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道雄关唱大风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561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在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50周年
  暨中铁电气化局建局50周年之际
  
  任何零的突破都是划时代的创新,更何况这种突破大大超越历史的局限与人们的想象。
  ——题记
  
  从无到有的历史开创
  
  当共和国的列车在1949年拉响汽笛,历史车轮便滚滚向前,一日千里,从此就没有了终点。
  当新中国的铁路电气化在1958年揭开新篇章,电气化铁路就伴随共和国的脚步跨越千山万壑,纵横东西南北。
  
  中铁电气化局,应新中国铁路电气化建设而生,一路风驰电掣,如今已走过了50个春秋。
  50年来,中国建起了长达2.55万公里的电气化铁路,成为全球排名第二位的铁路电气化大国。电气化铁路承担起了全国铁路50%的运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为显著。这之中,中铁电气化局建设的电气化铁路达80%,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铁路电气化建设“国家队”。
  【记 者】中铁电气化局“国家队”的称号来之不易,这种称号象征着什么、标志着什么?
  【王其增】中铁电气化局伴随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而成长,没有中国电气化铁路就没有中铁电气化局。
  中铁电气化局成立于1958年9月30日。当时铁道部决定在中国建立电气化铁路,第一条就是宝成线。它的建立,使新中国电气化铁路实现了零的突破。如今,中国电气化铁路经过了50年的发展,其成就令人惊赞。回顾这一段历史,中国铁路电气化发展经历了一个波澜起伏的过程。前40年电气化铁路发展缓慢,主要快的时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30年,重点是后10年,尤其是从2003年到2007年的这段时期。从1958年到1998年,中国电气化铁路达1万公里,从1998年到2005年新增加了1万公里,从2005年到2008年,又快速建起了5000公里。应该说,中铁电气化局的成立,象征着中国铁路电气化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开始了现代化迈进,代表着中国铁路新时代的到来。
  回顾这段发展史,“中铁电化”这个品牌经风沫雨,她不但走向了全国,正在大踏步走向全世界。而这个品牌不仅仅是中铁电气化局打造起来的品牌,更是我们国家打造起来的一大品牌,因为她是共和国铁路电气化的“长子”,她始终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而成长。所以,“中铁电化”不仅是企业的一个品牌,更是国家的一个品牌。为此,我们深感肩上的重大责任。我们一定要把这面大旗牢牢扛好,努力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记 者】从白手起家到誉满神州,中铁电气化局的发展之路证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王其增】铁路电气化说明了国家需要富强、人民向往幸福,这是时代的呼唤、民族的需要。一个民族要强大,当然包括许多方面,而铁路电气化恰恰是一个标志。我们国家的铁路电气化起步并不晚,从当时建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起由世界排位第五,逐渐上升到第二,这说明了中国社会的快速进步。过去,铁路上没有电气化,道上跑的是蒸汽机,火车进一趟隧道,座椅上、小桌上、窗台上就会留下一层黑烟灰,既不卫生环保,也不节能。现在搞了电气化,不但速度上来了,更环保了。当年建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时速只有四五十公里,现在的电气化铁路时速达到了350公里,这个巨大变化表明我们国家强大的实力和能力。而这些新变化,总是由中铁电气化局去实施的,所以说她总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什么?因为中铁电气化局有丰富的经验,有很强的实力与能力,聚集了中国从事电气化研究与施工的精英人才,他能够把中国铁路电气化干成干好。前不久,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胜利开通,事前留给我们的工期很短,我们的队伍上去后,仅用3个月就全部完成了电气化主体施工。试想,如果我们没有丰富的经验和科学施工能力,这么短的时间能完成吗?
  由此证明,中铁电气化局的发展之路就是科学发展之路,只有不折不扣地坚持科学发展观,铁路电气化才能马到功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
  
