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大项目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a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大项目对稳投资、稳增长、稳预期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必须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复工复产。重大项目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形势下,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六稳”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以重大项目建设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扩大投资的“关键一招”
  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进入新时代,必须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论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还是抢抓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不论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都离不开重大项目的引领支撑。省长吴政隆强调,重大项目建设是稳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支撑,调结构、转动能的关键抓手,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途径,集聚培养人才、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进一步凝聚了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强化抓项目促发展的思想认识。重大项目建设是稳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支撑,加强重大项目建设,不仅可以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撑,还可以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后劲。省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省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深入贯彻省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议的部署要求,协同各地、各部门,凝聚抓项目就是稳增长、抓机遇、谋未来的思想共识和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行动自觉,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压舱石、抢抓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的先手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奋勇争先上项目、比学赶超抓项目,积极营造服务项目建设、推进项目落地的浓厚氛围。
  突出抓高质量项目的目标定位。聚焦我省产业总体上还处于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的现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好“互联网+”改造提升,重点实施一批体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聚焦我省高速铁路、过江通道、机场、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领域的短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努力拉长补齐我省基础设施短板。聚焦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和省委省政府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积极推动优质产能转移项目从苏南向苏北、苏中转移,推动沿江地区化工、钢铁等产能向沿海升级转移。聚焦我省各类资源要素紧缺的实际,突出引进和建设有足够“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重大项目,将有限宝贵资源优先支持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优质项目。
  凝聚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多次举办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推进会等系列重大活动予以推动。各地党委政府积极跟进、狠抓落实,采取现场观摩考评、挂图列表作战、开辟绿色通道等系列举措,为重大项目建设创造条件。省相关部门通过指标单列、内部挖潜、向上争取等多种方式,持续帮助解决空间规划、环境容量、能耗、用地(用海、用林)等困难问题。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汇聚了齐抓共推的强大合力。
  健全机制,全力搭建项目落地的“快速通道”
  省发展改革委(省重大項目办)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全力推动省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创新建立领导挂钩项目的体制机制。省委、省政府创新建立了省领导挂钩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制度,召开了省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每位省委常委、副省长分别挂钩联系推进一个省重大项目,深入联系项目现场调研推动,帮助协调解决一大批困难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省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挂钩联系推进省重大项目建设制度暂行办法》《省级机关服务联络部门主要工作职责》等系列制度,明确了挂钩项目的遴选确定、推进服务、总结评估、结转接续等工作机制。两年来省领导共挂钩联系省重大项目30个,年度投资完成率大幅超过省重大项目平均水平。示范带动省市县三级领导2019年共挂钩联系重大项目近4000个,积极帮助企业解难题、强信心、渡难关,更好地稳预期、稳投资、稳市场。
  深化落实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省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健全完善重大项目跟踪通报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现场服务制度、分级调度制度、要素配置制度等。健全工作联动机制,成立省、市、县(市、区)三级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突出属地服务,激发部门主动服务,加强协调配合,靠前业务指导,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考核督查机制,制定出台《省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将重大项目建设纳入全省高质量考核内容,实施月度跟踪、季度调度、半年评估、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下年度重大项目安排、政策支持等挂钩,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健全完善遴选储备和动态调整机制。突出补齐短板和民生导向,着力优化省级重大项目遴选机制,重点安排支撑性、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推动形成重大创新载体、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生态环保项目、重大民生保障工程等五大领域统筹分布、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建立重大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将因投资主体、市场需求、建设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无法实施的项目调整出去,将新招引落地、具备实施条件的大项目、好项目增补进来。聚焦“省市县三级、近中远三期”,建立重大项目滚动储备机制,对入库项目推进工作提前介入、全程服务,推动项目早日落地实施、早日投产见效。
  强化引导,切实发挥重大项目的“龙头效应”
  围绕落实国家“三大战略”以及我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补短板、交通强省等部署安排,省、市、县(市、区)三级共安排重大项目近3万个,其中,省重大项目494个,为促进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
