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学前教育过程性保教质量差异透视与影响因素探析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ti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不均衡与不充分的状况,难以满足社会大众对保教质量多样化与优质性需求,质量性公平问题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而过程性质量是影响质量性公平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重庆市W区学前教育过程性保教质量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调研,通过差异性分析发现其城区园、镇区园、村级园的过程性保教质量在园所保育事项操作标准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条件因素的可得性与易得性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在集中教学活动适宜性、游戏教学活动适宜性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总体处于低质均衡状态,幼儿教师因素是制约其适宜性的关键因素;在幼儿在园生活质量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差异主要体现幼儿在园安全、健康的保障与维护方面。
  【关键词】区域学前教育;过程性保教质量;内生型均衡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11-0013-06
  【作者简介】沈爱祥(1985-),男,云南宣威人,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讲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樊亚博(1994-),男,河南洛阳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杨雄(1984-),男,湖北荆州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余琳(1981-),女,重庆万盛人,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杨晓萍(1963-),女,四川自贡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基石,是国家的未来财富。然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发展的不充分、不均衡现实与广大民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要实现“幼有所育”就必须破解现实的质量性矛盾。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在学前教育整体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区域间、区域内各园所之间保教质量的差距[1]。因此,在追求区域学前教育整体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区域内各园所在保教质量中有哪些差异,造成差异的因素分别是什么,如何基于现实采取措施缩小其差异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幼儿园保教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是否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2]。幼儿园保教质量本身包含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结果性质量[3][4];其中过程性质量是指幼儿园开展保教活动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主体多元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核心内容,它是指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有直接作用关系的变量,如师幼互动、同伴互动、课程、各类活动的实施过程、健康和安全、家长参与等[5]。周欣从师幼互动、学习环境、活动与课程、健康和安全、家长的参与五个方面证实了过程性质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6]。因此,集中关注过程性保教质量并采取措施缩小其差异是实现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国内目前集中关注过程性保教质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其中关注过程性保教质量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幼儿园保育活动中,对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的关注较少。本研究以幼儿在园生活和学习体验为主线,集中关注幼儿园保育事项标准化程度、幼儿在园生活质量、集中教学活动适宜性、游戏教学活动适宜性,基于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分析视域,探求城区园、镇区园以及村级园所在过程性保教质量上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作决策参考与借鉴。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重庆市W区13所幼儿园进行系统调研,其中城区园4所,镇区园5所,村级园4 所;公办园4所,民办园9所。课题组在每个幼儿园分别随机选取1个大班、1个中班进行一日活动观察,并对相应班级的教师、园长进行深度访谈,共收集到26份过程性观察与测评数据及相应的访谈数据。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集中关注过程性保教质量因素,自主开发的《幼儿园保育事项操作标准化观察量表》《幼儿在园生活质量观察量表》《幼儿教师集中教学适宜性观察量表》和《游戏教学适宜性观察量表》均是由课题组对省级示范园的常规性保教工作的长期跟踪与观察,经过科学方法筛选出的典型的关键保教行为,再组织一线幼儿园教师及学前教育专家充分讨论与认定,经过两次试测进一步修正而成的科学观测量表,经试测其评分者一致性系数在0.881~0.953之间。