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r——以“产业转移”为例

来源 :地理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d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新教材的使用,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焦点.本文将建构主义作为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从“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反思—应用迁移”等教学环节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深度学习,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其他文献
陈独秀早年将传播和普及地理知识作为思想启蒙的武器,将地理课本和报纸作为开启民智、塑造国民世界观的一个工具.他视野开阔,长于政论.在社会转型时期,以民族和国家为重,身先士卒,奔走呼号.他胸中有丘壑,舍小家顾国家,劳动人民利益至上.学习陈独秀的地理教育思想和实践路径,有助于实施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大气专题内容为例,采用ISM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得到新教材相关内容的知识结构模型,将该知识结构模型与课标要求及学生应达到的学业质量水平进行联系,从核心要素、起始要素、结点要素和要素间形成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新教材在重新构建后的教材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地理教师使用教材提出几点建议与参考.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有关研学旅行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目前专门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设计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阐述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的含义和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并通过案例对研学旅行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注意问题进行了探讨.
自主学习与大单元设计可以实现过程与方式的“融合”,“教学主题”的设计是构建大单元教学的第一步.本文以“地理选择性必修1”模块为例,探讨自主学习理念下“统帅性”学习主线的设计、大单元主题的“进阶”设计、基于学习主线和大单元主题的教学内容“重组”设计.经过实践与反思,研究团队认为应通过综合思考多方面诉求确定大单元主题,利用多种方式突破学习内容的“系统性”难题,通过明线与暗线的“对接”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循序渐进地推进自主学习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
作家程海的短篇小说《三颗枸杞豆》收录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童年趣事”单元。对这篇文章主旨的把握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大多数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就能发现:本文主要表现了三叔对“我”的一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主要抓住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来组织课堂教学,并且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文章的主题,而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推敲并不多。笔者认为这样的解读似乎有些牵强。下面笔者试图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解答
期刊
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发掘,学生本人也鲜有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快乐。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质疑问难,从课文注释的空白处或学生认为不尽完善处入手,寻找进入文本的钥匙,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主动意识。  下面是笔者执教《岳阳楼记》的一个教学片段。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要求学生参照课文注释,正确译解课文中的字词句。教师提示思考
期刊
在高考评价体系架构下,从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角度,对2019年至2021年八套全国地理卷中涉及自然带的试题进行分析,总结出命题的一般性规律,并提出备考建议,为一线教师把握自然带专题的备考方向、制定备考策略提供参考.
地理概念教学中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提炼和把握,具有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串联概念相关内容、明晰知识网络、接近学科本质的教学价值.本文紧密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提出了提炼地理概念本质属性的比较法,并依照地理学科逻辑,以概念本质属性为核心将概念相关知识串联与结合,构建完整的概念知识体系,实现高效的概念教学,并根据人教版必修一“土壤”一节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说明.
问题式教学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一课为例,借助嘉兴市区域背景,以“嘉兴交通的发展历程”为时间主线,创设了“古时·运河抱城八水汇聚促形成”“今日·水陆共建交通成网助发展”“未来·内联外畅综合枢纽展未来”三大真实情境,每一情境创设问题链,在解决复杂真实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地理知识,提升地理素养,认识到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学科价值.
研学旅行是“旅游+教育”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研学旅行表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研学旅行产品的制定应紧密围绕“旅行”和“教育”进行课程设计,使研学旅行真正达到以研促学.文章以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的研学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现有的研学课程进行解析,并对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研学旅行课程优化设计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