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转变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ji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民增收、非农就业、合作经营、城乡统筹、开放管理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论述了这五个方面的历史性转变过程,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 历史性转变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17-0038-02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经历着五大历史转变:从农业内部看,产量目标向收入目标转变;从农民就业看,单一农业就业向农业和非农就业并重目标转变;从生产经营方式看,单家独户的个体经营向合作经营目标转变;从城乡关系看,城乡分割向城乡统筹目标转变;从宏观调控看,封闭农业向开放农业目标转变。了解这五大转变,对正确认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会有一些帮助。
  
  (一)产量目标向收入目标的转变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人口大国,在过去农产品市场供不应求时,农产品收购价格必然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就会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农业增产而增收,农民增收与农业增产和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是一种高度正相关的关系,增产即意味着增收。例如,1978一1984年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6年中,农产品收购价格平均提高35%以上,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8亿公斤上升到1984年的4073亿公斤,年均增长5%,人均占有粮食由319公斤上升到393公斤,接近世界水平,并一举解决了中国10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棉花总产也由1978年的217万吨上升到1984年的626万吨,增长了近2.9倍,年均增长19.87%。同期,农民收入则以年均17.7%的速度递增,而且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农业内部。而1997—2000年,由于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农产品价格从总体上看是下降的,造成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年均增长只有3.7%,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实际上是下降的,粮食增产农民反而减收。2001—2002年虽然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分别达到4.2%和4.8%,但在这两年中,农民收入呈现的三大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在扩大。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1998年为2.57:1,2001年扩大为2.9:1,2002年进一步扩大到3.19:1,达到历史最高值;二是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扩大,2001年收入最高的上海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70.87元,最低的西藏自治区为1404.0l元,前者是后者的4.18倍;三是不同经营类型农民收入差距扩大,1998—2000年农民人均由2162元增加到2253元,同期,纯农户和兼业农户的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34元和2031元下降到1933元和1980元,年均分别下降1.68%和0.84%。据农业部调查,2002年,全国非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是纯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3倍。农民收入下降是我国国内需求不旺的主要原因之一。200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4.8%,但当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03元,实际增长13.4%。受此影响,农村地区在全国消费市场中的地位明显下降。200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911亿元,比上年增长8.8%。而其中县及县以下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15013亿元,增长0.8%,远低于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0%的增长幅度。当年,占62%的农村人口仅消费了全国36.7%的商品总额。目前,农民最渴望解决的问题不再是有饭吃、有衣穿、保证生存,而是有钱花、改善生活。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正在上升为“三农”工作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从产量目标到收入目标的转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
  
  (二)单一的农业就业向农业与非农业多元就业目标转变
  
  三农问题的浅层次原因是农民收入相对较低,深层次原因则是农业人口过多,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士地上。先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比重的下降与农业占GDP比重的下降基本上是同步的。美国1995年农业占GDP的1.6%,其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2.6%,二者相差1个百分点;日本1997年农业占GDP的1.7%,农业人口比重是4.8%,二者相差3.1个百分点;韩国1999年农业占GDP的5%,农业人口比重是9.3%,二者相差4.3个百分点;我国2000年农业占GDP的比重是16.4%,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是50%,二者相差33.6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比重远远高于农业比重,说明中国农民就业主要集中于农业部门。中国现有农村劳动力总人数大约4.8亿人,人均耕地不到10亩,而就目前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来看,每个农业劳动力至少可耕种30亩土地。照此推论,农村只需要1.2亿劳动力即可,富余劳动力大约有3.6亿人。农民就业由农业为主向非农转移的趋势在所难免。据统计,1978—2002年,我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从70.5%下降到45.15%,下降了25.35个百分点。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从2300万人增至1.6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从7.5%提高到33.5%,23年转移了1.4亿多人,平均每年转移约600万人;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的人数为7800万人,2002年增加到9400万人,其中外出时间超过3个月的约8300万人。农村现有富余劳动力大约还有1.2亿人左右。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巨大,尽管这些年农民工转移就业功不可没,但农村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十五”期间每年还要新增农村劳动力860万人,比“九五”时期每年多230万人。农民就业从以农为主向农业与非农业并重的目标转变正在加快,农民工已成为新一代的产业工人的重要来源。
  
  (三)单家独户的个体经营向合作经营目标转变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农户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取向,激发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大发展。但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农产品主要依靠家庭生产,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形不成大的批量,很难直接进入市场。小批量的分散生产满足不了市场均衡供给的要求,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农民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市场引导生产的功能发挥不出来,增加了生产的盲目性。这两方面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构成了人们常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要靠培育连接农民和市场之间的中介组织,从而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
  农民组织起来进入流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工和销售组织。合作经营不仅可以扩大农产品商品的销售半径,增强市场竞争地位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农民得到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合作经营体现的是农民组织起来为自己服务,成员之间是一种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市场活动中的各种欺诈行为,从而使农民在尽快销售产品、准确获得市场信息的同时,把市场风险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并且能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得到所需要的相关服务。从全国来看,各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正成为农村重要的经营形式,呈现着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
  
