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特色班本课程研究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ini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每天都有很多问题,如何让幼儿的问题转化为他们探索的课程,这是我们幼儿教师研究的方向。要在幼儿的问题下,形成特色班本课程,让幼儿思路活起来,在问题中发现特色课程内容,在课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让问题与课程互动,使课程成为为幼儿服务的课程。
  【关键词】问题;特色;班本课程
  幼儿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而我园的特色课程的内容也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幼儿天马行空的问题呢?是不管不顾,还是每一个都回答,或者与幼儿一起去探索呢?我园结合特色课程,在幼儿的问题中发现特色课程的内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班本课程。
  一、梳理问题,提供课程基础
  (一)融于生活,发现幼儿问题
  幼儿的问题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之中,他们在生活中自由自主地探索。生活活动中蕴藏着很多特色的知识,如在晨段时发现种植地里有小苗苗,幼儿就有了问题:“这棵小苗苗是什么?”“它长大了会是什么样的呢?”看见了池塘里的鱼会问:“池塘里有好多不一样的鱼,都是些什么鱼?”“小金鱼是怎么来的?”中秋节时幼儿便问:“中秋节是怎么来的?”“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在吃螃蟹的时节,有的幼儿在家吃了螃蟹,就有了问题:“螃蟹有几条脚?”“螃蟹是什么颜色的?”金秋时刻,幼儿看见田里金黄一片就问:“田里金黄色的是什么呀?真漂亮!”“水稻是什么?”午点时经常吃小橘子,幼儿剥橘子时有了问题:“橘子有几瓣?”“橘子皮可以用来做什么呢?”老师在幼儿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幼儿的问题也产生了赞叹之感。
  (二)收集整理,梳理幼儿问题
  对于幼儿生活中的问题,老师们在观察发现之后,也让幼儿进行整理,让幼儿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老师帮助他们记录问题,然后对幼儿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幼儿共同梳理本班幼儿主要关注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共同发现班本特色课程内容。
  (三)共同研讨,形成班本雏形
  在问题的整理中,幼儿进行小组研讨,教师对组内特色课程内容进行初步认识,形成班本课程雏形,再根据和幼儿的共同商讨确定本班班本课程的最终内容,在问题中形成班本特色课程。
  二、探索发现,创新课程内容
  (一)在课程中挖掘问题
  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幼儿仍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遇“稻”一粒米》这个班本课程中,幼儿发现了原来米是稻谷变的。稻谷是怎么变成米的呢?米有哪些用途呢?幼儿提出了新问题。在《纸来纸趣》中,幼儿对纸是怎么来的,纸有哪些用途产生了兴趣。在班本课程中实施中他们发现了新的问题,于是又有了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特色班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幼儿不断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幼儿在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比如在《遇“稻”一粒米》中,幼儿对米进行了探索,了解了米的种类,探索了米的沉浮,从实验中了解了米的密度,利用小苏打、白醋与少量水混合,将米粒置于其中,搅拌发现米会跳舞,幼儿还利用米进行了贴画,学习了有关米的古诗等。《纸来纸趣》中,幼儿在纸是怎么来的问题中,了解了有关蔡伦造纸的古诗,并且尝试了古法造纸,看着自己造出的纸,幼儿都体验了成功的乐趣。《美味“蟹”逅》班本课程中,幼儿在看见螃蟹的过程中,对螃蟹是怎么走路的,怎么知道螃蟹的性别等产生了疑问,于是幼儿在家里、在班级中进行了探索,知道了肚子圆的是母的,肚子像三角形的是公的,了解到螃蟹走路是横着走的,还发现螃蟹离开了水也能活着。各班的班本特色不同,幼儿的探索也不同,各班都在实施过程中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幼儿参与课程的能力,同时也让课程真的活了起来。
  (三)在问题中创新课程
  原有的课程从综合丛书上来,虽然也结合了季节特征和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但是对于教师和幼儿来说都缺少新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课程。而我们的特色班本课程,不仅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更是让幼儿能够有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特色资源,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深入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让幼儿了解乡村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形成真正的幼儿的课程。从实施班本特色课程开始,我园便有了属于孩子自己的课程,比如《好玩的水》《房子的故事》《蔬菜进行曲》《香香的蔬菜》《种情于你》《稻谷飘香》《遇“稻”一粒米》《藕然遇见你》《欢橘一堂》《纸来纸趣》等班本特色课程,每个课程中都蕴含着幼儿的智慧。幼儿们发现了很多科学小知识,让老师也眼前一亮,原来很多东西是可以在课程的探索和实施中去发现、创新的,这是在综合课程中无法做到的。
