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训练 有效激活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17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但是,在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此普遍缺乏方法和技巧,词语理解模糊,进而直接影响了阅读能力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现象,须从改进课堂教学、扎实地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有效的训练入手。同时,教师要善于发掘词语教学的魅力,从词语特点、文章内容、学生年段特点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加强词语理解和运用,有效激活,使词语教学走进学生的内心。
  
  一、解读:预设和定位的“回眸”
  
  1.把准教学要求的“脉”
  人教版的教材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指导是比较详尽和细致的,这一方法的指导呈现在文中的“小泡泡”以及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中。教材虽然鲜明地反映了编者的理念和意图,但很难反映出学段的目标和学习者所要达到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把握各学段的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第一学段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从三个学段不同的表述中可以发现,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各个学段各有侧重,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2.摸清教材的“底”
  读书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最主要的方法。但是,究竟怎么读?有哪些方法?在教材中,可以清晰地发现编者有意识地呈现了一些典型的方法,现梳理如下。
  
   教材从第二册开始出现联系上下文方法的指导,集中安排在第二学段。指导以“文中小伙伴”的口吻提出,有的直接教给学生方法,有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理解词语。教材中对这些方法有多次复现,如联系上文的方法在第三册(上)和第三册(下)两次出现。教材在第四册(上)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中对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回顾和总结。从表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有多种明确方法的,有解读句段,有联系上文或下文,以词解词或以文中的句子来理解词语。教师对这些方法胸有成竹,才能因文而异,因词而异,给予学生具体细致的指导,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指导才会扎实有效。
  3.找准教学的“方”
  教材就是例子,所以教师要善用这些例子。在课堂上,教师须手把手地教给学生方法,怎么读书,从哪儿入手,怎么思考,如何表述,使学生在理解词语时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并逐步在阅读中加以迁移和运用。下面是《搭石》一课中对“搭石”一词的理解指导。
  师:知道什么是搭石吗?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生(读):秋天,天气变凉后,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摆在小溪里,让人们从石头上面踏过。
  师:你能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搭石”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
  师:这是怎样的石头?
  生:平整方正的。
  生:让人们踩踏的石头。
  生:按二尺左右间隔排在小溪的石头。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隔、让人踩踏)
  师:对,抓住平整方正、踩踏、二尺左右的间隔这几个词语,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什么是搭石吗?
  生:入秋以后,家乡的人们为了方便人们过河,按二尺左右的间隔铺在小溪中的平整方正的石头。
  生:秋天,铺在小溪中的平整方正的、按二尺左右间隔排列的、让人们从上面踏过的石头。
  ……
  师:我们不但联系上下文理解了什么叫作搭石,而且会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来说,这样我们才真正理解了这个词语。
  首先,教师充分关注了教材中“小泡泡”的提示,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具体的句子来理解词语,并明确指出这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但这种理解还不够深入,所以,教师紧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搭石”,在语言的重构与输出中,词语的理解获得内化;在言语表现中,学生掌握了这个词的内涵和精神,也走进了文本。读到这儿,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搭石”。词语的理解来自文本,又与个体的内化相结合,还给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导,真正用好了文中的例子。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重在训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形成,只靠几个例子是不够的,教师只有在平时的课堂阅读中依据教材特点,找准方法,深入引导,扎实训练,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激活:精彩与生动的转身
  