其中《幼儿园保育事项操作标准化观察量表》采用总加量表的方式对具体保育行为的操作是否达标进行观察与判别,“0”表示未达标,“1”表示达标;该量表涉及幼儿入园、入活动室、早餐、晨间体育活动、午餐、午睡、如厕盥洗饮水、离园等保育活动,经检验量表内在一致性α系数为0.957;《幼儿在园生活质量观察量表》主要基于幼儿一日活动的观察对幼儿在安全与保障、餐食健康与维护、睡眠健康与维护、如厕盥洗饮水健康与维护、同伴交往、师幼关系方面进行观察与评价,各维度的内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857、0.883、0.961、0.839、0.833、0.836,量表总信度α系数为0.961;《幼儿教师集中教学适宜性观察量表》结合课堂活动观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适宜性进行观察与测评,各维度的内在一致性α系数为0.831、0.829、0.827,量表总信度α系数为0.923;《游戏教学适宜性观察量表》结合游戏活动观察对幼儿游戏参与程度、游戏时间保证、游戏材料提供、教师介入与指导进行观察与测评,各维度的内在一致性α系数为0.870、0.738、0.913、0.900,量表总信度α系数为0.953。
  三、研究结果


  (一)幼儿园保育事项操作标准化程度的描述统计与差异分析结果
  经过专家组观察与测评,W区各样本幼儿园在入/离园事项(M=0.85)、入活动室事项(M=0.81)、早操事项(M=0.92)、午睡事项(M=0.89)、用餐事项(M=0.88)、如厕盥洗饮水事项(M=0.78)的得分均大幅超过0.5(最高分为1,最低分是0,0.5是中数,下同),说明各样本幼儿园在执行幼兒保育事项中的规范性与标准性程度较为良好。从园所的区域差异比较来看(见表1),城区园和镇区园、村级园在入/离园事项、入活动室事项、早操事项、用餐事项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体水平相当;在午睡事项方面,城区园和镇区园、村级园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城区园(M=1.00)和镇区园(M=0.99)水平相当,都高于村级园(M=0.70);在如厕盥洗饮水事项方面,城区园和镇区园、村级园之间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镇区园(M=0.98)高于城区园(M=0.83)和村级园(M=0.54),村级园显著低于其他区域的园所。   (二)幼儿园集中教学活动适宜性程度的描述统计与差异分析结果
  通过观察与测评分析,各样本幼儿园集中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目标适宜性(M=3.23)、教学内容适宜性(M=3.51),教学实施适宜性(M=3.77)的得分均超过2.5分(2.5分是中数),说明W区幼儿园在集中教学活动的适宜性上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园所的区域差异比较来看(见表2),城区园、镇区园、村级园在集中教学活动中的教育目标适宜性的评分分别为3.17、3.53、3.00,教学内容适宜性的评分分别为3.55、3.64、3.33,教学实施适宜性的评分分别为3.82、3.97、3.52。三个区域园所在上述三个维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从具体评分情况来看,镇区园所的整体评分更为积极。
  (三)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适宜性水平的描述统计与差异分析结果
  通过观察与测评分析,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各样本园在幼儿游戏参与程度、游戏时间与保证、游戏材料的提供、教师介入与指导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76、3.66、3.49、2.90。从具体得分情况看(见表3),各园所在幼儿游戏参与程度、游戏时间与保证,游戏材料的提供方面的得分较高,而在教师介入与指导方面的得分最低,说明在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介入与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从园所的区域差异比较来看,城区园、镇区园、村级园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参与程度的评分分别为3.81、3.88、3.59,在游戏时间与保证维度上的评分分别为3.74、3.75、3.50;在游戏材料的提供上评分分別为3.63、3.65、3.20;在教师介入与指导维度上的评分分别为3.09、2.90、2.70;三个区域园所在上述三个维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从具体评分情况来看,镇区园所的整体评分更为积极。
  (四)幼儿在园生活质量的描述统计与差异分析结果


  通过观察与测评,W区各样本园在入/离园安全与保障(M=3.76)、在园安全与保障(M=3.56)、餐食健康与维护(M=3.56)、睡眠健康与维护(M=3.53)、如厕盥洗饮水健康与维护(M=3.42)、同伴关系(M=3.81)、师生关系(M=4.12)的得分均超过2.5(2.5为中数),说明各样本园的幼儿在园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从园所的区域差异比较来看(见表4,下页),城区园和镇区园、村级园在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幼儿入/离园安全与保障维度来看,三个区域园所总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镇区园(M=4.16)显著高于城区园(M=3.66)和村级园(M=3.46);从幼儿在园安全与保障维度来看,三个区域园所总体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镇区园(M=3.97)得分最高,城区园(M=3.50)略低于镇区园,村级园(M=3.21)得分最低;从幼儿餐食健康与维护维度来看,三个区域园所总体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镇区园(M=4.03)得分最高,城区园(M=3.67)略低于镇区园,村级园(M=2.97)得分最低;从幼儿睡眠健康与维护维度来看,三个区域园所总体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镇区园(M=4.23)得分最高,城区园(M=3.95)略低于镇区园,村级园(M=2.40)显著地低于城区园和镇区园;从幼儿如厕盥洗饮水健康与维护方面维度来看,三个区域园所总体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镇区园(M=3.88)得分最高,城区园(M=3.52)略低于镇区园,村级园(M=2.88)显著低于城区园和镇区园。
