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也分好坏吗?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embl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医学和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天然脂肪没有好坏之分。但是,随着营养知识的不断普及,有些脂肪被宝宝爸妈热情追捧,被称之为“好脂肪”。有好就有坏,父母们也常会把那些普遍被攻击的脂肪称之为“坏脂肪”。真的是这样吗?一起看看吧 。
  脂肪的功能
  食物中的脂肪进入宝宝体内后,除了能储存和供给能量以外,还是构成身体成分的主要材料,几乎每一个细胞都离不开脂肪的组成。当然,脂肪还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还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这些脂肪酸,不管是近期还是远期的影响都不可以忽视。比如近期会导致免疫力低下、皮肤干燥、头发枯黄、视觉发育迟缓等等,远期可影响宝宝生殖系统和智力发育,甚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低下等。
  不饱和脂肪——广受好评的好脂肪
  不饱和脂肪中备受父母们推崇的就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它们可在体内衍生出花生四烯酸(AAC)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 A),属于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脂肪酸,也被称之为“必需脂肪酸”。宝宝的生长发育,包括身体、智力和视力发育等等都离不开必需脂肪酸。
  好脂肪中的佼佼者DHA
  不饱和脂肪酸中以DHA对宝宝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最多,也是家长们最注重的。DHA对宝宝大脑和视网膜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也是神经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对脑细胞的分裂、增殖、神经髓鞘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的根据地
  核桃油、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等都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鱼类、鳄梨、坚果等也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Ω-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在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中含量较多。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在鱼类、亚麻籽油、紫苏油中含量较多。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不饱和脂肪的提纯产品。
  获得它的VIP通道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无需额外补充不饱和脂肪,只是喂奶妈妈的饮食中注意安排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即可。比如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的橄榄油、核桃油、葵花籽油、紫苏油等,或者多吃一些鱼类、坚果等即可以保证母乳中不饱和脂肪的含量。
  人工喂养的宝宝也不必担心,因为婴幼儿配方粉都会选择不饱和脂肪代替或部分代替牛奶/羊奶中的饱和脂肪。
  反式脂肪——人人喊打的坏脂肪
  反式脂肪具有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的作用,这可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乳腺癌和糖尿病的风险。还可以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健康。反式脂肪还会阻碍必需脂肪酸的正常利用,导致宝宝更容易出现必须脂肪酸缺乏症,出现皮肤干燥、头发枯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低下等。还会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活动减低,从而影响智力发育。而且反式脂肪的熔点较高,更容易出现堆积在宝宝体内引发肥胖。
  它的藏身之处
  反式脂肪在天然食品中含量较少。基本上含有人造奶油、氢化植物油的食物以及油炸食物中都可能存在反式脂肪。比如烘烤食品中的饼干、面包等,沙拉酱、炸薯条/片、炸鸡、洋葱卷、西式糕点、巧克力派、咖啡伴侣、热巧克力、珍珠奶茶等,只不过不同食品中的名称不同而已。一般食品包装上标注有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物奶油、麦淇淋、植脂末、代可可脂、奶精等即是。一般的家用食用油在高温下也可以产生反式脂肪。早产、低出生体重宝宝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DHA和AA。
  较大的宝宝则可以通过选用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用油或者增加鱼类、坚果等食物来获得。严重缺乏者需要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补充不饱和脂肪的制剂。
  控制摄入3法
  通过查看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尽量减少宝宝食品中的反式脂肪的存在;
  运用蒸、煮、馏、汆、炒、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给宝宝做营养餐,避免油炸、煎烤等高温不健康的烹饪方式,可以减少食用油中脂肪酸在高温情况下脂肪中的顺式碳链被破坏,产生反式脂肪;
  注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适量的粗杂粮,这些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吸收系统对反式脂肪的吸收,从而做到最大限度控制反式脂肪对宝宝的危害。
