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不言,大爱无声

来源 :大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功正先生是研究美学的知名学者,他出版了一系列美学专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先生的学术论文与专著自有一种散文之美,“文心从深、文路从细、文笔从美”是他的审美追求,他“有自身的感受,即有自身的感情评价,进而通过感性化的话语表达出来。”【1】吴先生的学术论文是美文,可读性很强,誉之为诗性论文毫不为过。
  吴先生的散文创作比起他的学术著作来不算多,但他的创作与研究一样,都是精品。如他1997年应邀赴台讲学后写成的《阿里山纪行》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又被收入苏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中。而他于2007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走进台湾》对台湾的山山水水、市井人生做了诗性的审美观照。吴功正先生的学者身份、美学家眼光、文学研究者的文字功底和激情使得那本书当之无谓地成为“大陆第一部文化化、审美化地观照和描述台湾的文学作品”。【2】P.2222014年,吴先生又在《雨花》杂志第9期发表了《渐行渐远的布谷鸟》等6篇散文。其中一篇虽曾收入《走近台湾》集中,但今天读起来依然感觉新鲜。
  一
  作为美学家,吴功正先生提出了一系列美学观点,对于散文创作,吴先生也有独到的创作理论。作为作家的吴先生以其散文创作为他的美学理论做了最好的注脚,他的散文充溢着诗性,流淌着感性之美。
  他说:“我追求文字的个人温度:体温和笔温、墨温,用温度去温暖别人、温暖读者,使接受者心里油然而升温。这是我所体认的书卷气、文化味。”【3】因为有这样的追求,所以先生散文中自我的展露不是静观式的,而是始终处在介入与流动之中。他的散文有属于他的个人风格和真情。文中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真实可感,一个“虔诚而不虚伪、深入而不浅入地善待生活、善待审美”【3】的人,其创作也因真性情,终成真美文。
  吴功正先生真正做到了“将美学和美学史的研究经验加以创作书写形态的转化”,【2】P.222而且还是一种圆融地深层次转化。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组合重构的结果是让人在读他的散文时既让人感受文学之优美,又能体味美学之精魂。作家与学者身份的整合和文学与美学的契合都在灵动的文字中达到了完美境界,读者在作者不动声色的起承转合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阅读体验,同时得到了审美满足。
  二
  散文因其形散,本就无统一文体要求,散文创作百花齐放,风格多样。先生的散文创作是在审美自觉下完成的。他对散文创作有着自己的要求:“散文要有文——文思、文笔、文法。否则,写出来的是字,却未见得是文。每一篇都力图打磨成美文。对语法、修辞、章法保持一种敏感和敬重感。对‘韩潮苏海’特别是韩文的节奏美学,对晚明美学小品的充分借鉴,是我的散文审美追求。”【3】吴功正先生喜晚明风格,他认为“晚明有范式可陈”,就像公安三袁的小品文,“从文体表层来看,显然是游记,却在阐释着一条重要的审美原理;他们诚然在阐释原理,可又用感性盎然的词采加以描述。”【3】因为先生的散文既有感性的文字又有理性的评价,特别是对审美经验、审美思维、审美态度等审美原理的阐释几乎通贯全集,这就使得先生的散文别具一格。可以说在散文体式上先生完成了一个创新,即他所说的:从审美出发,又归因于审美,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用感性形态表述理知内涵。这样来看,吴先生的散文偏于美学散文。
  不过吴功正先生的散文中有唐宋古文与晚明小品文的风格,但其散文风格又不仅于此。他的散文有唐宋古文的情真意切、平易畅达与贴近生活之美,有晚明小品文的洒脱自在、清丽可喜。但唐宋古文还有载道明道、复兴儒家道统的功利目的,而晚明美学小品文篇章短小,又多的是闲适生活与情怀的书写,个人化私语化的创作主流使得文章境界渐趋逼仄,先生则在借鉴的同时有意识地扬弃了唐宋古文与晚明小品的不足,辅以文化意味的增加和思想的厚重,散文也就在温度之外添加了深度与力度。若从其书写风格来看,吴先生的散文还有秦汉散文与两汉辞赋的特点,文风铺张扬厉但无一丝矫揉造作,气势纵横恣肆却又让人感到自然洒脱,语言严整工丽又毫无堆砌之感。举凡写景、抒情,只要情之所至,兴之所起,先生都会不吝笔墨,用力渲染。如其《台湾的雨》一文写雨,将雨的多种形态、豪雨暴雨到来之时的变化描图得纤毫毕至,如在目前。文中最后几段虽不是排比,但若将这几段的首句连接起来就会发现,每段的中心句如“雨中是读诗的”“雨中是看画的”“雨中是听乐的”“雨中是思念的”恰巧构成了排比。这种手法真是妙极。
