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子“道”思想

来源 :大众科学·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klsdjflka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的思想是老子思想的主旋律,是其哲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道即体现着形上的终极意义,又体现着形下的现实意义,是集深邃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为一体的。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道之博大外延亦可分为五个方面。因而,老子之道,既是最真实的存在,又是最普遍的规律;既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又包含具体之方面;既是众妙之门,又具有一定的辩证性。
  关键词:老子;道;反;效用;德
  道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极为奇特的概念,是道家学说的基本范畴,它蕴含着道家的核心精神。老子的道是一个终极实在的概念,它既是形上本体,亦是人生法则。
  一、道之内涵
  道之最初是作为道路、途径而存在。到了春秋后期,道则注入了规则、方法、道理之意义。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此时道的哲学蕴意虽已初显,但仍不具有专门的思考。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至老子才给予道以形上学的意义。老子之道可分为三:一是宇宙本原之道,二是自然规律之道,三是人事法则之道。
  (一)宇宙本原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之所以探讨宇宙生成论,是因为天地万物的创生就是道的显现。对于宇宙本原之道而言,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始;是“一、朴、谷”,且具有无限性;是各物皆有其所以生之理,而万物之所以生之总原理。这个方面的道,亦可说是一种不可道之道,是精微深远之道。按照老子的思想,道是不可以被感知的,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不仅仅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也不單纯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同时也是“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一方面,道是原始浑朴的,现象世界发于道又返于道。另一方面,道也是自然流行的,先于万物而复归万物。
  (二)自然规律之道
  据“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可知,道是万物所以生的依据,德是一物所以生的依据,且德的规律对万物起到蓄养的作用。老子思想中认为道之为物所遵循的规律便是德,即万物发生、发展、运动的规律。林语堂以更为主观的视角进行解读,认为“调和而顺应它,便是德;无心而顺应它,就是道了。”因而,自然规律之道也可谓之可道之道、万物之道。但这种“非常道”却是各有所分的,即天、地、人之道有层次上的不同与差别。对于道的运动规律,老子指明“反者道之动”。冯友兰注入了“常”的概念,认为在事物的变化中可发现通则,而“凡通则皆可谓之为常”。劳思光谈到经验世界之万有所循之规律时,言“大、逝、远、反以状之,且认为归于一‘反’字。”“反”即道之规律,亦即道之内容。
  (三)人事法则之道
  人事法则之道是包含仁、义、礼的下德以及比之境界更高的上德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的准则、标准;是落实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道。同时,作为人事法则之道体现着自然规律之道,而自然规律之道又反映着宇宙本原之道。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二、道之效用
  冯友兰曾阐述老庄之异同,指出老子重应世方法,庄子则超人事之上。由此可知,道之效用价值在冯先生这里得到了极大的认可。道之效用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分而述之。
  (一)观察事物
  道对于观察事物之变化而言,必有通则。何为通则?概括言之,大抵是“常”“明”“反”。“常”亦有普遍永久之意,将其置于人事中,则如“取天下常以无事”。老子思想起源于观变而思常,凡通皆可谓之常。何以知通则?能知通则为“明”,亦即“知常曰明”。老子看到了事物此消彼长的状况,即是“事物变化通则中有一最大通则即为反”。“常”“明”“反”这三个视角,不仅是老子给出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也是道的核心内核。
  (二)处世之方
  据上述了解到,观察事物变化有通则,那对于处世接物而言,“知常”之人也定有其处世之方、自处之道。老子哲学强调“无为”,其“无为”是指不沉陷于任何外在事物中。何为无?老子曰“无,名万物之始”,此时无也可视为道,无是道的一个代名词。那么,“无为”也就是在合乎道的前提下去作为,亦可称之为“道为”。老子的“无为”即道体之无为,其用则是“无不为”,释之则是“无所不起作用,处处起作用”。因此,“无为”是一切处世之方的根基,任何处世方法只是基于“无为”的外在展开形式。对于如何“无为”?老子亦从各个方面做出指导,说明最高的修养方式是“无为”,依照自然规律而不施加人为,即是“无以为”;低级的修养方式是“为之”,施加种种人为措施即是“有以为”。同时,老子的另一处世之方则是“反”,“反”即是“南辕正所以取道北辙”。此时,“反”不仅是作为观察事物的角度而存在,更是作为一种处世方法。故“知常曰明”之人,以“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自处之道,且深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的道理。因而,圣人要“去甚、去奢、去泰”,使事物永不能发展至极点。
  (三)政治社会
  物极必反的通则,推及社会政治层面,则往往容易滋生与其原来目的相反之结果。老子认为治天下需取消一切治乱之源,以无为为之,以不治治之。在社会进化层面,社会本为朴,制作则为器,圣人用即是官长,故不要制作太多而产生反面之结果。此外,在处理国际政治问题时,一方面,老子强调应谦下处之,即“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谦卑自处之道;另一方面,老子着重劝导侯王治国理政应坚守“无为而无不为”,应以“百姓心为心”,这亦是老子教诲君人之“南面之术”。
  (四)欲与知
  对于欲,老子认为与其设置种种方式不断地满足欲,不如从源头根本上寡欲老子之无欲是寡欲而非绝对无欲,无的是“身外之欲”,求的是“实其腹,强其骨”之欲,是“治人事天莫若啬”之“啬”。对于知,老子也是持反对的态度,认为“知慧出,有大伪”,故倡导“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老子认为欲与知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将知识本身也视为一种欲得,进而这种欲会使人不知足,也即是“为学日益”。不可否认,老子对知的态度中,带有一定的愚民性,他认为“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是“善为道者”之正确法门。但老子更侧重的是对俗人之知与欲的弱化,而非无一切知、无一切欲。老子的“无知无欲”是对道和德的认知和回归,最终在欲与知中实现体道、得到、与道合一。   (五)理想社会
  何为理想人格?何为理想社会?老子的理想人格可归纳为七善,概括即是“上善若水”。老子认为最完善的人格应具有水的特性,乃因水能“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但仅有水之特性还不能成,因“几于道”而非“合于道”,其最终的目的则是要“复归于婴儿”。何为水之特性?它包含无欲、贵柔、不争、处下、知足、主静、无为。如何达至呢?可“涤除玄览”,可“致虚守静”,可“澄明境界”,亦可“为道日损”。老子的修养境界,意在打开生命之宽度,成就生命之意义。对于理想社会而言,老子主张“小国寡民”,这是一種原始的、古朴的自然状态,是老子所绘制的理想社会蓝图。
  三、何以为道
  若要为道,必先观之。何以观之?则为无欲观于微处,有欲观于趋势。观而后为之,何以为之?其一、老子认为要“为道日损”,要从否定入手。“损”是修养功夫,是一步步否定的减法过程。其二、老子认为“古之善为道者”是精妙玄通的。“善为道者”的形象是为了阐明道在人的层次上的应用,进而向世人呈现出一个方向。其三、老子自述“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此处“母”即是“无”,是天地之始,是万物之源。这不单是指出老子的独特追求,也是向世人阐述为道之方法。这三种为道方式,也即是郭齐勇先生所讲的“体道的功夫与境界”。[1]因此,唯有体道,方可悟道,乃至得道。