  从弱到强的电化驰骋
  
  鐵路电气化是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缩影,体现着国家科技力量的强弱。中铁电气化局依靠自主创新,用如椽大笔书写出了中国铁路电气化演绎的壮丽诗篇。而今,放眼神州,铁路电气化有序推进,既有线电气化改造方兴未艾,新线复线电气化建设此起彼伏,电气化铁路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大动脉,成为人民现代化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记 者】中国铁路电气化目前虽然是一个大国,但是不是就已经成为了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优势在哪里?弱势又在哪里?我国应该怎样迎头赶上?
  【王其增】事实上,中国铁路电气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从发展速度上看并不弱,在某些方面还领先。比如说,列车的速度,中国正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时速可达350公里,与发达国家相比不相上下。从高速铁路的里程上看,到2010年,中国的客运专线高速铁路要达到7000公里以上。中国的施工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电气化建设,我们的队伍仅用七八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整个工程,并且施工技术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以至于令外国专家惊叹道:这种工程要在外国干至少需要三四年时间。
  但是平心而论,如果要说有差距的话,那就是以前在理念上有差距。现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比如:列车的舒适度。现在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在努力改善。眼下这一轮建设高潮下来,相信这一差距将得到极大改善。另外,过去我们在铁路电气化的某些配件与材料上也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是现在通过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种差距正在缩小,并将很快赶上。
  【记 者】在科技兴路上,中铁电气化局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王其增】从根本上说是抓人才,把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始终当成大事来抓,这是关键。从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建设开始,中铁电气化局就十分重视对电气化人才的培养与蓄备。当年修建宝成电气化铁路时,因为有苏联专家的援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经验。但后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后,我们就依靠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经济处于困难时期,铁路电气化被迫下马,但是我们的电气化队伍没有散,骨干力量保存了下来,他们以后成为了中国铁路电气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时期,我们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规划并制定了集团公司人才发展战略,提出了人才发展的“十百千万”规划,那就是造就10个国家级的电气化专家;培养100个铁道部级顶尖专家、1000个高级技术人才和10000个工人技术能手。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在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并给予破格重用。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中铁电气化。在这方面,我们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科技,2007年,我们与德国、意大利的公司成功合作,共同生产电气化配件;在内部,我们加大对工厂技改力度,投入资金上亿元,先后进行了3次重大技术改造,极大地增强了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
  积极蓄备高速铁路电气化技术。以京沪高速铁路电气化为例,我们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对高速铁路的电气化研究,历经了20多年的技术蓄备,已经积累起了比较成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技术。
  不断改进施工工艺。电气化铁路从当初的时速四五十公里,到后来的100多公里、300多公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施工工艺要随之变化,不断上新台阶,既要追求它的科学性,更要凸显它的安全性,因此,我们的工艺改革马不停蹄。正是因为我们的不断努力,所以,每一项重大工程、每一次科技革新,铁道部都把重担交给中铁电气化局干,因为我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蓄备了大量的人才、技术与施工力量,从这个角度上讲,科技先进性、施工科学化、质量高标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建到管的立体推进
  
