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力资源“解愁”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家经销商有九家都在为人力资源发愁!而经销商本身的许多特征,似乎更决定了其销售团队的局限性。如何更好地化解人力资源的窘境呢?
  
  人力资源困境的背后
  
  十家经销商有九家都在为人力资源发愁!而经销商本身的许多特征,似乎更决定了其销售团队的局限性。
  相对制造商而言,多数经销商在销售团队方面,往往更容易出现两个缺陷:一是业务员队伍素质较差,不论是在学历、资历还是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弱项;二是业务员队伍忠诚度较低,由辞职、跳槽所带来的流动性都比较大。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和经销商本身的一些特性分不开的。
  第一,经销商普遍存在势力范围局限性大、组织架构规模小乃至不健全的情况。
  一个制造商的任意一个产品都可以针对全国市场,随之而生的是城市经理、省级经理、大区总监等一系列职位的产生,以及企划、宣传、促销等一系列部门及岗位的存在,而就一个经销商而言,它能将自己的势力范围覆盖到三五个省市,就已经是一家具备相当规模的企业了。
  基于这样的特征,经销商们能为有能力、有素质的业务员提供晋升、实现自我的舞台就相对狭窄了,出现更多有能力的人不愿来,业务员有能力了不愿留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销售支援力量少,要出业绩,就需要更加依靠所运营品牌及产品本身的结构丰满度与竞争力,以及自己在市场一线实打实的辛苦战斗。
  经销商的组织架构规模偏小,很多经销商企业没有公关宣传部、没有企划部、没有相对独立的促销部门,销售支援就会出现较大的局限性。
  与此同时,由于一些经销商还会截留来自上游制造商的广告、促销费用、促销品,以及在宣传物料等方面所可能存在的管理和使用问题,就会让自己对销售团队的有限支援变得更加不足。
  这些局限作用在业务员们身上,就可能增加他们拓展、维护及管理市场的难度,需要他们穿破更多的鞋子、说破更多的嘴皮、磨出更多的手茧。
  第三,经销商普遍缺乏实体与规模,更易使员工产生缺乏归属感及安全感的问题。
  如果服务于一家制造商,业务员们就可以讲自己的企业投资有多少、生产能力有多大、厂房占地多少亩,宣传及促销支持力度等情况。如果服务于一家经销商,受实体与规模所限,业务员们就会相对感觉不够实在,安全感、荣誉感、归属感就会跟着出现一些问题。
  是故,服务于经销商企业的许多业务员,多数是因为在上游制造商缺乏合适的机会,而选择经销商的,这种选择又通常会体现出“暂时性”,一旦有了机会,他们仍然会想着“往高处走”。
  第四,经销商在人力资源上一般只有短期计划而无中长期规划,在销售团队的培养上就更容易产生培养不积极与弱于团队文化建设的问题。
  培训上不积极,情感交流上不积极,唯业绩指标是图,销售团队的业务素养与向心力就会比较差,经销商就会更加依赖于生硬的管理和雇佣的心态来行事。这个问题的存在,可以说就是许多经销商很看重上游制造商能为自己提供培训、教、练销售团队等“软支持”的一大潜在原因。
  经销商尽管在人力资源上存在诸多问题,但可以通过一些有力的措施来逆转窘境,从而为人力资源“解愁”。问题一旦得到改善,销售人员就会拿出更好的态度与行动成就业绩。
  
