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与生活是同在的,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必然伴有语文,因为人们要依托语文来参与生活;同样,语文也离不开生活,教育专家对《语文新课改》的解读时指出:语文教师要对教学创设一个新型的教学环境,让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还原于生活,同时,也要把课堂和教学活动还原于学生。
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环境
语文课堂的活灵活现,很多时候体现在它的生活化中。所谓的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在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堂带给他们的舒适和温馨,犹如在享受生活一般。
一个课堂就是一所浓缩的学校,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语文课堂的生活化,首先要从教室的布置入手,一定不要给孩子一个压抑的学习环境,教室的布置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室是他们探索知识和挥洒童年乐趣的地方,一个温馨快乐的学习环境会让孩子更好地接受知识。所以,在课桌的摆设方面,教师可以设计成方形,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去观察每个人的表现,也给他们一种家的感觉。同样,我们也可以给学生设立一些英语角或者图书角之类的学习园地,也让学生搬一些花草在教室,这样的环境,让学生感觉更像一个大家庭在互相探讨知识,而不是强迫性、填鸭式的学习。让学生在生活的情趣中学习语文。当然,教师也要让孩子们把他们的优秀作业和作品在课堂中展示,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教室就是他们交流和学习的家。此外,我们还可以开设探索课程,让学生给大家交流他们自己通过努力探索出来的问题和结果,或者也可以把一些还未探索的课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思维,也关注了他们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开设科技课堂,根据当地的工业、农副业生产中的高科技产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研究项目,去课堂设计区展示......而教师不再是让学生害怕的授业解惑者,更多的是他们学习和探索的伙伴,此情此景,学生也个个神采风扬,活力四射。
与此同时,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环境的创设,还依赖于整个校园生态环境的创设和各个活动室、实践室(如小银行、超市)的开辟,只有整个校园环境的布置和各室的配置,充满了人文化、科学化、生活化、情境化,才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生命支柱,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更强的生命活力。
构建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方式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因此,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做一做,观察生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花心思去挖掘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多提供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在课后也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作业,目的是让他们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自己,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比如,在《秋姑娘的信》这堂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采集秋叶的作业,学生课后在公园或者是校园采集一些落叶,下一节课的时候进行交流,每个人采集的秋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和夏天他们看到的作比较得出结论。同时,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把自己采集的落叶,做成标本或者书签之类,让学生时刻体验大自然带给他们的魅力,也让他们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欣慰。
演一演,再现生活 生活化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思考,而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也是最好、最有效的。如,在《飞夺泸定桥》这一节中,扮演红军战士的学生拿着自制的刀、枪、手榴弹,在进行曲的鼓舞中,个个神情肃然,坚毅的脸庞喷射出仇恨的火花,他们攀着铁链,冒着敌人的炮火,勇猛的向前冲去……出色的表演博得台下雷鸣般的掌声。角色的扮演激起儿童热烈的学习情绪,在角色意识的趋动下,学生尽快地投入、全面地活动起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一学,体验生活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语文教材蕴涵的生活内容比其他教材更宽、更广、更丰富。
拓展生活化的语文活动时空
每个孩子的生活有些是相似的,但还有一些是属于个体的,或仅局限于一小部分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练习写作的素材,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及时把自己个体独特的经历、感受动笔表达出来。如自己奇特的梦境、自己美好的愿望或理想、自己的小秘密、心里话等,皆可通过日记、周记将它们付诸笔端,与人分享。教师可及时、适时引导学生观察,然后口述活动的顺序、起因、经过、结果等,最后再写成日记或作文,由此丰富习作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前一段时间,笔者学校进行“绳彩飞扬”的跳绳比赛,各班队员、辅导员纷纷使尽浑身解数,力争优秀。比赛当然有输有赢,几家欢喜几家愁。我班因为发挥失常,连连失误而名落孙山。但正应了那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笔者抓住了这个机会,让他们当场写了一篇作文,题目自定,内容就是刚才的比赛。笔者没有过多地讲解,只是让他们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没想到运动会上的失利,却迎来了学生作文上的丰收。