  如果词语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为解词而解词,仅仅是作为一项工具而存在,那么这样的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呆板的,词语在学生的心灵中也是干瘪无趣的。词语教学的更深层意义是让学生对词语更敏感,对词语的把握更细致,并指向欣赏和运用。
  因此,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挖掘那些在课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词语,更深入地联系上下文,有效激活词语,赋予词语教学以灵性,使阅读课堂因为词语而精彩。再看《搭石》一课中的对两个词语的理解片断。
  1.品读与感悟齐飞
  师:什么是协调有序?文中哪句话解释了这个词?
  生:前面的人抬起脚来,后面又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对,你用文中的句子来理解,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前面的人抬起脚来——
  师:你感受到了协调有序了吗?
  生:协调有序就是一行人配合得默契。
  师:是呀,配合得多么默契,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再齐读):前面的人抬起脚来——
  生: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可以感受一行人走搭石多么富有节奏感,多么协调有序。
  师:协调有序中我们感受到走搭石的节奏美,读出这种感受。
  生(再读,体会节奏感):前面的人抬起脚来——
  师:协调有序是配合默契,是富有节奏感,协调有序又是一幅多美的画啊!
  生(接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此片断中的“协调有序”如果仅仅止步于联系课文的内容来作解的话,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词语所蕴含的意境。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一次次地品读,把词语教学充分地融入文本的感悟之中。教师连用四次朗读加强体验,一读解词,二读明景,三读悟美,四读抒情,复沓回环,一气呵成。在读书中学生感悟到“协调有序”所包含的如歌似画的美丽景象,体味家乡的景物美,人情美。品读赋予词语以生命和活力,词语以有声的音乐和动感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如诗似画的品读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语言的魅力泼泼洒洒地散发着。
  2.对话与情感共舞
  生:“家常话”是什么话呢?
  师:会说家常话吗?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过了河会说些什么家常话?
  生1:下工了?
  生2:吃饭了吗?没吃的话上我家去。
  (众生笑)
  生3:今年庄稼收成真不错。
  生4:我家养的大肥猪,秋后就可以卖钱了!
  ……
  师:像这一类聊聊家长里短的话就是家常话。在家常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乡亲之间很熟悉。
  生:乡亲们的关系很亲密。
  生:我感受到浓浓的乡情。
  师:读读这一段,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浓浓的乡情?
  (生自读)
  生:年轻人背老人过河当作理所当然的事;面对面走搭石时总要互相谦让。
  师:现在你能更好地读读这段文字吗?(生再读)
  ……
  在这一片断中,有学生质疑“家常话”,教师因势利导,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来说说“家常话”。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了词义。但教师并没有浅尝辄止,由“家常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进一步拓展,学生从普通的家常话中感受到家乡人民淳朴美好的心灵。文字不是无情物,一词一句总关情。在文中并不显眼的“家常话”,却是很有张力的词语,学生由此体会到了文章蕴含的情感,又通过朗读与作者的情感得到共振。正是看似简单的词语教学让学生学到了“文”,读懂了“人”,步步深入,真正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综上所述,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教师要带领学生切切实实地掌握它,并在具体的阅读中能够灵活运用。但它又不只是单纯的学习工具,如果教师能带领学生沉入文本的大背景中潜心体会,将词语理解与文本的品读感悟相结合,就能赋予词语以生命和活力,使词语以生气勃勃的形式进入学生的世界,并使学生在解词、品词、赏词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和情感的熏陶。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新课改推行后,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课堂,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成为中学一线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为此,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个人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进行尝试,在此背景下2012年11月底江阴市山观中学与无锡洛社高级中学就如何上好历史课进行研讨,举行同课异构活动,双方学校老师互相学习。笔者有幸参聆听了双方老师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这一课,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
摘要:作为一种阅读策略,“推测”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测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概括起来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既要以全局性的视野去考虑问题,也要从细微之处着手深入探究。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推测;策略;应用  一、阅读理解,因“推测”而精彩  《浙江省初中生学业考试说明》在“读”的要求中指出: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
摘要:生活处处有语文,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适当运用可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澄海素有“灯谜之乡”的美誉,灯谜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学生耳濡目染,时灯谜也很感兴趣。语文教学与灯谜学习有不少共通之处,引用恰当,定能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关键词:民族优秀文化;灯谜;有机结合;陶冶情趣;亦庄亦谐;激活思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能够使日常枯燥生硬的教学模式活跃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推动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对一堂好课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创设各种导入情境,设计贴近本课教学内
“我们越来越知道让孩子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并没有完全知道为什么让孩子阅读。也就是说,我们没有真正理解阅读的意义。这就忽视、蔑视了阅读的价值。其实阅读的价值就是一棵树,我们种一颗树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一棵树。但是,如果种一棵树只是为了打一张桌子,就忽视、蔑视了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树,当然可以做一张桌子。但是,同时它是一道好风景;是一片浓荫,可以让鸟鸣唱、筑巢;可以花团锦簇,果实累
[摘 要]    类比思维一直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思维。它能让学生通过对A知识内容的学习进而激发出对B知识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让学生猜想与发现结论,从而帮助寻找解题思路。  [关键词]    类比思维;联想;双曲线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以来,笔者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诸如逆向思维、归纳思维、整体思维、类比思维等。基于高中数
王艺涵,辽宁沈阳人,2009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毕业两年后,王艺涵选择赴美发展,从实习的夜班校对、记者,到成为美国著名的《芝加哥论坛报》的市民版撰稿人。  前不久,王艺涵回国探亲休假时,笔者有幸采访了她,听她亲口讲述在大洋彼岸奋斗打拼的日日夜夜……  严师出高徒  尽管在国内时,我有两年多的媒体从业经历,可等到了美国,却不得不从一名实习生干起。《每日南城报》虽然只是芝加
摘 要:在认真分析2012年新修订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针对《燃烧与灭火》教学重难点,从实验活动设计、课堂气氛调节、教学资源整合以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整个设计分引入新课、燃烧的三要素、燃烧条件的深化理解和应用、灭火原理及方法和多元化开放性作业五个部分。  关键词:燃烧;灭火;课程资源;开放性;科学写作  一、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2012年修订人教版九年
摘 要:本文基于对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构成的理论分析和武汉技师学院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初步总结了实施“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模式、生产型实训以及“学生 企业”双本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开展这一探索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职业能力构成 “学生 企业”双本位 生产型实训  以前,“八级工”(1956年制定、后经过修订的企业八级技术等级制度中,八级工是最高级)是我们崇拜的对象,车间里师
一、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年龄和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由浅入深的活动中探究、感悟,了解交通工具的特点,并在模拟实践中学会合理选择交通工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  《怎样到达目的地》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八课,内容由“交通连着你我他”、“惊人的交通发展”、“怎能忘记他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