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为了表达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都离不开“语言”这一思维载体。数学语言简洁、抽象、概括、直观,它们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文字、符号、图形三位一体;②精炼、准确、简洁、可变;③直观语言与抽象语言互相转化。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善于将叙述语言翻译成专用的数学语言,并正确地理解它,才能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语言新课程中指出: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反过来,语言的磨练也将促使思维更加精确、合理。俗话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下面针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1 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积、商、扩大、缩小等概念,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点疏忽。例如问:求和怎样求?加数+加数=和,知道和求一个加数,用和减另一个加数。又如小数点的移动,小数点向右移动数就扩大,向左移数就缩小,知道一个数扩大的倍数小数点应向右移,缩小的倍数就把小数点向左移。可举例让学生边说边试着移位,如把3.28扩大1000倍,小数点应向右移动三位得3280,所得的数再缩小100倍,又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32.8。通过说,无形中就掌握了方法。
2 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能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例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125×48=?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125×48=125×8×6,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把48分成8个6,125与8的乘积得1000,所得的数再与6相乘,最后得6000)。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8)×125,把40和8分别与125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
3 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3.1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状态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数的组成,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个位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的数表示几个十,百位的数表示几个百……让学生相互说,加深理解。还如名数之间的化法:5吨25千克=()千克,可让学生叙述:5吨=5000千克,5000千克加上25千克等于5025千克,如果是把5吨25千克=()吨时,我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来换算,再把小单位化成大单位用移位的方法,这样准确多了,并且让学生边回答边跟着老师描述。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3 看图说话。教学中可通过看图说话,表述图意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全面地看图,看清图上画的是什么。让学生能根据不同图意学会说几句话,大概意思要说对,列式后说出列式的理由。
3.4 边做边说。如学习画角,画三角形,老师示范后让学生边画边说,画角:边说方法边动手画,这样会很好的掌握了方法和画法。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3.5 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等等。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运算定律整理和复习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自己说过后,老师或者同学帮他进行补充,再让他把这句话或者这段话重述一遍,久而久之,多多少少他就能说一些重点了。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4 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说操作过程,说分析过程。低年级可以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具图表直观演示,訓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应用题的条件、问题、分析思路和解题过程。让学生口头叙述解题思路,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解题能力,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高年级则可要求学生逐步运用数学语言准确、简练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对学生注重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语言新课程中指出: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反过来,语言的磨练也将促使思维更加精确、合理。俗话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下面针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1 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积、商、扩大、缩小等概念,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点疏忽。例如问:求和怎样求?加数+加数=和,知道和求一个加数,用和减另一个加数。又如小数点的移动,小数点向右移动数就扩大,向左移数就缩小,知道一个数扩大的倍数小数点应向右移,缩小的倍数就把小数点向左移。可举例让学生边说边试着移位,如把3.28扩大1000倍,小数点应向右移动三位得3280,所得的数再缩小100倍,又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32.8。通过说,无形中就掌握了方法。
2 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能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例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125×48=?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125×48=125×8×6,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把48分成8个6,125与8的乘积得1000,所得的数再与6相乘,最后得6000)。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8)×125,把40和8分别与125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
3 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3.1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状态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数的组成,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个位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的数表示几个十,百位的数表示几个百……让学生相互说,加深理解。还如名数之间的化法:5吨25千克=()千克,可让学生叙述:5吨=5000千克,5000千克加上25千克等于5025千克,如果是把5吨25千克=()吨时,我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来换算,再把小单位化成大单位用移位的方法,这样准确多了,并且让学生边回答边跟着老师描述。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3 看图说话。教学中可通过看图说话,表述图意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全面地看图,看清图上画的是什么。让学生能根据不同图意学会说几句话,大概意思要说对,列式后说出列式的理由。
3.4 边做边说。如学习画角,画三角形,老师示范后让学生边画边说,画角:边说方法边动手画,这样会很好的掌握了方法和画法。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3.5 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等等。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运算定律整理和复习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自己说过后,老师或者同学帮他进行补充,再让他把这句话或者这段话重述一遍,久而久之,多多少少他就能说一些重点了。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4 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说操作过程,说分析过程。低年级可以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具图表直观演示,訓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应用题的条件、问题、分析思路和解题过程。让学生口头叙述解题思路,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解题能力,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高年级则可要求学生逐步运用数学语言准确、简练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对学生注重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