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
关键词:自由; 全面;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35-001
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本《哲学与人生》第十五课内容中,有关于在职业活动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论述。这个课题是本课乃至全书的落脚点,对于这个问题的教学,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中职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人生阅历来说,要理解和把握这个问题,都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呢?本文试图从理论角度对这个问题加以阐述。
马克思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马克思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人类社会演进的阶级图式,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以分工和所有制的不同特征来说明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社会制度: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现代资产阶级私有制,最后是共产主义制度。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从分工和所有制角度来分析人类社会发展。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中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包含的具体内容。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定义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关于人的全面本质,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是:作为类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其主要表现是劳动;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完整的现实个人,人的本质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精神因素等多种属性的统一体。由此出发,马克思认为: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实质化。这个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交往关系、家庭关系等。马克思还在《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中批判了以物为依赖的社会中,婚姻关系、家庭关系的物化,反对以金钱为纽带的人与人的关系,提倡正常的纯粹的交往。这种交往将使人由贫乏变得丰富,由封闭变得开放,由片面变得全面,由地域的人变为世界历史的人。
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将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个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自然力和社会力、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现实能力与潜在能力以及知、情、意等,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权利,也是人之为人的使命。
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它不再受到压抑,不再只是局限在少数人或某些阶层身上,每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个人素质不断完善。马克思并不认为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他指出了要实现这一目标的艰难而漫长的道路。首先,要将个人的命运融入联合体,在联合体中去争取最大的自由,并通过联合体的努力,为实现这种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条件作生产力的准备。马克思论述道:“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而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不能靠人们从头脑里抛开关于这一现象的一般观念的办法来消灭,而是只能靠个人重新驾驭这些物的力量,靠消灭分工的办法来消灭。没有共同体,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离开了共同体,个人无法取得对抗自然界以及争取从物的压抑下挣脱出来、取得自由的力量。其次,获得全面发展要改变落后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对人的自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马克思曾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个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并不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实现,反而,我们看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由个性的压抑和扭曲,人的自然本性被压抑,社会的片面经济发展与人的畸形发展在共同生长。最后,人的不发展必定会导致社会的不发展。马克思提出,只有冲破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才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空间。只有改变所有制,改变自由发展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人的真正的平等、自由。“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是人实现自我本质的前提,只有在这个阶段上,自主活动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而这又是同各个人向完全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
第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要同交往联系起来。只有当自由和平等成为交往的目的时,交往才能给个人的发展带来扩展,而不是压抑和同化。“同样,劳动向自主活动的转化,同过去受制约的交往向个人本身的交往的转化,也是相互适应的。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条件总是表现为偶然的,而现在,各个人本身的独自活动,即每个人本身特殊的个人职业,是偶然的。”这种交往最终不断扩大,会变成世界性的,历史成为世界历史,国家内的工人联合体变成全世界的个人联合体,“在这个基础上,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这时的世界交往将成为人类发展的助力,而不是对弱势人群的剥夺,这时的世界历史将变成人的真正本质发展的历史。
第五,马克思还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必然是所有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必然是所有人的自由。共同体不仅是每个个人实现自由和发展的手段,实际上,整个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将会是最终结果。那些牺牲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人来求得发展的发展观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这种发展观也不可能长久被认可和存在。随着联合体的发展,“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社会发展到能够满足到所有人需要的状况;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终生理想,也是所有人的共同理想,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自由; 全面;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35-001
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本《哲学与人生》第十五课内容中,有关于在职业活动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论述。这个课题是本课乃至全书的落脚点,对于这个问题的教学,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中职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人生阅历来说,要理解和把握这个问题,都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呢?本文试图从理论角度对这个问题加以阐述。
马克思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马克思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人类社会演进的阶级图式,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以分工和所有制的不同特征来说明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社会制度: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现代资产阶级私有制,最后是共产主义制度。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从分工和所有制角度来分析人类社会发展。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中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包含的具体内容。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定义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关于人的全面本质,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是:作为类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其主要表现是劳动;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完整的现实个人,人的本质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精神因素等多种属性的统一体。由此出发,马克思认为: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实质化。这个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交往关系、家庭关系等。马克思还在《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中批判了以物为依赖的社会中,婚姻关系、家庭关系的物化,反对以金钱为纽带的人与人的关系,提倡正常的纯粹的交往。这种交往将使人由贫乏变得丰富,由封闭变得开放,由片面变得全面,由地域的人变为世界历史的人。
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将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个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自然力和社会力、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现实能力与潜在能力以及知、情、意等,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权利,也是人之为人的使命。
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它不再受到压抑,不再只是局限在少数人或某些阶层身上,每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个人素质不断完善。马克思并不认为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他指出了要实现这一目标的艰难而漫长的道路。首先,要将个人的命运融入联合体,在联合体中去争取最大的自由,并通过联合体的努力,为实现这种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条件作生产力的准备。马克思论述道:“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而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不能靠人们从头脑里抛开关于这一现象的一般观念的办法来消灭,而是只能靠个人重新驾驭这些物的力量,靠消灭分工的办法来消灭。没有共同体,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离开了共同体,个人无法取得对抗自然界以及争取从物的压抑下挣脱出来、取得自由的力量。其次,获得全面发展要改变落后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对人的自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马克思曾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个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并不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实现,反而,我们看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由个性的压抑和扭曲,人的自然本性被压抑,社会的片面经济发展与人的畸形发展在共同生长。最后,人的不发展必定会导致社会的不发展。马克思提出,只有冲破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才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空间。只有改变所有制,改变自由发展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人的真正的平等、自由。“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是人实现自我本质的前提,只有在这个阶段上,自主活动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而这又是同各个人向完全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
第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要同交往联系起来。只有当自由和平等成为交往的目的时,交往才能给个人的发展带来扩展,而不是压抑和同化。“同样,劳动向自主活动的转化,同过去受制约的交往向个人本身的交往的转化,也是相互适应的。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条件总是表现为偶然的,而现在,各个人本身的独自活动,即每个人本身特殊的个人职业,是偶然的。”这种交往最终不断扩大,会变成世界性的,历史成为世界历史,国家内的工人联合体变成全世界的个人联合体,“在这个基础上,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这时的世界交往将成为人类发展的助力,而不是对弱势人群的剥夺,这时的世界历史将变成人的真正本质发展的历史。
第五,马克思还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必然是所有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必然是所有人的自由。共同体不仅是每个个人实现自由和发展的手段,实际上,整个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将会是最终结果。那些牺牲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人来求得发展的发展观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这种发展观也不可能长久被认可和存在。随着联合体的发展,“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社会发展到能够满足到所有人需要的状况;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终生理想,也是所有人的共同理想,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