  吴功正先生的散文虽是台湾之行等的记游文字,但在表述时倾向于文化散文,他散文中的文化因素不仅深厚而且多样。正如他自己所述,“这才能映现出坚实的文化支点,托举出审美涵量和社会容量”。吴先生以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去创作文学作品,散文中信、达、雅三美具备,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三性并举。比如长文《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先生对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了如指掌,更对其中的展品如青铜器皿、甲骨文、玉器、瓷器、字画、工艺品做了全面细致的介绍。既参照相关文献保证细节的真实,又有作者的观照感受,叙议结合,毫无枯燥之感。这一篇散文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建筑格局起笔,又以博物院的建筑之美作结,文字朴实,信息量大,文化的宁静与深邃之美跃然纸上,读者也仿佛进行了一场文化游览。最妙的是先生接着以他的几次饮酒经历为例,笑谈其酒名“蜚声”南京学界的趣事,再转而谈到其在台湾以酒会友时发生的诸多乐事,描述生动形象,众多学人的形象鲜明,先生的真性情如在目前。而《在“三希堂”喝茶》从书圣谈到乾隆,夹叙夹议,又能切中肯綮,若作者没有对中国书法史与书法美学的知识积累很难完成这一美文。
  有时即便是一些写生活的散文,先生也忍不住拿出研究的态度,如散文《公交车让座记》对公交车的让座叙事分了“主动型”“自觉型”“意会型”“互助型”“谦让型”“抢座型”“占位型”“眺窗型”“闭目型”“埋头型”“塞听型”“老赖型”等进行分析,每一种类型的描述都极形尽象、条分缕析又妙趣横生。又如《在台湾逛商店》一文写台湾的金融一条街,先生发现此处银行一家连着一家,绝非地图所标示的七家,于是他与太太两人合作,一人看了说,一人用笔记,粗略统计出另有近二十家,先生又分别将这些银行的名称记录在案。如此“不怨不悔不苦不累不惰不懒不喊不叫,乐此不疲”的逛商店,一改先前在大陆视逛商店为累事烦事的常态,无它,只为实地的审美之旅的采风使命,同时又是先生一贯坚持的以最直接的经验性、体验性审美方式进行创作的态度使然。   三
  散文作为以抒发内心情怀为主的一种文体,稍不留意即有可能滑向个人情绪的莫名渲泄,或无病呻吟或喃喃自语,真则真矣,但境界未免逼仄,气象不够开阔。吴先生追求的是完整的文学审美,他的散文取材虽小,有市井社会、人生百态和社会万象,但他却能在一片世俗的烟火气中挖掘出其中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真正做到了扎根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他的散文因为审美着眼点的不同,笔墨多样。正如他自己总结的:“书写方式或叙事、或描述、或抒情、或交错为之;话语笔调或优美、或舒卷、或波俏、或兼而有之。”【3】这一点在其散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文叙事、抒情、描述兼而有之,又融合自然。有时先生还喜在描述之后以简短的文字发表议论,或双音节词语的短评,或口语化的短句议论。
  古人云:诗人者,不失赤子之心,吴先生不是诗人,但他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创作的是散文,但却有浓浓的诗意。先生多次呼吁“把美学还给美”,这一呼吁意味着在将抽象的审美感性学落于实处的同时又需讲究语言表达的本身的美。在不同文体的创作过程中,吴功正先生就在不同文体的创作过程中实践着他的观点。
  说先生的散文篇篇都是美文不为过。他散文的美首先就是美在其中的诗意表达。这种诗意一方面以文字聚合这类外在的,直接的形态呈现,如他的散文中不时地出现唐宋诗文名句,让表达既显得凝练严整,透出学者散文严谨广博的特点,但又毫无生硬晦涩之感,反而添了几分文人散文的诗情画意。关于此点,先生自己有所感知。他尝在《澎湖渔火》一文连续征引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宋代李曾伯《沁园春》词和苏轼的《新年》诗中说:“引诗引文到这里,不免让人有掉书袋之嫌,但学者写散文,积习难改,下笔不能自休。还得引下去,这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引发我的审美感受。”吴功正先生散文中的诗意另一方面又通过创作主体对意境的创设得到了强化。这一点在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中表现得异常明显。如《大屯春光》中静幽空灵的阳明山,《红树林带》中遗世独立的红树林,《淡水古镇》中暮霭沉沉的海景,《玉山雪景》中奇特可爱的玉山雾淞等,无一不是诗意化的被作者描述出来。
