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经历今年上半年大盘蓝筹股与小盘股的两极分化走势后,“漂亮50”是否出现了泡沫的争论又开始甚嚣尘上。但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大盘蓝筹股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甚至有的股票仍处于低估状态,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估值依然高高在上。因此,《红周刊》的特约作者陈绍霞认为,小盘股仍然面临持续下行的压力,A股市场估值体系的调整仍将持续。
今年上半年,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福耀玻璃、中国平安等大盘蓝筹异军突起,被市场人士戏称为A股的“漂亮50”;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曾经被市场长期追捧的小盘股,尤其是那些缺乏业绩支撑的概念题材股、垃圾股走势疲弱,被戏称为“要命3000”。A股市场两极分化明显:上证综指、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今年上半年分别上涨了2.86%、11.5%和10.78%,而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则分别下跌了7.34%和2.44%。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为何走出两极分化的走势?大盘蓝筹股的强势表现未来能否延续?长期以来A股市场热衷于炒小、炒差、炒新,今年上半年却遭遇重创,未来A股市场投机性炒作是否会卷土重来?
A股市场2011年以来主要指数表现
尽管今年上半年以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走势显著强于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走势,但把时间拉长,从2011年至今的一个更长时间周期来考察,可以发现,创业板、中小板指数的走势仍然远强于上证50的表现。
2010年底至今年6月30日,中小板综指和创业板指数涨幅分别高达50.08%和59.81%,同期,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涨幅分别仅为28.96%和17.22%,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涨幅显著落后于创业板、中小板指数的表现。
从A股市场各主要指数历年表现情况来看,2013年、2015年A股也曾表现出两极分化的极端走势。与今年上半年大盘蓝筹股上涨、小盘题材股下跌的景象不同的是,2013年、2015年A股市场都走出了小盘股暴涨、大盘股惨跌的走势:
2013年创业板指数涨幅高达82.73%,当年上证50指数却大跌了15.23%;2015年虽然A股市场爆发了多轮股灾,但这一年创业板指数依然大幅上涨了84.81%,同期上证50指数却下跌了6.23%。
可以看出,在2015年之前的相当时间里,小盘股强势上涨,屡创新高,而大盘股却长期跌跌不休、走势疲弱。而2016年以来,估值高高在上的小盘股渐显疲态,大盘蓝筹股强势回归。尤其是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大盘蓝筹股强势崛起,曾经为市场热捧的小盘股成为“要命3000”。市场经历了一个轮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是对此前市场小盘股长期暴涨、大盘股跌跌不休的两极分化走势的大逆转。
小盘股仍高估 重回牛市无异痴人说梦
2014年10月,笔者曾撰文《A股市场重回庄股时代》,对2014年前9月A股市场股价与业绩表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市值大小几乎成為影响股价涨跌的决定性因素:市值越小,涨幅越大;市值越小,估值水平越高。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小市值股票业绩表现却远逊于大盘股:市值越小,盈利能力越低;市值越小,成长性越低;市值越小,股息率越低。
以2013年底收盘价计,截止2014年9月30日,市值千亿以上股票平均涨幅仅为2.24%,市值20亿元以下股票平均涨幅高达69.49%,市值越小涨幅越大。从估值水平来看,市值越小,估值水平越高:市值千亿以上的28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为7.2倍,而市值在20亿元以下的460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高达860倍。
与股价表现和估值水平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小市值股票业绩表现却远逊于大盘股。市值1000亿以上的上市公司期初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除以期初净资产)平均值由2010年的21.48%回落至2013年的19.14%,而市值20亿以下的小盘股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则由2010年的10.78%大幅下滑至2013年的0.74%。
且市值越小,成长性越低。市值1000亿以上的上市公司净利润由2010年的9204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1332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1%;而市值20亿元以下的460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则由2010年的220亿元下降至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3%。(详细分析见笔者《A股市场重回庄股时代》一文)
