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黄山白岳间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7-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 渐江《黄山图》轴145厘米×47.5厘米婺源博物馆藏

  1.28456亿港元!4月19日,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渐江《书画合璧册》的成交,让这位画僧一跃跻身“亿元俱乐部”。这也让不少人开始对渐江的生平、艺术及交游产生了浓厚兴趣。
  巧的是,就在前不久,“家在黄山白岳之间——渐江书画艺术展”在安徽博物院落幕,来自10家博物馆的100件(套)佳作为大家系统展示了渐江独树一帜的笔墨语言。如何欣赏与理解渐江的书画艺术?我们不妨跟随展览策展人卞坚走近那个鲜活的渐江。
  明亡后,渐江(1610年至1664年)有志抗清,离开家乡安徽歙县,来到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师从古航禅师。他是“新安画派”奠基人,因酷喜梅花,世称“梅花古衲”。他画宗宋元,尤爱元代倪瓒笔意,又自成一格,融冷、寂、清、静于一体,格调疏淡高逸。时人周亮工评其曰:“江南人以有无定雅俗,如昔人之重云林然,咸谓得渐江足当云林。”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渐江云游各地后回到歙县。归歙后的十数年间,他的活动范围大致是以歙县为中心,往来于宣城、芜湖、南京、扬州等地,除早年游历的武夷外,所登临的名山大致为黄、庐二山。出现在他身边的师友、同仁、弟子众多,在与他们游历交往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同游黄山


  渐江从武夷山归歙的确切时间已不可考,但从相关的史料与其存世画作中,可以大致推断出其回歙县的时间约为清顺治六年(1649年)。归歙后,他以“僧弘仁”的身份居五明寺,取室号“澄观轩”。此后十数年间,黄山是他每年必至之处,那里的一松一石皆已贮其胸腹之中。
  黄宾虹曾在《渐江大师事迹佚闻》中记载了黄山文殊院僧人宝月与渐江好友汤燕生回忆渐江夜游黄山的情景:“僧宝月遇汤岩夫,因语:‘渐师登峰之夜,值秋月圆明,山山可数。坐文殊石上吹笛,江允凝(江注)倚歌和之,发音瞭亮,音彻云表。俯视下界千万山。山中峭绝,惟莲花峰顶老猿,亦作数声奇啸。至三更,衣辄益辄单,风露不可御,乃就院宿。’”
  汤燕生,字元翼,号岩夫,宁国府太平县(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诗书画皆精。曾与渐江游黄、庐等山,有跋“余从师游最久,见师自壮至老”,足见二人交情匪浅。
  汤燕生是渐江作品上题跋较多的友人之一,为我们更好地研究渐江作品提供了诸多素材。江西省婺源博物馆藏有一幅《黄山图》轴,作于1661年,上有汤燕生跋:“于鼎老道兄藏渐师妙画自云与所中相似,漫成二诗应教……黄山弟汤燕生。”钤“补过斋”白文长方印、“岩夫”朱文方印。
  上海博物馆藏渐江《绝涧寒松图》轴款署:“绝涧寒松。学人弘仁。”钤“何居有我”白文方印。“学人弘仁”为渐江少见的篆书款识,“何居有我”也是其少见闲章之一。画上有汤燕生长跋:“虬龙夭矫张鳞鬣,疑是僧繇破壁飞。曾在天都峰上见,移来高士座前辉。长风谡谡起毫端,耸异倾妍敌岁寒。片石与邻尘外赏,翻嫌岳顶署秦官。渐江师为无作先生画松,属余题字,漫占二绝以应。黄山樵者汤燕生。”钤“岩夫”朱文方印、“汤燕生印”白文方印。