  四、讨论与分析
  (一)条件因素是造成园所保育事项操作标准化程度地区差异的关键因素
  条件性因素是制约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园所开展保育活动的物质前提。幼儿园保育设施与设备的可得性和易得性是制约幼儿在园生活安全与健康的重要因素。然而,不同地区的园所在保育活动中面临的条件性因素矛盾具有较大的差异。结合观察与访谈,部分城区园(特别是民办园)近年来招生规模逐渐增大致使其大量存在超额、超班现象。首先由于园方缺乏足够的空间与场地使其游戏材料等摆放杂乱拥堵,过度挤占公共空间并存在安全隐患;其次由于空间与场地有限,致使园方在开展区角活动及户外游戏活动时,每个班级的活动时间及场地受到严格限制,大幅缩减各班区角活动和户外活动的时长及其频次,斥离着幼儿对各种条件性因素的“易得性”,进而降低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动机与参与品质;再次由于缺乏足够的保育设备设施,致使幼儿在如厕、饮水、洗手过程中存在拥堵现象,存在幼儿因拥堵或长时间等待产生受挫心理的心理安全隐患。因此,条件因素的易得性矛盾是影响城区园所保育事项操作标准化的重要因素,这与城市化进程引领下的人口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对于村级园来说,部分村级园由于经费有限无法配备专门的睡眠室与活动室、卫生间及饮水盥洗设备,部分园所的幼儿午睡就在活动室休息,部分园所全园共享一套如厕盥洗饮水设备;由于缺乏经费投入,使其在户外大型游戏与运动设施、室内功能区与教玩具等材料无法满足幼儿生活与学习需要。因此,条件因素的可得性矛盾是制约村级园所保育事项操作标准化程度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与国内相关研究的结论具有一致性[7]。对于镇区园所而言,由于镇区园所的城市化水平处于城区园所和村级园之间,其辐射区域内的适龄幼儿人口规模呈现不增反降的趋势,再加上其场地租赁成本较低于城区园所,因此,镇区园所通常在空间场地、设施设备等条件性因素的配备上更具有可得性和易得性,因此,镇区园所在保育生活事项操作标准化的评分高于城区园所和村级园所。
  (二)低质均衡是幼儿园集中教学活动和游戏教学活动的发展现状

  区域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既不是低水平、重复性的发展,也不是静止的、停滞不前的发展,而是生态、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从区域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水平来看,低质均衡是指区域园所的保教质量整体处于较低的一个平衡态位。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分析,该区园所在集中教学活动和游戏教学活动质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而城区园、镇区园和村级园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充分说明该区园所的整体发展陷入一种低质运行、相对均衡的泥淖状态,因此,“质量优位”是该区学前教育保教工作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趋向。结合实地调研,造成该区园所在保教活动中处于低质均衡的现实状态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政府的主导性发挥不足,表现为政府对于区域学前教育保教工作“质量优位”的认识不足,对区域园所保教质量的监控与管理方面存在体制机制不全、人员配备不齐、质量评价缺失科学标准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对区域学前教育保教工作的专业性重视不够,在区域学前教育质量督导方面存在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督导运行体制、机制滞后等问题,致使该区未能建立区域性的学前教育专业服务体系,未能正常发挥区域性教育科研的专业引领作用。其次是区域园所“见物不见人”的功利取向园本管理方式,为片面追求更大的招生数量,部分园所偏重于其园所外在形象的“精心打造”,投入大部分财力用于园所的外在形象的打造上,而在内在质量的管理与维护上的财力投入极其有限,如对幼儿园教具与玩具的更新与维护、功能区及其材料的配备与维护等。最后,在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中,部分园所对安全工作、保教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投入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功利偏向,“安全工作压倒一切,保教工作不出问题就可以!”成为众多园所的管理共识。安全工作异化了幼儿园育人本质的同时,疏离了保教工作中幼儿的生命性和体验性,消解了园所保教工作的过程性与质量性,稀释了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成为园所保教质量年度考核的“门槛”,成为束缚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性发挥的“紧箍咒”,从而造就了园所集中教学活动和游戏教学活动表面上有序运作但实际上缺乏质量的发展现状。因此,园方对保教工作的管理与维护重視程度还有待加强,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是各区域园所共同面临的发展难题。
  (三)教师因素是制约幼儿园集中教学活动和游戏教学活动适宜性的关键因素