  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突出先导性、支柱性,聚焦细分行业和领域,加快实施无锡华虹集成电路、南京中兴5G通讯设备、昆山中科曙光服务器、恒瑞生物制药等一批实现进口替代或产业突破提升的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打造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重点推进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连云港中科院工热所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等一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项目。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积极推进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及云计算中心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在一系列重大产业项目引领带动下,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为江苏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奠定了基础。   拉长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牢牢把握国家新一轮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遇,聚焦交通、水利、通信、能源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近两年来重点推进实施94个关键性、先导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动铁路里程新增759公里,徐宿淮盐、连淮铁路建成通车,苏北五市全面进入高铁时代;郑徐高速铁路、连盐铁路、连淮扬镇等一批铁路顺利实施,将有效补齐我省苏北客运铁路短板,进一步提升苏北人民交通出行便捷度和获得感;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85公里,继续保持高速公路密度全国领先水平;新增省干线航道达标里程146公里、沿江沿海万吨级泊位19个,为进一步提升江海河联运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持续推动社会民生改善。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实施推进长江岸线修复整治、徐州采煤塌陷地修复等一批生态保护项目,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国考断面优Ⅲ比例、林木覆盖率明显提升。徐州贾汪区潘安湖经过生态修复,由采煤塌陷地蝶变成湖阔景美的国家湿地公园。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深入实施全省棚户区改造、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等体系性民生项目和医院、养老院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近两年,全省棚户区改造新开工近52.5万套,新增医疗机构床位4万余张,新增各类养老床位3.8万余张,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保障。
  聚焦重点,厚植夯实项目推进的“土壤根基”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省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等会议精神,对照战“疫”保发展、夺取“双胜利”的新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省重大项目办)准确把握省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不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多措并举,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继续深入实施省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示范带动市、县(市、区)领导挂钩项目加快建设。完善省领导现场会、专题会议定事项跟踪落实工作机制,对挂钩省重大项目存在困难问题,加强衔接配合,跟踪督促落实。探索建立省重大项目个性服务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存在困难问题。深入实施“月度一跟踪、季度一调度、半年一评估、年度一考核”工作机制,提升重大项目服务推进工作的制度化、精准性。优化完善省重大项目考核督查制度,健全督促和鼓励机制,切实以考促建、以考提效。
  突出要素保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研究建立重大项目约束性指标省级层面统筹机制,倾斜各类资源要素优先支持重大项目,全力推进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杠杆功能和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搭建政银企沟通合作平台,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重大项目,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深入落实“人才26条”,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集中支持引进复合型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及团队,为重大产业项目提供智力支持。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措施。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職能转变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深化落实降低企业成本各项举措,实施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削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涉企经营性收费,着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企业法治、信用和社会责任建设,为合法经营企业提供稳定的市场和投资预期,切实为重大项目建设营造放心、省心、暖心的良好发展环境。
  (作者系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张 宁
其他文献
根据上海市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增加上海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经市发改委核准于2013年对五号沟LNG站实施二次扩建。对天然气的应急储备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五号沟LN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各界人士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全国人民理解配合、积极支持,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江苏坚决有力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力保障人民群众
高后果区识别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高后果区的识别标准,制定高后果区的识别流程及分析报告,并应用到西气东输浙江段管道。共识别出高后果区79处,并通过卫星遥感
大数据时代可以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也极大程度的影响到了我国高校的教育。大学英语作为高校课堂当中教育的基础课程,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也有很多的弊端被显现了
如何让中职学生快乐学习成了老师课堂上研究的重点话题。学生只有内心接受的学习、愿意学习才能在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学得更好。学得好不但能强化文化、专业技能,还能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201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冲击,数字经济却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这场战“疫”也是一次行业转型重启的机遇,要主动“化疫为机”,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疫情倒逼新旧动能转换,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当前,我国面临的内外经济形势
<正>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提出编写多种类型的教材。在此方案的指导下,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长期采用"一纲多本",该方式虽然满足了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生态富民是帮助群众脱贫和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
经济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证明了我国经济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更加显示出新经济在实现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性。新经济的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提升经济抗风险能力、提高快捷获取经济信息能力、高效配置经济资源、实现经济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  战“疫”呼唤经济治理能力提升  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为有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是确保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战略之举、现实之要和长远之策,是保证全党9000多万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时代之需和制度之备。制度的设计、构建、运行、完善需要搭建一系列完备的制度体系,即一方面通过制度的架构,达成一个理论完备、逻辑清晰、内在一致、权责明晰的制度体系目标,另一方面遵循理论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