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课,才是孩子喜欢、对孩子有帮助的课堂。让我们把语文课堂投身到生活中,让孩子们在语文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让语文成为他们取之不尽的知识之源,也让狭隘的语文从此变得畅通无阻。
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环境
语文课堂的活灵活现,很多时候体现在它的生活化中。所谓的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在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堂带给他们的舒适和温馨,犹如在享受生活一般。
一个课堂就是一所浓缩的学校,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语文课堂的生活化,首先要从教室的布置入手,一定不要给孩子一个压抑的学习环境,教室的布置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室是他们探索知识和挥洒童年乐趣的地方,一个温馨快乐的学习环境会让孩子更好地接受知识。所以,在课桌的摆设方面,教师可以设计成方形,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去观察每个人的表现,也给他们一种家的感觉。同样,我们也可以给学生设立一些英语角或者图书角之类的学习园地,也让学生搬一些花草在教室,这样的环境,让学生感觉更像一个大家庭在互相探讨知识,而不是强迫性、填鸭式的学习。让学生在生活的情趣中学习语文。当然,教师也要让孩子们把他们的优秀作业和作品在课堂中展示,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教室就是他们交流和学习的家。此外,我们还可以开设探索课程,让学生给大家交流他们自己通过努力探索出来的问题和结果,或者也可以把一些还未探索的课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思维,也关注了他们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开设科技课堂,根据当地的工业、农副业生产中的高科技产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研究项目,去课堂设计区展示......而教师不再是让学生害怕的授业解惑者,更多的是他们学习和探索的伙伴,此情此景,学生也个个神采风扬,活力四射。
与此同时,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环境的创设,还依赖于整个校园生态环境的创设和各个活动室、实践室(如小银行、超市)的开辟,只有整个校园环境的布置和各室的配置,充满了人文化、科学化、生活化、情境化,才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生命支柱,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更强的生命活力。
构建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方式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因此,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做一做,观察生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花心思去挖掘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多提供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在课后也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作业,目的是让他们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自己,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比如,在《秋姑娘的信》这堂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采集秋叶的作业,学生课后在公园或者是校园采集一些落叶,下一节课的时候进行交流,每个人采集的秋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和夏天他们看到的作比较得出结论。同时,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把自己采集的落叶,做成标本或者书签之类,让学生时刻体验大自然带给他们的魅力,也让他们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欣慰。
演一演,再现生活 生活化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思考,而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也是最好、最有效的。如,在《飞夺泸定桥》这一节中,扮演红军战士的学生拿着自制的刀、枪、手榴弹,在进行曲的鼓舞中,个个神情肃然,坚毅的脸庞喷射出仇恨的火花,他们攀着铁链,冒着敌人的炮火,勇猛的向前冲去……出色的表演博得台下雷鸣般的掌声。角色的扮演激起儿童热烈的学习情绪,在角色意识的趋动下,学生尽快地投入、全面地活动起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一学,体验生活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语文教材蕴涵的生活内容比其他教材更宽、更广、更丰富。
拓展生活化的语文活动时空
每个孩子的生活有些是相似的,但还有一些是属于个体的,或仅局限于一小部分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练习写作的素材,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及时把自己个体独特的经历、感受动笔表达出来。如自己奇特的梦境、自己美好的愿望或理想、自己的小秘密、心里话等,皆可通过日记、周记将它们付诸笔端,与人分享。教师可及时、适时引导学生观察,然后口述活动的顺序、起因、经过、结果等,最后再写成日记或作文,由此丰富习作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前一段时间,笔者学校进行“绳彩飞扬”的跳绳比赛,各班队员、辅导员纷纷使尽浑身解数,力争优秀。比赛当然有输有赢,几家欢喜几家愁。我班因为发挥失常,连连失误而名落孙山。但正应了那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笔者抓住了这个机会,让他们当场写了一篇作文,题目自定,内容就是刚才的比赛。笔者没有过多地讲解,只是让他们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没想到运动会上的失利,却迎来了学生作文上的丰收。
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课,才是孩子喜欢、对孩子有帮助的课堂。让我们把语文课堂投身到生活中,让孩子们在语文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让语文成为他们取之不尽的知识之源,也让狭隘的语文从此变得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