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小学教育十几年来,一直担任低段的语文老师,从学制的变革到教材的改革,亲历了一系列变化。由于学制的变革,学情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已不适应,教师也深感无所适从。当教材由先前的注.提实验教材变为现在的人教版教材时,大量的识字写字教学成为低段教学的核心困惑。学生从幼儿园浅显的拼音认知到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新课程语文改革,教学上的断层,幼小衔接的坡度,成了困扰我们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多年的低段教学,我们也在做着不断的努力和尝试。
幼儿园教育是保教并重,注重全面发展,只对幼儿进行浅显的知识传授,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局限性,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且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幼儿园的孩子不会感到疲倦和紧张。小学则实行义务教育,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而且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划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教育,并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因此,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必然有一些新的误区与困惑逐渐派生出来,需要我们把握正确的衔接方向,科学、辩证地看待工作中的问题,从实践中寻找答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困惑是拼音教学和汉字认读。
一、在情境中认读拼音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低年级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能为初学儿童打下坚实的语文启蒙教育的基础,贯穿一年级学习始终。但是,汉语拼音又是比较枯燥的符号,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生源广,有县直的、有农村的,学生状况是参差不齐。今年开学初,在拼音教学上,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开展进度。我认为,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融合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当我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时,学生的困惑和吃力却日益剧增:音节不会拼,词汇没积累,当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孩子只是茫然地看着你,全然没有你想象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应,我真是又急又气又无奈,难道这些孩子真的懵懂无知?我都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是教材编排得不合理?还是自己的理念走入误区?看着这些无辜的孩子,我静下心来冷静地反思自己:一年级的孩子年龄毕竟还小,小学生活才使这些孩童由懵懂无知逐渐走向成熟。而每届学生之间、每位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不同的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过程长短不一,困难程度大小各异。我们应该放慢进程,尊重孩子的“无知”,适度地把握好孩子求知的节奏。
为了做到幼小衔接的过渡,大纲对幼儿园的拼音教学要求降低了难度,学习目标只定位在读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及他们的正确书写。而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规范地书写音节及连词说话则成了初入一年级小学生一个较大的跨度。小学阶段,拼音教程只安排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时间短暂,我们便加快了拼音教学的进程,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后,平舌音、翘舌音混为一谈,n和l发音不到位,b d、p q混淆不清,二、四声声调升降不分,影响了音节的正确拼读,这也是拼音教学在幼小衔接中容易出现的一些现象。为了消除这种状况,我先给他们示范正确发音的部位,然后采用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老师发音,学生辨别;图文结合训练易出错的词语;编成儿歌练读、赛读;找朋友的游戏等。如在区分平翘舌音时,我出示了这样的音节词语训练孩子:四十、柿子、食指、尺寸、值日、超市、制作、哨所。并拼读相关的儿歌:阳春三月三,小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长袖衫。通过强化训练,达到巩固正确发音的效果。
我们这所学校农村孩子居多,有些农村幼儿园的拼音教学不是很规范、很到位。长期的环境影响和语言熏陶,孩子方言较重,普通话不标准。这些孩子和同学、老师交流时都是方言,课中回答问题时,老师提醒孩子尽量用普通话,但他们表达的只是别扭的“方言普通话”。因为这一语言障碍,有些孩子就羞于和老师交流。当有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听不懂老师的要求时,我却目瞪口呆了,竟还有学生听不懂老师的普通话表达?然而事实却千真万确,我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方言会影响到孩子的发音,而错误的发音会影响到孩子普通话的标准表达。鉴于这种情况,我创设多种环境锻炼孩子,要求他们平时用普通话和同学们交流,发现错音及时纠正,课堂中让他们回答问题、朗读课文,开展儿歌诵读比赛,多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展示和锻炼的机会。慢慢地,这些孩子能用较流畅的普通话交流了。
二、在语境中巩固汉字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教学操作上,就是把“识字教学重点在低年级”作为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效的重要突破口。我们一线教师的困惑就是:识字量太大。教学中时有“顾此失彼”的现象,怕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时间太多而无法完成教学目标。也许是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我们想一步到位扫除文字障碍,课堂中也采取猜字谜、熟字换偏旁、加一加、韵文识字、趣味游戏等多种识字方法,但是对于初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集中识字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孩子再回头认这些字时又是一片生疏。
