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教学中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相关问题分析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美声教学中,技术性与艺术性都是必不可缺的,不管少了哪一项都会使得美声演唱的表现力不完整。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艺术性的表达往往是被忽视的地方,造成现在很多歌手在演唱的过程中技巧性丰富、演唱水平很高,但却缺少感染力和与观众的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演唱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兼顾。
  【关键词】美声教学;技术性;艺术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美声唱法又名“西洋唱法”,是现代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传入我国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本土化的融合,现代美声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教学体系,在教授学生演唱技巧的同时,也着重培养艺术感染力的表达,达到表演过程中技术性和艺术性统一。
  一、美声唱法的发展历程
  美声唱法源自于十七、十八世纪的古意大利教堂,当时的歌手采用了“新颖”的唱法、花式的技巧、饱满的表达,为教堂的人民展示了一种新型的歌曲表现形式,而后的美声唱法经过几代歌唱人不断地研究和发展,在意大利、法国等地均各自独立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和表现手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而到了十九世纪的中期,随着爱国主义歌剧表达方式的产生,美声唱法表现出了铿锵有力、气势宏博的展现形式,尽管后期歌手抛弃了最初美声唱法清亮、天然的音色,转而向着加强乐器伴奏、展现浑厚的音量,一度被认为是走下坡路的标志,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段时期对现代美声唱法丰富表现形式的形成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造就了一批举世闻名的美声演唱大师,也正是从这时开始,随着歌剧院的兴建和人民对于音乐品质的追求,美声唱法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高度,也迎接来了美声演唱发展的新时代。
  二、美声唱法技术性探究
  美声唱法有着很高的演唱技巧,这不仅仅是歌唱天赋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后期关于歌唱技巧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一)合理利用气息
  如何正确使用气息是一名演唱者最基本的素质。气息的控制对于歌曲的表现来说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每一位著名歌者都能够熟练地运用自我的气息。在歌曲演唱中气息的控制不同于平常的呼吸,气息的控制更强、变化更为丰富,换气频率、吸气量等等都需要在实际演唱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变化,从而展现更完美的演唱。气息的运用需要加强平时的自我训练,通过歌曲基调的感悟、旋律的把握、歌曲歌词的理解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注重音调、节奏等多方面的表达,通过肺活量排气的调节让发声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而不是刻意地飙高音、盲目地浪费气息,在演唱过程中夸张的气息调节、频繁地换气是歌曲演唱的大忌,尤其是对美声这种优雅、科学性的唱法来说更是需要着力避免的。歌者需要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肌群,全神贯注地将歌曲进行演绎,才能达到最好的舞台效果和演唱效果。
  (二)把握真假声的运用
  在演唱过程中,合理运用真假声的转换是曲目完美演绎的必备技能。真声是人声艺术中最普遍的发声方法,在传统戏曲唱法中也称之为真嗓或大本嗓。它的发声生理机理和“胸”声的特征有些类似,声音大且泛音多,与生活中的语言发声较为接近,在中、低声区常常体现。真声发音自然,吐字清楚,但在唱高音时略显困难,真声发声时声带整体振动,周围圆纯并较松弛,两边的声带向内靠拢,室壁略内收,会厌低垂。当产生的气息经过声门激发出声时,声带开始横向振动,声门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关闭状态,因而耗气量较小。而“假声”是指演唱过程中通过主观控制而只使部分声带发生振动所产生的声音,这种声音相比于由整个声带都振动的“真声”要高要弱,而且形成了一种晶亮透明的音色,但大部分歌手在实际演唱过程中都是用真声演唱的,是为了营造一种自然、亲切的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在真假音中自如地转换。如何自然、自由的转换真假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练习:
  (1)日常中勤练习假声,让自己假声声音变自然,这样转换起来的真假音会更自如。
  (2)先练好真声然后慢慢转换为假音,逐渐体会从整体发声转移到边缘发声的感受。
  (3)注意转換时候的气息保持,假声最需要的就是大的气息支持,避免漏气。
  (4)多练习跨度大的两个音,然后再慢慢练习跨度变小的音阶。
  (5)多听真假声转换的高手演唱,去模仿他人的演唱技巧。
  合理运用真假声进行演唱,不仅能在演唱过程中轻松的演绎,更能在歌曲表现上诠释的更自如,使音乐协调性更佳,使整体乐感更柔和、自然,因此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真假声的运用有着很大的必要。
  (三)强化歌声的共鸣