  四、结语
  道,妙不可言、莫可名状。遍索枯肠而后不禁自问,道是什么?道是内心的一点澄明境界吗?道是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吗?道是范围广博的应世之学吗?我会说此皆是道,而道又不局限于此。道似晦而实明,老子之道意在阐明得道之人,道在心中;不道道之人,心在道中。道都是道的部分,全貌并不可知。人各有其道,剖析研读道的过程,也即是道。老子哲学价值之高深,自不必说,于生活处处皆可自明。如何深入挖掘?唯有走进它,研读它,体悟它。
  参考文献
  [1]文若愚.道德经全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2]郭齐勇.中国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林语堂.老子的智慧[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杨萌(1992-),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孔飞力(Philip A. Kuhn,1933年-2016年)教授是西方闻名的汉学家,早期以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政治史著称,晚年致力于华人移民研究,《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是其观照海外华人移民问题的代表作。该书关注近现代华人移民近500年的历史,视野宽广,观点新颖,为学术界所瞩目。  关键词:孔飞力;海外华人;华人移民;东南亚  一、孔飞力与海外华人研究  孔飞力是在中国学
期刊
摘 要: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长江大堤防渗墙的作用,并彻底解决长江大堤内侧地区的管涌险情,一般情况下工程设计方案会将防渗墙的轴线长度控制在1千米左右,而且地层会利用巨厚粉细砂来铺设,铺设的厚度一般会控制在60米左右。另外,在地表以下还有大约12米左右的素土层,而在对基岩进行应用的时候,会采用黏土岩。经过工程设计,长江大堤的防渗墙厚度可以达到60米以上,深度可以达到70米以上。本文将针对这一内容
期刊
摘 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整体战斗力的基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注重发挥企业党组织特有的政治优势。在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发挥好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和变革中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深化改革;政治核心  一、引言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变迁,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无论企业怎
期刊
摘 要:市政工程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其对于城市基础服务等方面有着决定性影响,由于市政工程建设通常由政府出资,在成本控制方面与普通工程有一定的区别,对此文章结合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特点,从成本控制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成本控制;工程成本;市政成本  引言  作为重要社会公益项目之一,市政工程在构建期间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因此,需要对市政工程造价进行控制与
期刊
摘 要: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更多人选择购买汽车,而汽车修理也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现代汽车修理中,修理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由于车型的不断变化以及车辆的修理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现代汽车修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汽车修理;仪表判断;度量诊断;钣件;散热系统  1、前文  汽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很重要,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故障和问题。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社会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煤化、盐化企业走大型规模化生产是占领市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场内大型钢结构罐体的安装常见的也就是倒装法。本文就如何从控制加工与吊装变形,保證安全、质量以及进度方面谈谈如何利用倒装法施工大型罐体安装。  关键词:倒装法;储罐;变形 ;控制 ;吊装  随着企业向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大型钢结构罐体在煤化、盐化等大型企业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如何有效
期刊
Abstract: After nearly a hundred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ese watercolor painting has taken on a diversified look and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the public life.While we are delighted, we should also
期刊
摘 要:能源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位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能源紧张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不仅要将倡导节能环保的理念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要渗透到行业生产的过程中,其中化工行业生产中将节能技术和节能措施引入其中,以达到降低能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文对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重要性和化工工艺生产中产生的能耗进
期刊
摘 要: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菌渣产生,其资源化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我国食用菌菌渣的年综合利用率较低,大量的可再生资源菌渣被直接还田、弃置或燃烧,在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食用菌菌渣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借鉴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全面的菌渣处理方案。  关键词: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  Abstract: With the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涉及到工程施工中全过程的管理工作,针对项目的每道工序、每个细节、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等都要进行管理。高效的施工技术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本文从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入手,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存在问题技术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  1.1施工资料不全  建筑工程作为系统性非常强的工作,除了必要的施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