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变身:文化背景与媒介动因——当下文学生存环境的文化与媒介考察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qs_T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媒时代,文学书写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学的变身不仅表现在文学与经济、社会、传媒之间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且表现在文学自身审美表达发生重大转换,同时还表现在文学向影视、图像、动漫、广告及新媒体大规模延伸。这种变身与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兴起和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新媒体的普及存在密切关系。后现代消费逻辑、文化的经济化、网络带来的文化民主和新的文化生产方式,构成了文学变身的文化背景与媒介动因。在跨媒体环境中,文学在变身的同时,也实现了新的突围。
其他文献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民族语言教育。掌握民族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与传承民族的人文精神是同步进行的民族发展的基础工程。
课因文设,文以课显。一堂语文课的特色往往是由所选的文章来决定的。故而,教学诗歌,这堂课就该有诗歌一样的悠长韵味;教学散文,这堂课就该有散文一样的形神兼备。当一个著名的诗人
《工之侨献琴》这则寓言在人物刻画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既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又对其进行必要的虚构、变形和整合,人物形象虚实相生,亦真亦幻,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寓言
参加大赛其实最怕遇到大家都认为好讲的篇目。《看云识天气》就是这样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看似简单——层次清晰。可是,初一的学生对说明文并不熟悉。此时,教师如果一味说教,势
学生写作过程一般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阶段,“写什么”是指写作的源头活水——素材积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在生活中,在阅读里。语文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学生观
1.追忆过去。如果让我回忆初中时代的语文学习,文言文学习可能是最记忆犹新的内容了。其实当时学习方法很简单,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在上课之前必须把原文按要求抄在笔记本上。
【写作缘起】2009年12月,我应邀参加了在南通市刘桥中学举办的一次面向全区开放的教研活动。对我等无名之辈来说,这是荣幸也是挑战,给我出的题目是“作文审题、选材指导课”。那
我以为,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应该大胆地把说明文从训练体系中剔除出去。从小学到高中,大体上应该按照”记叙文一议论文”的写作顺序进行训练。这种由感性而理性的训练次序,是符合学
主持人的话:语文课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么考语文知识?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从这个问题中又可以分出以下几个子问题:第一,语文课要学什么样的知识?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第二
单位毒品累犯是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我国刑法界迄今为止对之尚缺乏应有的关注.其实,新刑法第30、65、101、356条等有关条文都可作为单位毒品累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