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园生活成为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游戏化背景和“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园基于幼儿园生活环节的组织现状,充分挖掘幼儿园生活各个环节中可能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键经验,把握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契机,优化幼儿园生活环节的组织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与实施生活教育,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生活环节;幼儿园生活;现状;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06-0039-03
  【作者简介】许丽萍(1975-),女,江苏张家港人,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园长,教育硕士,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第三层次),苏州市首届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市名教师。
  美国教育家乔治·福门博士在《儿童经历的寻常时刻》一书中指出:“儿童的大部分时间以及成长不是在被命名为‘学习’的活动中度过与取得的,而是由一个个细微的生活片段联结而成。恰恰是这些片段,蕴含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潜在契机。”可见,生活环节的教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教育厅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苏教基﹝2017﹞14号)中指出:“要实现生活环节的价值”“研究入园离园、饮水餐点、散步午休、穿衣如厕等各个生活环节中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实现生活的教育价值。”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入园、喝水、盥洗、如厕、进餐、午睡、离园等生活环节占据了幼儿一日生活近50%的时间[1]。可见,幼儿园的生活环节能够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教育契机,也应受到幼教专家和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审视现状,分析生活环节的利弊
  (一)剖析现状,直视生活环节的问题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上,一些教师仍然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一是教师对幼儿园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认为生活照顾主要是保育教师的职责,只要规范有序、方便组织就行,自己并不承担着主要职责。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些教师的课程意识落后,没有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课程与生活环节相互脱离,难以融合。二是教师对幼儿生活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往往采用包办代替的办法,组织方式简单,忽视生活环節的教育价值,幼儿可能经常会被催着吃快点,不想小便的情况下必须去小便,甚至经常出现无事可做、消极等待的现象……幼儿在这种被动、无趣的生活环节中,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难以使自己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上,因忽视其教育价值导致不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
  (二)思辨内涵,理解生活环节的意义
  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教育即生活”,他指出:“教育就该是生活本身,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为一体。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2]正如教育具有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一样,幼儿园生活环节也应具有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我们通过思考发现,幼儿园生活环节的本体价值是满足幼儿生存的必要内容,是幼儿本能的体现;幼儿园生活环节的工具价值则是幼儿处于社会生活中必须习得的社会行为,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缺一不可。我们进一步思考: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对幼儿来说意味着什么?最后,我们得出:幼儿园的生活环节除了满足幼儿的生存需要外,首先要体现幼儿作为集体中的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如遵守集体规则、与他人和谐共处等;同时,也要发展幼儿的各项集体生活能力和习惯,如为自己和他人服务、自主规划时间、自我管理生活等;另外,还要促进幼儿在“健康生活、语言发展、科学发现、人际交往、艺术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从而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二、联系家园,厘清生活环节的关系
  (一)幼儿园生活环节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以及幼儿的学习具有生活化、渗透性、弥散性的特点,我们通过实践认识到:一是课程需要在生活中“消化”,有时一次集体教学内容的涵盖范围较广,教师往往会在活动延伸环节中提出“在区角游戏或者其他自由时间里进行自主探索”的要求。这意味着幼儿的学习内容,需要在集体教学时间以外的生活中进行巩固和提高,以此来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经验。例如,在大班“认识时钟”活动中,幼儿在一次集体教学时间里理解并掌握了认识时钟的方法,但是下一次开展活动时又会遗忘,这就需要幼儿在生活环节中随时保持对时钟的探索,如教师可以每天在整点和半点的时候提醒幼儿看时钟,什么时间需要做什么事情,以此来帮助幼儿巩固对时钟的认识和对时间的理解。二是课程可以在生活中进行,主要指能够在生活中实施的课程内容应在生活背景中进行,不应脱离生活背景而占用集体教学时间来完成课程。例如,小班“5以内的点物匹配”活动可以在晨间点心环节进行,幼儿通过按点数取饼干来学习点物匹配,并通过每天的晨间点心环节来巩固并内化知识经验。生活是课程的一部分,将幼儿园生活环节与课程紧密联系,相互融合,既能促进教师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又能帮助幼儿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学习,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二)幼儿园生活环节与幼儿家庭生活的关系