  幼儿园教师是区域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关键质量。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重要保障。在保教过程中,幼儿教师承担着保教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观察者和评价者等多重角色,直接影响到幼儿园保教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进而制约着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是制约幼儿园集中教学活动和游戏教学活动的适宜性的关键因素。结合实地观察与分析,各样本园教师在集中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实施的专业性体现不足,进一步制约其在教学活动的适宜性。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存在目标分析不全面、目标定位不合理、目标表述不规范等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出现内容呈现单调枯燥,内容与内容之间缺乏整合、主旨内容深度挖掘生成有限等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活动环节过渡不当,活动环节的目标指向性不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体现与深化不足,教学环节的预设性和生成性、整合性与拓展性不足等问题。
  城区园、镇区园和村级园所在游戏教学活动方面的得分均不理想,其中在教师介入与指导方面的测评得分最低。游戏活动是切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其学习与建构的最佳活动载体,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依存方式。结合实际观察,部分园所的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中存在游戏材料准备不充分,幼儿游戏过程管理松散,教师介入与指导不足等现实问题。村级园所的游戏材料在种类和数量上偏少,很多游戏材料杂乱堆放在室内由幼儿自由玩耍,教师对游戏材料的收纳与整理、更替与维护等方面的维护性干预极其有限,致使其游戏材料放置脏乱、破损和遗失问题较为普遍。部分园所的教师在开展和实施游戏教学活动过程中,未对游戏的目的及其类型作出分析和考量,部分城区民办园、镇区园、村级园给幼儿呈现的游戏以手指游戏、歌唱类游戏和运动类游戏为主,而对于语言类、角色类、建构类游戏的涉及较少,这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经验有关。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未对幼儿的游戏参与行为进行跟踪与观察甚至离开游戏现场让幼儿自娱自乐,部分教师虽然没有离开游戏现场,但是因为其不知道观察什么以及如何进行干预与指导而表现出专业性缺失的干预不足。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游戏素养是当前提高园所游戏教学活动质量的核心任务。
  (四)幼儿在园生活质量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安全与健康维护方面
  幼儿在园生活质量是基于幼儿生命体验的本位立场对园所提供的保教过程及其服务的总体愉悦感与满足度。通过观察与测评,该区幼儿在园生活质量水平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在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区域差异,而在安全与保障、健康与维护(餐食、睡眠、如厕盥洗饮水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域差异。本研究考察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主要依托于园所开展的保教活动中的人际互动内容,由于各区域园所在集中教学活动和游戏教学活动方面整体处于低质性的平衡态位,因此其映射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质量在区域园所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区域园所在保育事项操作标准化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而条件性因素是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由于不同区域园所在条件性因素的可得性和易得性上体现的现实矛盾不同,致使其在安全与保障、健康与维护上也表征出不同的问题样态。城区园所在安全与保障、健康与维护上主要受制于条件性因素的易得性矛盾上,表现为园所为幼儿提供的保育服务难以满足持续扩招的幼儿人数规模,进而形成由于办园空间与资源供不应求衍生出来的竞争性与排斥性的拥堵问题。村级园所在安全与保障、健康与维护上主要受制于条件性因素的可得性矛盾上,表现为由于办园经费的紧缺而导致园所在安全性设施设备与健康性设施设备的配备与投放不足,不能满足幼儿在园安全与健康的基本需要,致使村级园所幼儿在入园晨检、离园登记、餐食、睡眠、如厕盥洗饮水等环节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与健康隐患。镇区园所在条件性因素的可得性和易得性上处于城区园和村级园的中间平衡态位,但还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其安全与健康的维护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彦峰.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概念释义、问题归因与实现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06):91-96.
  [2]刘焱,康建琴,涂玥.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J].教育研究,2015(07):11-22.
  [3] 刘占兰.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5] 李克建,胡碧颖.国际视野中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兼论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观的重构[J].比较教育研究,2012(07):15-16.
  [6] 周欣.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内涵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3(Z1):34-38.
  [7] 罗妹,李克建.基于全国 428 个班级样本的学前教育质量城乡差距透视[J].学前教育研究,2017(06):13-20.