清 渐江《晓江风便图》卷28.5厘米×243厘米安徽博物院藏

晓江风便


  在渐江题赠友人的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其赠送好友吴伯炎的《晓江风便图》卷。此卷现藏于安徽博物院,是渐江绘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图绘自新安至扬州行船的水上路线,由浦口练江入新安江一带的地理实景。前段写练江沿岸将军山诸山嵌岩峭峙、林木萧疏,溪寒水涸之景象,饶有冬意;中段绘两岸高峰峻岭,寒亭置于江畔,孤塔耸立山头;后段写江对岸晓雾迷蒙,烟峦重迭,江上两舟挂帆前行,近船坐有一人,点名晓江风便之画意。款署:“辛丑十一月,伯炎居士将俶广陵之装,学人写《晓江风便图》以送,揆有数月之间,蹊桃初绽,瞻望旋旌。弘仁。”钤“弘仁”朱文圆印、“渐江”白文方印。图后附渐江好友吴羲、程守、许楚题跋以及石涛楷书跋各一段。
  吴羲,原名曦,字伯炎,号生洲居士,歙县西溪南人(今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其家族收藏历代书画颇丰,尤以元代倪瓒、黄公望最精。据黄宾虹《渐江大师事迹佚闻》载:“歙之丰溪吴氏,搜罗倪画,当时最盛……渐师于溪南吴氏交谊最笃,里居相近,凡时贤未及睹者,皆得见之。”足见徽商富户吴氏不仅是渐江艺术创作的资助者,其丰厚的收藏也为渐江观摩古画、师法古人提供了便捷。程守在此卷尾跋中所言“渐公留不炎家特久,有山水之资,兼伊蒲之供,宜其每况益上也”,也恰恰点明了这一点。
  故宫博物院所藏有一幅《山水图册装》卷,是渐江为吴羲之弟吴熿所作。此卷同样绘于16 61年,为四开合装。画面描绘新安一带山水,笔墨简洁、意境悠远。款署:“学人为昭素居士染册十数番,悉是雨中课也。阁笔复为简点,殊见荒涩,颇不耐观,亶负主人存恤之意,且又得纵赏所藏墨迹,所谓虚来实归,惭感深至。辛丑二月弘仁謹识。”钤“弘仁”朱文圆印、“渐江”白文方印。昭素居士即吴熿。吴氏家族的慷慨好客为渐江的游历、聚会、交流、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其晚年在绘画技法上“每况益上”,步入了艺术的成熟和高产时期。


清 渐江《绝涧寒松图》轴116.6厘米×51.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画坛挚友


  清张庚在其《国朝画徵录》中最早将渐江、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称为“新安四大家”。渐江与三人皆有交往,尤与査士标交情甚笃。
  查士标(1615年至1698年),字二瞻,号梅壑、懒标、邗上旅老等,安徽休宁人,后寓江苏扬州。他曾在《题渐江上人画》一诗中提到与渐江同登黄山的天都之约:“廿年前负天都约,此日仍看画里山。妙迹依然人不见,松间鹤梦几时还。”他还曾为友人汪度所藏渐江《白龙潭图轴》题诗:“我家黄山未识面,闻说龙潭为色变。”从诗句中我们可以得知,他不仅没有履约与渐江同登黄山,也没有独自登临黄山,始终未能识得黄山真面目。而对渐江登临黄山的行为与大量作品,他所流露出的是对老友的钦佩、羡慕与无尽的思念。


清 渐江《山水图册装》卷23.8厘米×2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所藏渐江《黄山图》册后有查士标跋:“渐公画入武彝而一变,归黄山而益奇。昔人以天地云物为师,况山水能移情于绘事有神合哉?”天津博物馆藏渐江《山水图册》八开,每开皆有查士标题诗。对题与画作一唱一和,相得益彰,皆是查士标根据渐江山水作品意境所作,足见査士标对渐江的认可和推崇。
  浙江省博物馆藏渐江《梅竹双清图》轴墨梅与竹石相依,两株梅花交织而上,枝梳梅淡,别有意境。査士标题跋赞曰:“墨梅自逃禅老人后数百年,唯渐和尚独续一灯,虽王元章犹逊其逸。此图如借画梅说法,横见侧出,无不吻合,解此可与语禅。”査士标认为渐江的墨梅继承了宋代逃禅老人杨无咎稀疏冷逸的绘画特点,与元代王冕花密枝繁、生气盎然的梅花相比,更具冷逸风格。


左清 漸江《梅竹双清图》轴89厘米×44.5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右清 渐江《高桐幽筱图》轴56.9厘米×32.5厘米安徽博物院藏