  创造良好的企业软环境
  
  1,诚信在前。
  效益好的时候不见加奖金提工资,资金吃紧的时候不是拖,就是30%、50%的发放;为了刺激业绩,许诺“完成指标奖金、提成有多少”,真到了年底,却总会想出各种办法克扣;急需某个人的才干的时候,干股、分红挂在嘴边,一公德圆满”的时候,甚至不给一份钱地将其“扫地出门”……这些“不厚道”的做法,很多经销商是干过的。
  说到就要做到,做不到就要解释到,如果连解释也惟恐做不到,那就宁愿少说多做。所以,经销商也必须讲诚信,给员工画多大的“饼”,就应当如实兑现。
  2,尽量避免因为玩政治而“赔了夫人又折兵”。
  笔者见过这样一个经销商老板,时不时会当作A经理的面,说B经理对我讲你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好;换个日子,又会当着B经理的面,说A经理对我讲你那里不行,这里也不好。其实,那些话根本就是这个老板自己编出来的,两位经理压根儿就没讲过!
  再换个日子又对王经理的部下小马说“公司准备将某某市场一分为二,王经理负责一块,你负责一块,好好干”,随便一句话就将小马转变成了王经理部门的刺头,搞得本来干得不错的小王变得消极做事,最后跳槽了事。
  3,维护尊严,彰显成就。
  人活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即使是再低层的员工也希望能够“工作有成就、人前有尊严”。同时经销商也要明白自己撑这么大一摊子,招这么多人,不是让他们来满足自己的“帝王”瘾的,而是为了赚钱为了梦想。面对帮自己赚钱和实现梦想的一群人,为什么不能多替他们考虑一些?这其实很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业务员面前尊重他们的特长与业绩,包容他们的想法与建议,并且不吝啬表扬和肯定。
  4,能提供更多的“奔头”。
  对那些胸怀抱负、有着清晰职业生涯规划的优秀销售人才来讲,要懂得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就许多经销商来讲,由于牵涉到创业元老、股东、家族成员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这做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剥离出一块业务给某个人经营;也可以以出资人或股东身份再盘一个摊子,让其施展特长;还可以适当稀释自己的股份给某个人,实现其由给自己打工到与自己共同经营一份事业的身份转变。如果这些做起来都不现实,那不如“放他们一马”。
  
