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情感与理智的艰难抉择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za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资讯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信”就如同古老的留声机,黑白电视,玛丽莲·梦露一样,渐渐成为过往的辉煌,过时的回忆。然而,世界上还是有只能用信传达消息的地方。
  武岛刚志在父母死后,为了让成绩优秀的弟弟武岛直贵能够专心学习,他一直靠出卖体力赚钱养家。过度透支体力使得刚志的身体很快就垮了,为了生活,他决定铤而走险,潜入一个富裕老太太的家中行窃。不料意外被老太太发现,刚志情急之下失手杀了老太太,被警方逮捕。在他被判刑的同时,“杀人犯弟弟”的名声和沉重的包袱,降临到了直贵的头上。而来自高墙内一封封刚志的家信更让他无法忘却自己有一个杀人犯哥哥。
  由于经济的压力,直贵放弃了考大学,决定投入工作。但是没想到的是,“杀人犯弟弟”的包袱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厄运。只要身边的人得知他有一个杀人犯哥哥,无一不对他产生厌恶,排挤,甚至仇视的心态。一个年轻,原本前途无量的青年就这样展开了自己莫名其妙而无限沉重的一生,而这一封封不断提醒他拥有一个哥哥的信,带给他的,究竟是亲情,还是残忍?
  作者东野圭吾在1985年以《放学后》一书夺得了日本推理界最具知名度的“江户川乱步奖”,从此之后开始专职写作。二十多年来,他的作品多半以推理小说为主,并且以匪夷所思的情节和杀人动机著称。他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赢得日本读者的口碑,也让他成为日本影视界的宠儿。《侦探伽利略》系列,《白夜行》等作品纷纷被改编为日剧和电影。《信》是他2003年的作品,同年入围直木奖,并且在2006年被搬上银幕。擅长写人类心理和社会问题的东野圭吾在本书中挑战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题材,也就是犯罪者家属的问题。人们往往只关注受害者的家属,感叹他们的无辜;但是犯罪者的家属呢?难道他们就不无辜吗?《信》就是这样一部检视此问题的社会小说。
  读完《信》后,值得深思的问题有很多。一般的书评和言论都将讨论的范围集中在主角在不断被命运和“信”侵蚀了人生以后,残留下来的人性。的确,原本善良单纯的直贵在经历种种打击之后,为了自己的幸福和人生,决定强迫自己的女友怀孕(他的手段——在保险套上戳洞——还是很单纯的手段)。但是笔者关注这部小说的地方,并不是这些主角所经历的改变,因为这都是“有正确答案的选择”。但是直贵必须不断面对的,就是那不断寄给他的信。而如何面对这封信,以及这封信所代表的含义,却是没有一个正确选择的。
  就像有人问你母亲和妻子掉进河里你先救谁一样,这都是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直贵也面临了同样的选择:是勇敢的继续和哥哥通信,活在杀人犯哥哥的阴影还有别人的歧视下,还是跟哥哥断绝关系,让这个困扰他的问题永远消失,虽然失去了世界上最亲的人,却能保护自己的家人?这两个选择里,没有一个是正确答案。直贵一直以为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哥哥才是不逃避的做法,而他的太太也是一直如此认为。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的家人不断因此受到歧视时,他不禁重新开始深思这个问题。很讽刺的是,在东野圭吾一向充满了逻辑性和理智思考的小说中,这部《信》的主角,最后却依赖自己的情感和直觉,来作了这样的决定。他决定牺牲哥哥来保全自己的家庭。
  现代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选择,而每个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信》这部小说检视的已经不只是人性和社会百态,还有情感和理智在决策上的选择。
其他文献
上帝阅读着尘世的每一个人,他把每一个人都当成一本书。厚的,还是薄的?通俗的、经典的,还是无聊的?书是自己写的。对人生的理解、对家庭的理解、对爱的理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每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面孔后面,都有一段段的传奇经历。每个人都在用生命撰写着自己的那本书,无论高贵或低贱、富有或贫穷、幸福或痛苦,就算只有自己一个读者,也值得每天抽出些时间来书写,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本书的价值。   网络作家南航
