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第一次通过这么多流程配一副眼镜,感觉很放心。”20岁的“小眼睛”周鹏兴奋地说。5月11日至20日,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加纳、泰国等11个国家的60名眼科医生及志愿者齐聚海滨城市青岛,用跨越国界的爱心,让青岛市的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共享清晰世界。
5月11日上午9时30分,眼镜捐赠启动仪式在青岛市残联体育馆举行。活动场地被划分为7个区域,分别进行登记、滴眼药水散瞳、视觉灵敏度检测、自动反射度检测、眼部检测、电脑记录和眼镜配发。外方人员与中方志愿者分工合作,秩序井然。眼疾患者排队依次入场,在志愿者的引领下约1小时便可完成各项检测,领取眼镜。
外籍眼科医生和志愿者每天工作达10小时,群众多时还要再延长二三小时,午饭均为轮流进行。由于群众接受捐赠的热情高,几乎每天都无法按时结束。虽然在体育馆内为他们准备了休息室,但几乎没有人去休息。
一对来自澳大利亚的老夫妻格外引人注目,丈夫普林斯已78岁高龄,两人合计年龄已超过150岁。他们是自己负担往返机票和住宿费用参加此次志愿活动的,承担的工作是为验光后的每个受赠人从4万副眼镜中挑选出最适合的。为确保每副眼镜准确无误,两人时常头碰头仔细核对,偶尔也能看到妻子怜爱地为丈夫擦拭汗水。为了更多更快地挑选出适合的眼镜,他们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几乎从不停歇。
泰国视力赠送基金会的黄喜源主席是泰国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他不仅把这项活动引荐到青岛,还在百忙之中率领11人的泰国志愿团队全程参与。团队中有他两个儿子忙碌的身影,他们分别放下自己公司的业务和学业,为慈善事业和父亲一齐上阵。黄先生的身影穿梭于眼镜配送的各个区域,时而为群众讲解验光的结果,时而作为引导员热情引领,时而询问散瞳后有无不适的感觉。他还自掏腰包给外籍志愿者们买比萨,为过生日的志愿者买蛋糕,还为困难群众和眼疾患者捐款。团长大卫先生说,我接触过很多慈善家,但黄先生如此亲力亲为则不多见。
眼镜配发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各种问题比较集中的环节,外方医生和志愿者不仅逐一询问每个受赠群众的感受,不厌其烦地进行调换,多的达7次,还要根据每个人的脸型调整镜框以使佩戴者感到最舒适为止。当受赠群众终于得到满意的眼镜时,体育馆内会不时响起掌声和开心的笑声。
在捐赠开始前的晚上,来自美国的戴安娜不小心崴伤了脚。医生叮嘱她必须卧床休息3天。但第二天她又出现在捐增现场的岗位上,并谢绝了大家的劝阻全程参加完捐赠活动。
6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眼科医生及志愿者通过8天的辛勤工作,不仅给予1.5万残疾人和困难群众一个清晰美好的世界,为数百人查出了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疾,并会同市立医院为眼疾患者提出今后的治疗措施,还让参加活动的中方人员和广大市民群众看到了国外慈善活动组织的周密与外国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和爱心。
8天里,在残联体育馆回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市民群众用真诚的笑脸和生涩的“Thank you”回报着外籍志愿者的真心付出。
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年过七旬的书法家何宝真在女儿陪同下多次来到活动现场,挥毫为“同一视界”基金会题写“用慈爱擦亮心灵之窗,把光明洒满同一视界”,为泰国视力赠送基金会题写“爱心增视力,慈善送光明”,裱好送给他们,还为每位外籍志愿者用不同字体写下“光明使者”,以表达青岛人民的感谢之情。
胶南的贫困残疾人李实才爱好雕刻,但因视力问题使他不得不放弃这一爱好。当他戴上眼镜清晰地看到捐赠现场的外国志愿者后激动不已,回家撬起一块地板,用娟秀的楷体激动地刻下了:“向同一视界、泰国视力基金会致敬!”的心声并委托市残联一定送给外国组织方。
坐在轮椅上的脑瘫患儿刘鹏虽然语言表达十分困难,但他戴上眼镜后报之以他能做到的最美的笑容,并艰难地示意:他要和外国医生和志愿者合影留念!
一位小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从未测过视力更未配戴过眼镜,经测试其近视竟达600多度。当戴上专门为他选配的眼镜时,他激动地大声喊道:“哇,怎么这么清楚啊!以后我不用使劲迷着眼睛看黑板上的字了”!
家住李沧区的环卫大姐为了表达感谢之情,盛情邀请外方人员到她家做客。她购买了水果和点心招待外国志愿者,动情地给他们讲述戴上眼镜后给她生活带来的方便,并一再向外方人员表达谢意。
一位患眼疾多年的大妈,因家庭困难从未就医。当外国医生为其进行仔细检查,并与青岛市立医院医生共同提出治疗方案时,她激动地抓着工作人员的手说:“这下可好了,我的眼睛有救了”!