  铁路运营模式的科学化是各国竞相探讨的重大课题,“建”“管”分与合各国都在探索之中。然而,中铁电气化局大胆冲破传统束缚,自我加压,主动承担起了铁路电气化“建”与“管”的责任,创造了“建”“管”一体化的新模式,大大延伸了企业发展链,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 者】铁路电气化的“建”与“管”在中国铁路传统运营管理中是分离的,而中铁电气化局主动打破常规,实行“建”“管”合一,这是为什么?
  【王其增】实行“建”“管”合一,既是铁道部改革运行机制的一种尝试,也是中铁电气化局的一次历史机遇。过去,中国铁路运营实行的是建、管、运大而全的统一管理体制,负担很重。尤其是“维管”人员由于前期没有参与施工,对设施的安装情况了解不深不全,出现了问题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维管工作不利,更谈不上早期预防。再加上,投入的维管人员既要考虑培训,还要考虑吃喝拉撒住、家属就医、住房、小孩上学等问题,无形中增加了铁道运营负担。因此,铁道部的改革势在必行。
  对中铁电气化局来说,把“维管”接过来,施工一旦结束就留下一部分人负责“维管”,他们不需要再培训,降低了管理成本,能有效发挥自身的检修优势。另一方面,接过“维管”,企业整合了下游业务,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闭环的经济循环链。再就是,这一举措也是与国际接轨,更有利于企业加速专业化进程。目前,我们已经在秦沈线、京沪线、浙赣线、合宁线等实施了“建”“管”合一,总里程达到了5000多公里,从运营的效果上看很不错。
  【记 者】“建”“管”合一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管理难度,中铁电气化局是怎样克难制胜的?
  【王其增】从过去的运行情况看,“建”“管”合一增加的难度主要是协调,因为过去是各铁路局自己管,现在是委托我们管,认为我们做了“维管”的事是抢了别人的饭碗。为了协调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欢迎一些铁路局的维管人员参加到我们的维管工作中来,以解决这部分人的饭碗问题。而我们的人员在“维管”中要自觉接受铁路部门的管理,执行铁路部门的制度,对不熟悉铁路部门管理业务的,每年分期分批地送到铁路专门机构培训。我们还新成立了一个维管公司,对铁道部和铁路局负责。如此下来,这个矛盾就解决了,保证了维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记 者】推行“建”“管”合一后,未来还有哪些进一步的打算?
  【王其增】到目前为止,应该说中铁电气化局已经具备了管理长大干线的经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这方面的管理队伍,不但要在管理的干线上更多一些,并且要在管理的专业上进一步扩展,要从站后四电管理向工务管理延伸。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比如,在西延线,我们就实行了工务、电务的全面管理,效果令人满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长远来看,以后铁路大规模建设结束后,企业那么多的人安排到哪里去?如果现在在专业扩展上作一些准备,到那时,我们的人员就可以向维管转向。因此,扩展专业不但要在面上下功夫,还要在精细上下力气,通过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打造中铁电气化局“维管”全国知名品牌。
  
  从纵到横的多元发展
  
  中铁电气化局改革发展模式,主动将触角由传统的铁路市场走向路外市场,以与西铁公司强强组合为标志,集团公司发展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铁路电气化的传统优势开始由铁路向城市地下交通延伸,发展范围由电气化施工向电气化制造、房地产开发扩展,施工能力由单纯的电气化施工向建筑及其路桥施工拓展,多元经济壮大了企业发展规模,带给了企业强有力的可持续发展后劲。2007年,集团公司实现经营额突破100亿元与新签合同额突破200亿元大关的历史最好成绩;2008年,营业额预计可突破130亿元、同比增加30%,新签合同额可达到400亿元,同比增加100%。
  【记 者】“中铁电化”是一面耀眼的旗帜,这面旗帜是否带给了企业多米诺骨牌效应?
  【王其增】“中铁电化”是一个知名品牌,2008年已进入“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行列,是中铁电气化局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因为这个品牌的带动,我们抓住各个机遇,陆续发展起了多个产品,例如:土建、维管、房地产开发、BT、BOT、PPP等,他们纷纷占到了集团公司不小的经济份额。这些产品都依赖于“中铁电化”品牌,它既厚重了品牌,又延伸了品牌。
  为什么要多元发展,比如搞BT、BOT、PPP等项目?我们首先是从预防企业风险出发的,因为我们花钱买项目,既能稳定职工队伍,又能带给企业效益。中铁电气化局现有职工和从业人员3万多人,对于这么多的人员,我们总不能说有活儿就叫他们来干,没活儿就让他们散伙吧?但花钱买项目,我们必须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投资必须有利于拉动施工;第二,投资必须要有投资回报和项目回报,我们是要两个效益。
  【记 者】多元经济齐步走,集团公司怎么确保每个板块“又好又快”发展?
  【王其增】这就是要解决好结构与布局问题。在发展方式上,中铁电气化局是以纵向为延伸,形成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以横向为扩展,在调整布局、完善结构中做强做大企业。
  具体来讲,纵向延伸就是延伸上游与下游。上游是投融资业务,下游是维管,中游是施工。中游是企业强项,上下游却是弱勢,因此,上下游必须延伸,中游必须再做强。集团公司做强做大靠中游,中游做强靠上游,下游稳定靠中游。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用中游促上游,用中游带下游,用上游和下游支持中游。
  从横向来看,完善布局,首先是市场布局。我们在全国相当多的地区布了点,也有了项目,但如果发现某些布局有疏漏,我们就将关注它、培育它,就像下围棋一样,没有的地方就布上一个棋子。例如:在东南地区,我们发现那里需要布局了,前不久就成立了东南公司,迅速开展工作。布局完善后,还必须适时关注并调整。例如:在整个中铁电气化局经济结构中,铁路市场占多少、路外市场占多少、海外市场又占多少?我们必须时时关注,并根据情况的发展作适当调整。现在中铁电气化局形成的经济模型,顶端是海外市场,中间是铁路市场,下面是路外市场,但眼下是两头小,中间大,这不合理,因为两头的市场是巨大的,我们必须作进一步调整,推动他们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从昔到今的文化涵盖
  
