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星期五晚七点半,学校召开了新学期毕业生家长会。上一届六年级学生佘某彬(现就读中学初一级)纠集几位同学,在家长进校时就聚集在校门口,踩着单车来回穿梭,并趁机要进入校内,尝试了几次都被门卫和执勤教师挡住。当会议开始后,佘某彬就翻过学校围墙进入校园,在校园中对着围墙外的其它几人大声喊叫,严重影响了会议秩序。执勤的李老师是体育教师,几个箭步就把佘某彬捉住。佘某彬拼命挣扎,但仍然不能挣脱李老师那铁钳般的手,最终被李老师拉到学校保卫室。作为负责学校安保工作的副校长,我闻讯赶到现场处理。李老师向我汇报了事情的经过。而此时佘某彬却矢口否认自己翻围墙进入校门,咬定是从校门进入的,并且反过来说李老师把他的手扭伤了,要求到医院检查手伤,说李老师要负责他的医药费。
原因分析:从佘某彬被李老师捉住到我介入以来,他的辩解一直是振振有词,看不出他有什么害怕的表现。我对佘某彬并不熟悉,说明他在本校就读期间是循规蹈矩的人,为何一年不见就像换个人似的?从今晚发生的事来看,这种对抗行为是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这种特殊心理现象在作怪,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产生固执偏见与对抗行为,以为对立与破坏是表明自己的坚强、勇敢,是英雄行为。回想刚才他在为自己辩解时不自觉挥动比划着的双手,我知道李老师并没有对他的手造成伤害,他说谎是为了对自己的“英雄行为”所作出的自我保护以及受制于人后的反击行为。此时保卫室里,学校二名门卫和二位执勤老师此时都瞪着佘某彬,显出无奈的样子。而佘某彬却扭头望向窗外,两手背在身后,一只腿似乎很悠闲地抖动着,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在这种敌对气氛下,任何帮教方法都是难以奏效的,于是我单独把他带到隔壁的办公室。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1.恩威并施,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来到休息室,看他满头大汗的样子,我搬了张椅子示意佘某彬坐下,并倒了杯水递给他。 “不用,我站着就好。”他不领情,依然背着手,眼睛盯着天花板,但语气比刚才好了很多。我把水放在佘某彬身旁的桌子上,一边装着整理桌上的东西,一边漫不经心地和他聊:“看你很眼熟,今年刚从这里毕业吧?”……于是,我对他就读本校时的班级、老师和同学以及他的姓名、家庭情况,有了初步了解。看他答话的语气由一开始的生硬冷漠慢慢地变得平和了,于是我坐了下来,严肃地对他说:“今晚的事你做得对不对,我相信你心里很清楚。近来全国连续发生多起校园安全事故,学校近日增设了几个监控摄影头,不知你知不知道?”他正了正身子,并不回答,但眼里闪过一丝不安。“要知道你是从校园进来还是爬围墙过来其实很容易,只要查一下监控就清楚了。”我直视着他,他瞄了我一眼,眼光游离到窗外。
2、分析事理,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接着,我又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已不再是去年的小学生了,本来中学生对事情的轻重好坏应该有很好的分辩能力啊。”他的表情似乎有点变化,我乘胜追击: “我希望你不要一错再错,男子汉要敢作敢当,错了就要改。”他的眼睛看着脚尖, “古人说:‘私自窃取为偷,翻墙入室为贼。’你今晚一时冲动做下的事,可以归属为校外人员扰乱学校教学秩序,是违规违法行为,处理起来可大可小。这要视你的认错态度,希望你想想后果,好好考虑。”沉默了一会,他突然抬头看着我,说:“老师,我错了。”
3、自我反省,正视错误行为
我趁热打铁:“那李老师说你翻墙过来并没有冤枉你了?”“没有。”“翻墙过来是多么危险啊。要是不小心从墙头上摔下来,就会伤筋动骨,吃亏的可是你自己啊。”“老师,我保证今后不再做这种事。”我凝视着他,这回他的目光并不回避。“那你说说看,这件事要怎么处理?”“我向老师们认错、道歉,请老师原谅。”他说得很坚定。“那刚才李老师有没有弄伤你的手?”我摸摸他的手说。“没有。”他低下了头。“除了请老师原谅你之外,你还应该好好感谢他。因为他在制止你这种不良行为的同时,其实也保护了你,使你知错改错,避免了今后再次犯错,甚至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你遇到今晚跟你一起来的同学时,要劝说他们不能再错下去。”他点了点头。我再次示意桌子上的水,他拿起来几口就喝了下去。“你去找李老师吧。”我说,他面向我说了声“谢谢老师”,就转身向隔壁保卫室走去……
从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引发的几点思考:
1、在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中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
教师要注意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创设良好的交流、对话环境,察言观色,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突破心灵防线,巧妙缓解僵局,化解师生冲突,矫治学生不良行为。
2.注重心理疏导的时机和方式
当学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负向逆反心理时,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而是要巧妙做好疏导。学生之所以产生负向逆反心理,内在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往往简单片面,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但他们思想开放,单纯耿直,敢想敢说,只要道理明白了,态度也就转变了。疏导时既要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也要捕捉和把握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开学生的心扉,引起情感共鸣。要让学生对老师感到可亲、可信、可爱,切忌一味以陈旧的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强行说教,而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如能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更能提高疏导工作的成效。教师只有真心诚意,学生方能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入情入理,才能入心。
3. 要以对孩子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年龄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个时期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易冲动,较脆弱,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中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年龄段。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明白教育不是局限在“小学校”,要有“大学校”观念。毕业出去的学生仍然是我们的学生,只要我们碰上了,就要管。心理问题不能等同于品德问题,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以对孩子们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来重视其心理教育,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矫治他们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顺利迈向新的征途。
【参考文献】
1.曹梅静主编.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程[M].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年12月
