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独立学院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较高素质的人才。很多独立学院办学伊始,即明确了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办学目标,依托母体大学优势学科的基础和教师资源,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了一系列社会需求度高、就业形势好的专业。然而,所招收学生的地区差别、自身水平差别以及部分专业实行文理兼收的现状,造成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差异较大,这对于如何开展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促使教务工作人员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思考和研究。
一、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本科第三批招生,因此独立学院的生源和本科第一、二批次的生源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而且,不同生源地的生源质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这就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能力分化明显。加之大学的教育方式不同于中学阶段“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教学环境较为宽松,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同时还要学习管理自己的生活和时间。很多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和管理人员不加以重视,将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此外,部分学生一入学即明确自己将来考研、出国或者工作的目标,这些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学习效果较好;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尚不明确,会出现阶段性迷茫的状态,学习动力有时不足,受外界的影响较大。这些都需要在教学管理中加以引导,由辅导员从思想方面,由专业导师从专业方面,帮助其树立现实的奋斗目标。
二、实行分层教学管理的现实意义
分层次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它从“正视差异、承认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本理念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按照程度相近的原则,创设“因材施教、分类引导”的环境,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的。他对自己每个学生的才能、兴趣、性格、特长都非常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以上教学思想集中阐明了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各种不同类型学生都得到相应发展的思想。分层教学的管理理念也建立于此之上。分层教学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给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相应的难度。
三、独立学院分层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
首先,依据科学理论的指导,进行合理的分层次。
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对同一专业、同一班级几乎所有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教学要求和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采取同样的考核标准,并且很多教师把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中等甚至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上面。这样“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学不够,基础差的学生学不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既不利于优秀学生的迅速成长,也不利于基础较差学生的思维启迪和潜能发掘。
现在目前普遍的分层教学模式是分班教学。即根据入学考试成绩和入校后的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提高班和普通班。不同层次的班级在教材的使用和课时设置上都是统一的,但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在只是的深度和广度上是有区别的。这种方式方便了教师的教,不过仅限于公共基础课,对专业课并不适用。在专业课的教授过程中,更适于使用隐形的分层教学。即不对学生进行班级的分配,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要求。这种方式并不将学习成绩好坏的标签贴在学生身上,能够很好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调动了个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自学能力;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所收获,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建立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然后,合理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前提是要制定可实施性强的教学计划。对于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必须制定一个最基本的通用的教学计划。其中,学生的最低毕业所需总学分必须涵盖所有该专业培养必修的一系列课程,这样使得每个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具备毕业后到社会工作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还需设置一系列的选修课,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修这些课程,取得学分,体现在最终的成绩总表中,为考研面试和工作求职增添分数。从大三开始在专业内分方向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式。随着学习的深入,每个学生对于不同方向不同领域的兴趣愈见彰显,此时,分层的标准已经从成绩变更为兴趣,学生可自主选择投身理论研究或工程能力培养,更加能够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此外,对于部分专业课,可以采取隐形分层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中,组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进行分层次备课,然后在课堂教学上对教学目标逐一落实,达标的学生由教师布置或自学相关题目进行强化,提高训练。对未达标学生,教师要区别情况进行讲解,讲透、讲细一般性知识。这种极大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给教师的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必须重视对分层教学教师的培训。辅导员和教务员要为这种分层形式提供帮助,从学生以往成绩和发展趋势、兴趣爱好等方面提供讯息,协助教师完成分层。此后需加强沟通联系,共同完成教学管理。教师不仅要完成课堂上的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化发展,还需要在最终考核阶段,把握不同的标准,力争在教学活动的每一阶段都实现分层教学的要求,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最后,合理制定考核标准,及时调整和总结。
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程度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传统教学中,成绩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设立成绩档案。而分层教学中,学生成绩管理应根据学生层次级别的不同分层设立档案,并根据每学期考试成绩的不同合理调整级别档案,学期期末根据学生所有分层级别成绩确定学生综合成绩总评。对于隐形分层的班级,成绩标准较难把握,可以根据达标难度设置不同的分数段,表现突出的酌情加分鼓励。期末时,根据本学期实际情况,做出学生分层的重新划分,并及时收集各种信息,以便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及工作能力进行合理分析,通过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将讯息反馈给教师。