  首先,幼儿园生活与幼儿家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是个人生活,而在幼儿园中是集体生活,集体生活中的规则、秩序、习惯等方面的要求会比家庭生活中更多。例如,在幼儿园里,喝水需要排队,否则会造成安全隐患;午睡需要安静,否则会影响别人休息;厕所要有围栏,否则隐私会得不到保护……这些集体生活规则,需要幼儿自己去体验,去制定,并进行自我调整和自行遵守。其次,幼儿园生活可以完善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不足。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的溺爱导致他们对幼儿生活上的事情包办代替,忽略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幼儿园生活中,教师需要和家庭齐心协力,帮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例如,小班幼儿应该提前在家中学习自己穿脱衣服,因为在幼儿园午睡起床后,教师来不及为每个幼儿及时穿上衣服,若幼儿自己能够穿衣服,既可以减少他们感冒的发生,又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教师既要认识到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的不同,进行差别化对待;又要认识到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的联系,呼吁家长配合,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   三、抓住契机,实现生活环节的价值
  (一)转换视角,关注幼儿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从教师的立场出发,以方便教师实施为原则来组织生活环节,这也直接导致了“命令式、兵营式、一刀切”等问题的发生。例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极易出现消极等待现象,从而导致时间的隐形浪费;在午餐后的洗手环节,教师以分组形式进行,每组按规定的1号至6号的顺序进行洗手,就容易出现兵营式的刻板现象;在午睡后的点心环节,若每天的点心品种、数量千篇一律,忽视了幼儿的食量大小,极易导致幼儿吃不饱或食过量的问题……如果转换视角,从儿童的立场来组织生活环节,我们就会更加考虑幼儿的需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如厕,让幼儿自行进行小组商量并确定洗手的顺序,让幼儿自己决定当天所食点心的品种和数量。从儿童的视角来组织一日生活环节,教师应该以幼儿的身体感受和情绪体验为依据,细心观察并尽量满足幼儿的生活需要,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给予他们自主安排的权利,多问问幼儿:“你觉得舒服吗”“你觉得饿吗”“你觉得冷吗”。在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中,幼儿学会的是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安排,我们应该从教师的“我觉得”转向关注幼儿的“我需要”。
  (二)专业引领,发挥教师的作用
  日本学者高杉自子在《与孩子们共同生活》一书中探讨了幼儿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与孩子们共同生活中,如何把保育教育的元素渗透进去[3]。在幼儿园中,很多教师只是把生活环节作为生活琐事来对待,并没有站在课程建设的高度组织生活环节。如何在生活环节中融入保教因素,体现着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观察儿童的需要,梳理生活环节的价值。教師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梳理了幼儿在园生活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需求,然后组织教师集体进行课程审议,结合课程发展和幼儿发展的需要,从“健康生活、语言发展、科学发现、人际交往、艺术审美”等方面梳理关键经验,帮助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二是注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创设适宜的生活环境。为了让幼儿在生活环节中更加自主,我们创设了“生活区”“心情驿站”“劳动站”“点心吧”“梳妆角”“自我服务区”等物质环境,供幼儿进行生活活动,自主解决生活问题。例如,我们在“自我服务区”提供了立镜,幼儿可以自行检查和整理衣服;在“梳妆角”幼儿可以给自己和同伴梳头。我们也注重给幼儿营造稳定、规律、有序、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感觉到幼儿园生活的秩序感、自主性和温馨感。三是精心施策改革,优化组织方式。例如,采用自助式午餐、小组式散步、环保式盥洗、互助式午休等带有游戏性、趣味性并能发展幼儿关键经验的活动组织方式,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手中有策略”。例如,在每天来园的天气记录环节,幼儿通过连续的记录,学会了统计雨天和晴天,切身感受到天气情况与月份的变化,同时也掌握了简单统计的方法。又如,在如厕环节,教师与幼儿探讨“你观察到你的尿液是什么颜色的”。幼儿经过讨论,发现人体尿液的颜色是有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颜色浅,有的颜色深,尿液的不同状况预示着我们身体缺水的状态。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教师制作了“尿液检查”图示,引导幼儿小便后留心观察自己的尿液颜色,从颜色深浅判断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颜色较深需要多喝水),从而学会关心自己的身体,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在与孩子共同生活中,教师要随时随地将保育教育的元素渗透到课程中,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意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当前倡导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幼儿园生活环节的组织与实施同样可以游戏化、课程化。教师要积极优化幼儿园生活环节的组织方式,在组织与实施生活教育时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把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作为实施生活环节的目标和理念,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连林.让幼儿园每一个生活环节闪现出教育的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5-6
  [2] [美]杜威.民主主义教育[M].王承储,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 [日]高杉自子.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幼儿教育的原点[M].王小英,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生活环节的价值挖掘和组织实施研究”(课题编号:B-b/2018/02/172)的研究成果之一。
