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si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建构,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教材内容和学习材料去粗取精,在教学设计中加以有所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在线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学习材料的准备是否精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讨上,一方面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提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实践,深刻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还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学习材料的精心准备 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建构。
  (一)从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
  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与联结。数学材料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教师也常常将生活化的材料引进课堂教学中,但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就应学会数学地思考。如果学习材料选择不当,学生就容易纠缠于生活经验,影响数学思考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地选择生活化材料,处理好生活经验和数学思考的关系。
  (二)把教材提供的静态的转换成动态的、变明的为暗的学习材料
  教材中的学习材料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依靠,我们既没有完全不用教材的时间、精力及能力,也不应将教材当作金科玉律。那如何面对教材、如何处理其提供的学习材料呢?
  1.变“静”为“动”
  材料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往往经历了从量到质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态的材料往往比静态的材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作为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充分挖掘静态教材中所包含的动态因素,变“静”为“动”。以“动”促进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与数学知识的和谐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变“明”为“暗”
  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后的结论性知识,教材则将这些结论性的知识通过材料明确反映出来。。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有一种“想当然的思想”:这种明明白白是学习材料老师一看就懂,学生一学就会;但实际并非如其所愿,于是埋怨学生笨、不听话。变“明”为“暗”就是把教材中有些比较明确的学习材料转变为具有探索性、探索中理解、掌握。把原有材料变“明”为“暗”的显著的特点就是将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
  二、提问策略探讨 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建构
  课堂提问是指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那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一)要精心设计对预习的提问
  科学地组织课前预习,准确地把握预习情况,能充分调动起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感知积极性。
  1.精心设计预习问题
  预习问题是学生预习自学时的基本“凭借”,预习问题设计得当是取得良好预习效果的关键。好的预习问题具有引导学生自学、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提出预习问题时,要有可操作性、要体现量力性、要体现启发性、要因课而宜把握好预习的适当性。
  2.合理确定预习形式
  “读”、“想”、“试”、“问”是小学数学预习的基本形式,但预习作业绝不能落入依葫芦画瓢的窠臼,一味重视模仿性做题。结合具体的预习内容,可以或以“读”为主,或以“想”为主,或以“试”为重点,或侧重于“问”。总之,预习的形式要多样性,要找准学生的能力点、瞄准学生的兴趣点,确实使学生预习时“动”起来。
  (二)有效引导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是因为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学生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要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分工、注意倾听他人发表意见、合理对别人提建议、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别人相反意见的应答以及说服他人等合作与交流的技能。
  综上所述,典型的学习材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课前不应疏忽对材料的精心选择。在提问时,教师的提问不应过大、空乏,而是要将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来呈现,以方便学生能抓住问题的重点。教师对课堂提问行为的详细、客观、有效评价是提高教师提问技能、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对于合作学习,很多教师讲得都非常好。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变成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和实施新课程的“标签”。
其他文献
重"规范"轻"思想",从系统到单位各种各类的职业道德规范应有尽有,而道德水平的滑坡仍然在所难免.官本位的影子在道德领域内还阴魂不散"严加管束"的下意识里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者的主体化作用,用外在规范 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内砺过程。至使德育误入重“规范 ”轻“思想”之歧途。个体的差异,必将在思想差异中表现出来,而思想差异正是德育工作的最基础的平台。我们应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只有把握方向,树立信心,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开展并推广,才能上好体育课。  一、“一堂好课”的新内涵  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教师从多方面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体育运动。教得有效就是说一堂课有一堂课的目标,这节课你的目标没有完成,无论你教法
期刊
一、要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应在学完本课内容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自然得出为佳,有时所展现的视频等资料中就可以看见清晰的事件前后联系,所以我更赞同激趣导入。如学习初二历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用2009年热播的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的截取视频导入,在强大的明星阵容和恢宏的历史场面下,既能使学生感受到在中共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建国所做的努力,又可通过视频使学生深刻记住第一届政治协商
期刊
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和市档案局的大力支持、领导下,威海市戚家庄小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着力抓好档案管理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档案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各类档案的管理、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效果显著。  戚家庄小学档案室成立于1998年,建档之初当时共有文书档案12卷,教学档案26盒。自学校于2002年迁入新校舍以后,学校档案室由德育处迁出独为一室,
期刊
摘 要:构建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目标。文章对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对新时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新时期 初中数学 优化策略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传统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向来以枯燥和乏味令学生望而生畏,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进行了新的定位,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优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它不是单一知识和技能的学科,而是关系到少年儿童的整个精神世界能否健康成长,关系一代新人的培养,可谓意义重大。这一科目按照儿童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反观时下的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
期刊
数学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一、以实际问题为学习内容,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
期刊
如何帮助中等生,乃至差生在数学考试,尤其是数学高考中得高分,是数学教师们,尤其是毕业班数学教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高三数学总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在要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不仅要有奋力拼搏的精神,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地打好基础,提高素质,培养能力。下面将有关做法及近年高三复习后阶段的打算作简单的介绍,以求在大家的指导下有所进步。  一、成功激励,树立信心  良言一
期刊
摘 要: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体育课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在新课改的不断更新下,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进行补充。现在的体育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本文主要介绍一些体育课中的教学方法中的分组教学法和感知组合教学方法以及他们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课 课堂 教学方法  在小学学习过程中,是对接触新知识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小学体育课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一门课程。体育老
期刊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