  安徽博物院藏渐江《高桐幽筱图》轴是渐江为査士标所作,其款署:“意作高桐幽篠,特纸促不称。二瞻以之覆瓶,甘所愿也。若为存贮,有玷密笥。渐江学人。”钤“渐江学人”白文方印。作品右下还有孙逸题诗“文石岩岩翠竹新,秋桐一树正堪怜。九龙山下王高士,师笔能分一段神。孙逸。”钤“孙逸私印”白文方印。诗中王高士即明初画家王绂,号“九龙山人”以墨竹闻名天下,妙绝一时。在一件作品中出现三位新安画派名家笔迹实属难得,恰好印证了渐江与当世画家的密切交往,为新安画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本文作者系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其他文献
位于浙江丽水景宁的畲族村落,环境如诗如画。年幼的雷伟燕与母亲。其母所穿的就是畲族代表服饰“凤凰装”。  2020年年末,由中国商报社、中国收藏杂志社在北京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有一位嘉宾显得尤为“抢眼”。这份特别不仅仅是因为她当天身着的服饰—— 一套色泽亮丽、工艺精巧的畲族节庆服饰“凤凰装”,更是因为她所带来的关于畲族文化传承的话题,让与会者们直观形象地感触少数民族非遗文化
期刊
唐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35.5厘米×338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用墨线表现人物,被称为“画圣”的吴道子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  “水墨画”是什么?从画面表现上看,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纯用“ 水”和“墨”的极简元素来绘制的画,画面无设色或少有设色。以水墨为核心要素的绘画古人称作“水墨画”,近代人们为了区别于西方绘画,便将“水墨画”改稱“中国画”。而水墨画如今就成为了“纯用水墨来呈现画面”的
期刊
在海派大师吴昌硕所刻众多印章中,有两方非常值得玩味——“画奴”和“印丐”。  “画奴”是另一位海派巨匠任伯年的自号,由吴昌硕为其治印。而“印丐”是1884年吴昌硕为自己取的号,并刻成自用印。这两方印说明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以画、印艺术谋生的丐奴。他们二人年龄不同、出身不同,却惺惺相惜,互相被对方的才情倾服,交情莫逆,而二人的艺术也多受对方影响。本文试图对任伯年为吴昌硕所画画像进行梳理,进而剖析两位海
期刊
陳冠丞 缠枝莲纹太平有象熏炉  苏作工艺的精致、细腻、文雅,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而前段时间由苏州博物馆推出的“苏韵·缤纷——青年手工艺者联展”就汇集了方清华、茹月峰、陈冠丞三位青年手工工艺人精美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当代青年对于传统手工艺的新理解、新诠释。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位艺术家同时也是2019年第一届“苏韵流芳——苏州青年手工艺展暨大赛”的前三名获得者。陈冠丞 袖珍炉九件套  苏作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
期刊
古玉爱好者们有眼福了!近日,一场“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在内蒙古赤峰博物馆拉开帷幕,让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首次穿越南北数千年的时空惊喜“同框”,为公众了解中国的玉文化补上了生动的一课。  据了解,这场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赤峰市文物局、赤峰博物馆主办,以浙江省博物馆、赤峰博物馆及赤峰地区多家博物馆的馆藏精品文物为主体,展出了140余件(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精品文物。本次展覽是红山文化和良渚文
期刊
如果要总结2020年的艺术品拍卖,网拍恐怕是当中最有话题感的一个。自去年年初疫情突袭,社会生活被按下“暂停键”,为了寻求突破的拍卖企业纷纷转战线上。如今一年时间过去,它们做得如何?又面临哪些新问题?数据公开:企业纷纷亮答卷  逾70%拍卖为网上专场,较上年提升30%;推出全新网上服务及手机功能,网上竞投比率高达80%;去年全球拍卖总成交额逾35亿美元,其中网上拍卖超5.75亿美元。在前不久全球拍卖
期刊
我国长期是农耕社会,体型粗壮、适应性强、忠厚老实、勤劳朴拙的牛自是好帮手,常用作役力,除拉犁拉碾等农业生产,也用于交通甚至是军事。牛拥有五行中土、水之神力,可促庄稼生长,还能镇水魔保证风调雨顺,著名的黄河铁牛即取该意。  在古代的绘画、雕塑、壁画中,牛的题材自不在少,绘牛名家也多,如韩滉、戴嵩、李唐、阎次平、毛益、李迪、夏圭、李椿、张路、杨晋、黎奇、石涛……  20世纪以来,画牛名家有很多而且各有
期刊
古陶瓷鉴赏家、香港永宝斋主人及香港国际古玩展创始人翟健民先生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便对红色格外地痴迷热爱,从建筑装饰到衣食住行,尤其是在年节、婚娶等重要庆典中,红色总是不可或缺,它寄托着人们的希望与美好的祝福。在国际上,红色已然成为中国的一个标签,“中国红”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喜爱。  红色釉瓷器是我国传统色釉品种之一,是众多颜色釉当中最为喜庆的一个品种,已有几百年的烧造历史。它是以氧化铜作为着
期刊
任伟 《夹金山色秋韵浓》  20世纪中国传统花鸟画经历了创新中寻变革、融合中求发展的演化历程,在理学画法、精神要义、绘画题材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特别是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同影响下,“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也越来越广泛地浸入到花鸟画领域。而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是以写实技法为主体的塑造观强化了传统花鸟画的场域,并进一步拓展了当代花鸟画的表现题材与观察视域。  大熊猫作为中国独有的物种,也
期刊
一张张黑胶唱片,一首首红色歌曲,可以让我们重温党的辉煌历史。《唱支山歌给党听》《幸亏来了共产党》《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伟大的党》《一颗红心献给党》《党领导我们胜利前进》……让我们哼起小调,斗志昂扬地努力建设新时代。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当时的人民广播器材厂在原材料十分缺乏的情况下,用铁红粉替代部分虫胶,灌录了歌曲唱片《幸亏来了共产党》。此曲由雪生作词、杨国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