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产物,他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生产逻辑下文化产业的商品化、标准化和欺骗性。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背景下,正确认识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批判吸收其有益思想成果,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意义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49-02
  “文化工业”这一概念由阿多诺和霍克海姆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最先提出,他结合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大众文化与商品经济的结合将文化的审美属性彻底变为商品属性,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文化产品成为具有意识形态的东西,具有商品化、标准化、欺骗性,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利用文化产品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实质。
  一、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文化工业的商品化
  阿多诺认为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一切商品生产都是为了获得利益。文化产品本是人们进行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在闲暇时间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艺术品。但在商品经济模式下,文化成为获取利益的手段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途径,脱离了其精神产物的本质。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文化产品被大量的复制、再生产,这与传统的艺术创作背道而驰,使得文化原有的创造性、艺术性、审美性被湮灭了。针对这种状况阿多诺深刻地指出:“新奇的东西本不是商品,然而今天它已经彻头彻尾地变成商品了;艺术抛弃了自己的自主性,反而为自己变成消费品而感到无比自豪。”[1]142而且随着技术的更新,高科技的传播媒介不断出现,文化产品形式越来越多样,包装宣传越来越新颖,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为创作者和生产者带来巨大利益,但是其内容的价值性和思想性被忽略,使得文化艺术品越来越脱离其本质意义。
  (二)文化工业的标准化
  在阿多诺看来,文化艺术产品在经过大量复制后,失去了它原有的个性和艺术性。文化产品从创作到生产都遵循统一的模式和流程,内容本是文学艺术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在文化工业中,真实风格的观念似乎变成了支配的审美等价物,消费的真实需求被掩盖了,只要被大众追捧,符合消费者口味,就会被大批量地复制,标准化使得文化商品带有千篇一律的色彩。文化产品内容的大同小异也使得人们在文化观上逐步趋同,造成人们的个性不断泯灭,社会差异缩小,从而社会变成了失去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同一的社会。因此,标准化的文化生产,不只是对文化艺术的背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人性的背叛”。
  (三)文化工业的欺骗性
  阿多诺认为文化在工业化的生产条件下,带有明显的欺骗性,只是借大众之名行商家之实。当大众文化变得普遍和泛滥时,人的创造性和个性化日渐消退,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是基于自身的需要而是由大众文化所能提供的产品决定,人也由大众文化的消费主体变为被定义的客体。文化生产者借助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创造出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使沉迷其中的人逐渐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只带来虚假的满足和短暂的快乐,最终是人民大众不去面对现实,丧失鉴赏力、批判力、否定力。
  “生產技术越是密切地和完整地重复经验的对象,人们今天就越是容易产生错觉,认为外面的世界是人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情况的不断延长。”[1]117在阿多诺看来闲暇时刻是人们逃离被支配、被压抑的自由时间,参加文化活动有助于陶冶性情,缓解压力,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但在现实生活中,文化工业成为了将人完整地、全部地纳入生产和消费体系之中的“温和”手段。人们的工作地点将人们在工作时间投入社会生产,在人们的闲暇时间又立马投入到文化工业的消费之中,而这种消费提供的只是休息和娱乐的假象,他们的空闲时间只不过是为了延续其工作能力。
  二、阿多诺文化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一)低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阿多诺认为由于资产阶级统治者掌握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意识地对消费大众进行思想观念的输出和渗透,统治者可以选择和制定文化产品的内容,而大众则无法自主选择文化产品,于是文化工业越发展,大众的自主性越容易受到削弱。“阿多诺之所以用‘文化工业’的概念来代替‘大众文化’,是因为他认为广大的人民大众在这个社会体系中是无法主动选择文化产品的,文化产品被统治者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工具来对大众进行思想控制”[2],但是在现实情况中随着人们自身文化水平、思想素质的提高,大众对文化工业所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也不是一味顺从,大众在选择文化产品时也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鉴别能力也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对消费者的控制力逐步减弱。
  (二)过度夸大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恶化、文化困境等一系列问题。阿多诺的精英文化立场让他始终坚持古典文化艺术的创作方法,注重文化的艺术性和原创性,对文化工业利用高新技术对文艺作品进行大量复制的现象极为反感。但任何的艺术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理性地对待科技与文化结合所发生的反应。相比于传统艺术只能是少数的精英所专有的,科技进入文化领域推动文化工业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降低了文化传播的成本,让普通大众也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对于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重大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有助于重新思考文化和经济的关系。“在阿多诺之前,大部分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认同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然而像阿多诺这样界定文化与经济关系的并未有过,这是一种新的视角与思考”,[3]阿多诺处于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商品化力量日趋强劲,资本已经渗透到文化产业中。从世界各国来讲,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文化的泛商品化倾向也日益严重。在文化市场上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口味,也充斥着大量低俗、媚俗的文化产品。因此,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上进行的重新思考、定位与界定,对我们现在重新审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思考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如何及时纠正商品化倾向,保持文化的艺术性具有重大意义。   有助于重新思考文化和政治的关系。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尖锐地指出,文化工业作为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它表达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统治者通过文化工业与政治权力的结合,将资产阶级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渗透进社会个体的思想里,用统一的观念塑造国民,消解大众的反抗精神和自由思维,将他们引入社会规定的标准化图式中,从而维持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因此,他的理论启发我们应该更深入地研究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去思考如何将二者和谐统一,服务于人的更好发展;启示人们在文化發展过程中要引导文化产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凸显文化自身的人文性、价值性、艺术性,注重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现实意义
  有助于启示消费者提高辨别力。阿多诺从艺术性和政治性两个角度批判了文化工业理论,指出文化在经过现代工业的加工下变得失去灵韵和个性,而社会大众沉迷于资本家提供给的虚假文化产品中,沉浸在广告和各种媒体营造的虚幻影像中,被各种良莠不齐的产品包围和侵蚀,逐步失去思考力。他的这些批判给大众警醒作用,有助于帮助大众在五花八门的文化产品中增强辨别力,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判断力。市场上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品味,摆脱低级趣味,不迎合低俗口味。在选择文化产品的时候要有辨识能力,在接受文化影响的同时也要有自主思考的能力,避免在参差不齐的文化产品中迷失自我,失去判断力。
  有助于启发大众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在阿多诺看来, 文化工业天然带有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培养的是具有统治阶级意识的公民。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的输出必然伴随着意识形态的输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4]在当今中国,必须弘扬自己的特色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开发利用好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原则,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壮大自己的文化市场。
  四、结语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状况和自身立场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带有极端性和偏激性,但他注意到了资本主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并进行了深刻批判。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上,必须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批判吸收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中的有益成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霍克海默,特奥多·威·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洪佩郁,蔺月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李声晨.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研究[D].济南: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9.