  (四)城乡分割正在向城乡统筹目标转变
  
  我国过去城乡体制的基本特色是城乡、工农二元分割。过去,为了支持城市工业的发展,根据当时的情况,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整套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和强化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如农产品派购制度、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市民特有的社会福利制度等。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缩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而且有能力到城镇落户,农民进城落户又反过来扩大了城市需求,进而推动城镇的更快发展。城乡互动、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城镇化道路日益宽广。
  但是,目前国家在财政支出、国民收入再分配、土地增值收益使用、金融支持等方面都还带有明显的城市偏向,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农村贫困人口和温饱型人口还占相当大的比例、农村的地区差距呈扩大趋势、农村购买力低、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和农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等等。这种状况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且还将影响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严重损害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从“三农”发展的角度看,农村改革和发展又到了新的转折点,需要突破城乡分割的局面,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新的改革,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
  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做好支农资金稳定增长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加减法”。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对农业和农民直接补贴的新的方式,逐步将主要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转为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对农村税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加快城乡税制的统一。把县域经济放在与城市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步伐。
  取消户籍制度,允许农民自由迁徙。家庭责任制后,农民可以自主生产并占有其经营成果;农民可以在城市就业,挣得更多的收入。但是,户籍制度仍将城乡隔离开来,对农民实行歧视性政策。农民不能在城市居住,不能与城市居民在相同的职业岗位上竞争,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子女不能在城市的学校接受教育等,这一切显然剥夺了农民的发展机会。户籍制度早已失去了提取农业剩余的功能,成了城市化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中央政府要早日颁布法律,保障任何居民有权利在全国任何城市和地区就业和定居。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福利水平。要在农村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孤、寡、老、贫等生活无助者过上温饱生活。建立农业风险基金,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转移支付,发展农村合作医疗,让农民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五)封闭农业管理方式必须向开放农业的管理方式转变
  
  以前,我国农业的发展环境比较单纯,主要依靠国内一个市场和一种资源,很少受到国外农产品市场的冲击。政府对农业的宏观管理也比较主动。入世以后,农业发展环境变为依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国内农产品面临激烈的市场党争,国家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明显增强,冲击着传统的农业管理体制,对市场条件下如何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农产品的出口方面,我国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技术壁垒的限制。因此,在有条件的出口基地,要率先采用国际标准,努力按进口国的质量卫生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运输,对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实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同时,完善农产品服务体系,及时为出口企业提供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对出口企业开展产品促销等给予必要的支持。
  加快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尽快建立健全国内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切实解决日前农产品质量标准不一、多头检验、重复检验的问题,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查处使用违禁农药和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加大开展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打假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种子和伪劣农药、化肥等坑农行为,进一步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小康社会; 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 F0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10-0029-0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现在达到的这个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国资委的管理对象、目标和管理方式三个重要方面对近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展开探讨。提出国资委管理的对象应明确为国有资本;国有资本管理的目标以确定为保值增值这个单一目标为佳;国资委的管理模式只宜向企业选派董事,不宜统得过死。  [关键词] 国企改革; 国有资本; 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 F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
期刊
由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共广西自治区委党校叶裕惠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珠江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建设研究”的最终成果《绿色珠江建设方略》近期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新颖、理论与实践并重,比较全面系统分析了珠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借鉴国内外大江大河治理的经验教训,从21世纪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度提出了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基本
期刊
[中图分类号] F1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11-0044-03  中国路桥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始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与众多大型国企一样,人多包袱重,资产质量不高,计划体制的痼疾深重。1995年前后曾一度陷入困境,发工资求生存成为首当其冲的难题。1995年底新组建的以杨俭存局长为首的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奋力开拓,使老牌国企焕发了青
期刊
本刊特约记者 孟 鑫  [关键词] 宪法; 修改宪法  [中图分类号] D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01-0005-03    一、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进行修改?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宪法不稳定,不仅会破坏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而且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保持
期刊
[摘要] 信用分配中政府信用所占比例过大的不平衡现象,以及定向信用的存在,从一个方面揭示了信用这一稀缺程度较高的资源在我国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政府要减弱对信用资源直接或间接的控制,让市场力量自行决定信用资源的流向,而政府的责任就在于为市场作用的发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信用分配; 定向信用; 贷款边际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
期刊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历史跨入了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04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祝愿关心和支持《理论前沿》的广大作者、读者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过去的一年很不平常。全党和全国人民经受了严峻考验,战胜了各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绩。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抗击非典斗争,奏响了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嘹亮凯歌,书写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壮丽诗篇。
期刊
[关键词] 劳动力; 劳动; 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 F0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01-0033-04  肖勤福教授在《理论前沿》2003年第20期发表《从“出卖劳动”到“出卖劳动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一个典型事例》一文,说明“随着马克思研究的深入,他自觉地、毫不犹豫地改正了关于‘出卖劳动
期刊
我国自1994年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开展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攻坚工作,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大量减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当前我国反贫困所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地区经济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按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提出的中国21世纪新的贫困线标准865元计算,我国目前存在绝对贫困人口为9000万人。因此我国目前反贫困的主要矛盾是在加大反贫困力度的同时,如何提
期刊
[关键词]降息;政策;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3)17-0032-02  之所以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多次降低银行存款和贷款利息率,是因为据说降息可以起到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作用。可是,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在我国现实经济条件下降息预期的政策效应难以发挥出来?    (一)降息不必然带来家庭储蓄的减少和消费、投资支出的相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