  三、实践研究,深化课程体系
  (一)教学活动了解课程框架
  每个课程的探索都离不开教学活动,我们的特色班本课程也一样。在幼儿的问题中形成了探索的主体,确定了班本课程内容后,便有了教学活动的探索。教学活动来源于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活动也为特色班本课程提供了框架,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课程发起时,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讨,并且架构起课程框架,形成了各班特有的课程。课程的设计对于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教师要把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游戏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班本课程的内容,在探讨、设计环节中,增强课程的可操作性。
  (二)区域活动深化课程内容
  区域活动是课程的延伸,任何一门课程的实施都不是只靠教学活动能够解决的,如今,区域活动是幼儿园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探索中我们也发现,区域活动解决了很多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能帮助幼儿解决个体差异性,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去提升自我能力。区域活动中有着丰富的特色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废旧材料、乡村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幼儿将这些资源运用到了本班的班本课程中。在自由取放材料的探索中,幼儿的思维得以发散,并且总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惊喜。比如《藕然遇见你》中,幼儿自发带藕放到了生活区,进行了塞藕体验,老师帮助他们将藕烧熟,又进行了吃藕的体验,这樣的体验让幼儿有了新的感受;《欢橘一堂》中,孩子们在生活区进行了剥橘子、晒橘子皮等活动,在益智区进行了数橘子瓤活动,在美工区创作了橘子创意画、橘子皮贴画等,在科学区进行了橘子的沉浮实验,在语言区进行了橘子的故事创作,在建构区进行了建橘子的家、橘子创意建构活动。我园的区域除了室内,还有室外的农家小院、特色涂鸦、建构区、沙水区、种植园等区域,让班本课程融入了幼儿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得课程得到了深化。   (三)多方整合形成课程体系
  课程源于生活,课程体系的形成离不开资源的辅助。我们在进行特色班本课程探索时,将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都用了起来,创设了班级的特色种植区,让幼儿参与其中,将家里的种子、蔬菜、果实等带到班级里,在生活中运用资源。各班还丰富了材料箱,让幼儿在生活中探索,整合了园内、园外等资源,这些资源在幼儿各种活动、游戏中的运用,让我园特色班本课程形成了体系,促进了特色课程的开发。
  四、家园共融,促进课程完善
  (一)建立家庭生活场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地方,是幼儿的生活场,尤其是我园地处乡村,大部分孩子住在乡下,随处可见自然资源,每家每户都有菜园,泥土也是随时可见。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乡村房屋新建,沙、石、砖、瓦等资源也日渐丰富。家庭中可建立生活场,让幼儿参与家庭的活动中。如《香香的蔬菜》课程中,幼儿在家尝试种植、观察蔬菜,帮助大人择菜,对蔬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蛋生记》班本课程中,幼儿在家庭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研究鸡蛋、吃鸡蛋、剥鸡蛋,完成蛋壳创意画等,养鸡家庭的幼儿研究鸡和蛋。不同的课程,在家庭这个生活场中,都能让幼儿够进行不同的探索,增强幼儿对课程的研究能力。
  (二)走进田园探索场
  乡村田园一片接一片,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因此家长可以带幼儿走进田间,感受自然的气息。《稻谷飘香》《遇“稻”一粒米》两门班本课程也是从田间令人震撼的金黄而来,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田间探索,对水稻进行调查,观察水稻的形态、颜色等特征,了解水稻,同时对水稻金黄色外衣里藏着的米进行了探索。离大农户近的家庭有幸看到了收稻、制米等过程,有的家庭利用石墨磨稻谷,从稻谷延伸到豆子等,田园这个探索场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三)完善特色课程体
  家庭的融合,让特色课程的光芒得到了更好的绽放,家庭中蕴藏着特色班本课程所需要的资源,家长也是我们课程资源的提供者。家庭的参与,提高了特色班本课程探索的深度,家长的参与,让他们拉近了与自己孩子的距离,对幼儿的课程也有了了解,也为他们在家庭中引导孩子提供了方法,这些为我园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特色之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色与课程的融合,也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探索、发现的,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从幼儿的问题中引导幼儿发现特色课程内容,给幼儿自由自主的空间,让幼儿自主探索,让课程真正属于幼儿。
  【参考文献】
  [1]戈柔.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班级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M]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8) .