  提升团队战斗力
  
  1,团队文化建设不可忽略。
  或许我们在业务人才的培养上仍然缺乏持续的热情和投入的积极性,但至少不能忽略销售团队文化建设上的努力。
  只和业务员谈业务是做不好业务的,经销商还需在情感交流、感情勾兑上下一定功夫,这样一来,哪怕待遇与工作环境差一点,业务员仍然能够以比较好的意愿去做工作。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可以营造内部良好的工作氛围,推动大家同心协力、携手共进。当然,这需要从更细微处做。
  2,强化过程与细节管理。
  经销商企业的业务员相对上游厂商来讲,更可能存在过多计较眼前得失,操作水平不高,对市场问题的敏感度欠缺等行为特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强化自己企业的过程管理与细节管理。
  比如拜访客户,不仅是一天要拜访多少家,还应该强化拜访路线、单次拜访时间等细节管理;送货、补货,不仅要讲究单据、应付账款等管理,还要强化陈列改善、各品牌及单品销售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管理。
  对影响销售绩效的过程与细节有了更好的把控与管理,市场自然更容易出业绩。这就对经销商的销售管理人员及其管理、激励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改善薪酬管理体系。
  低底薪、高提成和年终奖是多数经销商业务员的薪酬构成。这种施行多年的薪酬管理体系存在很大问题。比如底薪太低就会滋生业务员“在哪里都拿这么点工资”的心态,影响业务员的进取心;业务提成和年终奖比例过大,又容易产生“你老板留一手,我也留几手”的心态,从而影响业务员的能效。同时另一种心态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不管钱多钱少,落进自己腰包才算数”。
  所以,经销商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是需要变革的。一是增加底薪及其与底薪挂钩的考核条目,比如网点开发、保有及增加量,回款率,呆坏账控制率,网点货品非正常断货次数,生动化陈列质量,等等,都可以与底薪的构成挂钩,做得差的拿得自然就少。二是可以拿出一部分年终奖作为季度奖发放,增加业务员做事的劲头,如果业务员要想拿到季度奖或者是比别人拿的更多,季度销售指标、季度回款指标、季度网点目标、季度陈列情况以及其他季度考核指标也应跟上,要拿得高就需要做得好。
  显然,诸如此类的薪酬管理体系也是与强化过程与细节方面的精细、精益化管理相配套的。
  4,争取和利用好上游厂商的软硬支持。
  不仅要用好上游厂商在广告、促销、物料、促销品方面的支持,还要善于以其之长补己所短。经销商要明白,我们的业务员业务水平有待提升,可以多要求他们提供培训;我们的业务员缺乏帮带,可以要求他们提供帮带;我们的业务员拿着自己的钱做事,还可以通过争取厂商业务员的销售评比等方式,为自己的业务员谋取更多的利益。
其他文献
依靠市场竞争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会,一批批中国食品经销商在食品厂商及消费终端的繁荣期中提供物流覆盖服务和资金平台服务,从而完成了一定的原始积累。  如今,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渠道变革的加剧及来自人力资源的挑战,中国的食品经销商目前遇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的生存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经销商难以逾越的“坎儿”。  事实上,每隔三四年,经销商都要过一次坎儿。成功过坎儿者在未来三四年中会-马平川,未过坎儿
期刊
饮料行业的现状与问题    饮料业是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产值年均增长近20%。2009年饮料行业产量达到8086万吨,对比1978年的20多万吨,改革开放30年来增长了近400倍,同时也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饮料生产国。  近几年来,中国饮料行业几乎每5年就翻一番,2006年以来,更是每年过一个千万级的关口:2006年过4000万吨大关,2007年过5000万吨大关,2008年更是越过了6000万
期刊
作为掌握着现时经营权力的经销商负责人,如果没有意识到潜在的渠道变革,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逐步步入经销商衰退的周期。    现代化渠道的不断演进,促使传统渠道的优势占比在不断下降。从区域经营的情况看,如华南广东市场,现代和传统渠道的占比为4:6,且现代化渠道发展越发强劲。因此,随着转变而来的经销商也需要彻底变革,尤其是经营手段需要更加规范化和本土化。  作为传统渠道中间商的经销商,在于通过承接品牌厂商
期刊
价值定位“嵌入”于区域客户特有的生活需求习惯,价值链条“深植”:于区域行业生态系统,形成强有力的战略纵深是区域型食品强势品牌的成功所在。    笔者对占食品行业规模最大的10%的1000家(广义食品企业)研究发现:区域型食品公司(数量占比73%,销售额占比55%)除了销售增长率和销售额低于全国型食品领导企业外,资产收益率、年度利润率、10年期增长率和存续时间四项指标均好于全国知名领导品牌;在33个
期刊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休闲食品已经成为国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  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休闲食品制造业创造工业产值4364.5亿元,同比增长27.5%;销售收入达到4304.0亿元,同比增长31.4%;实现利润117.7亿元,同比增长52.9%。未来几年休闲食品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休闲食品行业的现状    一、发展潜
期刊
选择地方文化作为品牌内涵,容易使地头蛇企业找到品牌情感交流的共振点,实现市场突破;但突破点的过分逼仄,在赋予其地头蛇特征的同时,也使共振点范围的扩大受到限制。    传说中有一种羽蛇,或者叫腾蛇,可以变化成龙。然而化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举动,不但要蜕尽全身皮肤,还要从身体里重新长出龙鳞、龙爪,这个过程一旦不成,就灰飞烟灭,千年修行一朝丧。这也叫做化龙劫。  和腾蛇一样,每一个地头蛇企业都梦想能幻化为
期刊
经销商在抓住发展商机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实施变革,只有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蜕变,经销商才能跨越自己,从而迎来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石家庄的一次营销高峰论坛上,笔者曾经遇到一位老牌糖酒经销商,他跑到讲台旁边,告诉笔者,“崔老师您讲得很对,我就是您刚才所讲的机会型经销商,在上世纪90年代,我经销白酒,4年多的时间,挣了300多万,那时感觉挣钱像捡钱,可我现在感觉生意好难做,与十几年前相比,简
期刊
由国内28家制盐企业签署的《全国部分大中型制盐企业对盐业体制改革的建议》,已于去年12月上报到发改委和工信部,盐业改革开始正式步入大众的视线。据了解,“盐改”的宗旨是食盐垄断专营的体制或将废除,国家将逐步开放盐业市场的自由竞争。    为何而改?    我国的食盐专营体制开始于1994年,实际上这是承袭历史上对盐业专营管理的做法。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继位,开创了食盐官营的制度,其管理形式主要表现在
期刊
企业通过植入式广告制造口碑传播效应,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而目前很多品牌的植入式广告是为了植入而植入,为了曝光而曝光,忽略了它的口碑传播效应,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引起了消费者(受众)的不满。    近段时间,植入式广告引起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各种褒贬声频频出现于各大媒体,不少专业人士也高谈阔论它的好坏。植入式广告为什么突然间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如此兴奋地热议?  这是因为在春节晚会上泛滥成灾的植
期刊
功夫酒(化名)是国内某著名酒水企业试水保健酒领域的产品之一。但功夫酒的成长却历尽坎坷,企业为该项目累计投入几千万元,项目总监前后也换了好几任,市场的发展却仍然不尽如人意。2008年4月份,项目负责人再度更换,企业也希望借此做最后的总结,再决定是否继续做保健酒。    可怕的市场现状    简单地说,功夫酒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处于漂移的境地,几任项目总监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立做法,市场没有形成一条清晰的主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