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和你想的不一样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销售和生产实际上已经被排除在课程之外,取而代之的是诸如消费者行为、市场调研、作业研究、财务分析、组织理论和会计理论之类的分析性课程。这些分析可以满足人们心智上的探索,但它们与现实工作和现实经营的困难等没有直接关系。管理理论25年来的发展已经造成了一种在幻境中分析的局面,在幻境分析中,抽象概念成了现实,人们和事物成了需要处理的密码或难题……
  以上观点来自《管理和你想的不一样》,由亨利 · 明茨伯格、布鲁斯 · 阿尔斯特兰德、约瑟夫 · 兰佩尔三位学者编著。这是一本“离经叛道”的书,它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管理的认知。正如三位在前言中所说:“本书遴选了一些短小精悍但极具启发性和挑战性的篇章。有些将使你发笑,有些也许会让你哭(为糟糕的旧式管理而哭)……我们希望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去观察、去感受、去从事管理工作”。
  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管理的拼图”,意在让读者尤其是管理者在“管理是什么”和“管理者在做什么”这两个方面解放思想;第二章接着思考了“意义管理”,谈到语言(词汇)在表述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使用和滥用等情况;第三章是“管理的误导”,意在告诉读者“领导力和你想的不一样”;第四章深入讨论了“管理的迷思”;第五章是“管理的格言”,列出了很多格言,并指出了这些格言的谬误之处;第六章是“管理的大师”;第七章是“管理的异化”,可能会改变你对变革的看法;第八章是“谦恭地管理”,探讨的是如何将全书的思想积极发挥到管理实践中。
  在阅读时,你会发现,每一章甚至每一篇文章都会让你惊讶、会心一笑,并进行反思。例如在《决策:不是你想的那样》一文中,作者指出:“让我们来看看管理者的普遍形象——指挥台上的那位乐队指挥,《纽约客》漫画中那些端坐在桌边的管理精英,然后,你就会觉得管理工作是井然有序按部就班,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但是,如果亲自观察一下工作中的管理者,你可能会看到全然不同的另一番场景:节奏繁忙、干扰不断,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回应问题,而不是发起行动。”
  事实上,对于“管理”,学术界和实践界都持有很多僵化而又自以为是的认知,这些认知又极具破坏性。《管理和你想的不一样》就是要找到这些认知,并提供可供参考的应对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有着非凡的借鉴价值。
  书评
  创新者的思考
  大前研一
  什么是创新?什么是经营?做生意该学什么?思考障碍如何破除?大前研一已经用本书中的方法培养出600位成功的老板。在九年积累之后,大前研一为每一位想在事业上有所创新突破的读者,首度公开创业讲义。
  这本书不是大前研一第一本谈论创新及创业的书,却是他第一本专门讨论创业的书,书中内容来自他九年来在创业者商学院的授课讲义。一般创业的著作比较偏重创业过程及创业后的管理,大前研一的重点则着重在创意的思考。
  业绩梯队
  斯蒂芬 · 德罗特
  任何组织或企业的领导,都会犯同样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权力使用不当,越俎代庖。领导者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亲自处理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却不肯花足够的时间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和规划,也不愿花时间在自己员工的发展与培养上。
  针对这一问题,《业绩梯队》通过明确组织内部各个领导层级存在的目的和应该达成的具体业绩,解决了这一根深蒂固、长期存在的问题,保证了企业长期和短期经营的成功。面向企业,本书揭示了工作是如何从最高层级传递到最低层级的,定义了不同层级应当达成的业绩,讨论了每一层级的领导者要使他们的下级成功所必须向后者传递的内容。
  自营销
  亚历克斯 · 博古斯基 约翰 · 温莎
  产品设计与营销往往是4种状态:产品没有故事,营销也没有故事;产品没有故事,营销编了一个故事;产品有故事,但营销讲的是另一个故事;产品有故事,营销把它唱成了一首动听的歌。只有当产品与营销唱着同一首动听的歌时,企业才能成就他想要的未来。
  为什么创新是最佳的营销手段?为什么协作是产品设计的最佳手段?为什么互联网使得消费者有了决定权?互联时代最受关注的营销方式——自营销——让产品有故事,让营销把它唱成一首动听的歌。掌握最强有力的8个营销工具、装备塑造创造力的7大武器、打造决定企业未来的6大设计思维,让自营销的观念融入你的企业文化之中。
其他文献
观察一个人,通常从这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入手,尤其对企业家而言,我们总是首先从企业这个角度入手,同时,又因为他们是创业和经营的专业人士,便冠以一个“家”的称谓,给其带上相应的标签;又如职业经理人,我们的观察总是先从职业(专业、以此为业)和经理(经营管理)两个角度入手,再来分析其作为人的角色。这种分析,总将企业家附着于企业,总以企业为重、事业为先做为出发点,从而评定其所有言行皆以此为出发点。  可问题是
期刊
