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教育,形影相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是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有关“爱”的问题:什么是爱?怎样去爱?
  【关键词】爱 教育 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79-01
  在长期盛行的“升学主义”与“管理主义”下,凡是被认为不符合“好学生”标准的行为,就容易成为“规训”的对象,爱是教师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
  一、爱的结构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出爱的要素由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组成。根据我们的演绎和认识,认为爱由理解、尊重、信任、关心、宽容、要求、奉献七个内容组成。
  1.爱是理解
  教师应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分析问题,在心理学上称“移情”或“心理置换”,只有真正理解了学生的困难、愿望与要求,爱的关心才能落实到实处。
  2.爱是尊重
  爱不是怜悯,爱不是施舍,爱不是并吞,爱是对生命的热爱,是试图用一个人的生命感去唤起另一个人对生命的热爱、激发生命的活力,所以,爱是尊重。教师真诚的赞美和温和的话语可以极大的弥补他的自尊心,使他感受到爱的力量。
  3.爱是信任
  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信任。教师信任学生,相信他有战胜困难的勇气;相信他有改正缺点,认识错误的需求;相信学生有积极上进的愿望和决心;而学生也只有建立了对教师的信任,爱才能被接受。
  4.爱是关心
  关心是爱的切入口,就是了解对方的需要,关怀对方的疾苦,并努力去帮助他,既关心学生的物质,又关心学生的精神,当学生觉得自己被人注意、重视,而不是被忽略遗忘时,就会产生喜爱之感,乐意接受爱。所以关心是爱的体现。
  5.爱是宽容
  冲突和错误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如果面对冲突和错误,一味的以恶相对,或是冷嘲热讽就会加剧矛盾,形成恶性循环。如:学生是好奇的、好动的,在教育中常常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这就需要教师以博大宽容的胸怀相待,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以宽容的态度对之,就显示出教师的善与爱。宽容是爱的润滑剂。
  6.爱是要求
  爱本身体现出对学生的要求,真正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与无度的娇宠,而是伴随着合理的要求,学生可以从这些要求中感受到被信任、被期待。教师相信一个撒谎的学生之所以撒谎是有原因的,也相信他可以改正,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爱的要求,合理要求是爱的保证。
  7.爱是奉献
  利人必先克己,达己必先达人。如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无私的奉献,教师对学生的培育是无私的奉献。只有当爱付诸于行动时,才能真正体会爱的快乐,爱的幸福。无私奉献是爱的实质。
  二、爱的教育
  1.爱的教育含义
  辞海对爱的解释中排除爱的教育不包括溺爱,而且还以鲸鱼不是鱼为比喻进行类比。
  2.教育需要爱
  学生的成长有一条重要的途径,那就是观摩、模仿和认同,而学生模仿的对象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信任与爱。心理研究已经证明,学生愿意模仿他喜欢的对象,认同他信任的对象。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靈的深处”(陶行知语)。
  3.爱的教育方法
  我所说的“爱”并不是用“轰轰烈烈”来做修辞语的,而是指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渗透的关爱之情,是每一次耐心的讲解,每一次提问学生后鼓励的微笑,每一次学生进步后的表扬,每一次学生失意彷徨时的耐心开导,每一次学生无助时给予他们莫大的力量,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使他们学会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4.爱要宽严有度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爱要宽严有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北京四中的丁榕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她发现一个学生拿了别人的一支钢笔,当时她没有厌恶,没有指责,而是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送回去。”几十年后,小有成就的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望丁老师,一进门就跪在丁老师的面前,对孩子说:“没有丁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丁榕老师对学生的爱有两个原则:一是严格管教,不溺爱学生,做错事一定要教育;二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教师应该用心去体会学生的思想,感受他们的内心,给教育插上爱的翅膀,爱会带着理想去飞翔,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让爱洒满学生的心田,让爱与教育同在,哪里有教育哪里就充满爱。
  参考文献:
  [1]秦梦群.《美国月刊》1989年第4卷第4期
  [2]陈荣华等.《教育心理报》1980年第13期
  [3]陈荣华等.《师大学报》1991年第36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设计适合本科生教育的微分概念的微课程,主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微分的本质;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自主学;解决学生时间碎片化的问题。  【关键词】微分 高等数学 微课程 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贵州医科大学教学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24-02  高等数学具有知识点多
期刊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也不断提升,因此我国将新课程理念引入各级教育系统中,希望能改善我国教育教学现状,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针对我国初中数学来说,新课程理念不仅能帮助改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效率,还可以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评价改革进行有效引导,让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评价能适应我国时代发展需求。因此本文将针对我国新课程理念,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进行简单讨论。  
期刊
【摘要】研学后教理念下对话教学模式的应用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尝试,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基于此,本文对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現代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研学后教 小学数学 对话教学 模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3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整体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学生管理工作日益呈现越来越多的困难与挑战。显而易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也渐渐日益突显。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77-02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学生构成、生源素质、文化氛围、办学条件
期刊
【摘要】高职学校中的计算机课程是全校多专业学生都需要学习的基础性课程,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造知识和学习基础,计算机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工具,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学会了计算机的办公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牢固的基础,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信息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互助式教学 高职 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T
期刊
【摘要】认知是情绪和行为反映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负性认知与情绪和行为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贝克认为,“模糊意识”对人的认知有很大影响,以这种错误的认知模式去评价环境或评价自我便会出现偏离,从而产生异常情绪。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如何运用认知疗法塑造学生健康心理。  【关键词】情绪 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在现当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初中化学的教育是极其关键的,化学是将会陪伴学生很久的一门学科,也是迈入高中学府必备的学科之一。但初中学生大部分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不遵从管教,教师很难非常顺利的就完成化学教学,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做逐一深入阐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解疑答惑。  【关键词】初中化学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所以,認识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校园文化内涵出发,论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就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从做好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入手,对大学物理教学提出了粗浅的改革方案:加强“生本”教育,体现教师重要的指导作用;注重物理前沿知识的引入,实现物理学中理论知识的传递;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师生双方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课程标准 大学物理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52-02  大学物理以物理学基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基础。近些年来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但是在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本文就主要分析了目前高中数学课堂的现状,并对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