  本文系重庆市2017年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我国学前教育普惠与质量提升研究”(课题编号:2017-GX-106)、2019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培育项目“普惠性幼儿园持续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WU19092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杨晓萍,xpyangmail@126.com
  (责任编辑 张付庆)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解幼兒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幼儿教师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为例,对苏州市吴中区1739名教师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幼教名师的发展现状存在如下问题:级别不高,高端人才缺乏;第一学历低,有学士及以上学位者少;代表性成果少,影响力不大;性别单一,年龄偏大;重点考察要素(KPI)弱。造成以上问题既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原因,也有教师个人的原因。行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政策缺位、培训不
期刊
【摘要】儿童与自然重建联系,需要在人的发展层面上慎思为何以及如何将理解自然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儿童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对待,将其作为教育目的之一予以考量,而非仅将其作为教育的手段。为此,户外空间不应只关注地面所生之物,还要重新认识“土地”的意义;不应只追求“整体的壮阔”,还要关注“局部的微小”;不应只用来“活动”,还要为儿童提供体验“生存”的机会;不应只充盈自然要素,还要蕴含关系性。从而使幼儿园的空
期刊
【摘要】借鉴苏霍姆林斯基以义务感为核心进行家校(园)合作的教育经验,对当前家园合作工作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义务感为核心的家园合作实践模型,其本质特征为以义务感为驱力与目标,义务感在家园合作的超循环系统中旋升。建立义务感为核心的家园合作实践模型就是以夫妻之爱提供儿童义务感生长的土壤,以父母子女之责滋养儿童义务感的幼苗,以家园合作成就义务感的快速生长,以幼儿园教育播撒义务感种子的活动过程。  【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南京市某幼儿园大班8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6次的哲学故事探究活动。探究方法采用儿童哲学对话法,探究材料取自《森林大熊》《失落的一角》及《不是我的错》三本绘本。结果发现幼儿的思考特点具有朴素性、生长性、情感性和默会性的特点。幼儿个体的思考特点蕴藏在他们超越式的提问中,群体的思索蕴藏在开放性的对话中。作为教师,应当承担群体探究促进者的角色。  【关键词】儿童哲学;对话;幼儿思考
期刊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到今天已经走过了70多年,学前教育事业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民生范畴。学前教育事业不仅与做好入学准备和实现幼小衔接密切相关,而且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以及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联紧密联系。本文以1949年到2020年为时间轴,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资料,从政策导向、财政支持以及师资力量三个方面分析了学前教育制度建设情况,总结出自1949年以
期刊
【摘要】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点强调多元性、包容性与开放性,主张尊重差异性与特殊性,并反对权威主义。这些观点不仅影响着当代儿童教育的课程观、学习观,更进一步改变了幼教工作者的儿童观、教育观。本文基于对后现代主义的思考,探讨基于后现代主义理念的儿童观:理解儿童的能力,信任儿童的潜力;尊重儿童的创造性;重视儿童的差异性;解构“儿童中心”的束缚。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儿童教育理念:“倾听教学
期刊
【摘要】本研究运用词频分析法对2016年以来0~3岁婴幼儿托育政策进行解读,经过分析与讨论得出的结论为:服务性为托育政策的核心、托育机构是托育服务实施的依托、标准是评估托育质量的基础、多方合力构建托育服务立体网络。因此与之相对应提出:应突出政府服务的公共性、提升机构托育的多样性、增加评价体系的公开性、发挥社会与家庭力量的補充性几点建议。  【关键词】词频分析法;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解读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来自5个中班的10名教师和127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对集体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和幼儿的回答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的“字面问题”显著多于“推理问题”和“其他问题”,幼儿的“字面回答”显著多于“推理回答”和“无抽象层级的回答”,教师的提问类型和幼儿的回答类型存在较高程度的正相关;师幼语言互动中,幼儿的低产出回答显著多于高产出回答,教师的“推理问题”比“字面问题”和“其他问题”更能引
期刊
【摘要】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经济发展背景下,近年来大力发展“以事定费”管理的公办幼儿园,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品质。面对大量新建公办园和民办园转制的新形势,幼师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难题。本文结合笔者在深圳市第一家新型公办园MS幼儿园开展教研实践的经验,重新厘清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内容,从建构园所文化,转变教师课程观念,创新教研模式,转变教师培养机制,建立良性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结合实际案
期刊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权利,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方式。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0~2019年二十年间关于“幼儿游戏”的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学术贡献较大的机构是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热点涉及游戏材料、游戏精神、幼儿发展等方面。把握文献的主题、关键词和内容,能够揭示我国幼儿游戏的探究成果,且可以为我国幼儿游戏研究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