  政治优势与文化自觉成为中铁电气化局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三型”党委建设使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变成了企业发展优势;先进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建设,为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发挥注入了强大动力。无论是在今年初南方铁路电气遭遇低温雨雪冰冻袭击的抢险现场,还是在宝成线109隧道抗震救灾打通生命线的危急关头,中铁电气化局展现出响当当的“国家队”不凡风姿,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上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赞扬。
  【记 者】回望中铁电气化局的发展历程,政治力与文化力成为企业发展的两大驱动力,而政治力主要体现在“三型”党委创建上,文化力则主要来自企业文化建设上,这两方面的工作有主次之分吗?如何侧重,又如何融合?
  【王其增】我参加工作30年了,对中铁电气化局50年的发展作了研究,可以说,一个企业的发展靠文化,中铁电气化局的发展也靠文化,谋企业发展之道其实就是谋企业文化建设之道。
  从中铁电气化局发展历史来看,文化的基因一直像血液一样在企业里流淌,这个基因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记得50年前,中铁电气化局在修建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时,现场一位工人曾经写下了一首打油诗:
  我赞美铁锹,我赞美洋镐/他在嘉陵江淬火,他在秦岭山巅锻造/不是我安于笨重与落后,而是要用它为现代化开道/
  诗体现了一种气魄和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以后成为中铁电气化局的遗传基因,形成了全局上下认可、普遍遵从的“促创干、争一流”的企业精神。在“5·12”汶川大地震109隧道的抢险救灾中,我们局领导带领抢险队伍,面对隧道内随时会垮塌的生命危险,用“艰难困苦冲在前,舍生忘死我来干”的抢险精神,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的时代颂歌。我们所施工的不少工程,可以说基本上是“零工期”,根本没有专门时间供我们施工。怎么办?我们的队伍只好交叉施工,见缝插针,人家晚上休息我们就晚上接着干,人家要干上半夜我们就干下半夜。在修建青藏铁路时,我们的员工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连气都喘不过来,但仍然还在拼命干。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我们胜利完成了每一项使命。这是文化的力量,是中铁电气化局的宝贵财富。
  企业党委是企业的政治核心,这个核心应该起着战略的把关导向、执行的协调服务、力量的凝聚激励作用,我们開展“三型”党委创建,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它的目标与行政是一致的,因而获得了行政的大力支持。至于“三型”党委创建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没有主次之分?我认为他们都很重要,只是在不同场所不同情况下所强调的主题不一样,但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最终目标也是一致的,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互为促进。但这之中,党委的把关和导向作用不可忽视,也不能弱化。
  随着形势的发展,中铁电气化局“三型”党委建设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发展。在“思想政治领导型”方面,要把思想进一步深化到发展方式的优化之中、深化到企业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之中,以保证企业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避免企业在做大以后容易出现的风险。在“协调服务型”方面,要进一步协调各级组织贴近实际、正视实际、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确保企业顺利发展。
  【记 者】中铁电气化局在跨入“百亿元”大关之后,前行之路无疑更具挑战性,再加上当前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变危机为机遇,促进企业可持续科学发展?
  【王其增】当前,国家拿出4万亿元拉动内需,其中铁路建设投入达2万亿,再加上地方十几个亿的投入,我们感到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遇,我们决不可丧失。然而如何抓?我想大致的思路是: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科学发展,使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能力再提高、实力再增强、前景更光明!
  这之中,抓企业发展能力很重要。当下,我们企业施工100多亿产值的能力没问题,但未来干200多亿的能力有没有问题?干300多亿、400多亿时又如何?到那时,如果能力不够又怎么解决?另外,企业还必须在新机遇期中大幅度增强实力,它包括:人才实力、技术实力、资本实力、文化实力(包括“中铁电化”品牌的进一步打造等)。做好了上述这些,企业的前景就将更加光明。预计到2010年,中铁电气化局将圆满实现企业发展第二步战略,并开始第三步跨越,之后,还有第四步……我们有这个决心和信心!
  (责任编辑:仲 秋)
其他文献
理顺企业领导管理体制,首先要理顺党委、董事会、经营班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行交叉任职,解决“三心不合”的问题。    对国企党组织定位的争论    党在经济组织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形成于战争年代,成熟于计划经济时期,终结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国以后,我们党就着手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着力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个改革阶段