  饱和脂肪——奶中的那点儿刚刚好很多父母除了讨厌反式脂肪以外,对饱和脂肪也是爱恨交加,饱和脂肪主要存在于动物食物中。其实,饱和脂肪也是宝宝健康必需的营养。对于单纯乳类喂养宝宝来说,奶品中的饱和脂肪刚刚好。牛奶、羊奶中的丁酸、己酸、辛酸、葵酸、月桂酸和棕榈酸与人奶中一样,具有调节免疫能力,增强宝宝抗病毒和抗菌的能力。所以,只要不直接给宝宝食用纯动物油脂,奶中的那点饱和脂肪不仅不会给宝宝造成负担,反而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不饱和脂肪,极易氧化,摄入勿过量
  尽管不饱和脂肪,尤其DHA和A A这类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宝宝生长发育好处多多。但也不必过多摄入,一般按照必须脂肪酸所提供的热量计算,要占每日总热量的:婴儿为3%,儿童为1%~2%为宜。而且,DHA与AA的比例也要适当。另外,不饱和脂肪也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极易氧化”。哪怕是在宝宝体内,过多也因无法吸收利用而导致氧化成为宝宝健康的负担。所以不要迷信市场上所宣传的某某食品中所添加的各种不饱和脂肪,因为食品中的金属离子(如铁等)对这种额外添加会产生氧化,对于DHA的稳定性更是雪上加霜。
其他文献
睡觉的时间到了!怎样让宝宝安稳地入睡?来看看我们给你的几点建议。      1.制造一段平静时光  在把宝宝放到床上之前,不要和宝宝玩过于激烈的、令宝宝过于兴奋的游戏,现在可不是激发他好奇心的时候。让宝宝舒服地坐在椅子上,或坐在你的怀里,和他一起分享这一段平静的时光。可以给他读读图画书,或听听轻柔的音乐。  2.喝一点水  睡觉前,先给宝宝喝一小瓶水,尤其是在天气炎热时候,或者冬天屋里有暖气的时候
李子勋老师的新书《家庭成就孩子》出版之际,《父母必读》杂志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着眼未来的养育理念令人振聋发聩,这些观点细致地渗透到这本书的文字中。    我们的孩子将以成年的方式生活在2030—2050年,那是属于他们的时代。  90后的孩子、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今年已经2011年了),他们面对的将是2050年、2060年的中国。当他们成为社会主体时,中国要跨接近40年,40年后的中国社会将
妈妈上班后,宝宝最黏奶奶,即使妈妈在家也和妈妈不亲。真崩溃!  6个月篇:宝宝只黏奶奶  和宝宝朝夕相处的甜蜜时光已经结束,妈妈重返职场。开始几周还感觉不明显,一个月后,宝宝明显开始和妈妈不亲了。妈妈回家后不主动要妈妈抱,有时候调皮揪妈妈头发、眼镜,妈妈稍微表现出生气,马上就哭着投向奶奶的怀抱。越是这样,奶奶还越是推波助澜,妈妈接电话或者轻微抱怨时,马上把宝宝抱走。妈妈把这笔账都算在婆婆身上,婆媳
胎宝宝每日在妈妈的子宫里遨游,胎盘、脐带、羊水构成了他们的居住环境,让我们一起来“探访”一下胎宝宝的居住状况吧!  胎盘——营养基地  别以为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不吃不喝,其实每天他们都会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的成长需要,而这个负责交换各种营养物质的基地就是胎盘!  胎盘的形成  胎盘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于准妈妈的子宫中,而是由胚胎的绒毛和子宫的蜕膜形成,在妊娠6~9周开始发育,于怀孕3个月之后
读者来信  相信我遇到的情况,大多数有了孩子的家庭都在经历,那就是和老公无法正常地沟通。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孩子的养育问题,一说就争执起来,可当着孩子、老人的面也不能大吵,最后的结果就是谁也不理谁好几天。其实很多事不是明摆着的吗?谁说得对就听谁的,谁错了就认错,怎么就这么难呢!尤其是很多时候分明是老公做得不好,结果我还没说几句,他比我还生气!请专家快来评评理吧! (花妖,北京)  专家点评  如果
5月22日 去第一任主编许文老人家中摄像、录音,采访并收集历史资料。  5月23日 创刊35周年第一次策划会。  5月28日 北京阅读季 阅读点亮童年·父母必读童书排行榜10周年展。  5月30日 《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出版一周年。  ……  无意间翻到手机日历里随手记下的这些文字,不由让我有一点小小的感叹:原来,每天忙碌的事情串在一起,一年年地坚持下来,便成为了一种积淀—— 一段历史回忆,一
只看图,不认字    孩子手里拿着一本书,很认真地在看。可是,当你问他这个字念什么的时候,他却一脸的茫然,或者干脆说不知道,甚至会反感。    怎么办?    为什么一定要让他认字呢?孩子能够从图画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就已经很好了。孩子的阅读,几乎都是从读图开始的,然后再逐渐地过渡到文字的阅读。不必担心他以后会只看图不认字,当他知道文字可以解释图画中的意思时,就会对文字产生兴趣了。很多孩子会在阅读
睡前故事  可不要以为给宝宝讲故事是妈妈的“专利”,爸爸也有着很大的潜力呢!相对于女性思维来说,男性的思维更活跃、开阔。所以可以把故事发散成各种各样的路数,也不会局限于故事的结局,这就可以让宝宝跟随爸爸进入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小家伙自然充满期待和惊喜。  讲述中,爸爸富有磁性的声音、夸张的肢体语言还会很快地把宝宝引入故事当中去,如果还能配合故事情节模仿各种人物或动物的声音就更好了,那你一定会成为宝
一个18岁时就被誉为是高级画师,工作后设计的作品被惠普公司永久收藏的S老师;一个称是中国传统美学教育的典型失败案例的摄影爱好者F老师。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孩子的艺术创想教育,建立了一个童画家,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里所发生的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品品这两位童画家的独到见解,你会发现,如果我们把家营造成了童画之家,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是童画家。  创意,会越用越多  创意,从爱心早餐开始  新加坡小女孩chil
给孩子喂药,各有各的招数。可有些“招”是不宜用的!    1.不捏着鼻子灌    有的父母给孩子喂药时,看孩子不配合、不张嘴,就捏着鼻子硬灌。这种喂药方法危险性很大,因为人的气管和食管是并排挨着的,鼻子被捏住了,不能吸气,孩子只能用嘴吸气,这样药和水非常容易呛入孩子的气管,甚至可因气道被堵而使孩子发生窒息。    2.不打骂、恐吓喂药    孩子病了,家长本来就着急,如果孩子再大哭大闹,不愿意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