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成经典思路 磨出有效课堂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zs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等环节入手,探讨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如何加强有效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更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经典思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6-004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诗经有云: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知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其意指人的学问、能力与成就是从切磋琢磨而来。在教学中我们也经常会以“玉不琢不成器”之古语作为教师施以教学的“信条”。由此可见,成功的教学始于“琢磨”。琢磨二字现代汉语中的解释为:“雕刻和打磨”,字面中琢磨之意一目了然,即先雕刻而后打磨。具体于教学之中可简单用两句话来概括:琢出经典思路,磨出有效课堂。教师始终是课堂的实践者,因此,无论是经典思路的“琢”,还是有效课堂的“磨”,都需要教师的智慧与艺术。笔者于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之中深有感触,经典思路来源于对教材、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教学设计的不断反思与改进;有效课堂则来源于对课堂活动的精心准备和组织。要让高中生对化学接触起来有趣味,学习起来有滋味,实践起来可回味,教师不但要上好课,还要备好课。
  一、 备好课——琢出经典教学思路
  经典的教学思路来自于教师的潜心研修和精雕细刻。一座建筑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始于它的设计灵感,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建筑师的建筑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经典的教学思路同样也包含着一个重要内容,即创新。
  所谓创新备课就是对传统备课的一种改良与发展。很多教师认为所谓“备好课”,就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完全控制学生的思路,课堂能够时刻处于流畅且严密的状态中,教师的每一次提问学生都能够踊跃回答。其实这样的教学设计看似完整,实则暴露出许多问题,让人不禁会产生“既然学生都会,还有必要再教吗?”的疑问,这种课堂更像是在看师生之间一场预先排练好的演出。备课的重点在于把握好学生真正的现实起点,克服掉教学设计中的“浅层性”,为学生能够预留出更多自学的空间,让学生既有热情听,也有兴趣做。如在学习“氯水的漂白性”时,可以先用投影为学生设计一道练习题:“潮湿的红布条在氯气作用下会褪色,但有的同学对此有不同看法,提出了氯水中其他粒子也可能会有这种功能的质疑。那么如果已知Cl2 H2O[=]HCl HClO,你是否能够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一开始学生们会产生一些茫然,不知应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可以先帮助他们先从题目中分析出氯水中的成分,即H2O、Cl2、HClO、HCl,然后引导他们参考教师模拟制作的一个流程,如“先假设红布条在HCl作用下会褪色,然后以假设为基础设计实验,实验过程包括哪些,最后得出结论”。这时很多同学都会十分积极地参与实验,急于得到验证,甚至一些平时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开始尝试实验,诸如“假设稀盐酸能够使红布条褪色”等等,多种假设、多种实验应动而生。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们的“热情”,让他们分组讨论,对自己和他人的结论进行交流与评价。课堂上到处都充满了各种惊喜、自信和疑问。最后教师揭开“谜底”:同学们,这实际是一道高考题,你们看也并没有很难是吗?你们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如此设计教学,学生的思想不但得到了训练,而在合作之中他们积极的探求到了独立的认识和思想,尤其是从学习之中获得成就感与喜悦感为他们建立起了强大的自信,当看到学生们脸上如释重负、轻松愉快的表情,备课意义就在于此。
  二、 上好课——磨出有效教学活动
  有效的教学活动从“磨”中而来,这里我们所说的“磨”,就是实践。教师如何判断自己的思路是否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突显出预期效果,就要通过反复的实践和反思,最后总结出最为有效的方法。“琢”与“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经典思路就是在不断的琢磨之中,不断的实践之中形成的。
  1. 注重联系实际,组织有效活动
  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多地为学生预留出更多自己动手、自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教师不要将教学活动演绎成为一场专业性或者是学术性很强的讨论,而是通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既能够于活动中受到启发,同样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学生学习“氧化钠”时,首先用问题模拟出一个生活场景:“如果你走在街上,看到119警车通过,那说明有地方着火了,水与二氧化碳均可灭火,但是不是它们也就成为了‘万能灭火剂’了?”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教师拿出实验道具,让学生们上台进行现场演示,可以一边观察实验一边思考问题:在一张石棉网上放着从瓷瓶中取出的棉花团,滴管吸水后滴于棉花团上,结果棉花团着火了;然后在一张有圆孔的石棉网上放另外一个棉花团,将刚刚制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靠近圆孔,并轻轻吹气,棉花团一会也着火了。学生们有点迷惑,“棉花会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着火?”的疑问顿时充斥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时教师告诉他们,棉花团中其实有“过氧化钠”,顿时学生们就对这个神奇的物质着了迷,非常想尽快地了解一下它的性质与作用。
  只有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活动,才能够真正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内驱力”,成为他们深入学习的动力和引力。
  2. 消除思维障碍,打造高效课堂
  思维障碍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而消除学生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的方法需要教师重点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一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其中,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利用问题来启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去分析和思考,并采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探索新知识,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