  吴先生的散文中内藏着丰富的哲理。他是将他的人生阅历与生命体验内化成点点哲思,散见在文章的各个角落。因其散文多处写景,从中自可见出先生的自然观与生态观。先生喜爱自然,他笔下的温度让那些妙笔生花描绘出来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都沾染上了人的情感。比如雨,先生认为“中国诗词中,雨和月同为最能激惹、牵动思念的媒介。……细雨灯花落,雨帘是间隔,自我便闭合,远离喧嚣嘈杂的市声、车马红尘的纷扰,回归本心、本我。身闭则心闲,心闲则心驰,心尖被打湿,勾起的是闲情、愁绪、思念,缠绵的雨丝牵扯的是纤细的心思,苦涩、甜蜜、惆怅……这里有亲情、友情、乡情,也有恋情。”【4】在先生看来,“中国文学审美主体对于自然不是以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亲和,极少怒张、跋扈;不是凌驾于自然,而是与之并存并生,是自然的‘我’化,抑郁的情绪在自然中得以净化。”【5】P.218因为自然即我,我即自然,惟其本真,才能通于自然,或者说,才能理解与读懂自然。在先生眼中,“敬畏自然,善待生灵,应是人类本性——普遍人性”[6],所以,当布谷鸟在变得越发现代的城市里绝声绝迹之后,他不由悲从中来,急切地呼唤着布谷鸟的归来。
  最最难能可贵的是,先生研究美学,但他并没有在美学与生活之间画一横线,隔绝世间一切俗事,只埋首书斋钻研抽象美学理论。“生活积累、感受,得之深者,自我感觉手笔伸畅,语如溅珠;得之浅者,笔涩墨滞,淡乎寡味。社会、生活是创作的资源,至今仍难掩它那真理般的光辉。”【3】从他的散文内容就可以看出,他真正地将美学糅进了生活,将生活融入了美学,这是将美学还给美之后,再度将美还给生活。《走进台湾》中无处不在的生活气息和无处不在的美学正是这一特性的明证。如《台湾的台风》一文在极力渲染台风之狂猛情状后,吴先生即转而谈及审美。他说:“在海边看台风景象,很有危险,但人们总是乐此不惧,喜其惊险,因为它满足了人们所需要的惊心动魄的美感欲望。人们的美感需求是多方面的,攀登珠峰是惊险感,弄潮冲浪是惊奇感,冒险观赏台风,甚至不顾安危,以审美的心态来对待,则是惊喜感。心灵的审美满足,是至高的,是排除一切利害得失的,这或许是观赏台风的审美启示。”【2】P.125这样的例子在先生的散文中比比皆是。吴功正先生在散文书写中不时畅谈美学原理,虽寥寥数句但亦将深奥的美学问题阐释清楚,贴切形象,切入自然,无一点刻意与炫耀。真正见出作者深厚的学养与功力。
  诗意的人生、诗意地栖居是吴功正先生散文展现给我们的他的精神世界。生活不在别处,美也不在别处,文学、美学、哲学可以共存,生活、自然、诗意亦可以同在,而美的追求、精神的回归当落在实处方显活力,这些也正是吴先生散文那些温暖的文字中透出的人生哲学和启示。
  (因篇幅有限,参考文献省略)
其他文献
红薯已被营养学家当作一种药食兼用、营养均衡的食品,它的热量只有同等重量大米所产生热量的三分之一,而且几乎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常吃红薯有益于人体健康,怎么吃效果更好呢?  吃红薯会不会使人发胖。根据科学研究,吃红薯是不会使人发胖的,相反红薯还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它的含热量非常低,比一般米饭低得多,所以吃了之后不必担心会发胖,反而可起到减肥作用。红薯中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的物质,对保护人体皮肤、延缓
期刊
“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大多人熟知,这是清朝雍正皇帝的手联,我市学政试院悬挂正门两侧,人们经此必读。  内蒙古大学的校训:求真务实。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党一贯强调“求真务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突出“爱国、诚信,”提倡“真、善、美。”若有人问:“至诚、明理”的真人占人群的比例有多大呢?”哲人付之一笑!  今年阳春的那
