9个,有的说20个……,老师有意暂时不予评价,而是用挑战、疑问的语气提出:“到底能站多少个同学?哪些同学愿意上来试一试?”同学们纷纷举手,个个跃跃欲试。教师没有让学生一轰而上,而是有意分批让学生上来站,每站上一些学生,便故意问全班学生:“已经站了多少人?还能站吗?”纸板上的学生每次也都会不由自主地挤一挤,尽可能腾出位置。当纸板上的学生已经很拥挤(大约16人),老师还故意再问:“还能再站吗?”这时站在纸板上的同学,尤其是站在中间的同学,都由衷地感叹到“太挤了,不能再站了!”,此时老师再追问:“到底能站多少个同学?”,全班同学都能不约而同地说出人数。这位老师还不满足于此,他接着又让学生猜想:“如果上来站的同学都是“胖子”,站的人数会怎样?如果上来站的同学都是“瘦子”,站的人数又会怎样?”,既让学生充分体验1平方米的大小,形成深刻的表像,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函数的思想。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第二位老师在课前,对如何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对如何组织好数学活动的提问有精心的预设,如教师有意反复多次的提问“已经站多少人了?还可以站吗?谁愿意上来站?”;又如“如果上来站的同学都是“胖子”,站的人数会怎样?如果上来站的同学都是“瘦子”,站的人数又会怎样?”等等,这些语言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富有挑战性,有效地激发了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省时高效,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比之下,第一位老师的教学语言就显得平淡,没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欲望,没有关注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正是由于教师更多关注的还是怎样教,才导致数学活动流于形式,教学低效或没有实效,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总之,教师言语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教师主动地、经常地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反思和改进,有赖于教师不断地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勤于学习,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言语水平。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王艺涵,辽宁沈阳人,2009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毕业两年后,王艺涵选择赴美发展,从实习的夜班校对、记者,到成为美国著名的《芝加哥论坛报》的市民版撰稿人。  前不久,王艺涵回国探亲休假时,笔者有幸采访了她,听她亲口讲述在大洋彼岸奋斗打拼的日日夜夜……  严师出高徒  尽管在国内时,我有两年多的媒体从业经历,可等到了美国,却不得不从一名实习生干起。《每日南城报》虽然只是芝加
摘 要:在认真分析2012年新修订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针对《燃烧与灭火》教学重难点,从实验活动设计、课堂气氛调节、教学资源整合以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整个设计分引入新课、燃烧的三要素、燃烧条件的深化理解和应用、灭火原理及方法和多元化开放性作业五个部分。  关键词:燃烧;灭火;课程资源;开放性;科学写作  一、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2012年修订人教版九年
摘 要:本文基于对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构成的理论分析和武汉技师学院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初步总结了实施“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模式、生产型实训以及“学生 企业”双本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开展这一探索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职业能力构成 “学生 企业”双本位 生产型实训  以前,“八级工”(1956年制定、后经过修订的企业八级技术等级制度中,八级工是最高级)是我们崇拜的对象,车间里师
一、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年龄和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由浅入深的活动中探究、感悟,了解交通工具的特点,并在模拟实践中学会合理选择交通工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  《怎样到达目的地》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八课,内容由“交通连着你我他”、“惊人的交通发展”、“怎能忘记他们”、“交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但是,在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此普遍缺乏方法和技巧,词语理解模糊,进而直接影响了阅读能力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现象,须从改进课堂教学、扎实地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有效的训练入手。同时,教师要善于发掘词语教学的魅力,从词语特点、文章内容、学生年段特点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加强词语理解和运用,有效激活,使词语教学走进学生的内心。    一、
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刚刚结束,我们也开始揭开语文试题神秘的面纱。作为测试的第一科,语文有稳定考生心理的作用,因而命题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变化,难度会适中。这套试卷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试题与课本联系紧密,突显课本重点。试题中涉及的课本课文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劝学》《登高》《鸿门宴》。这几篇文章都是平时教学的重点,一共23分,相信平时努力学习的学生,对于这23分的题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吧。
摘 要: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摒弃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尝试了“自学——辅导”模式,即以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以“三动”为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效率;教学方法;启迪思维;参与意识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完善的智育,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的结构及课的所组织因素和教育因素,都应与教材的目的和教育相适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在特定时间内和个体意义上达成有价值的知识构建,让教师更会教、让学生更会学、让教学更有效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捷径。通过优化课程资源、建立自主学习机制,延伸课堂教学范围和深度,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课程改革;有效教学;合作探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本身蕴涵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就渗透于字里行间。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下面是执教《桂林山水》教学的几个片段,结合此案例,笔者谈一谈如何美文美诵,文人合一。  [片段一]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桂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邱学华老师所创立的《尝试教学理论》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强烈反响。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基本特征是“先练后讲,练在当堂”。“先练后讲”,说的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去思考,先去练习,再由教师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