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11月22日,日本青森县东奥学院高二的同学要来我们学校做访问。Bingo!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可要趁此良机,仔细观扶桑察邻居是也。
“来了来了!”当天下午,经过一段感觉漫长实际短暂地等待之后,我可算走下庐山喽——古人不是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吗?
日本同窗的上装是藏青色制服,下面呢,男生套暗方格长裤,女生则穿同色格短裙,腿上包层厚长袜完事。哇嘞,现在是天津的冬天那!我都已经套上毛裤的啦!
不知是不是流行,反正男生的裤子大都会超级肥;女生普遍都化淡妆,细细的头发松松散散垂落至肩,颜色可能是金黄、红褐、淡黄、浅棕……时尚,如影随形。反观我等校友们,黑短发,素面朝天,清汤挂面的运动式校服,17岁的清爽活力就那么自自然然地流泻出来。任是谁,也无法用同一把尺子量出哪类更靓丽。
进入礼堂,诸君坐定。国歌、校歌唱完;校领导,学生代表演讲完毕;互换礼物结束。紧接着,就是中日节目大放送。
先是主家盛情——咱的民族舞蹈:《放风筝》。十余个妙龄少女身着葱绿绸缎衣裤,手甩杏黄软扇,只一亮相,原汁原味的中国便活色生香地扑面而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更是被渲染得呼之欲出。满场彩,肯定没跑儿。
她们舞着、蹈着,每一步都是那么精确、完美、无可挑剔。但,为何自己总感觉好像缺点什么?是错觉吗?
“我”方唱罢“他”登场。
日本同学身穿海蓝短衣衫,赤足蹬上台。舞蹈名称是《拉网小调》。
我记得《拉网小调》是一种日本民间歌曲。果然,乐曲伊始,便响起传统乐器三弦琴。缓慢,古典……
弦锋一转,哇嘞,这是什么节奏?POP,亦或ROCK?难道古代日本就有SPICES GIRLS?虽然它养耳又养眼,但这也大调侃传统了吧?!
与我交谈的是位身材娇小的女孩,她留一头褐色及肩长发,端正安静的脸上略略洒着几点雀斑,淡粉色的唇膏,拘谨的日本式微笑。
我们首先问了好,互换姓名,她叫做YUKA·SUZUKI。
按照以前对付美国人的招儿,我问道:“How many cities have you visited in China?”
她瞪着一双不明所以的大眼睛望着我。
“Well,”想来是本人的发音不够标准,我抻张白纸,上面端端正正的大写字母连缀了我的话题。
“……”她一脸茫然,转头对她的同学咕噜一串日文,夹着“how many”的发音,想来是不明白这个词组的意思。无奈,那个同学也一个劲儿地摇头。于是,我便读懂YUKA脸上难为情的歉意。
“Thats all right”,我在纸上运笔如飞,“Have you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n Beijing?”
她在“The Great Wall”下划了条线,加个问号。
“The Great Wall is just like this。”我三笔两划勾出幅简笔画长城,指了指。
她还是摇摇头。
“God bless me!”若此情景被编入漫画中,我脑袋后面铁定会冒出颗硕大无比的汗珠。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on weekday?”上帝基督玛利亚,保佑她能看懂这句话吧!
“Eight。”她很快地答道。
哈,有门!我接着写,“And what time are the classes over?”
“About three thirty。”
“What do you like to do after school?”见她没反应,我又急急地补充道:“For example:play tennis,watch TV,shopping and so on。Which do you like best?”
“……”还是难堪的沉默。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飞快地过滤话题:时尚、音乐、美术……停!漫画?好,就拿它当敲门砖喽。
“Do you like read Manga(日文拼音,意为漫画)?”我调用了自己惟一库存的日文拼音。
“Yes。”她兴奋地点点头。
“Which one is your favorite?”
“Doraemon。”
“Do-ra-e-mon。”我试着谐谐音:哆-啦-A-梦?机器猫?啊,我们终于可持续艰难的chat了。谢谢你,藤子不二雄大神!
“Would you like to draw one for me,please?”
她也毫不推辞,一笔一画地涂起鸦来。呵,还真像。我冲她竖竖大拇指,她又不好意思地笑了。
气氛融洽了,笔谈也变得容易许多。但,随处可见的英文生词和日文拼音,时刻困扰着YUKA和我,比如:我不知道FUJI代表富士山,《幽游白书》即是《YU YU HAKUSHO》,更不晓得日本人管绯村剑心叫Himura·Kenshin……而她,不知Tom·Cruise,Gong Li是何许人,不懂weekend代表周末,亦不清楚《The Speed》就是《生死时速》……
一个小时就这样在疑惑与理解中过去。我冲同桌吐吐舌头,她趁周围无人注意,凑过来耳语道:“我现在对自个儿的英语水平特有信心。”之后又加了句:“幸亏来的不是老美。”
我乐了,她也笑了。
时钟指向五点,Its time to say goodbye。我们对车上的她们和他们使劲地摆手,送去咱们中国同学的祝福,也正如同他们对我们做的一样。鸽子蓝的天空下,详和一片,友谊一片,深情一片……
“来了来了!”当天下午,经过一段感觉漫长实际短暂地等待之后,我可算走下庐山喽——古人不是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吗?