本次大型眼镜捐赠活动是由青岛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发起,“同一视界”基金会、泰国视力赠送基金会、青岛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举办。这是在中国首次举办的此类大型国际眼科义诊及眼镜捐赠慈善活动。
5月11日上午9时30分,眼镜捐赠启动仪式在青岛市残联体育馆举行。活动场地被划分为7个区域,分别进行登记、滴眼药水散瞳、视觉灵敏度检测、自动反射度检测、眼部检测、电脑记录和眼镜配发。外方人员与中方志愿者分工合作,秩序井然。眼疾患者排队依次入场,在志愿者的引领下约1小时便可完成各项检测,领取眼镜。
外籍眼科医生和志愿者每天工作达10小时,群众多时还要再延长二三小时,午饭均为轮流进行。由于群众接受捐赠的热情高,几乎每天都无法按时结束。虽然在体育馆内为他们准备了休息室,但几乎没有人去休息。
一对来自澳大利亚的老夫妻格外引人注目,丈夫普林斯已78岁高龄,两人合计年龄已超过150岁。他们是自己负担往返机票和住宿费用参加此次志愿活动的,承担的工作是为验光后的每个受赠人从4万副眼镜中挑选出最适合的。为确保每副眼镜准确无误,两人时常头碰头仔细核对,偶尔也能看到妻子怜爱地为丈夫擦拭汗水。为了更多更快地挑选出适合的眼镜,他们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几乎从不停歇。
泰国视力赠送基金会的黄喜源主席是泰国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他不仅把这项活动引荐到青岛,还在百忙之中率领11人的泰国志愿团队全程参与。团队中有他两个儿子忙碌的身影,他们分别放下自己公司的业务和学业,为慈善事业和父亲一齐上阵。黄先生的身影穿梭于眼镜配送的各个区域,时而为群众讲解验光的结果,时而作为引导员热情引领,时而询问散瞳后有无不适的感觉。他还自掏腰包给外籍志愿者们买比萨,为过生日的志愿者买蛋糕,还为困难群众和眼疾患者捐款。团长大卫先生说,我接触过很多慈善家,但黄先生如此亲力亲为则不多见。
眼镜配发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各种问题比较集中的环节,外方医生和志愿者不仅逐一询问每个受赠群众的感受,不厌其烦地进行调换,多的达7次,还要根据每个人的脸型调整镜框以使佩戴者感到最舒适为止。当受赠群众终于得到满意的眼镜时,体育馆内会不时响起掌声和开心的笑声。
在捐赠开始前的晚上,来自美国的戴安娜不小心崴伤了脚。医生叮嘱她必须卧床休息3天。但第二天她又出现在捐增现场的岗位上,并谢绝了大家的劝阻全程参加完捐赠活动。
6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眼科医生及志愿者通过8天的辛勤工作,不仅给予1.5万残疾人和困难群众一个清晰美好的世界,为数百人查出了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疾,并会同市立医院为眼疾患者提出今后的治疗措施,还让参加活动的中方人员和广大市民群众看到了国外慈善活动组织的周密与外国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和爱心。
8天里,在残联体育馆回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市民群众用真诚的笑脸和生涩的“Thank you”回报着外籍志愿者的真心付出。
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年过七旬的书法家何宝真在女儿陪同下多次来到活动现场,挥毫为“同一视界”基金会题写“用慈爱擦亮心灵之窗,把光明洒满同一视界”,为泰国视力赠送基金会题写“爱心增视力,慈善送光明”,裱好送给他们,还为每位外籍志愿者用不同字体写下“光明使者”,以表达青岛人民的感谢之情。
胶南的贫困残疾人李实才爱好雕刻,但因视力问题使他不得不放弃这一爱好。当他戴上眼镜清晰地看到捐赠现场的外国志愿者后激动不已,回家撬起一块地板,用娟秀的楷体激动地刻下了:“向同一视界、泰国视力基金会致敬!”的心声并委托市残联一定送给外国组织方。
坐在轮椅上的脑瘫患儿刘鹏虽然语言表达十分困难,但他戴上眼镜后报之以他能做到的最美的笑容,并艰难地示意:他要和外国医生和志愿者合影留念!
一位小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从未测过视力更未配戴过眼镜,经测试其近视竟达600多度。当戴上专门为他选配的眼镜时,他激动地大声喊道:“哇,怎么这么清楚啊!以后我不用使劲迷着眼睛看黑板上的字了”!
家住李沧区的环卫大姐为了表达感谢之情,盛情邀请外方人员到她家做客。她购买了水果和点心招待外国志愿者,动情地给他们讲述戴上眼镜后给她生活带来的方便,并一再向外方人员表达谢意。
一位患眼疾多年的大妈,因家庭困难从未就医。当外国医生为其进行仔细检查,并与青岛市立医院医生共同提出治疗方案时,她激动地抓着工作人员的手说:“这下可好了,我的眼睛有救了”!
本次大型眼镜捐赠活动是由青岛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发起,“同一视界”基金会、泰国视力赠送基金会、青岛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举办。这是在中国首次举办的此类大型国际眼科义诊及眼镜捐赠慈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