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篇:实干强县 跨越发展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E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蒗是一个贫困的特殊县份。近9年来,宁蒗县举全县之力,面对机遇顺势而谋,面对挑战迎难而上,承接“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绩,开拓进取,结合“十二五”规划,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两强一堡”建设、丽江市 “三大基地” 建设及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等重要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实施“生态立县、和谐稳县、科教兴县、矿电富县、旅文强县”五大战略,坚持“特色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畜牧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四个带动,培植壮大“文化旅游、矿电、生物资源”三大支柱产业,努力建设成为“全省旅游文化特色县、生态产业重点县和新型工业示范县”,经济社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宁蒗县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好扶贫攻坚大会战,以发展特色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为重点,夯基础、兴产业、抓生态、重文化、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强党建,全县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
  砥砺前进 “十二五”续辉煌
  宁蒗县提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县”建设和建设全国最具特色、极具实力、充满活力的民族自治县的目标思路后,县域经济发展的定位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效,发展步伐更加坚定,发展成效更加明显。
  2013年,宁蒗县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保增长,真正实现了新一届政府“打基础,开门红”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生产总值达26.7亿元,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43.3亿元,同比增长30.8%;地方财政总收入达4.5亿元,同比增长30.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2.34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4亿元,同比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39元,同比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31元,同比增长20%。
  进入“十二五”,宁蒗经济更是迈开步子寻求跨越发展,经济总体水平较“十一五”期间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从 “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到实现“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的2014年,宁蒗县的经济每年都在快速增长,成绩骄人。
  根据“宁蒗县2011—2013年经济情况一览表”和“宁蒗县2011—2013年经济指标变化图”可以看出,进入“十二五”以来,宁蒗县生产总值逐年递增,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于2013年达到了26.7亿元。与此同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在不断增长。
  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尤为突出,这与宁蒗县政府坚持把扩大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特色经济、培育五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等举措密切相关。重大基础设施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有力引擎,2013年,宁蒗县开工建设项目达168个,其中竣工106个,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1个。泸沽湖机场建设项目、“6·24”恢复重建项目、煤矿技改工程、生态产业建设项目、扶贫攻坚大会战深度贫困村综合发展项目、公租房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二屋基、傈僳湾等水库建设项目、丽宁路改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相继实施,为圆满完成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长期以来,各方面都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观察消费需求走势变化和消费品市场冷热状况的重要指标。宁蒗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递增并于2013年达到7.4亿元。从宁蒗县消费市场情况,可以欣喜看到宁蒗县进入了消费活跃和稳定增长阶段。这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宁蒗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提高、零售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根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对比,可以看出宁蒗县经济也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问题。宁蒗县坚持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此,宁蒗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和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南北三区”“东西三带”区域经济带建设,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优先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特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
  科学规划 盘活县域经济
  宁蒗县按照科学规划、城乡统筹、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从经济基础、气候资源分布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全县各区的资源优势,县城及中心集镇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实施“三区三带“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了“南北三区、东西三带”的区域经济新布局和产业发展新格局。
  南北“三区”包括以县城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经济区、以泸沽湖为中心的北部旅游经济区、以战河为中心的南部工业经济区。
