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解决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深度学习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的指出目前科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构架,对“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解决”的实际教学过程进行相对深度的解析,合理的指出科学的教学对策。本文主要以浙教版《科学》学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表明当前有关“问题解决”相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继而针对深度学习的问题给出教学设计框架,有效解决突出问题。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研究;浙教版《科学》;教学对策
  引言
  深度学习的特征相对比较显著,大体包括: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得到提升,发挥体验性活动的作用,开展新知构架以及迁移式的学习;需要学习人员在进行知识建构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一定要充分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还要培养自身的导向性学习。由此可知,开展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践行深度学习的重要路径。
  一、目前科学“问题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
  所谓“问题解决”主要指的是,在学习者缺乏对于所面对问题的解决办法之时,指向于将已知的情景逐渐转化为目标情景的实际认知过程,充分发挥问题解决教学对策来促使学习者可以将原有经验充分激发出来。之后再通过相对深入的分析以及推论,全面的理解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多数教师仍旧存在着许多的教学问题:首先,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失偏颇,过多地重视“满堂问”的教学方式,极大忽视了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其次,教师准备的课堂问题缺乏一定的深度,没有问题生成点;最后,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状态,缺少对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解决”教学过程剖析
  以浙教版《科学》“电荷与电流”课时教学作为举例。
  (一)了解学情,确定起点
  这一课时的内容可以说是初中阶段有关电学内容的开始,对小学以及初中课时科学课程标准作为分析切入点,将其与学生的实际访谈充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讲解以及学生调查可以发现,多数学生对于摩擦起电现象比较熟知,但是对关摩擦起电的实际原因以及电荷作用的规律等相关知识还相对比较陌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进行相对充足的课前准备,在进行备课时,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实际认知起点,并且以此作为接触来将其与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参考等相关内容进行参照。将浅层的学习作为实际起点,进一步贴近学生的实际发展区,积极的设计相对高阶思维含量的问题链以及情境。
  (二)创建情境,激发问题
  舉例说明,教师可以进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水流的相关实验示范,在示范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例如:从这一现象中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积极的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问题是所有教学活动的起电,同时也是推动学习进程的重要动力,教师通过相对简单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演练,积极为学生创设相对比较高质量的互动情境。而学生在被实验过程吸引之后,也会自觉的说出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就具备了深度学习所必须的高投入的状况,进而为深度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师生讨论,聚焦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对简单的归纳与总结,经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发现,大体主要集中在摩擦与吸引两方面。例如是否会存在摩擦现象,使用什么样样的材料会出现摩擦现象,再例如是否可以吸引其他的物体,水流吸引胶棒等等。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需要对问题进行相对清晰的界定,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有效维持对于问题解决的实际内生需求。
  三、“向深度学习的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起点
  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相对深度的备课,不仅包括对课程的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钻研,还要依据实际班级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相对具体点来说,在进行深度备课之时,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确定,之后依据教学重难点,进行预问卷或者是访谈的设计,通过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施测,充分认知教学目标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明确最合理的教学起电。
  (二)设置高质量问题链
  要注意通过设置高质量问题链的方式来有效引发高阶的思维活动。在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活动的支持。基于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活动进行所承载的实际认知水准。不仅如此,一定要摒弃思维层次越高越好,或者是高层次思维活动越多越好的思想。如果超出了学生的实际发展区,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重大打击。基于此,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的实际认知发展规律。
  结语
  综上所述,要依据实际教学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对策,明确实际教学起点,通过你设置高质量的问题链,进行高阶思维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卜彩丽. 深度学习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2]  杨向荣. 指向深度探究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以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康恒小学校为例,介绍学校在“智慧康恒”特质办学彰显中基于物联网整体打造学校智慧农场、智慧果园、智慧花园的智慧校园特色建设情况,为需要建设智慧校园的学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初探  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概况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康恒小学校创办于2010年,是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校珊瑚实验小学“珊瑚”品牌集团化办学独立法人的一所公办小学校。学校在“珊
期刊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与概念教学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其他社会学科有一定的共性,也有其独特性,作为学科教学来讲,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可以以多种方式体现概念教学的内容,生物学科也不例外,但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自然学科是以实践,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生物教学应以实验为基础来进行来传授知识,尤其是初中生物教学,因为初中生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更应充分重视和体现实验教学这一环节,
期刊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既要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又应关注对文字表象下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的挖掘。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文字背后蕴含着的传统文化因素,借助语文课堂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积累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提升人文素养,培育健全人格。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教师应在教材重挖掘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活动中运用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优秀的课文中蕴藏着不少值得老师挖掘的德育教育素材,是老师贯穿品德教育的一大媒介,唤起学生的真善美,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形成良好习惯,拥有优秀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是一种无痕的教育。  《麻雀》讲述的是一只麻雀妈妈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自己的孩子的故事,把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完整地呈现给孩子们,给孩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比较普遍。这是极为有害的一种倾向,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予以纠正。全文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四个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纠正策略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在幼儿园阶段教授小学课程,拔苗助长。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是要不得的。  目前,在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科目,对小学生的汉语言知识学习具有较大影响。强化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或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部编本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要求,需要我们转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将读写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进一步强化,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将分析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期刊
摘 要:高考是学生必经之路,也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这就显得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尤为重要,特别是数学,由于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被很多学生认为学习难度大,学生的压力可想而知。因此,作为高中数学老师要把握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做好课堂互动,从而增加学生课堂学习自信心。本文就围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来展开论述,从而提出相关对策,把握课堂互动技巧,从而打造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学中注重探究性教学的实施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探究性教学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在教学中,因不同课程学科特点的不同,探究性教学的实施途径也存在差异。为此,本文以初中生物为例,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有效策略,利于一线生物教师更好的开展探究性教学。  关键词:生物;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
期刊
摘 要:数学作为主要学习科目之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为了降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传统教具进行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性教具逐渐被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文中对磁性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磁性教育;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数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对于小
期刊
摘 要:中考化學复习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深化、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复习中教师若能转变“一题一情景、一题一知识,题海战术,无规可循”的模式,通过利用同一情景中问题的不断变化来转换问题教学情境,将能使学生清晰、明确中考的命题方式和相应的解题方法,从而把握规律,将知识化繁为简,做到举一反三,最终达到提高中考化学复习的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初中化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