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物理实验能力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e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理念科学探究中我们要不断的用新课程理念来引导教学思路,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合理利用好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实验,不怕出现问题,不怕学生犯错误甚至是误操作,请我们学会耐心等待,等待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真正把握实验要点,多方探讨科学探究实施的方法,乐在其中。
  关键词:新课改 ;探究实验; 发现问题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课程标准》第三部分专门列入一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列表说明探究要素和基本要求,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人就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在高中年级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淡几点实践中的体会.
  一、物理探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以物理规律为主的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或应用已知规律、理论对某一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找出一些问题,然后设计实验,采集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最终得到规律性的结论。如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探究的小课题有:用传感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碰撞中的能量问题、光在界面发生折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如何查找电路故障、气垫上弹簧振子的周期与质量、劲度的关系等。
  二、探究性物理实验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1. 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
  考察我们当前的实验教学的现状发现,不少课堂上,学生们也在忙于收集数据,解释并求证结果,但是如何根据有限的线索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如何在不止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面前做出决策呢?这对于学生至关重要,但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替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因此,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是指:所设计的实验包含的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得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
  2.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要在内容上把握主干,形式上注重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结果,往往淡化甚至不管知识获得的过程。教育太急于看到知识传授的结果,太讲究“效率”了。因此.很多教师用“高效益”的方式将实验的结果得出的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反复通过习题训练理解掌握规律,但这样做恰恰是本末倒置的。对于学生还不是很理解的规律,即使是通过大量的习题反复演练.其知识的迁移能力仍是比较弱的,一旦出现新的情境.许多学生将束手无策。
  实验小组活动的开展,保持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对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许多同学在活动中始终有一种兴奋感、满足感,激发了学生质疑和探究的兴趣。我们感到许多学生学习物理的劲头提高了,喜爱物理学科的人数更多了,某些所谓的“差生”也在实验活动中崭露头角,使得其他同学刮目相看。问问题的人多了,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中常常可以看到为了某一个物理问题许多人为它争论,学生间的交流多了,相互合作多了,关系更融洽了,更自信更富于挑战了。课外小制作、小发明是物理实验整体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这种活动分为验证性小制作和探究性小发明。即使是验证性的小制作,它制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这种探究性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避免实验制作的盲目性,事先应制订好目标,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讨论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在完成实验方案后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再次讨论修改实验方案,拿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可进行制作实验。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制作、小发明完成后,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学生为自己制作或发明出的作品喜悦的同时更希望其他同学老师一同分享他的快乐,教师及时的评讲或评比,既给学生一种满足感,又能够自然巧妙地指出作品中的不足,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探究性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所提的问题不局限于课本,不局限于高中物理知识,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逼着我们教师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要去改变自己教学和辅导的手段及方法,来适应新的情况。活动中教师要去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和善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想付诸于实践,勇于去探究,去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活动进行下去。
  (作者单位:新疆巩留县高级中学 835400)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已经成为我们探究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明确信息技术课开设的目的,精心制作教学设计,提高个人素质,这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 教材分析; 过程分析 ; 个人素质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它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而对于推广
农业节水技术的实质在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对冬小麦、棉花、玉米三种作物的管灌试验,结合对土壤水分、作物生长状况以及气象等诸要素的系统监测,初步确定了当地通常年份下的作物灌溉期和灌溉量,为建立适于当地条件的优化灌溉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浙江省自2008年10月起将信息技术学科列入高考科目,这一举措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不例外。历经数年的实践,尤其通过对2011年以后笔试和机考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下高考试题的研究,结合自身高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经验,笔者就高考背景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素养 ;个别化辅导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从吃透课程标准入手,真正
20世纪30年代女性命运原型与英雄原型获得了深广的时代认同,成为中国话剧中着力表现的原型。民族意识与情爱纠葛的双向交错构成了“女性命运”原型的时代烙印,而“英雄”原型
摘要: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既有传统教学没有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都作了详细的概括,并对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中学生物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多媒体 ; 生物 ; 有效利用  现代基础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要求“精讲、善导、激趣、引思”。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也不例外,特别是针对当前传统生物教学存在的教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做教材的奴隶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改变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
计算机已成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也是门重要的基础课,而且70%需要上机实践,但上机课难以管理和开展,出现偏移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如何上好上机课杜绝偏移现象的发生是每个教师最关心的话题。  一、从概念入手,分析上机课更容易出现偏移现象  偏移,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脱离预定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过程及结果造成消极影响,最后导致课堂效率降低的种种行为。上机课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心理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正是21世纪的人才,21世纪是一个新世界,需要一种新人。新人的本质特征将是有独立个性的人,一个有独立创造性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思想应转到培养创造性人才上来。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就实施,在我国现已得到广泛重视,推行素质教育就是具体的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
一、要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因此,每次进行阅读训练,都应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1)阅读时不要出声,要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速度要比出声阅读快得多。2)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逐字逐词的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
摘要: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必须遵循启发诱导,直观性,及时反馈,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有连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问题情境 ; 数学概念 ; 问题变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