分析显示,小盘股的大幅上涨,并不是基于其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也不是由于其代表新兴产业,而是基于各种概念、题材的炒作。流通盘越小、市值越低的股票,庄家越容易控盘,小盘股的暴涨和高估值,很可能是机构坐庄、操纵股价的结果。
2013年以来的相当长时期里,A股市场曾经有一个流行的口号:“谈基本面,你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炒股不需要看基本面,股不在好,有庄则灵。市值越小,越容易被庄家操纵,股价涨幅就越大。
针对2013年A股市场小盘暴涨、大盘股积弱的两极分化走势,笔者也曾于2014年初撰文《创业板2013年爆涨探因:庄股时代死灰复燃?》认为:
2013年以来,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暴涨,缺乏基本面支撑,股价的上涨很可能是一轮由机构幕后导演的庄股集体狂欢。那些美丽的故事只不过是传说而已,一旦机构庄家出货完毕,买单的注定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
2015年以来,曾经被市场爆炒的全通教育、安硕信息的股价较历史高价跌幅都高达80%以上,印证了笔者当初的判断。今年1月,曾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的私募大佬徐翔操纵股价案在青岛中院宣判,据法院发布的信息,徐翔实际控制近百个证券账号,利用信息优势操纵股价。自2010年起,徐翔单独或与王巍、竺勇共同与十三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合谋后,按照徐翔等人要求,由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控制上市公司发布“高送转”方案、释放公司业绩、引入热点题材等利好信息的披露时机和内容,由徐翔、王巍、竺勇利用合谋形成的信息优势,通过实际控制的泽熙产品证券账户、个人证券账户择机进行相关股票的连续买卖,双方共同操纵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在股价高位时,徐翔等人将通过大宗交易接盘的公司高管减持的股票、提前建仓的股票或定向增发解禁的股票抛售,从中获利。类似徐翔这样的庄家在A股市场显然并非个案;可以想象,A股市场有多少家上市公司曾经与庄家勾结、操纵股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笔者当初的分析判断,2013年以来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暴涨,很可能是一轮由机构幕后导演的庄股的集体狂欢。 长期以来,A股市场深陷暴涨暴跌的轮回而难以自拔。笔者认为,任何脱离基本面的暴涨最终都无一例外地以暴跌而告终。2016年创业板指数大幅下跌27.71%,今年上半年,创业板指数继续下跌了7.34%。尽管如此,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的估值依然高高在上,大跌之后,创业板股票的市盈率中值目前仍然高达70多倍。这也表明,始自2013年的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的炒作狂潮,脱离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如今股价的持续下跌,只是为当年曾经的疯狂买单。在如此高的估值下,寄希望于小盘股卷土重来,重回牛市,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前A股白马股不是美国的“漂亮50”
2016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大盘蓝筹股逐步走强,一些市场人士将A股市场这些白马股冠以“漂亮50”的头衔,并由此联想到美国股市70年代的“漂亮50”泡沫的破灭,进而发出警示:“漂亮50”正在进入一场豪赌。
那么,什么是美国股市当年的“漂亮50”呢?A股市场今年上半年大涨的蓝筹股是否将重蹈美国“漂亮50”的覆辙呢?
伯顿·马尔基尔所著的《漫步华尔街》一书记录了当年美国股市“漂亮50”的市况。20世纪70年代,华尔街专业人士立誓要回归“理性的投资原则”。于是概念股不时兴了,蓝筹股成为时尚。他们认为,蓝筹股绝不会像60年代最受青睐的投机性公司一样轰然倒台。
当时,这种优质增长股只有50只左右,有IBM、施乐、雅芳、柯达、麦当劳、宝丽莱、迪士尼等等,它们被统称为“漂亮50”(Nifty Fifty),且都是“大盘股”,这意味着一家机构投资者可以重仓买入股票,同时又不会使股价产生大幅波动。再者,因为多数专业人士认识到即便选择恰当时机建仓并非不可能,但也很难做到,所以,这些股票在他们看来就很有意义。因此买入时的价格暂时过高,又有什么关系?事实已证明这些股票都是成长股,现在支付的过高价格迟早会证明是合理的。此外,这些股票好比祖传珍宝,永远不必卖掉,因而也被称为“一次性抉择股”。你只需做一次买入抉择,从此你的投资组合管理问题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另一方面,它们都是非常可敬的优质股。你的同事绝不可能质疑你投资了IBM,说你不够谨慎。当然,如果IBM倒闭了,你肯定会血本无归,但这样赔了钱是不会被看做不慎重的。就象赛狗在比赛中追赶机器兔一样,机构投资者也确实开始投机蓝筹股了。
《漫步华尔街》一书为我们记录了1972年“漂亮50”在蓝筹股投机热潮中的市盈率水平以及泡沫破灭后1980年的市盈率水平,1972年一些“漂亮50”股票的市盈率高达80多倍、甚至90多倍,1980年这些曾经的市场宠儿的市盈率下跌至9~18倍的水平(详见表2)。
作者马尔基尔分析总结道:“机构投资经理全然漠视了一个事实:任何规模可观的公司都不可能保持足够的增长速度来支撑80倍或90倍的市盈率。”