  [2] 德布·柯蒂斯,馬吉·卡特.关注儿童的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4).
其他文献
【摘要】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推行的几年时间里,每所幼儿园都在不断解读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设计课程游戏化推进的行动框架。在课程改革的契机下,对于一所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周边有一定商业特色的幼儿园来说,如何去选择合适的介质,构建属于本园的课程游戏化发展路径呢?本文中,笔者用设计完整教学活动的思路,阐释了幼儿园近三年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实习场;课程游戏化  一、分析教材—剖析商幼课程
期刊
【摘要】英语学习的基础就是阅读,而专注的阅读更能增加学习的专注力以及语感的提升。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出发去提升学生自身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同时,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并增强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这是改善学生发展各个方面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兴趣  英语教育的最初阶段就是在小学时期,在这个阶段老师对于学生在阅读上的引导尤为重要,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
期刊
【摘要】本文就规范视野下的小学低段语文习字教学,从“写字之路规范起,开启习字训练之路;写字之趣乐中生,借助各种资源,激发习字之趣;写字之乐夸中升,搭建平台,享受习字之乐”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规范视界下的小学低段习字教学。  【关键词】规范;兴趣;快乐;评价  如何才能让低年级的孩子规范、方正、清楚地书写汉字呢?我认为,首先从习字之始就规范学生的习字之格,再配以科学的训练,才能顺利地开启学生的习字之路;
期刊
【摘要】相关文件明确提及,幼儿园应当重视幼儿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学会将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幼儿园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家园合作模式,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心理特点等来对家园合作的开展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同时增加家园合作的途径,以此来对幼儿实施更加具有计划性、目的性、有效性的教育,在家园合作模式的助力下培养幼儿的劳动行为习惯,为幼儿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家园合作
期刊
【摘要】数学经验的积累与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掌握与应用的过程。文章从阐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价值取向入手,结合教学实践,以“条形统计图”为例探讨了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路径。  【关键词】数学经历;数学经验;核心素养  动态的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种充满情感、富于思考的经历体验和探索的活动,既包括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性知识,也包含学生的情绪体验与运用意识,它直接关系着学生数感形成,
期刊
【摘要】小学科学的生活应用性极强,尤其是在低年级的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游戏化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元素或方法,让學生在游戏中不断试炼,总结规律及答案,它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引入游戏化教学法构建充满趣味的科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将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
期刊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一定影响。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之一即为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因疫情防控需要,教师和家长减少线下沟通机会,如何通过新媒体的运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持续开展家庭教育,成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教师的重要工作。我们总结了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教师利用新媒体加强家园沟通的相关经验,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对问题反馈不断进行反思并对教师工作进行调整。 
期刊
【摘要】兴趣是个体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文章就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保护原始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注重课堂趣味;突出主体作用;加强模仿训练;创设成功条件  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才会激发人们克服困难不断学习、研究和探索。英语学习兴趣是一个英语学习者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英语知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驱动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面对新时期课改相关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内容,小古文是教学难点所在,直接关乎教学质量。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诸多小古文内容,但是由于古文内容和现代用语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难度。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阅读兴趣,设计趣味故事来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小古文内容,并通过文本对话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数学本质出发,创设适切的教学活动,挖掘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拓展学生思维深度的核心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渐积累活动经验,理解数学核心概念,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参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勤于倾听,勇于提问,善于合作,乐于分享,使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得以落地、生长并绽放。  【关键词】数学本质;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生长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