日本同窗的上装是藏青色制服,下面呢,男生套暗方格长裤,女生则穿同色格短裙,腿上包层厚长袜完事。哇嘞,现在是天津的冬天那!我都已经套上毛裤的啦!
不知是不是流行,反正男生的裤子大都会超级肥;女生普遍都化淡妆,细细的头发松松散散垂落至肩,颜色可能是金黄、红褐、淡黄、浅棕……时尚,如影随形。反观我等校友们,黑短发,素面朝天,清汤挂面的运动式校服,17岁的清爽活力就那么自自然然地流泻出来。任是谁,也无法用同一把尺子量出哪类更靓丽。
进入礼堂,诸君坐定。国歌、校歌唱完;校领导,学生代表演讲完毕;互换礼物结束。紧接着,就是中日节目大放送。
先是主家盛情——咱的民族舞蹈:《放风筝》。十余个妙龄少女身着葱绿绸缎衣裤,手甩杏黄软扇,只一亮相,原汁原味的中国便活色生香地扑面而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更是被渲染得呼之欲出。满场彩,肯定没跑儿。
她们舞着、蹈着,每一步都是那么精确、完美、无可挑剔。但,为何自己总感觉好像缺点什么?是错觉吗?
“我”方唱罢“他”登场。
日本同学身穿海蓝短衣衫,赤足蹬上台。舞蹈名称是《拉网小调》。
我记得《拉网小调》是一种日本民间歌曲。果然,乐曲伊始,便响起传统乐器三弦琴。缓慢,古典……
弦锋一转,哇嘞,这是什么节奏?POP,亦或ROCK?难道古代日本就有SPICES GIRLS?虽然它养耳又养眼,但这也大调侃传统了吧?!
与我交谈的是位身材娇小的女孩,她留一头褐色及肩长发,端正安静的脸上略略洒着几点雀斑,淡粉色的唇膏,拘谨的日本式微笑。
我们首先问了好,互换姓名,她叫做YUKA·SUZUKI。
按照以前对付美国人的招儿,我问道:“How many cities have you visited in China?”
她瞪着一双不明所以的大眼睛望着我。
“Well,”想来是本人的发音不够标准,我抻张白纸,上面端端正正的大写字母连缀了我的话题。
“……”她一脸茫然,转头对她的同学咕噜一串日文,夹着“how many”的发音,想来是不明白这个词组的意思。无奈,那个同学也一个劲儿地摇头。于是,我便读懂YUKA脸上难为情的歉意。
“Thats all right”,我在纸上运笔如飞,“Have you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n Beijing?”
她在“The Great Wall”下划了条线,加个问号。
“The Great Wall is just like this。”我三笔两划勾出幅简笔画长城,指了指。
她还是摇摇头。
“God bless me!”若此情景被编入漫画中,我脑袋后面铁定会冒出颗硕大无比的汗珠。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on weekday?”上帝基督玛利亚,保佑她能看懂这句话吧!
“Eight。”她很快地答道。
哈,有门!我接着写,“And what time are the classes over?”
“About three thirty。”
“What do you like to do after school?”见她没反应,我又急急地补充道:“For example:play tennis,watch TV,shopping and so on。Which do you like best?”
“……”还是难堪的沉默。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飞快地过滤话题:时尚、音乐、美术……停!漫画?好,就拿它当敲门砖喽。
“Do you like read Manga(日文拼音,意为漫画)?”我调用了自己惟一库存的日文拼音。
“Yes。”她兴奋地点点头。
“Which one is your favorite?”
“Doraemon。”
“Do-ra-e-mon。”我试着谐谐音:哆-啦-A-梦?机器猫?啊,我们终于可持续艰难的chat了。谢谢你,藤子不二雄大神!
“Would you like to draw one for me,please?”
她也毫不推辞,一笔一画地涂起鸦来。呵,还真像。我冲她竖竖大拇指,她又不好意思地笑了。
气氛融洽了,笔谈也变得容易许多。但,随处可见的英文生词和日文拼音,时刻困扰着YUKA和我,比如:我不知道FUJI代表富士山,《幽游白书》即是《YU YU HAKUSHO》,更不晓得日本人管绯村剑心叫Himura·Kenshin……而她,不知Tom·Cruise,Gong Li是何许人,不懂weekend代表周末,亦不清楚《The Speed》就是《生死时速》……
一个小时就这样在疑惑与理解中过去。我冲同桌吐吐舌头,她趁周围无人注意,凑过来耳语道:“我现在对自个儿的英语水平特有信心。”之后又加了句:“幸亏来的不是老美。”
我乐了,她也笑了。
时钟指向五点,Its time to say goodbye。我们对车上的她们和他们使劲地摆手,送去咱们中国同学的祝福,也正如同他们对我们做的一样。鸽子蓝的天空下,详和一片,友谊一片,深情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