那么,在经历了今年上半年一轮大幅上涨后,A股市场被冠以“漂亮50”头衔的大盘蓝筹股目前的估值水平是否已接近美国当年“漂亮50”泡沫期的估值水平了呢?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涨幅较大的大盘蓝筹股,大部分个股目前动态市盈率在20倍以下,中国平安、格力电器、华域汽车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4.4倍、14.2倍和12.53倍,招商银行的动态市盈率仅为9.21倍,这些股票当前的动态市盈率甚至低于1980年美国“漂亮50”泡沫破灭后的部分股票的市盈率水平。动态市盈率较高的海康威视、贵州茅台的市盈率分别为35.84倍和31.21倍,也远低于美国股市上世纪70年代80倍、90倍的市盈率水平。
由此不难看出,虽然今年A股市场一些大盘蓝筹股的股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但目前的估值水平仍远低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漂亮50”的估值水平;今年上半年,大盘蓝筹股大幅上涨,是对此前价值低估的修正,而不是估值泡沫化。简单地将二者相提并论,甚至划上等号并不合适,当前A股白马股并不是美国的所谓“漂亮50”。
估值重构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投资回报率
A股市场的一大奇特之处在于,股票价格与股票的内在价值背离,垃圾股与小盘股的估值远高于大盘股的估值水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013年曾先后爆发两轮“钱荒”,在市场资金面偏紧的背景下,大盘股缺乏上涨动力,而小盘股价格易于操纵,为了配合大小非高位减持,各种所谓的市值管理公司粉墨登场,与上市公司大股东联手坐庄、操纵股价。而小盘股的爆炒,也吸引了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一些基金大幅减持大盘蓝筹股、在小盘股中抱团取暖,使本已疲弱的大盘蓝筹股走势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A股市场IPO受到严格管控,定向增发泛滥成灾,壳资源估值畸高。这使得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荡然无存。大小非毫无节制地减持,甚至是清仓式减持。这些实际上可能一文不值的股票被二级市场投资者接盘,社会公众投资者最终沦为这些股票的买单者。
去年9月下旬,笔者为《证券市场红周刊》撰文《定增猛于虎,政策应调整》,指出定增市场的乱象扭曲了市场估值体系,资本市场沦为权贵资本掠夺社会公众财富的道具。笔者在该文中建议,调整定向增发政策及IPO政策,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此后,证监会发言人表示,将调整定向增发政策,推动IPO常态化。去年12月,笔者为《证券市场红周刊》撰文《定增新政呼之欲出,或重构市场估值体系》,认为定增政策或将做出重大调整,IPO有可能实现常态化,并认为,政策面变化将重新构建A股市场估值体系,恢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今年初,证监会对定增政策做出了重大調整,IPO也逐步实现常态化。
笔者认为,政策面的变化将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并逐步显现。长期以来A股市场极度扭曲的估值体系正逐步得到修复,大盘蓝筹股由低估逐步向价值回归,而一些缺乏基本面支撑、估值严重偏高的小盘股,在壳资源持续贬值的背景下,估值持续下行。笔者认为,经历今年上半年大盘蓝筹股与小盘股的两极分化走势后,当前,一些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甚至仍处于低估状态,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估值依然高高在上,仍然面临持续下行的压力,A股市场估值体系的调整仍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一个估值体系正常的市场会引导资源向盈利能力强的优势企业集中,提高整个市场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基于当前A股市场大盘蓝筹股和小盘股的估值水平,笔者认为,长期以来A股市场极度扭曲的估值体系已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A股估值体系的调整、修正,未来相当长时期里仍将延续,这有利于恢复A股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提高市场整体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升市场整体投资回报率,能够更好地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并从根本上改变A股市场长期以来弱肉强食、权贵资本借机掠夺社会公众财富的现状。
今年上半年,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福耀玻璃、中国平安等大盘蓝筹异军突起,被市场人士戏称为A股的“漂亮50”;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曾经被市场长期追捧的小盘股,尤其是那些缺乏业绩支撑的概念题材股、垃圾股走势疲弱,被戏称为“要命3000”。A股市场两极分化明显:上证综指、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今年上半年分别上涨了2.86%、11.5%和10.78%,而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则分别下跌了7.34%和2.44%。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为何走出两极分化的走势?大盘蓝筹股的强势表现未来能否延续?长期以来A股市场热衷于炒小、炒差、炒新,今年上半年却遭遇重创,未来A股市场投机性炒作是否会卷土重来?