  当人呼出的气体通过具有某种张力的声带时,会产生极其微弱的声音,这种声音是基音。当基音进入人体的共鸣空间后,能够形成共鸣,人的共鸣结构和发声物体的共鸣有重要的区分,某个发声物体的共鸣空间是固定的,而人的共鸣结构既有固定的,又有可以调节的结构。当发生共鸣时,不仅原来微弱的基音被放大,同时也美化了声音。众所周知,乐器要发出优美的声音要有很好的共鸣器,人的发声亦是如此,能让声带发出的声音达到最好的共鸣效果,是每一位歌唱者梦寐以求的境地。歌曲的共鸣效果对于演唱来说极为重要,它让声音更加具有立体感、更加饱满。声音共鸣还能让歌声传到更远的地方,如果熟练运用好声音共鸣就可以在没有扬声器的情况下,让歌声充满整个剧场,而且声音听上去婉转动听。从人体构造上来看,可以把共鸣分为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口腔共鸣是声音从喉部发出后的第一个共鸣区域,它在各共鸣腔中最为重要,因为歌唱时,口腔决定吐字的清晰程度,而且它构成了其他共鸣腔的声音振动的基础。头腔共鸣是利用喉、咽、口腔的共鸣作用,经过头骨的传导,引起位于头面骨和颅骨内部的鼻窦共振而产生的共鸣。在唱歌时合理地运用头腔共鸣可以使声音清脆、渗透力强,尤其是在高音声区,头腔共鸣的合理运用决定着声音的质量,能够合理地运用头腔共鸣可以使得演唱更加优美,声音不会疲劳,永葆一种年轻感。胸腔共鸣是指声波通过胸部组织共振产生的共鸣。通常中音和低音发声时,利用胸腔共鸣较多,胸腔共鸣能够增强音响效果,使演唱者用较轻的音量得到轰鸣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加强唱歌的艺术气氛。在演唱美声时歌者可以通过发声训练和共鸣训练使音量增大,音域扩展,使得高、中、低三个声部的声音能够达到统一,从而达到最完美的演出效果。   三、美声唱法艺术性表达
  歌唱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表达,更是艺术性的展现。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最好地诠释每首歌曲的真实内涵,也能引起听者强烈的共鸣。在日常教学中,课程的设置往往都是讲求技术性的方面的常识,而课程的练习也都是针对如何提高演唱技巧能力,有着一副天生好嗓子、具有辨识度的音色、高超的演唱技巧固然很重要,但是在歌唱中有饱满的感情、富有深意的表达更显得难能可贵,而有时有感情的演唱比炫技更能打动人,对于一些演唱方面的小瑕疵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听着已经融入了演唱者所带入的环境中,就像在聆听一个美妙的故事,切实感受到营造的情景所展现的魅力。就像非常火的音乐类节目“中国好声音”来说,有时上来的选手音色也不是很突出,没有其他人多么浑厚嘹亮的高音,时不时还会有破音,但是凭借着饱满的感情,真情的诉说,还是打动了现场的观众和评委,甚至有些人被感动落泪,这就是演唱的魅力,这就是感情意义所在。即便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瑕疵,也依然掩盖不了歌曲传递出浓烈的情感,这才是歌唱的精髓和要追求的最终目标。
  而如何才能加强美声教学的艺术性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改善:
  首先,歌曲的演唱要有充沛的情感和较强的表现力。一首歌曲的表达需要有强烈的情感作支撑,这也是歌曲魅力所在;作为歌者,首先演唱要能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别人,如果在演唱中都没有真情实感的体现,或是表现的虚情假意、言过其实,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造成大家只会记住一个人的歌喉或是赞赏他的技巧,而不会记得他演绎的歌曲,这是一名歌者所不愿看到的。只有具备了充沛的情感,把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全方位的展现出来,才能真正地震撼到聆听者,才是一首歌曲完美的表达。现在有些歌者往往通过飙高音来展示自我的歌唱技巧,这是明显错误的,很多时候会显得过犹不及。演唱的表现力对于音量几乎没有明确的要求,而更看重的是真假声变换、抑扬顿挫、声音强弱、转音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体现,一位优秀的歌者,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方面的变换,懂技巧而不炫技,可以在恰当的时机运用合适的方式,使听者体验最好的感受,让自己的演唱诠释得更加贴切。歌曲的演唱还要有一定的张力,这里所说的张力指的是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进行适当的夸张,通过节奏、语气、音调等多重变化来丰富一首歌曲的内涵,让歌曲的展现更加饱满,这需要歌者的全情投入,还有在私下要好好对演绎的每一首歌曲做好功课,详细了解到歌曲的基调、歌词所要传达的情感等等,才能充分地展现出一首歌曲全部的内涵,才能让自己的表现细致入微、入门三分。
  其次演唱要懂得用语言去交流。演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词离不开曲的铺陈,而曲更离不开词的诠释,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是一首完整的歌曲。而对于歌者来说,在演唱歌曲过程中,是“唱”歌而不是“说”歌,既然是唱就要懂得唱的技巧,毕竟歌词是最直接最有效刺激观众听觉的文字。对于歌手来说,首先普通话要过关,咬文嚼字必须清晰,让观众听得懂你在唱什么,这在美声歌曲演绎中尤为必要。其次要着重分析歌词的含义,了解每句歌词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通过歌唱表达出来。歌者就像是在曲调中的一名朗诵者,通过将歌词的演唱,在美妙的旋律中将歌词的韵味升华,这时的听众感受到的已不仅仅是歌词,而是一种融为一体的境界。演唱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语言,语言也是一个歌手赖以生存的依托,学会用语言去表达,这不是一项简单的课程,而要用心去感悟。
  最后要配合完美的表演。一位优秀的歌者只有将演唱中一颦一笑、眼神笑容等细节做到从容自然,不卑不亢,才能称得上是一名表演艺术家,也是一名合格的歌者。从最初服装的选择、舞台的布置,到演唱中情感的收放、造型的展示,都需要歌者在台下用心去考量、思索,完美的演绎由不得半点疏忽,只要你在台上,不光为大家展示歌曲,更是展示你自己。当然刻意的浮夸的演技是绝对不可取的,那样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艺术家需要了解到,自己在舞台上演出时是全场的焦点,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必须从容应对,始终要面向观众,全情投入,这体现出的是一名歌者态度和修养的问题,每一个小细节都影响着歌曲演绎的整体性表达。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小动作、坏习惯,通过简单、直接的方式對歌曲做最好的诠释。