期刊
秋 暝  每一粒穿越秋天  的雨滴,都将获得  万物无法企及的  饱满。我学着已逝者  的叹息,想离开  地面。离开尽人皆知  的常识。  我满足于语言,  以及一切符号所呈现的  表象。递铺人民路上  的梧桐树叶,那么具体地  落在胜利路口  这让我想起,业已抽象的  故乡风景。作为少年的一部分,  我高爬山顶,收集土黄的松针,  忙碌的间隙,不免俯瞰。  大地上逻辑纵横,  满眼是非。  夜 
期刊
未来不是属于有钱人,更不是属于没钱人,是属于正能量的人。  不要跟消耗你的人在一起。  去爱一个给你正能量的人。每个人的生活都一样,在细看是碎片,远看是长河的时间中寻找着幸福,寻找着能够让自己幸福的一切事物:健康、平静、物质、荣誉、成就。  既然你想幸福,就去找一个能够让你感到幸福的人吧。  不要找一个没有激情、没有好奇心的人过日子,他们只会和你窝在家里唉声叹气抱怨生活真没劲,只会打开电视,翻来覆
期刊
柳枝的眼泪  那是不能看也不能说的疼痛  在人间  风刮过满是尘埃的大地  刮过临波摇曳的一树柳,拈枝的手指透着无边法力  那些行走的生灵,在时光的河流中起伏  深陷火焰,只等一滴救赎  从净瓶而来,起死回生不过是一厢情愿  那满地匍匐而来的众生  咀嚼起苦涩的过往,把人间的困苦深深掩埋  春生秋葬,所有的生死轮回  在一滴泪中走过  一滴清露就是一尊佛  在观音山青翠的林中  我们悄然走来  山
期刊
可能我们都还记得白毛女,白毛女的头发变白原因之一是不吃盐,缺乏无机盐和矿物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离不开盐的。吃盐可补碘,防止大脖子病,还能防治各种疾病。下面中医为大家盘点盐的30个功效,与您一起分享。  1.头皮屑——你有头皮屑,很烦……常用盐水洗头可去除头皮屑,还可防止头发脱落。  2.喉咙——唱、说话都会沙哑,喝点盐水就不会。  3.洗青花菜——菜菜里头,都有绿绿的虫虫,只要把菜放进盐水中,那
期刊
1.酒后不要立刻睡觉  酒精是靠肝消化,立刻睡觉,人体的新陈代谢缓慢,对肝不利,容易得酒精肝。建议酒后用冷水洗把脸,然后坐着休息一会。饮酒过量的,更不要任其自然入睡,要是重度酒精中毒,很可能一睡不醒,这种情况下家人要陪在身边,每隔两小时叫醒醉酒者,喂一点白开水,直到完全醒酒为止。  2.酒后千万别睡电热毯  饮酒过量时,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热量散失增多,容易使人浑身发冷。此时应该保暖,但也不要睡电热
期刊
衣食住行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衣食住行,处处皆学问,处处皆养生,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许多养生经,朗朗上口,又蕴含深意,不妨学一学。  穿着篇  衣不过厚,不怕温高。  衣不过薄,不怕风高。  人体只有在适当温度内才能保持最好的状态,居住或工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生病。所以,根据温度变化来调整衣被的厚薄,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民间用“二八月乱穿衣”来形容
期刊
英国《都市报》25日报道,现年79岁的越南老汉陈文海24日不幸去世,不过他的头发却再次引起世人关注。因为早在2006年,越南媒体就曾报道称,陈文海的头发长6.2米。  尽管吉尼斯世界纪录没有对他进行官方测定,但据称他去世时头发长6.8米,堪称世界第一。这么长的头发,可是陈老先生50多年不剪的成果,不过长发也曾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陈文海的妻子阮氏华介绍,从20多岁起,每次只要一剪头发,陈文海就
期刊
国外媒体报道,澳大利亚一小镇分别于2月25日和26日傍晚6时左右下起了奇特的“鱼雨”。  天上下鱼本来就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而连续两天都下就更为罕见。下鱼的小镇人口只有669人,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离最近的水面都有326英里远。  在当地老人院工作的克莉丝汀女士表示,刚开始的时候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把自己都掐疼了,天上居然下了成百上千条白色小鱼,到处都有,有些落地时还是活的,当地居民捡了很多。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