英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一个蚁巢里,蚂蚁乱作一团,但是片刻之后蚁群开始采取应对措施,成群结队的蚂蚁向蚊香冲去并喷出蚁酸,运用集体的力量最终扑灭了蚊香,在这次实验中蚂蚁死伤惨重。过了一个月,这位科学家又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进了上次实验的那个蚁巢里。面对更大的火情,蚁群并没有慌乱,而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迅速传递信息之后,开始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大家协同作战,不到一分钟烛火即被扑
期刊
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必经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对承担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学习发展管理者或培训管理者而言,五项修炼只是一种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内功心法”,如果用五项修炼直接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往往存在无从下手的现象。  在笔者看来,学习型组织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在五项修炼这一“内环”基
期刊
单个员工和管理者的一对一关系是员工激励方法的核心。管理者每天对员工表示出的信任、尊重和关心能极大地激励员工。让员工发挥最佳水平属于管理的“柔性”方面——包括怎样对待、激励员工并给员工以挑战,使他们做到最好,以及如何给予员工支持、援助和指导,使他们超常发挥。  员工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员工会从工作环境中受到激励或者抑制。一些简单的小事就会带来改变,比如把枯燥单调的工作场所装饰一新,或者偶尔开一个提高
期刊
将人类学的理论引入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启发我们用人类学的田野方法,更为认真和细致地观察与思考企业管理中的现象,以便更为深入地发掘企业管理表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所以,我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加强“企业人类学研究”的倡议,自己在企业咨询实践过程中也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使用人类学方法研究企业有几个重要的视角,一是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二是细微的而不是粗浅的;三是思维与行为联动的而不是脱节的;四
期刊
三国曹魏时的刘劭,写过一本《人物志》专论人材品鉴。该书反映了汉晋之间士人群体自觉的趋势,建立了阴阳五行与人物材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了材质、德性、能力品鉴判断的逻辑体系。刘劭以“九征”作为人物品评的理论基础,把五常伦理与九种表征对应起来,以中庸均衡思想统驭人物材质,按照全材与偏材的区分把人物分为十二类,分别论证各类人物的长短得失,指出不同类型人物的适配官职和特长范围。他立足于对人物品鉴中似是而非、
期刊
对于公司老总来说,人类学似乎是一个很时髦的概念;对于管理学家来说,人类学似乎同工商管理没有多少直接关联;然而对于社会学家来说,人类学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学科。但是,成熟不等于没有争论,在人类学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两个方向,一个叫做体质人类学,一个叫做文化人类学,这两个方向经常打架。概括起来,体质人类学特别推崇科学,本身也已高度科学化,而文化人类学则推崇人文,没有多少“科学气息”。在著名的斯坦福大学
期刊
雍正四年,在全国曾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即推行养廉银制度。清朝官员实行低俸制,一个知县的年俸不过45两,还包括办公费用在内,而知县要请一个师爷,也得上百两银子。所以,官员的俸禄根本不够。不过,有权就有钱,长期以来,明清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税收可以加征火耗,耗羡(火耗的结余)就变成了县太爷的小金库。那些不征税的上级官员眼馋县太爷的额外进项,这些手边有耗羡的官员去办事,又得给上级衙门送红包,称为规
期刊
当情绪上的“我想要”(欲望)与理性上的“我应该”(价值判断)存在明显冲突时,人们往往来回挣扎,自我矛盾。这种矛盾是长、短期目标的矛盾,是当下欲望对长期追求的背离。通常情况下,人们很容易被当下的欲望、动机、习性所引发的情感所战胜,理性思考为感性行动所主导,结果偏离了自身的长远价值判断。  理智与情感  人们对某一原则的抽象表态,与这一原则具体运用时所持看法也许无关。在讨论一般原则时,人们更多地受到理
期刊
大洋彼岸,十月,选战正酣。新一届美国总统大选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驴象之争举世瞩目。  此番总统选战可谓不负众望,高潮迭起,后期更是呈白热化状态。总统候选人前两次辩论,各有胜负,选战进入胶着状态。同步民调显示,两位候选人的支持率非常接近。选战进入到最关键的第三轮公开辩论阶段。  可就在两位候选人厉兵秣马全力冲刺的时候,超级飓风桑迪不请自来,让选战出现了新的高潮。选票不再由最后一轮辩论的观点来裁定,飓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