  通讯作者:许丽萍,1029313743@qq.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不均衡与不充分的状况,难以满足社会大众对保教质量多样化与优质性需求,质量性公平问题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而过程性质量是影响质量性公平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重庆市W区学前教育过程性保教质量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调研,通过差异性分析发现其城区园、镇区园、村级园的过程性保教质量在园所保育事项操作标准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条件因素的可得性与易得性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在集中
期刊
【摘要】我园探究性课程以小组活动为抓手,旨在培养爱思考、会质疑、善表达、敢挑战、能解惑的儿童。本文从小组活动的内涵与特点出发,根据园本实践经验提出小组活动的实施步骤,并提炼出小组活动中的教师支持策略,包括情境创设、多维材料、钓鱼探险及相信质疑,力求为幼儿提供隐性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小组活动的生成与发展。  【关键词】探究性课程;小组活动;支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观察的方式记录小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的违规行为,描述了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违规行为的总体递减趋势、基本类型;通过对违规行为的观察及对教师的访谈,总结出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违规行为的发生原因,包括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师对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和角色游戏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违规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的方法,对长沙市一所示范性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中新手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实地观察,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结合具体游戏指导实例描述研究现状和分析讨论。结果显示,新手教师进行游戏指导时存在游戏指导随意性强,缺乏准确观察;游戏指导内容偏重安全性,创造性指导不足;游戏指导效果不明显,游戏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提升新手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基于教师和幼儿园两个层面提出教育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梳理二十多年幼儿人格培育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本研究试图从本质上把握幼儿人格的发展定义与特点,解答幼儿人格及其发展的相关疑问,从社会的需要、关键期发展、与幼儿教育的适切和幼儿人格培育的特殊性四个角度阐明幼儿人格培育的必要和可能,用课程叙事的眼光,提出幼儿人格培育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人格;幼儿人格培育;幼儿园课程;课程叙事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期刊
【摘要】本课题通过对镇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现状调查发现:镇区“小学化”倾向严重,镇区幼儿园的管理策略缺乏。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着眼于制定出适合镇区去“小学化”倾向的幼兒园 “星级管理”的管理模式——镇本管理,对镇区学前教育大环境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从而逐步使幼儿教育步入适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课程游戏化轨道。  【关键词】去“小学化” 倾向;星级标准;镇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本文使用文献计量法对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文献进行研究,搜索CNKI《中國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筛选出我国15年(2004~2018年)来关于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文献共92篇,并对上述文献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和述评。研究发现,我国对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2004~2013年这10年时间内,发文量较少,直到2014年才得到研究者的日益重视,并逐渐形成研究热潮,2014~2018年,年发文总量均达到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幼儿园移动网络沟通平台成为家园沟通的新载体。幼儿成长档案是指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幼儿的成长历程,真实地记录幼儿在园情况和富有个性的成长历程。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幼儿成长档案存在着难以及时进行修改,难以完整呈现幼儿成长经历,家园难以及时互动与交流等问题。为此,本研究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合理设置幼儿电子成长档案的内容,重视幼儿电子成长档案评价机制的设置,还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北京市新入职的226位幼儿园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幼儿园教师自我韧性量表》和《幼儿园教师幸福感量表》对其自我韧性与幸福感的深入调查发现,新入职幼儿园教师自我韧性与幸福感总体较好,但抗压能力较弱;新入职幼儿园教师自我韧性与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新入职幼儿园教师自我韧性显著影响幸福感,其中,克服困难是影响其幸福感最关键的因素,恢复活力显著影响其幸福感。因此,应重视新入职幼儿园教师自我韧
期刊
【摘要】本研究基于儿童视角,随机选取沈阳市S幼儿园32名大班幼儿参与研究,使幼儿通过马赛克方法表达自我对入学准备的理解,依据扎根理论借助Nvivo11软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幼儿的入学准备观分为四种:物质准备观、经验准备观、能力准备观、茫然准备观。为推动入学准备教育,想幼儿之所想,教育者应满足幼儿合理物质需求,解幼儿之疑虑;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缓解幼儿之焦虑;锻炼幼儿多方技能,增强幼儿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