  中部城市经济区。完善县城城市功能,形成以行政办公、教育、商业、金融、服务等为主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县城为重点,加强集镇、村庄建设,改善居民安居条件。北部旅游经济区。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方针。抓住泸沽湖机场、丽宁高等级公路、小环线、大环线建设的契机,依托泸沽湖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建设大香格里拉重点旅游区,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改善旅游行业管理,加快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开发,打造以泸沽湖为中心的北部旅游经济区。南部工业经济区。坚持“以资源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项目换技术,以存量换增量”的原则,依托宁蒗南部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交通运输区位优势,加大白云岩、铝土矿、原煤等矿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
  东西“三带”是根据立体气候特点,从西至东把全县分成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三个气候带,着力建设低海拔金沙江沿江经济带、中海拔战河至永宁公路沿路经济带、高海拔高山生态带。   沿江经济带,依托沿金沙江河谷地区独特的气候资源,发展县域经济。加大沿江经济带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小水电;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开发热区经济作物;利用丰富的江边草料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沿路经济带,战河至永宁公路贯穿跑马坪、红旗、红桥、永宁等高原坝区,以土地综合治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重点,改善基础设施。高山生态带,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为重点,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人下山、树上山”易地搬迁,发展马铃薯等特色农业及药木瓜等生态产业,适当发展草食畜牧、中草药生物产业等,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环境。
  突出重点 培育支柱产业
  按照“调特一产、调大二产、调强三产”的思路,重点打造文化旅游、矿电、生物资源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坚持把增强产业协调性作为生产力布局的重点,积极依托资源优势培植壮大支柱产业,以发展支柱产业引领结构调整,以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发展方式转变。
  文化旅游产业 宁蒗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情、水、山”是宁蒗旅游的特色和精品。宁蒗县树立起大旅游观念,积极参与川、滇、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建设,加强同丽江、迪庆香格里拉、四川省凉山州等地的旅游线路的连接与贯通,加大区域合作,文化旅游产业强有力地拉动了整个宁蒗县的经济发展。
  旅游发展突出区域优势 依托泸沽湖景区品牌形象,以“一湖、一坝、一山、一中心”的泸沽湖旅游片区为核心,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独具魅力的旅游文化特色名镇,建设神奇美丽的“女儿国”。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进一步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依托旅游资源积极培育文化市场,进一步挖掘历史和文化资源,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构建“情、水、山、坝”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加快打造一湖(泸沽湖)、一坝(永宁坝)、一城(县城)、一海(青龙海)、一环线(丽江东部旅游环线)“五个一”为布点的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在巩固、提升、扩大原有旅游景点的基础上,使全县旅游业全面开花。
  重视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文化经济观,创新和改革文化体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模式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民间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县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谱系,制定传承人资助办法。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促进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以自然风光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为灵魂、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矿电产业 加快实施矿电富县战略,发展壮大矿产业。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制定科学开发规划,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整合矿产资源,培育骨干企业;建设战河工业园区,重点布局煤炭加工、金属矿冶炼、非金属矿加工、建筑材料生产,形成以矿产业为主的重型工业园区。
  2013年,完成战河园区供水、格桑冶炼厂民用电力线路搬迁工程;实施昔腊坪洗煤厂、宁蒗水泥厂等建设工程。园区水、电、路、通讯等条件不断改善。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断延长产业链,原煤产量达80万吨,总产值达4亿元。实施石丫口、干布河、拉都电站扩容增效,沙力和金棉变电站、牦牛坪风电场等建设工程,阿海等部分水电站投产运营,地方电力年发电量达2.24亿千瓦时。
  生物资源产业 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按照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清洁化发展的要求,加快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培植扶持一批关联度高、带动面广、创新能力强的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生态产业链。重点发展核桃、花椒、药木瓜、青梅、膏桐、苹果等生态产品深加工。加快马铃薯、荞麦、芸豆、高原大米、白魔芋等农特产品深加工。发展中草药材饮片加工等民族医药;大力发展畜牧业,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家庭养殖为基础,坚持分散养殖向养殖大户集中,养殖大户向养殖小区集中的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畜牧业生产,走“公司+养殖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
  抓住特色 发展高原农业
  宁蒗县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目标,围绕生态产业重点县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农产品供给得到了有效保障。以优质马铃薯、荞麦和高原红米为主的特色农业和以烤烟、核桃、花椒、苹果、中药材为主的生态产业方兴未艾,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畜牧产业持续发展,畜牧业产值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2013年宁蒗县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图