期刊
如果你碰巧长得像某个明星,那么恭喜你,赶紧炒作去吧,你已经握住了进娱乐圈的门票,混得好,说不定就是第二个某某明星。  最早拷贝明星脸的是小虎队的陈志朋,正当红的张国荣再版。张国荣去逝,他就成了‘0距离’里的影子,台下纪念的是逝去的正版,不知陈志朋在台上那刻,心里作何感想?  也有因此走红的。比如早年的张柏芝,初入道时模仿的是林青霞,等到功成名就时,张柏芝最烦的便是有人将自己模仿林前辈的那段历史翻出
期刊
握高脚杯(long-stemmed glass)时,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握杯碗的下部。如果葡萄酒是冰镇的,则握杯碗下方的杯茎,这样不会改变酒的温度。  矮脚杯(short-stemmed glass)要握杯茎。  平底杯(tumbler)要握在靠近底部。  用两只手的手掌握白兰地高脚小口杯(brandy snifter)给白兰地加温。  握茶杯(cup)的时候要把食指伸到杯的把手里。不要兰花指,也不要
期刊
睡觉是女人最好的美容方式,像睡美人的五百年童话。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越来越多的女人睡不着了,开始还以为是咖啡喝多了的原因,但慢慢发觉,这种清醒变成了强迫症,“前天能在3点睡去,昨天5点还睡不着,今天早上直到7点还全无睡意,我快崩溃了。看着太阳冉冉升起,我感到无助。”  当我们赞美女人的自我觉醒时,并未预测到失眠的态势。电视剧台词如此描述:“女人年轻时需要崇拜对象,需要精神支柱,也对你百依百顺,但
期刊
在第46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张曼玉发出一番惊人言论,说想跟梁朝伟、刘嘉玲一起颁奖,希望借金马奖这个收视率很高的平台将3人的关系“讲得清清楚楚”。语惊四座。  这段花边新闻的风头盖过了金马奖本身。无论是张曼玉还是梁朝伟,无论是其事业还是品性,都没有炒作的必要;唯一可信的解释,是爱让人失去了理智。  据说,1984年张曼玉与梁朝伟合作《新扎师兄》时就彼此产生了感情,但当时两人都有异性朋友,所以只保持着
期刊
又是一年春天到。春天,是万物滋生的季节,大好春光,也是结婚度蜜月的好时节。  结婚当然少不了办婚礼,而且要大操大办,尤其是女人,个个都想学戴妃,婚礼全球直播,让数亿观众来集体艳羡,若干年后提起,还难掩艳羡之情。这才叫新娘一日,风光一世!  但戴妃只有一个,世纪婚礼只有一场,赶不上戴妃的规格,也要隆重其事,酒店要高档,婚纱要漂亮,婚戒要值钱,婚纱照也要与众不同。可就这几样,也够难为普通老百姓了。于是
期刊
一位结交多年的朋友,命运突然发生了改变。朋友原本准备不告诉我的,可我还是知道了。与男友相恋七年的她,经过重重磨难,好不容易走在一起的两个人,结婚还不到两年,就匆匆离了婚。人总是会在别人的命运里寻找自己的情感突破口,不管是曾经还是未来。当初,他们是那么缠绵、让人羡慕的一对,现在劳燕分飞,突然得让人无法适应。他说过,他爱我一生一世的。他怎可违背他的誓言?恋爱中的男女,那些山盟海誓的话,谁不曾说过?只是
期刊
第一天上班,我到公司企划部经理处报到,陈经理扫了一眼人事部开具的通知,不冷不热地说:“靠门口那张桌子空着,你就坐那里吧。”此后一个月,我只能帮同事打杂,每次跟陈经理打招呼,他都是冷冰冰的样子……陈经理为啥要这样对我?我没做错什么呀!  后来,我从同事的口中得知,陈经理其实是个不错的人,但他跟总公司人事部的领导有过节。陈经理考虑到企划部女员工多,提出想要个男员工,可人事部就是找借口不给,结果每到新人
期刊
如果不是一部大热的电视剧《武林外传》,不知道闫妮通往“著名演员”的路还有多远?如果她没有以“谋女郎”的身份杀入大银幕,不知道她的命运会不会改写?用她的话来说,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的。    是金子一定会发光    1971 年,闫妮出生于陕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中学时成绩平平,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落榜了,无奈上了陕西财经学院,差点成了一名会计。但她喜欢表演,当话剧团来挑学员时,她立刻退了学。为了能把握住
期刊
魅力之于女性,如同光华之于宝石。有人说:“魅力不是一张漂亮的糖纸,魅力仿佛是盛开在女人身上的花朵。有了它,别的都可以不要;没有它,任何修饰都无济于事。”珠光宝气的修饰容易达到,但拥有魅力显然不是靠物质就能实现的。   《安娜·卡列尼娜》的主人公安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安娜和伏伦斯基在火车站邂逅时,作者描写她的生命具有压抑不住的活力,“身上洋溢着过剩的青春”。看到这里,我不由问:富有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