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意识驱动下的哲学及其发展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下,哲学思想中的责任意识体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具体可分为两种:入世和出世。但是,实际上许多表面看来是出世的哲学思想最终也是“入世”的,或者后来也发展为“入世”的。本文通过对哲学家责任意识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辨别,经过探讨,可以看出: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都受着责任意识的驱使;责任意识既是哲学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哲学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关键词】 责任;哲学;出世;入世;发展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55-02
  哲学思想经常被划分为两个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是随着当今世界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形态的变化,正如孙正聿先生所说的:“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全部的哲学问题,超越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看出哲学史上的所有的哲学家的真实的意义和价值。” ①于是,本文从哲学思想中责任意识的不同表现形式出发,来探讨责任意识何以被称为是哲学发展的本质特征之一和根本驱动力。
  一、哲学家的责任意识的两种表现形式
  (一)入世哲学
  “入”进入,“世”,世界、世俗。在人生论上,强调至道不离开现实社会和实际生活,于人伦日用上见真理,推动万有宇宙不断变化发展,这就可谓是一种入世的哲学,强调的是个人社会责任,而且这也是哲学所应有的精神面貌。入世的哲学思想比较容易辨认,在中国哲学领域內,就是儒家正统思想以及儒家整个传承体系所体现的“学而优则仕”,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为目标的,追求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精神层次的提高“内圣外王”的思想。在西方哲学领域内,就是古希腊柏拉图“哲学王”的政治主张和之后受柏拉图思想所影响一大批哲学家的思想。
  (二)出世哲学
  “出”脱离,“世”,世界﹑世俗。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原始的印度佛教就属于“出世”的哲学,并且在原始印度佛教中,“出世”是应予舍弃的,它是一种极端出世型的宗教。但是传入中国以后被中国哲学的出世的思想传统所影响,发生了一定的质的改变: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与具有强烈“入世”精神的中国文化相碰撞,与本土文化如儒家、道教逐渐磨合,沾染了中国“入世”的精神,于是,相较而言,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在中国受欢迎多了。之后,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在慢慢适应中国环境并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中国所特有的佛教——禅宗。在惠能有“直指本心”“不立文字”之类的说法发展下,佛教的入世倾向越渐明显。入世哲学和出世哲学的一个本质区别就在于价值取向的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和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不同。
  二、哲学思想发生和发展都受责任意识的驱使
  (一)中国:从孔子到现代新儒家,从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来看,以儒家为正统思想的中国的哲学思想里,充斥着一种入世的责任意识
  中国先秦哲学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哲学:儒、墨、道。儒家、墨家属于显学,一直以社会的安定和谐为己任自不用说;道家在一些学者的眼中被归为“出世”的哲学,对此不敢苟同。通过对道家思想的学习和研究,道家“无为而治”的重点是在于“治”而不是“无为”,无为只是为了达到“治”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所以,最终,道家的哲学也是在追求一种整个社会的和谐和个人理想的精神、生活状态,应该也属于“出世”的哲学。至于东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上面在介绍“出世”哲学的时候都提到过了,传入到中国以后经过和中国社会的背景和文化背景的结合,形成的禅宗,最后实际上也发展成为一种出世的哲学。
  随后,中国哲学史上的发展来看,先秦以后又先后经历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实)学、近代新学、现代马克思主义等几个时代,除了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思想内容上也有所变革,但是整体的模式并没有超出儒、道、释(佛)的思想传统,而我国道、儒、释的思想传统里根深蒂固地隐含着入世精神。而现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致力于实现科学共产主义,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责任意识自不用说。因此,整体上可以到看出,在每一个时代的特定环境下,中国的哲学家身上都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的责任感,都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或精神问题,为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者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也正是这样的责任意识,驱动着中国哲学的发生和发展。
  (二)西方:从苏格拉底到马克思,从整个西方的哲学发展脉络来看,西方哲学家的思想里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
  在西方哲学的历史长河中,从古希腊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三位哲学家开始: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其思想中都可以窥见责任意识的种子。苏格拉底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苏格拉底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苏格拉底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和由此而来的思考探索,便成为他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宗旨。随后,他的学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洞穴”比喻里,也将哲学家比作是将人们带离黑暗洞穴的领袖人物,以引导人们走出精神的迷途为己任。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鼻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中世纪的经院神学时期,哲学家们也是想通过神的介入对现实中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精神世界加以引导和规定,使人的秩序服从于神的秩序,以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奥古斯丁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神学法律学的体系。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近代的休谟,哲学几乎成为政治变革的思想武器,一直在影响着社会政治的变革;19世纪西方的哲学家们,卢梭的政治哲学是源于他对近代民主共和思想所产生的危机感;后来的叔本华、尼采也是用一种浪漫主义的哲学情怀来实现其政治理想;康德的三大批判里的“实践理性批判”实际上学的也是现实领域内的道德实践问题;黑格尔的哲学强调国家机器的重要性,他的“现代国家理论”赋予了国家概念以特殊的含义,这一内涵成了19世纪德国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的核心原则。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由此可见,西方的哲学家也是在其独特社会背景的影响下,为了解决现实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并且从苏格拉底到马克思,各个时代的西方哲学家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政治哲学,或指导政治实践的理论;西方诸多的哲学家的思想里也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西方哲学的发展在本质上也受到责任意识的驱动。   三、责任意识是哲学思维的本质特征,也是哲学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历数古今中外,哲学家们思想的发展总与他所处的时代有着巨大的联系。哲学家在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后,在其强烈的责任意识的支配下,都会选择将其哲学思想直接运用到实践领域内,用以指导和改变人们当时的社会生活现状和精神风貌,解决当时社会所面临的问题——类似于儒家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其中的一部分人因为其学说在现实中不太得到重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实践价值,不能用现实的手段去对社会做出改变,不得已而转向内求,转向至自身精神世界的追求;但是这种人的思想里也会体现出一种想要对这个社会作出改变但是无能为力的不得已,这种“不得已”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旦给予机会,都会迅速发酵成为或推动(如仍然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或(如已不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综上所述,真正脱离人类社会的哲学是不存在的,真正不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或者精神问题为主导的哲学也是不存在的。正是这种以人类面临的实际问题或精神问题为己任的责任意识,推动着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因此,责任意识是哲学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哲学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注释:
  ①孙正聿:《〈哲学通论〉与当代中国哲学》,“《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論文集,2008年10月25日。
  参考文献:
  [1]孙正聿.哲学通论(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孙正聿.《哲学通论》与当代中国哲学[C].“《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8.