  2013年,宁蒗县完成农作物播种65.6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8.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8.3万吨,实现连续十年增产,年均增幅在1.2%以上。累计建设完成苹果基地5.8万亩,木瓜基地 17.3万亩;种植核桃20.5万亩,花椒3万亩,中药材2.6万亩;种植烤烟2.9万亩,收购烟叶6.49万担,产值达8092万元;新建蔬菜大棚7.62万平方米,规范化种植露地蔬菜5100亩,生态产业建设成效明显。
  宁蒗除粮食外,木瓜、核桃、苹果、烤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较大。马铃薯、烤烟、高原红米产业已成为宁蒗县最具特色的高原农业代表作物。
  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县粮食作物排序中高居第一,解决了65%以上人口的温饱问题。宁蒗县目前正在加大创新力度,加大工作力度,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2013年,宁蒗县共推广种植马铃薯17.95万亩,完成高产栽培示范样板4800亩;烤烟产业按照“控制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稳中求进”的烟叶工作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抗旱移栽,优化烟叶结构,揭膜中耕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烟叶生产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高原红米产业强势推进“世界屋脊”的永宁高原红米基地建设,完成优质稳产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2013年省农业厅把永宁高原水稻列入全省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并给予资金扶持,高原红米庄园已列入全市十大精品庄园之一。   开拓创新 强化园区经济
  宁蒗县不断强化工业园区建设,科学规划工业园区,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实施以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加工业为主的战河片区和白云岩片区开发;实施以旅游文化、生物资源为重点的红旗片区开发。防止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进入园区,避免资源浪费、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加强与入园企业协调服务,全力引入有诚信有实力的合作企业,加快了园区建设和新型工业化进程。
  2010年,工业园区建设正式被列入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2011年1月,园区筹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正式开展工作。园区规划为“一园三片、两重一轻”的组团式空间结构,三片分别为“战河片区、白云岩片区和红旗片区”。园区定位为“打造成为滇西北重要的工业园区之一”,是以发展矿业深加工、新型建材、木材加工、农特产品加工以及其它附加值较高的新型产业为主的生态型工业园区。园区规模总用地为4640.92公顷,其中战河片区1523.15公顷,白云岩片区2959.91公顷,红旗片区157.86公顷。预计园区就业总人口规模为7.0万人,其中战河片区2.5万人,白云岩片区4万人,红旗片区0.5万人。战河片区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煤炭、林业森工、建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加工业;白云岩片区依托资源优势,生产镁合金;红旗官地坝片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旅游工艺品及生物产业。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园区建设走布局优化,体制创新,科技进步,加强管理的新路子,使好的工业项目“进得来、落得下、长得大”。
  政策支持 推进招商引资
  宁蒗县近年来积极营造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非公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4%。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商贸流通持续活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取得了明显成效。
  鼓励发展本地企业、引进有实力的外资企业,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退出机制。2013年,宁蒗县引入企业投资建设15个项目,协议引资30亿元,实际到位14.75亿元。宁蒗县努力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民营企业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持,深入开展政、银、企合作,切实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3年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99万人,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2.6亿元,增长26%。
  千方百计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农业、工业、旅游、教育等领域的开发建设。畅通投诉渠道、强化监督机制,努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招商环境。立足优势资源,强化“引资、引智、引技”并重,完善招商引资退出机制,让长期“签约而不履约、圈地而不落地”的项目依法退出,切实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进一步完善招商责任制,积极主动抓招商,多途径、多形式抓招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招商工作格局。
  同时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打破常规,敢于突破,大胆创新,进一步清理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积极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优化发展环境。一是从完善投资体制、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为外来企业、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二是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强化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全力打造诚信宁蒗、服务宁蒗、效能宁蒗;三是突出整治和改善投资软环境,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透明、高效的发展环境;四是加快清理和废止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规范税费管理,降低民营经济投资创业成本。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民生为本 保障和谐发展