A股市场2011年以来主要指数表现
尽管今年上半年以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走势显著强于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走势,但把时间拉长,从2011年至今的一个更长时间周期来考察,可以发现,创业板、中小板指数的走势仍然远强于上证50的表现。
2010年底至今年6月30日,中小板综指和创业板指数涨幅分别高达50.08%和59.81%,同期,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涨幅分别仅为28.96%和17.22%,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涨幅显著落后于创业板、中小板指数的表现。
从A股市场各主要指数历年表现情况来看,2013年、2015年A股也曾表现出两极分化的极端走势。与今年上半年大盘蓝筹股上涨、小盘题材股下跌的景象不同的是,2013年、2015年A股市场都走出了小盘股暴涨、大盘股惨跌的走势:
2013年创业板指数涨幅高达82.73%,当年上证50指数却大跌了15.23%;2015年虽然A股市场爆发了多轮股灾,但这一年创业板指数依然大幅上涨了84.81%,同期上证50指数却下跌了6.23%。
可以看出,在2015年之前的相当时间里,小盘股强势上涨,屡创新高,而大盘股却长期跌跌不休、走势疲弱。而2016年以来,估值高高在上的小盘股渐显疲态,大盘蓝筹股强势回归。尤其是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大盘蓝筹股强势崛起,曾经为市场热捧的小盘股成为“要命3000”。市场经历了一个轮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是对此前市场小盘股长期暴涨、大盘股跌跌不休的两极分化走势的大逆转。
小盘股仍高估 重回牛市无异痴人说梦
2014年10月,笔者曾撰文《A股市场重回庄股时代》,对2014年前9月A股市场股价与业绩表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市值大小几乎成為影响股价涨跌的决定性因素:市值越小,涨幅越大;市值越小,估值水平越高。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小市值股票业绩表现却远逊于大盘股:市值越小,盈利能力越低;市值越小,成长性越低;市值越小,股息率越低。
以2013年底收盘价计,截止2014年9月30日,市值千亿以上股票平均涨幅仅为2.24%,市值20亿元以下股票平均涨幅高达69.49%,市值越小涨幅越大。从估值水平来看,市值越小,估值水平越高:市值千亿以上的28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为7.2倍,而市值在20亿元以下的460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高达860倍。
与股价表现和估值水平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小市值股票业绩表现却远逊于大盘股。市值1000亿以上的上市公司期初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除以期初净资产)平均值由2010年的21.48%回落至2013年的19.14%,而市值20亿以下的小盘股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则由2010年的10.78%大幅下滑至2013年的0.74%。
且市值越小,成长性越低。市值1000亿以上的上市公司净利润由2010年的9204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1332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1%;而市值20亿元以下的460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则由2010年的220亿元下降至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3%。(详细分析见笔者《A股市场重回庄股时代》一文)
分析显示,小盘股的大幅上涨,并不是基于其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也不是由于其代表新兴产业,而是基于各种概念、题材的炒作。流通盘越小、市值越低的股票,庄家越容易控盘,小盘股的暴涨和高估值,很可能是机构坐庄、操纵股价的结果。
2013年以来的相当长时期里,A股市场曾经有一个流行的口号:“谈基本面,你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炒股不需要看基本面,股不在好,有庄则灵。市值越小,越容易被庄家操纵,股价涨幅就越大。
针对2013年A股市场小盘暴涨、大盘股积弱的两极分化走势,笔者也曾于2014年初撰文《创业板2013年爆涨探因:庄股时代死灰复燃?》认为:
2013年以来,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暴涨,缺乏基本面支撑,股价的上涨很可能是一轮由机构幕后导演的庄股集体狂欢。那些美丽的故事只不过是传说而已,一旦机构庄家出货完毕,买单的注定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
2015年以来,曾经被市场爆炒的全通教育、安硕信息的股价较历史高价跌幅都高达80%以上,印证了笔者当初的判断。今年1月,曾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的私募大佬徐翔操纵股价案在青岛中院宣判,据法院发布的信息,徐翔实际控制近百个证券账号,利用信息优势操纵股价。自2010年起,徐翔单独或与王巍、竺勇共同与十三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合谋后,按照徐翔等人要求,由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控制上市公司发布“高送转”方案、释放公司业绩、引入热点题材等利好信息的披露时机和内容,由徐翔、王巍、竺勇利用合谋形成的信息优势,通过实际控制的泽熙产品证券账户、个人证券账户择机进行相关股票的连续买卖,双方共同操纵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在股价高位时,徐翔等人将通过大宗交易接盘的公司高管减持的股票、提前建仓的股票或定向增发解禁的股票抛售,从中获利。类似徐翔这样的庄家在A股市场显然并非个案;可以想象,A股市场有多少家上市公司曾经与庄家勾结、操纵股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笔者当初的分析判断,2013年以来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暴涨,很可能是一轮由机构幕后导演的庄股的集体狂欢。 长期以来,A股市场深陷暴涨暴跌的轮回而难以自拔。笔者认为,任何脱离基本面的暴涨最终都无一例外地以暴跌而告终。2016年创业板指数大幅下跌27.71%,今年上半年,创业板指数继续下跌了7.34%。尽管如此,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的估值依然高高在上,大跌之后,创业板股票的市盈率中值目前仍然高达70多倍。这也表明,始自2013年的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的炒作狂潮,脱离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如今股价的持续下跌,只是为当年曾经的疯狂买单。在如此高的估值下,寄希望于小盘股卷土重来,重回牛市,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前A股白马股不是美国的“漂亮50”
2016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大盘蓝筹股逐步走强,一些市场人士将A股市场这些白马股冠以“漂亮50”的头衔,并由此联想到美国股市70年代的“漂亮50”泡沫的破灭,进而发出警示:“漂亮50”正在进入一场豪赌。
那么,什么是美国股市当年的“漂亮50”呢?A股市场今年上半年大涨的蓝筹股是否将重蹈美国“漂亮50”的覆辙呢?
伯顿·马尔基尔所著的《漫步华尔街》一书记录了当年美国股市“漂亮50”的市况。20世纪70年代,华尔街专业人士立誓要回归“理性的投资原则”。于是概念股不时兴了,蓝筹股成为时尚。他们认为,蓝筹股绝不会像60年代最受青睐的投机性公司一样轰然倒台。
当时,这种优质增长股只有50只左右,有IBM、施乐、雅芳、柯达、麦当劳、宝丽莱、迪士尼等等,它们被统称为“漂亮50”(Nifty Fifty),且都是“大盘股”,这意味着一家机构投资者可以重仓买入股票,同时又不会使股价产生大幅波动。再者,因为多数专业人士认识到即便选择恰当时机建仓并非不可能,但也很难做到,所以,这些股票在他们看来就很有意义。因此买入时的价格暂时过高,又有什么关系?事实已证明这些股票都是成长股,现在支付的过高价格迟早会证明是合理的。此外,这些股票好比祖传珍宝,永远不必卖掉,因而也被称为“一次性抉择股”。你只需做一次买入抉择,从此你的投资组合管理问题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另一方面,它们都是非常可敬的优质股。你的同事绝不可能质疑你投资了IBM,说你不够谨慎。当然,如果IBM倒闭了,你肯定会血本无归,但这样赔了钱是不会被看做不慎重的。就象赛狗在比赛中追赶机器兔一样,机构投资者也确实开始投机蓝筹股了。
《漫步华尔街》一书为我们记录了1972年“漂亮50”在蓝筹股投机热潮中的市盈率水平以及泡沫破灭后1980年的市盈率水平,1972年一些“漂亮50”股票的市盈率高达80多倍、甚至90多倍,1980年这些曾经的市场宠儿的市盈率下跌至9~18倍的水平(详见表2)。
作者马尔基尔分析总结道:“机构投资经理全然漠视了一个事实:任何规模可观的公司都不可能保持足够的增长速度来支撑80倍或90倍的市盈率。”