期刊
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胡锦涛    “神舟”飞天 千年梦圆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中华民族很早就有了嫦娥飞天之梦,但千百年来,这只是中华民族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2003年10月16日清晨,当第一缕曙光叩醒祖国大地,全国人民共同见证了一个激动人心的瞬间,由我国
期刊
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且开始向全球蔓延。这场危机给世界市场所带来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预测其深度和广度。受其影响,国际货币市场今年以来出现剧烈波动,从而使得我国众多的进出口企业不得不在面对国外欧美市场需求萎缩的同时,还要应对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可谓雪上加霜。  我国自从1994年实施中资企业强制结售汇后,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为了鼓励企业扩大进出
期刊
(本刊讯记者刁吉海、彭成、崔小花)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国期刊工作者和其他新闻媒体一道,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紧急动员、迅速行动,把抗震救灾宣传报道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全面展现了抗震救灾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全国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中国兵器集团公司开展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题实践活动中,二○三所把主题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转变观念,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推动全所又好又快发展。    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当前,兵器工业的改革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国有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从体制结构、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市场机制建设、规模效益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国兵器工业大型骨干企业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与大多数军工企业一样,沿着改革开放的路线,历经保军转民、二次创业的困难阶段,到军民结合、创新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再到产业升级转型,军民融合、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经营总量由2亿元到130
期刊
畫家简介:韦选毅,1959年生,陕西兰田人,笔名博元,笔戈,号兰田居士,斋室名:“文浦苑、西轩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市国画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花鸟画研究院副院长。  画家创作的《春雨》、《山语》等众多作品10多次参加过全国、全军各种美术作品大展。从1982年《风雪达坂路》第一次获奖后,陆续创作的《高原秋色》、《风雪青藏线》等作品多次获得优秀奖、铜奖、银奖各种奖励。其作品
期刊
编者按: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一项战略性、系统性、长期性任务,需要系统构建,持续推进,有效管理。如何使企业文化与具体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转化为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员工行为,系统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认真研究、切实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南方电网服务文化建设及转化研究报告”在分析研究了世界卓越企业服务文化建设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南方电网公司服务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期刊
12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08年工作,分析经济形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部署明年工作。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李伟主持会议并作总结发言。神华集团、中国五矿、中国石化、一汽集团、宝钢等5家中央企业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央企业负责人400
期刊
30年改革开放,神州大地生机勃发;30年大浪淘沙,江山代有人才辈出;30年风云激荡,兵装集团凤凰涅。曾一度举步维艰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迎风破浪,谱写出了一曲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奋发有为、发展壮大的绚丽篇章。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