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课上,学生参与的程度决定了他在本节课上的收获。数学课堂上,作为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怎样激活学生思维呢?教学中要做到师生关系要平等,创造宽松的氛围;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出发;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思维活跃,主动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1 创设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
人的大脑只有在宽松环境下,才能做出积极思维,像“头脑风暴法”就是在没有约束的情形中完成的,遵照这一认知特点,老师在课堂中就不能以权威自居,而是作为一名参与者、合作者,和学生平等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积极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课堂语气要亲切和蔼,表扬要多于批评,更忌严厉叱责,使学生噤若寒蝉。其次,课堂动作上要降低姿态,不能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一般情况下,走下讲台,会接近与学生的距离。手掌向上作出“请讲”的姿势会让人放松,用手指直指学生会产生压迫感。最后,教师课堂表情也很重要。我们要从心里面真正尊重学生,善于用赞赏的眼光望着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是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
2 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挥。
有人说每一个学生的头脑就像一支支等待点燃的火把,是呀,我们如何让这些火把熊熊燃烧是学生课堂参与的关键。
2.1 巧设疑处引思考。早在几千年前,先哲就提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这其实是激活学生思维最妙之处。教学中,我们要巧于下套,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境界,让学生头脑中掀起巨浪狂波。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出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123,然后漫不经心地说我再找一个数,看看能不能被3整除。出示312;再出示一个231,321……学生们看得瞪大眼睛,一下子被吊起探究的欲望。
2.2 身临其境品花香。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事物的理解和领悟还很浅显。教学中,我们如果创设学生身边的例子,就会很容易产生共鸣,走入情境。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王某某和白某某星期天约定去钓鱼,(班级中两个同学的名字),约定七点钟同时从王家河头村和白家屯村出发,王某某每分钟走80米,白某某每分钟走60米,30分钟后,两人在高速桥下相遇。你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孩子们兴趣盎然,白某某、王某某谁走的路多?多多少?王家河头到白家屯村有多远?并且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材中选用的米、分米、厘米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也是表面的。我教学这部分,大胆采用进超市观察商品价格这一现实情境,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习东西的经历,对元、角、分之间进率相当熟悉,所以用它们来做小数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效果非常好。
2.3 把握认知妙搭梯。每一位从教的老师,相信都“跳一跳摘桃子”的教育原理,而这一原理在现实教育生活中确实很有意义。如果学生的思维跨度很大,由于畏难情绪就会自我封闭,不再去尝试解决问题。此时的思维很难激活。像在教学“两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中,学生思维的难点不是除数是否接近整十数的问题,而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问题。这才是学生试商困难所在。教学这部分时,我采用大量课时,着重进行26×3、26×4、87×5、87×6……等等的乘法口算练习,让学生在看到两位数的除数像58等,能很快心算出58乘几的结果。在这一基础上,我先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总结回顾除法法则的基础上问:“同学们,如果给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你会做吗?让我们来试一试。”由于有了此前的铺垫和认知基础,孩子们思维非常活跃,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问题解决地特别顺利。
3 给予学生思维广阔的舞台,施展的空间。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就是要让学生做主人,成为舞台剧的主角,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醉心于课堂“表演”中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尽量突出学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压缩教师的讲解和表演。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出示把一个圆柱铁块加工成一个圆锥的情景,顺着孩子提出“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怎样去研究它们的体积,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①熔化把它们锻成一长方体,测量出体积。②把圆柱、圆锥分员放到盛满水的量筒里,测出体积。这时老师出示几组同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形的筒,孩子们兴致很高地量水、量沙。通过动手操作实际验证,不同大小的圆锥、圆柱,从而很好地推导出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这个活动完全把舞台给予了学生,从猜想到实验设计、操作验证,全部让学生来完成。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们得到了充分参与。
教学中,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交流,激发学生思维,就能培养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成长。
1 创设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
人的大脑只有在宽松环境下,才能做出积极思维,像“头脑风暴法”就是在没有约束的情形中完成的,遵照这一认知特点,老师在课堂中就不能以权威自居,而是作为一名参与者、合作者,和学生平等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积极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课堂语气要亲切和蔼,表扬要多于批评,更忌严厉叱责,使学生噤若寒蝉。其次,课堂动作上要降低姿态,不能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一般情况下,走下讲台,会接近与学生的距离。手掌向上作出“请讲”的姿势会让人放松,用手指直指学生会产生压迫感。最后,教师课堂表情也很重要。我们要从心里面真正尊重学生,善于用赞赏的眼光望着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是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
2 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挥。
有人说每一个学生的头脑就像一支支等待点燃的火把,是呀,我们如何让这些火把熊熊燃烧是学生课堂参与的关键。
2.1 巧设疑处引思考。早在几千年前,先哲就提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这其实是激活学生思维最妙之处。教学中,我们要巧于下套,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境界,让学生头脑中掀起巨浪狂波。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出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123,然后漫不经心地说我再找一个数,看看能不能被3整除。出示312;再出示一个231,321……学生们看得瞪大眼睛,一下子被吊起探究的欲望。
2.2 身临其境品花香。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事物的理解和领悟还很浅显。教学中,我们如果创设学生身边的例子,就会很容易产生共鸣,走入情境。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王某某和白某某星期天约定去钓鱼,(班级中两个同学的名字),约定七点钟同时从王家河头村和白家屯村出发,王某某每分钟走80米,白某某每分钟走60米,30分钟后,两人在高速桥下相遇。你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孩子们兴趣盎然,白某某、王某某谁走的路多?多多少?王家河头到白家屯村有多远?并且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材中选用的米、分米、厘米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也是表面的。我教学这部分,大胆采用进超市观察商品价格这一现实情境,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习东西的经历,对元、角、分之间进率相当熟悉,所以用它们来做小数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效果非常好。
2.3 把握认知妙搭梯。每一位从教的老师,相信都“跳一跳摘桃子”的教育原理,而这一原理在现实教育生活中确实很有意义。如果学生的思维跨度很大,由于畏难情绪就会自我封闭,不再去尝试解决问题。此时的思维很难激活。像在教学“两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中,学生思维的难点不是除数是否接近整十数的问题,而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问题。这才是学生试商困难所在。教学这部分时,我采用大量课时,着重进行26×3、26×4、87×5、87×6……等等的乘法口算练习,让学生在看到两位数的除数像58等,能很快心算出58乘几的结果。在这一基础上,我先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总结回顾除法法则的基础上问:“同学们,如果给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你会做吗?让我们来试一试。”由于有了此前的铺垫和认知基础,孩子们思维非常活跃,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问题解决地特别顺利。
3 给予学生思维广阔的舞台,施展的空间。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就是要让学生做主人,成为舞台剧的主角,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醉心于课堂“表演”中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尽量突出学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压缩教师的讲解和表演。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出示把一个圆柱铁块加工成一个圆锥的情景,顺着孩子提出“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怎样去研究它们的体积,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①熔化把它们锻成一长方体,测量出体积。②把圆柱、圆锥分员放到盛满水的量筒里,测出体积。这时老师出示几组同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形的筒,孩子们兴致很高地量水、量沙。通过动手操作实际验证,不同大小的圆锥、圆柱,从而很好地推导出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这个活动完全把舞台给予了学生,从猜想到实验设计、操作验证,全部让学生来完成。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们得到了充分参与。
教学中,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交流,激发学生思维,就能培养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