幼儿园教育是保教并重,注重全面发展,只对幼儿进行浅显的知识传授,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局限性,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且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幼儿园的孩子不会感到疲倦和紧张。小学则实行义务教育,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而且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划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教育,并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因此,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必然有一些新的误区与困惑逐渐派生出来,需要我们把握正确的衔接方向,科学、辩证地看待工作中的问题,从实践中寻找答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困惑是拼音教学和汉字认读。
一、在情境中认读拼音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低年级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能为初学儿童打下坚实的语文启蒙教育的基础,贯穿一年级学习始终。但是,汉语拼音又是比较枯燥的符号,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生源广,有县直的、有农村的,学生状况是参差不齐。今年开学初,在拼音教学上,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开展进度。我认为,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融合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当我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时,学生的困惑和吃力却日益剧增:音节不会拼,词汇没积累,当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孩子只是茫然地看着你,全然没有你想象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应,我真是又急又气又无奈,难道这些孩子真的懵懂无知?我都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是教材编排得不合理?还是自己的理念走入误区?看着这些无辜的孩子,我静下心来冷静地反思自己:一年级的孩子年龄毕竟还小,小学生活才使这些孩童由懵懂无知逐渐走向成熟。而每届学生之间、每位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不同的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过程长短不一,困难程度大小各异。我们应该放慢进程,尊重孩子的“无知”,适度地把握好孩子求知的节奏。
为了做到幼小衔接的过渡,大纲对幼儿园的拼音教学要求降低了难度,学习目标只定位在读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及他们的正确书写。而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规范地书写音节及连词说话则成了初入一年级小学生一个较大的跨度。小学阶段,拼音教程只安排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时间短暂,我们便加快了拼音教学的进程,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后,平舌音、翘舌音混为一谈,n和l发音不到位,b d、p q混淆不清,二、四声声调升降不分,影响了音节的正确拼读,这也是拼音教学在幼小衔接中容易出现的一些现象。为了消除这种状况,我先给他们示范正确发音的部位,然后采用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老师发音,学生辨别;图文结合训练易出错的词语;编成儿歌练读、赛读;找朋友的游戏等。如在区分平翘舌音时,我出示了这样的音节词语训练孩子:四十、柿子、食指、尺寸、值日、超市、制作、哨所。并拼读相关的儿歌:阳春三月三,小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长袖衫。通过强化训练,达到巩固正确发音的效果。
我们这所学校农村孩子居多,有些农村幼儿园的拼音教学不是很规范、很到位。长期的环境影响和语言熏陶,孩子方言较重,普通话不标准。这些孩子和同学、老师交流时都是方言,课中回答问题时,老师提醒孩子尽量用普通话,但他们表达的只是别扭的“方言普通话”。因为这一语言障碍,有些孩子就羞于和老师交流。当有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听不懂老师的要求时,我却目瞪口呆了,竟还有学生听不懂老师的普通话表达?然而事实却千真万确,我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方言会影响到孩子的发音,而错误的发音会影响到孩子普通话的标准表达。鉴于这种情况,我创设多种环境锻炼孩子,要求他们平时用普通话和同学们交流,发现错音及时纠正,课堂中让他们回答问题、朗读课文,开展儿歌诵读比赛,多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展示和锻炼的机会。慢慢地,这些孩子能用较流畅的普通话交流了。
二、在语境中巩固汉字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教学操作上,就是把“识字教学重点在低年级”作为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效的重要突破口。我们一线教师的困惑就是:识字量太大。教学中时有“顾此失彼”的现象,怕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时间太多而无法完成教学目标。也许是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我们想一步到位扫除文字障碍,课堂中也采取猜字谜、熟字换偏旁、加一加、韵文识字、趣味游戏等多种识字方法,但是对于初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集中识字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孩子再回头认这些字时又是一片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