  如“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一课,本课融合了STS核心内容,STS知识内容的题材新颖,取材广泛,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对全面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STS的特点,在这一课中笔者以化学、技术和社会三个方面为主导,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首先是知识的产出过程,主要方法为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金属材料,指出它们是如何改造的应用的,最后由笔者提出问题:合金与普通金属材料有哪些区别?前者有哪些优点?等等。其次是学习方法的选择,笔者组织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在为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探究的同时,鼓励学生将他们的思路说出来,供其他同学参考。
  如此,这种师生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积极参与中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此,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高效”化学课堂以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为标准,教师应广泛采集资源,引入生活元素,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魏薇,于璇. 教师课堂提问策略有效性的比较研究[J]. 基础教育,2014,4(4)
  [2] 王祖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研究名师们的成长经历,提出初中化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一般经历以下历程:立德树人,爱生如子;参加竞赛,锤炼自我;研究命题,有的放矢;善于总结,撰写文章;研究教学,形成课题;示范引领,形成辐射。  关键词:名师;初中化学教师;专业成长;进阶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11-002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摘要:基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紧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这对“灵”和“肉”的关系,设计了认识元素周期表、认识元素周期律二个渐进的教学环节,从而体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表里”完美统一。  关键词:感性认识;理性分析;元素周期表;周期律;金属性;非金属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2-003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
摘要:开放性课后作业改变传统的试卷化习题的弊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优化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开放性问题;课后作业;能力培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1-006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1.020  一、
摘要:通过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实验方案,提出教材方案存在的不足,进而介绍基于教材的实验改进方案,以及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改进;创新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1-008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01.025  质量守恒定律在学生
摘要: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对CO2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但是这些知识相对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学生缺乏对C02的一个整体认知。同时八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对科学的兴趣逐步由知觉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通过一些创造性的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和小视频并结合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来学习CO2的性质。  关键词:认知兴趣;小组讨论;二氧化碳  一、教材地位及学情分析  “二氧化
摘要:以补铁剂为线索,设计了“检验补铁剂中铁元素的价态”“鉴定补铁剂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探究Fe2 与Fe3 相互转化的条件”“防止补铁剂变质的措施”四大核心任务,适时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科学探究实践中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为后续元素化合物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补铁剂;价类二维认知模型;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9-00
摘要:基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以两位老师设计的“沉淀溶解平衡”同课异构为例,阐述核心素养建构下教学应由“抽象知识”转向“问题情境”、“知识中心”转向“素养中心”、“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关键词:核心素养;沉淀溶解平衡;同课异构;问题链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33-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
摘要:深度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促进式的、层次性的、阶梯式的。以“酸碱盐复习”为例,通过对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的课例探索,实现从单元复习到专题复习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深度学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1-005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
摘要:以苏教版“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为例,围绕核心素养中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通过分析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真实的场景或任务,促使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主动思考并获取知识,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情境;真实性;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5-0028-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
摘要:初中化学结构化学习是以学生化学知识建构过程为明线,以学生认知结构发展过程为暗线,发展学生多维度的高阶思维,形成纵横交错、立体式的结构化学习方式。以探秘石头纸为载体,以生成性资源为抓手,通过设计渐进式的学习任务,建构物质鉴别的一般模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促进化学思维结构化的发展,最终实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关键词:思维结构化;任务型教学;物质鉴别思维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