  美声教学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也涌现了一大批美声歌唱家,他们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标杆。而美声的教学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坚持,更重要的是舞台经验的积累,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在气息的运用、真假声的转换、共鸣的形成等方面对学生加强基础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美声唱法的基本音乐素养,更要在情感表达和舞台展现力方面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让学生们在舞台上用于表现自己,不断丰富舞台经验,能够真正地了解美声唱法的意义和表达关键所在,让他们在实际中锤炼自我、提升自我,总结歌唱经验与收获,主动的探索美声唱法的艺术知识,加强艺术性的表达,自我突破、自我提高,能够在美声演唱道路上到达一个新高度,成为兼具技术性和艺术性双重素养的优秀歌者。
  参考文献
  [1]张丽.简述美声方法常见的错误发声和解决指南[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8):45.
  [2]李秋玉.美声教学中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相关问题[J].音乐创作,2012(07):172-173.
  [3]张妮.美声教学中几个基本问题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2):140-142.
  作者简介:冯璞(1988—),女,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其他文献
丝绸是中国的特产,桑蚕丝绸在中国有着多年的历史,而吴地又是我国桑蚕丝绸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太湖流域的桑蚕丝绸文化历史悠远。基于此,围绕太湖流域的桑蚕丝绸文化展开探究,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内容。随着学生学段提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也应贴近学生学情,充分体现古诗词特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感悟古诗词
当前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着大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衔接不到位、公众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知不到位等主要短板。以人学为视角,从明晰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职业生涯教育
【摘要】民族唱法在民族民间唱法的基础上,借鉴美声发声技巧,得到了发展,并在近几年演唱实践中与美声、通俗唱法相融合。  【关键词】民族唱法; 民族民间唱法; 融合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歌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在历史的发展中,经过长期的歌唱实践、结合民族语言特点、歌唱习惯、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华夏声乐艺术。在近几年的综艺舞台上,
芦墟山歌是指流行于以芦墟为中心的分湖流域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即兴创作演唱的民歌的总称。芦墟山歌泛指以芦墟为中心的一个特定区域内的民歌;芦墟山歌是
【摘要】“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学生高效高质量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要重视和培养“注意”的集中、稳定、分配、转移和紧张,并把他们结合在一起,贯穿于整个声乐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注意 声乐教学;培养;集中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心理学家指出,“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在声乐学习中,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与声乐有关
目的通过对六盘水市2015-2019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为本地区全面二孩政策下采取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六盘水市2015-2019年死亡孕产妇病例资料
启蒙教育是小提琴教育的基础核心。在幼儿小提琴启蒙教育中,重视培养幼儿对学习小提琴的兴趣,使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自信,同时,全面培养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与整体素质尤为
<正> 1 能耗状况 隧道窑直接还原工艺投资低,技术成热,产品质量可靠,适合于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其主要缺点是能耗高,生产周期长。国内外隧道窑直接还原工艺能耗指标比较见表1。
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不同于以知识掌握为考核目标的考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研究构建了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的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模型,并通过调查问卷,确定每一个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