那么,在经历了今年上半年一轮大幅上涨后,A股市场被冠以“漂亮50”头衔的大盘蓝筹股目前的估值水平是否已接近美国当年“漂亮50”泡沫期的估值水平了呢?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涨幅较大的大盘蓝筹股,大部分个股目前动态市盈率在20倍以下,中国平安、格力电器、华域汽车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4.4倍、14.2倍和12.53倍,招商银行的动态市盈率仅为9.21倍,这些股票当前的动态市盈率甚至低于1980年美国“漂亮50”泡沫破灭后的部分股票的市盈率水平。动态市盈率较高的海康威视、贵州茅台的市盈率分别为35.84倍和31.21倍,也远低于美国股市上世纪70年代80倍、90倍的市盈率水平。
由此不难看出,虽然今年A股市场一些大盘蓝筹股的股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但目前的估值水平仍远低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漂亮50”的估值水平;今年上半年,大盘蓝筹股大幅上涨,是对此前价值低估的修正,而不是估值泡沫化。简单地将二者相提并论,甚至划上等号并不合适,当前A股白马股并不是美国的所谓“漂亮50”。
估值重构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投资回报率
A股市场的一大奇特之处在于,股票价格与股票的内在价值背离,垃圾股与小盘股的估值远高于大盘股的估值水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013年曾先后爆发两轮“钱荒”,在市场资金面偏紧的背景下,大盘股缺乏上涨动力,而小盘股价格易于操纵,为了配合大小非高位减持,各种所谓的市值管理公司粉墨登场,与上市公司大股东联手坐庄、操纵股价。而小盘股的爆炒,也吸引了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一些基金大幅减持大盘蓝筹股、在小盘股中抱团取暖,使本已疲弱的大盘蓝筹股走势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A股市场IPO受到严格管控,定向增发泛滥成灾,壳资源估值畸高。这使得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荡然无存。大小非毫无节制地减持,甚至是清仓式减持。这些实际上可能一文不值的股票被二级市场投资者接盘,社会公众投资者最终沦为这些股票的买单者。
去年9月下旬,笔者为《证券市场红周刊》撰文《定增猛于虎,政策应调整》,指出定增市场的乱象扭曲了市场估值体系,资本市场沦为权贵资本掠夺社会公众财富的道具。笔者在该文中建议,调整定向增发政策及IPO政策,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此后,证监会发言人表示,将调整定向增发政策,推动IPO常态化。去年12月,笔者为《证券市场红周刊》撰文《定增新政呼之欲出,或重构市场估值体系》,认为定增政策或将做出重大调整,IPO有可能实现常态化,并认为,政策面变化将重新构建A股市场估值体系,恢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今年初,证监会对定增政策做出了重大調整,IPO也逐步实现常态化。
笔者认为,政策面的变化将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并逐步显现。长期以来A股市场极度扭曲的估值体系正逐步得到修复,大盘蓝筹股由低估逐步向价值回归,而一些缺乏基本面支撑、估值严重偏高的小盘股,在壳资源持续贬值的背景下,估值持续下行。笔者认为,经历今年上半年大盘蓝筹股与小盘股的两极分化走势后,当前,一些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甚至仍处于低估状态,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估值依然高高在上,仍然面临持续下行的压力,A股市场估值体系的调整仍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一个估值体系正常的市场会引导资源向盈利能力强的优势企业集中,提高整个市场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基于当前A股市场大盘蓝筹股和小盘股的估值水平,笔者认为,长期以来A股市场极度扭曲的估值体系已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A股估值体系的调整、修正,未来相当长时期里仍将延续,这有利于恢复A股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提高市场整体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升市场整体投资回报率,能够更好地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并从根本上改变A股市场长期以来弱肉强食、权贵资本借机掠夺社会公众财富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