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58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人篱下的生活
  2012年3月1日,凌晨,降落北京,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到达的时候,已经快凌晨2点。我东问西问,待找到出口已经快凌晨3点了。看到接机的亲戚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她的脸上很明显的不高兴和不耐烦使得我说话变得小心翼翼,我心里觉得很对不住人家,打扰人总是不妥的。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住在南六环外,去地铁要走一段路,再坐十多站公交车;身上只有两千多块钱,着急找工作。
  去面试的第一家公司在国贸。面试官有三个人,问我之前从事什么工作,我说视频编导,他又问了我知不知道什么是公关,我说不太清楚。最后他问,你在北京有什么亲戚,亲戚做什么工作,有什么政府方面的关系?我如实说了,老板的脸上已经写上了“面试失败”。之后的两个面试,也失败了。时间过去了一个星期。
  连续的面试失败,让我很心慌,甚至害怕父母打电话询问。亲戚家没有电脑,我只能每天跑网吧去投简历。两天以后又收到了一个面试通知,是集体面试,老总说公司新成立,大力招人,谈到薪资,他问我希望多少钱,我说3500元,他说应该没有问题。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公司,写一个关于酒文化的方案。到下班时间,我跟另外一个男孩都不敢走,虽然心里很着急,实在住得太远了,不早点走,可能没公交车了,男孩说月工资只有1500元,只能慢慢来。
  我不敢相信,给老板打了电话,老板说是1500元。我说,不是说好的3500元吗?他说到了月底,算上提成的话应该有。我说当时不是这么说的,电话那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你想要多少,2000元可以吗?我说,我不干了。
  挂掉电话,特别沮丧。1500元比在海南岛还要低,在北京怎么生活呢?
  到地铁站,是晚上十点多,在路边等了半个小时,没有见到回家的那趟公交车。着急、沮丧、迷茫、恐惧充斥着我,手机没有电,即使有电也没有人可以倾诉。想起海南岛温润的风,还有海岛的爱情,眼泪突然扑扑地往外涌,我蹲在地上,号啕大哭,越哭越厉害,用手紧紧地捂着脑袋,上一次这么伤心,还是因为调剂专业。
  大约哭了十分钟,我才站起来,用力地擦眼泪,上了一辆只能走三分之一路程的公交车。下车后,溜着路边凭着记忆,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左右看,天很黑,路上几乎没有人,偶尔有路过的摩托司机或者货车司机,会吆喝几声,吓得我赶紧快走。走了一个小时,误打误撞到了我住的小区,终于到家了。
  小Z:毕业这三年
  大学毕业三年,我没有收到过来自年长者体谅的话。他们说,年轻人,就是要吃苦的,你们苦得还不够,所以你们还这么派不上用场。
  毕业后去香港读了一年研究生。最大的收获不是念书,是看了五十多场戏剧、音乐、舞蹈的演出。见过好的东西,回到内地就不容易被那些造作的演出忽悠了。
  在香港,不同价位的演出票都有部分是预留给学生的,持学生证5折就能购买,先到先得。在北京,留给学生的打折票,都是最便宜、档次最差的位置。
  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开始了最失落的两年。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自己在往低处走,越走越怀疑、不自信、迷茫、焦虑。但我真心喜欢什么呢?因为不清楚未来,所以当下的每一步都忐忑,每一次有小小的失败,都天昏地暗的。
  大约一个月前的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了尹泽淞的电话。他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他说,想与我聊聊。我知道“聊聊”的意思,堵得慌,想找人排遣。我也很多次这么向朋友求助过。
  凌晨1点多,我俩坐在“大裤衩”附近的一家24小时麦当劳,周围是几个睡在那儿过夜的流浪汉。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我不想告诉他,没事儿的,会过去的,明天会更好。这样省事,但无效。我也不想和他吐自己的苦水,证明我比他更差劲,这样他不但没有达到倾诉的诉求,反而听我一堆牢骚,怕是回去后更郁闷了。尽可能听他讲,然后告诉他我的感受。和人打交道久了,我发现很多时候沟通是无效的消耗,对方在听你说话之前就已经有了结论和判断。“倾听”是一种虚伪的尊重。
  有一次我给我爸打电话,他问我干什么去。我说,我现在要回家了。他说,你回哪个家?你的家在这儿,你现在住的地方叫宿舍。那时我站在港铁九龙塘站喧嚣的人群里,周围很吵,但这句话直击我的脑电波。后来,我往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再也没说,我要回家了。我只说,我现在要回住的地方去了。
  以前我妈总问我,工作真的那么重要吗?为什么一定要为了一份工作,去离家那么远的地方。我很严肃地告诉她,工作当然重要,不止是工作,还有环境,遇见的人,认同的事情,很多很多。
  但我对我自己的这一番见解,却慢慢动摇了。最开始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北京没有“水”。后来一个人去逛颐和园,在昆明湖边坐了好久,那是我到北京之后见过最大的“海”,昆明湖是人工的,湖水没味道,只供解解眼馋。
  然后发现,北京没有“路”。压马路这个词儿,我以为来自北京,但北京全是阔气的功能型的大马路,想走走散散步,发现那种休闲型的留给人走的“路”特别少。周末想去爬山,也很远,没车,就得跟团一日游,想想就费劲。所有的约会和休闲,就是逛商场,进去待一天,吃喝玩乐,出来天黑了,周末就过完了。这里不适合生活。
  来北京前,我觉得北京是一个没有“生活”的地方。不止北京,所有大城市在我的想象里,都没有生活。这里所谓的生活就是努力工作,努力寻找价值和意義。
  在北京,我思想负担特别重,好像如果我只能在这里活成一个普通人,我就输了。但其实在北京活成一个普通人,也要经历九死一生。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文学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很多作品中都有着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和分析,其中著名作家矛盾创作的长篇小说《子夜》中的很多内容都饱含着对社会现代性的追求。该小说几乎是用写史的方法向人们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展示了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文章主要对《子夜》一文中所体现的现代性追求以及多重缺失进行分析。  关键词:《子夜》;现代性追求;缺失分析  [中图分类号]:
2019年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个与南京相关的喜讯:南京申报“世界文学之都”成功了!从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到鲁迅、巴金……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名家,都和南京这座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城市的每一隅留下了文学的踪迹。  据悉,早在2016年,南京就提出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的目标,此后矢志不渝地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摘 要:新世纪以来,文坛中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在作品中以“疯子”“傻子”的非常态形象作为主要叙述人物,这种现象的出现一直以来都饱受议论,也因其功能的复杂而见仁见智。《秦腔》和《尘埃落定》两部小说都曾获茅盾文学奖的殊荣,贾平凹与阿来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非常态人物来叙述故事,借此使作品承载了深刻的主题。  关键词:尘埃落定;秦腔;非常态形象;叙事策略  作者简介:刘牧宇(1996-),男,汉族,江苏连云港
作者简介:刘红(1967.10-),女,汉,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钢屯镇人,小学一级教师,1985.9-1988.8锦州市第二师范学校大专就读,1988.8至今在钢屯小学任教。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今天,天气晴朗。学校决定进行冬季体能测试。测试内容包括一至二年级的坐位体前屈,三至六年级的仰卧起坐、50米跑。我负责仰卧起坐项目。  我裹紧大衣,将脖子上的红色围巾调整了一下,面朝南,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備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
摘 要:《特里斯坦与伊索德》是典雅之爱的代表作之一。典雅之爱被学者普遍认为是浪漫爱情的源头,也是最早产生人文主义萌芽的文学题材之一。本文将通过研究《特里斯坦与伊索德》中的爱情故事,探索典雅之爱中的人文主义光辉,揭示十二世纪欧洲精神解放的过程。  关键词:特里斯坦与伊索德;典雅之爱;人文主义;精神解放  作者简介:王宇晨(1995.8-),女,汉,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海伦县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法国文
摘 要: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参与式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的研究,探讨仪式化元素在参与式纪录片中的作用及规律。实施研究的方法是通过对参与式纪录片与传统的观察型纪录片的对比和研究,从而知晓参与式纪录片中突显出的仪式化元素。最终的结论是两者皆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参与式纪录片中的仪式化元素更为突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两者有着互相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意义。只有不断探寻其中的规律和元素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和运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下班时间,北国齐齐哈尔市的街道车水马龙、行人匆匆。  位于城市CBD商圈爱格广场大厦七楼的黑龙江铭吴律师事务所依然灯火通明。办公室里紧张忙碌,律师们加班加点,为第二天的诉讼工作做着各种准备。  站在落地窗前,铭吴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健陷入沉思,他无暇欣赏窗外都市夜空的美丽景致,“事情太多了,千头万绪的!”  25年公众维权守初心  张健大律师,1994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法律系,20
摘 要:近代汉语上承上、中古汉语,下启现代汉语,具有重要的语学研究价值,此阶段频繁出现逆序词,如“管情”与“情管”。明代中叶的《金瓶梅词话》中“管情”出现32次,然而明末清初的《醒世姻缘传》中却只出现一例,反而逆序语“情管”出现65次。两者出现交替原因与双音复合词其中一个语素语义扩大相关,即“情”这个单音词在《醒世姻缘传》时代语义扩大,使用功能增加,组合形式丰富易产生逆序现象。  关键词:“管情”
摘 要: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和余华的《活着》都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作品,二者对人生之苦难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在表现人对苦难的强大承受力上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本文以“生命的苦难”入手,比较两个主人公消解苦难的方式,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即索科洛夫一直在“抗争命运”,而福贵则持的是“顺从天命”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对两位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生命;活着;苦难;对比;启示  [中图分类号]:I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