  [3]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徐欣成.出世的理想与入世的精神——梁漱漠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5]郭武.“出世”与 “入世”:道教的社会角色略论[J].宗教学研究,2014,(4).
  [6]李佃来.哲学的责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进路[J].东岳论丛,2011,(9).
  [7]孙亦平.“即世而超越”论道教的出世与入世——读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8]吴伟花.生命存在:责任意识的哲学内蕴[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
  [9]高见,王丽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探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
  [10]张曙光.哲学的命运与思想者的责任——关于马克思哲学观的重新考察与反思[J].学术月刊,2007,(10).
  [11]张庆熊.哲学的知识和哲学的责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12]邹兴明.作为责任与良知的哲学——重读《马克思的幽灵》[J].黑河学刊,2004,(4).
  [13]杨竞业.责任价值会实践哲学视野中的道德转向[J].理论与政策,2004,(2).
  作者简介:
  刘菲菲,女,陕西西安人,助教,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进入消费升级的新时代,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量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以满足群众精神诉求的群众文化能够以更加高质量的方式呈现出来。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的价值,接着归结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略,希望可以形成更加理想的群众文化发展格局。  【关键词】 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组织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
期刊
【摘要】 忧郁情结是俄罗斯精神的重要印记,形成了俄罗斯文化特有的厚重与苍凉。俄罗斯白银时代各个流派的诗歌语篇都蕴含着忧郁的元素,显现出俄罗斯精神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诗歌;白银时代;忧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15-02  一、引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继普希金的黄金时代之后辉煌再现,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泸州酒文化为出发点,来探讨如何将泸州酒文化内涵应用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当中,系统地梳理泸州酒文化發展的历史、总结酒文化兴盛的原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酒文化诗歌,分析、提炼出泸州酒文化元素、文化语言和文化符号。找出既满足现代生活方式又蕴含本土酒文化的设计方法,将泸州酒文化应用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当中。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提升泸州白酒品牌价值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促进泸州酒业的发展。  【
期刊
【摘要】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越来越多新型的艺术兴起,不断冲击传统艺术,很多非遗也在不断面临濒危的命运,电影艺术作为人们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将这些非遗记录并保存下来,利用独特的拍摄手法,还能提炼非遗的造型,美化一下非遗的形象,可以给观众展示在日常生活状态中不易捕捉到的小细节,呈现非遗的神韵。它的直观性、形象性与生动性的特点使表达的内容具体而丰富。电影艺术为具有本真性、活态
期刊
【摘要】 “韵律”,以艺术的视角观察,不止是文学、音乐、建筑等方面抽象思维和创造力的表达,以构成系统的诸元素形成重复规律的一种属性,传达形式美感。在写意花鸟画中,不单是对自然界中花鸟鱼虫的客观描摹,更重要的是对客观物象形而上精神的捕捉。因此, 如何通过写意笔墨概括物象,形成画面韵律的体现,是花鸟画创作面临的问题。本文具体阐述写意花鸟画中四季更替环境下韵律的探索和表达。  【关键词】 写意花鸟画;韵
期刊
【摘要】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产物,他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生产逻辑下文化产业的商品化、标准化和欺骗性。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背景下,正确认识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批判吸收其有益思想成果,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意义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张居正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他的生平事迹在各种史料中有着极为详尽的叙述。张居正出身湖广荆州卫(即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荆州地区有大量关于张居正的传说,成为当地流传已久的民间文学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 张居正;民间传说;价值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33-02  当前学术界的研
期刊
【摘要】 早期研究殷商时期的“德”,大多以道德统一而论,对古代意义上的“德”跟现代意义上的“德”不加以细致区分。研究视角不同,给殷商时期“德”的定位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并且结合相对可靠的历史文献,对于殷商时期是否存在“德”以及“德”的本义进行相关诠释,重新给殷商时期的“德”进行定位。  【关键词】 殷商时期;德;行为义;《尚书》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轻松诗是一种风格轻松明快的诗体抒情短文,包含爱情诗、寄言诗、抒情或讽刺短诗、哀诗、童话长诗、题词碑铭等多种文体题材。作为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俄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俄国轻松诗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倾向。本文以俄国轻松诗的代表作品为例,具体从辞章、形象和题旨文意三个层次分析轻松诗对语言和艺术现实的评价态度,从而得出轻松诗创作的审美倾向:自然真实、轻松明快、朴素优雅。  【关键词】 轻松
期刊
【摘要】 当前儿童书籍设计市场呈现着繁荣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儿童书籍设计角度出发,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个方面的感官体验,探析书籍设计中的多感官体验;通过体验式设计、益智式设计、探索式设计、技能式设计、语音室设计等五种设计方式,探析儿童书籍中互动性的设计表现,为儿童书籍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儿童;书籍设计;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