  [3]陈文旭.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及其启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01):87-92.
  [4]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
  作者简介:
  刘小霞,女,汉族,山西大同人,研究生在读,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 齐鲁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眼于当前山东文化强省战略,以儒家的《礼记·中庸》为例,辩证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地位影响以及当代价值,找准与当代社会的最佳结合点,分析齐鲁传统文化在山东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齐鲁文化;文化强省;中庸思想;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12
期刊
【摘要】 中华文化中最根本的是本原文化。在这种本原文化方式下,大部分文化忽略本原文化的重要性,本原文化缺少实际性的人文互动和经验交流,成为象牙塔内的理想化本原文化。而本原文化的规范性和应用性,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的本原文化和其表现方式,还要能加入多样的宣传方式到本原文化中去,符号是本原文化的特别之处,是不可能在一成不变中靠单一的文化学习而学习到底的。风格可以借鉴、技术可以锻炼、艺术可以培养,而本原文化
期刊
【摘要】 在现代艺术领域,动漫设计以其独有的表现形式,衍生出了不同的文化形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民族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融合愈加密切,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相互交融,以其独特的艺术因素,衍生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围绕动漫设计中传统民族元素的应用价值、存在特点以及发展规律展开探究。  【关键词】 动漫设计;传统文化;民族元素;风格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 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的挑花与四川花溪挑花是作为我国中原地区民间挑花与西南少数民族挑花的重要表现形式的代表之一,其材料运用、造型手法与观念、色彩搭配与构成形式、图腾意蕴等反映了本土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里产生的生活习俗、审美趣味及文化精神,其各自表现出的非凡的艺术智慧和独特的艺术风貌是挑花艺术地域性代表的典范。  【关键词】 黄梅挑花;挑绣;花溪挑花;图案;传承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东平渔鼓是一种具有典型地域色彩的民间音乐类型,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平渔鼓在齐鲁大地得以生存下来,一方面得益于东平深厚的文化根基,一方面得益于渔鼓鲜明的艺术风格,在数代民间艺人的精心润色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今东平渔鼓在多年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艺术价值得到了深入的拓展,而对于其文化传承价值的关注度较低,研究成果也是较为薄弱的。在此背景下,通过结合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非物
期刊
【摘要】 进入消费升级的新时代,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量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以满足群众精神诉求的群众文化能够以更加高质量的方式呈现出来。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的价值,接着归结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略,希望可以形成更加理想的群众文化发展格局。  【关键词】 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组织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
期刊
【摘要】 忧郁情结是俄罗斯精神的重要印记,形成了俄罗斯文化特有的厚重与苍凉。俄罗斯白银时代各个流派的诗歌语篇都蕴含着忧郁的元素,显现出俄罗斯精神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诗歌;白银时代;忧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15-02  一、引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继普希金的黄金时代之后辉煌再现,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泸州酒文化为出发点,来探讨如何将泸州酒文化内涵应用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当中,系统地梳理泸州酒文化發展的历史、总结酒文化兴盛的原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酒文化诗歌,分析、提炼出泸州酒文化元素、文化语言和文化符号。找出既满足现代生活方式又蕴含本土酒文化的设计方法,将泸州酒文化应用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当中。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提升泸州白酒品牌价值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促进泸州酒业的发展。  【
期刊
【摘要】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越来越多新型的艺术兴起,不断冲击传统艺术,很多非遗也在不断面临濒危的命运,电影艺术作为人们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将这些非遗记录并保存下来,利用独特的拍摄手法,还能提炼非遗的造型,美化一下非遗的形象,可以给观众展示在日常生活状态中不易捕捉到的小细节,呈现非遗的神韵。它的直观性、形象性与生动性的特点使表达的内容具体而丰富。电影艺术为具有本真性、活态
期刊
【摘要】 “韵律”,以艺术的视角观察,不止是文学、音乐、建筑等方面抽象思维和创造力的表达,以构成系统的诸元素形成重复规律的一种属性,传达形式美感。在写意花鸟画中,不单是对自然界中花鸟鱼虫的客观描摹,更重要的是对客观物象形而上精神的捕捉。因此, 如何通过写意笔墨概括物象,形成画面韵律的体现,是花鸟画创作面临的问题。本文具体阐述写意花鸟画中四季更替环境下韵律的探索和表达。  【关键词】 写意花鸟画;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