总之,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活动中应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该模式可以有效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发展空间,在学期间能有长足的进步,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能树立学习的信心,有助于在本专业内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总体来看,是使得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不过也应该看到,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分层教学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的难度,需要每一个教务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加强对教学每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协助,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细致灵活的完成分层教学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一、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本科第三批招生,因此独立学院的生源和本科第一、二批次的生源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而且,不同生源地的生源质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这就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能力分化明显。加之大学的教育方式不同于中学阶段“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教学环境较为宽松,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同时还要学习管理自己的生活和时间。很多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和管理人员不加以重视,将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此外,部分学生一入学即明确自己将来考研、出国或者工作的目标,这些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学习效果较好;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尚不明确,会出现阶段性迷茫的状态,学习动力有时不足,受外界的影响较大。这些都需要在教学管理中加以引导,由辅导员从思想方面,由专业导师从专业方面,帮助其树立现实的奋斗目标。
二、实行分层教学管理的现实意义
分层次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它从“正视差异、承认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本理念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按照程度相近的原则,创设“因材施教、分类引导”的环境,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的。他对自己每个学生的才能、兴趣、性格、特长都非常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以上教学思想集中阐明了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各种不同类型学生都得到相应发展的思想。分层教学的管理理念也建立于此之上。分层教学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给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相应的难度。
三、独立学院分层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
首先,依据科学理论的指导,进行合理的分层次。
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对同一专业、同一班级几乎所有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教学要求和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采取同样的考核标准,并且很多教师把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中等甚至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上面。这样“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学不够,基础差的学生学不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既不利于优秀学生的迅速成长,也不利于基础较差学生的思维启迪和潜能发掘。
现在目前普遍的分层教学模式是分班教学。即根据入学考试成绩和入校后的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提高班和普通班。不同层次的班级在教材的使用和课时设置上都是统一的,但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在只是的深度和广度上是有区别的。这种方式方便了教师的教,不过仅限于公共基础课,对专业课并不适用。在专业课的教授过程中,更适于使用隐形的分层教学。即不对学生进行班级的分配,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要求。这种方式并不将学习成绩好坏的标签贴在学生身上,能够很好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调动了个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自学能力;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所收获,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建立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然后,合理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前提是要制定可实施性强的教学计划。对于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必须制定一个最基本的通用的教学计划。其中,学生的最低毕业所需总学分必须涵盖所有该专业培养必修的一系列课程,这样使得每个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具备毕业后到社会工作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还需设置一系列的选修课,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修这些课程,取得学分,体现在最终的成绩总表中,为考研面试和工作求职增添分数。从大三开始在专业内分方向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式。随着学习的深入,每个学生对于不同方向不同领域的兴趣愈见彰显,此时,分层的标准已经从成绩变更为兴趣,学生可自主选择投身理论研究或工程能力培养,更加能够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此外,对于部分专业课,可以采取隐形分层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中,组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进行分层次备课,然后在课堂教学上对教学目标逐一落实,达标的学生由教师布置或自学相关题目进行强化,提高训练。对未达标学生,教师要区别情况进行讲解,讲透、讲细一般性知识。这种极大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给教师的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必须重视对分层教学教师的培训。辅导员和教务员要为这种分层形式提供帮助,从学生以往成绩和发展趋势、兴趣爱好等方面提供讯息,协助教师完成分层。此后需加强沟通联系,共同完成教学管理。教师不仅要完成课堂上的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化发展,还需要在最终考核阶段,把握不同的标准,力争在教学活动的每一阶段都实现分层教学的要求,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最后,合理制定考核标准,及时调整和总结。
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程度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传统教学中,成绩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设立成绩档案。而分层教学中,学生成绩管理应根据学生层次级别的不同分层设立档案,并根据每学期考试成绩的不同合理调整级别档案,学期期末根据学生所有分层级别成绩确定学生综合成绩总评。对于隐形分层的班级,成绩标准较难把握,可以根据达标难度设置不同的分数段,表现突出的酌情加分鼓励。期末时,根据本学期实际情况,做出学生分层的重新划分,并及时收集各种信息,以便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及工作能力进行合理分析,通过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将讯息反馈给教师。
总之,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活动中应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该模式可以有效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发展空间,在学期间能有长足的进步,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能树立学习的信心,有助于在本专业内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总体来看,是使得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不过也应该看到,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分层教学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的难度,需要每一个教务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加强对教学每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协助,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细致灵活的完成分层教学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