  宁蒗县过去社会事业总体功能效率低,供求结构不合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养老难等问题普遍存在。“十一五”“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统筹发展各项事业时,做到了“六个抓好”:抓好民生之基——教育,抓好民生之需——文化,抓好民生之本——就业,抓好民生之首——社保,抓好民生之急——医疗,抓好民生之要——住房。才能实现宁蒗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用实际行动体现宁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篇章。同时,加强市政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建设,加强信访、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和“六五”普法工作,抓好物价稳定,合理完成恢复重建工作,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014年是“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相信在宁蒗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宁蒗县的经济社会必定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谱写“中国梦”宁蒗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篇章!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中国是茶的故乡,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2013年云南省茶叶面积已达586万多亩,位居全国第一。云南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享誉海内外的普洱茶,不仅传承着悠久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更兼具独特的品质和工艺,是茶叶中的极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经岁月磨砺,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交易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2014年的春末,这又将是一段特殊的日子,我们会迎来第九届茶博会的盛大召
期刊
民族地区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以推动和谐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宁蒗县有其独到的创新方式和突破之处:坚持穷县办大教育,于保护中开发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在推动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上走出了一条新路。  历史上,宁蒗曾被外界称为“天下神奇诡秘杂揉之处,孤悬江外情形特殊之区”。解放前,金沙江边的傈僳族仍保留着刀耕火种、游耕游牧的原始共耕制;凉山区的彝族保留着完整的奴隶制;坝区和
期刊
入刊理由:根据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组委会《关于开展2014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等24个部门组成的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组委会,于2014年4月21日至27日组织开展了2014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竞争日益激烈,若要在这经济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创新,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拥有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但这些通过个人努力所得的智慧成果若得不到
期刊
宁蒗巍巍群山、莽莽高原,无时无处不在向人们展示着其宽广博大的胸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用激情和拼搏铸就了“胸怀天下,坚毅质朴,敢超竞发”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是宁蒗人民心灵史和奋斗史的积淀,是宁蒗各族人民绚丽多彩的精神家园,是宁蒗谋求新一轮大跨越、实现大发展的不竭动力。  精神是人的风骨和灵魂,是人文历史的延续和创新,是激发人的动力不断推动发展进步的能量之源,
期刊
1956年,民主改革的号角声引导宁蒗“一步跨千年”,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社会形态的巨大跨越。但是作为高寒山区和民族“直过区”的宁蒗由于特殊的县情,为其后的发展留下了许多先天不足。直至现在,宁蒗仍是一个集“山、少、偏、穷、特”为一体的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山”——山区条件的特殊性:宁蒗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山区面积大,占总面积的98.4%;境内最高点白岩子主峰海拔4513.3米,最低点金
期刊
入刊理由:他生在红色年代,循着伟人的足迹,弘扬老区精神,牢记伟人教诲,所以即便经历过太多失败,他奋斗的热情依然澎湃,久经磨难而不悔;他的人生辞典里,只有八个字:“脚踏实地,志存高远”,语言朴实地道,却铿锵激昂,掷地有声;在他的双眸里,你读到的不止是坚毅、坚持与豪情,更多的是一种甘愿付出的大爱与睿智,深入他目光之海的背后,我们探寻到的就是他丰富的人生故事,再充实细节便是一本厚重的书。他就是云南省电动
期刊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这场旅行中,我们总会邂逅许多让我们终生难忘的人和事,石林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它不惟动人心魄之资,更有精美绝伦之貌。它就是让人梦萦千回,思之若渴的地方。  在石林广袤的土地上,有雄奇的峰林、湖泊、溶洞。天造奇观,美不胜收。形态奇特的剑状、蘑菇状、塔状、柱状、城堡状、石芽、原野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石林,或隐于洼地,或漫布盆地、山坡、旷野,或奇悬幽险,亭亭玉立,集中体现了世界能给予
期刊
宁蒗县自2014年2月24日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共有24个党(工)委,73个党总支,584个支部,9706名党员参加了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坚持做到了“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础扎实、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不等待、不观望,先行先动、立行立改,在全县深入推进“四群”教育和“百名领导下基层、千名干部访民情、万家农户得实惠”为主
期刊
编者按——  云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每一项重大决定、决议、决策都关系着民生福祉。本刊“高端声音”栏目,将摘编云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党政领导在当月的主要活动、重要讲话中所凸显出的民生大事,并对这些大事进行逐一整理,以飨读者。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  2014年1月2日,秦光荣赶往受冰雪霜冻灾害最严重的墨江县珠联镇高寨村下三家村民小组查看受灾情况,并在墨江县
期刊
58年前,宁蒗彝族自治县成立的隆隆礼炮,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开启了宁蒗历史的新纪元。58年过去了,古老而神奇的小凉山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几十年,历史跨越上千年的奇迹。宁蒗县58年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县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创造无数人间奇迹的奋斗历史,是一部“山、少、边、穷”县奋起直追、加快发展、逐步走向繁荣富强的辉煌历史。从此小凉山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康庄大道,开辟了宁蒗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