2.陈永胜.小学生心理诊断[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3.郭亨杰.心理学学习与应用[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
2010-10-26
原因分析:从佘某彬被李老师捉住到我介入以来,他的辩解一直是振振有词,看不出他有什么害怕的表现。我对佘某彬并不熟悉,说明他在本校就读期间是循规蹈矩的人,为何一年不见就像换个人似的?从今晚发生的事来看,这种对抗行为是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这种特殊心理现象在作怪,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产生固执偏见与对抗行为,以为对立与破坏是表明自己的坚强、勇敢,是英雄行为。回想刚才他在为自己辩解时不自觉挥动比划着的双手,我知道李老师并没有对他的手造成伤害,他说谎是为了对自己的“英雄行为”所作出的自我保护以及受制于人后的反击行为。此时保卫室里,学校二名门卫和二位执勤老师此时都瞪着佘某彬,显出无奈的样子。而佘某彬却扭头望向窗外,两手背在身后,一只腿似乎很悠闲地抖动着,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在这种敌对气氛下,任何帮教方法都是难以奏效的,于是我单独把他带到隔壁的办公室。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1.恩威并施,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来到休息室,看他满头大汗的样子,我搬了张椅子示意佘某彬坐下,并倒了杯水递给他。 “不用,我站着就好。”他不领情,依然背着手,眼睛盯着天花板,但语气比刚才好了很多。我把水放在佘某彬身旁的桌子上,一边装着整理桌上的东西,一边漫不经心地和他聊:“看你很眼熟,今年刚从这里毕业吧?”……于是,我对他就读本校时的班级、老师和同学以及他的姓名、家庭情况,有了初步了解。看他答话的语气由一开始的生硬冷漠慢慢地变得平和了,于是我坐了下来,严肃地对他说:“今晚的事你做得对不对,我相信你心里很清楚。近来全国连续发生多起校园安全事故,学校近日增设了几个监控摄影头,不知你知不知道?”他正了正身子,并不回答,但眼里闪过一丝不安。“要知道你是从校园进来还是爬围墙过来其实很容易,只要查一下监控就清楚了。”我直视着他,他瞄了我一眼,眼光游离到窗外。
2、分析事理,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接着,我又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已不再是去年的小学生了,本来中学生对事情的轻重好坏应该有很好的分辩能力啊。”他的表情似乎有点变化,我乘胜追击: “我希望你不要一错再错,男子汉要敢作敢当,错了就要改。”他的眼睛看着脚尖, “古人说:‘私自窃取为偷,翻墙入室为贼。’你今晚一时冲动做下的事,可以归属为校外人员扰乱学校教学秩序,是违规违法行为,处理起来可大可小。这要视你的认错态度,希望你想想后果,好好考虑。”沉默了一会,他突然抬头看着我,说:“老师,我错了。”
3、自我反省,正视错误行为
我趁热打铁:“那李老师说你翻墙过来并没有冤枉你了?”“没有。”“翻墙过来是多么危险啊。要是不小心从墙头上摔下来,就会伤筋动骨,吃亏的可是你自己啊。”“老师,我保证今后不再做这种事。”我凝视着他,这回他的目光并不回避。“那你说说看,这件事要怎么处理?”“我向老师们认错、道歉,请老师原谅。”他说得很坚定。“那刚才李老师有没有弄伤你的手?”我摸摸他的手说。“没有。”他低下了头。“除了请老师原谅你之外,你还应该好好感谢他。因为他在制止你这种不良行为的同时,其实也保护了你,使你知错改错,避免了今后再次犯错,甚至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你遇到今晚跟你一起来的同学时,要劝说他们不能再错下去。”他点了点头。我再次示意桌子上的水,他拿起来几口就喝了下去。“你去找李老师吧。”我说,他面向我说了声“谢谢老师”,就转身向隔壁保卫室走去……
从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引发的几点思考:
1、在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中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
教师要注意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创设良好的交流、对话环境,察言观色,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突破心灵防线,巧妙缓解僵局,化解师生冲突,矫治学生不良行为。
2.注重心理疏导的时机和方式
当学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负向逆反心理时,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而是要巧妙做好疏导。学生之所以产生负向逆反心理,内在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往往简单片面,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但他们思想开放,单纯耿直,敢想敢说,只要道理明白了,态度也就转变了。疏导时既要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也要捕捉和把握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开学生的心扉,引起情感共鸣。要让学生对老师感到可亲、可信、可爱,切忌一味以陈旧的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强行说教,而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如能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更能提高疏导工作的成效。教师只有真心诚意,学生方能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入情入理,才能入心。
3. 要以对孩子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年龄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个时期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易冲动,较脆弱,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中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年龄段。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明白教育不是局限在“小学校”,要有“大学校”观念。毕业出去的学生仍然是我们的学生,只要我们碰上了,就要管。心理问题不能等同于品德问题,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以对孩子们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来重视其心理教育,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矫治他们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顺利迈向新的征途。
【参考文献】
1.曹梅静主编.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程[M].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年12月
2.陈永胜.小学生心理诊断[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3.郭亨杰.心理学学习与应用[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
201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