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法国贵族婚礼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f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法国贵族婚礼?是奢华浪漫如灰姑娘的舞会,还是精致隆重如奥斯卡之夜?不光是来自不同文化的中国人,就连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其他西欧人也有同样的幻想。
  我的闺中密友上海女孩依与法国男孩思结了婚。为了恪守家族传统,他们在上海办了20桌酒席之后,还要去法国举行教堂婚礼。我作为他们多年的好友和恋爱见证人,有幸被邀请出席他们的法国婚礼。
  婚礼前一个月,一张庄重典雅的请柬飘然而至。请柬上长长的姓氏显示了男方家族过去的荣耀,更甚者,上面印着婚礼将由地方大主教亲自主持,之后还将有鸡尾酒会晚宴,安排在某郊外城堡。这听来简直就是童话,而我的好友将会成为童话中的主角。
  荷兰同事们得知我将要赴“灰姑娘的舞会”,比我还要起劲。她们纷纷为我出主意该怎样打扮,又借给我精美的披巾饰品,条件是我必须拍很多光彩的照片回来。我和丈夫精心地为新人挑选了一套日本黑漆碗具和亚麻餐布,将礼服、西装和同事们的捐献小心打包后,蹬上了从阿姆斯特丹前往巴黎的商务特快。
  我们在巴黎左岸的一家旅馆休息了一宿,次日早上搭乘思的表哥芒的车前往乡间教堂。车子沿着高速公路飞驰了不久便驶进了弯曲的羊肠小道,左拐右拐,钻村穿巷,两边一会儿是田野,一会儿又是农舍院落。我早已没了方向感,丈夫则在旁边悄声感叹,幸亏没有自己开车过来,否则到天黑也找不到目的地。问芒为何挑选这样一个隐蔽之处举行婚礼,才得知原来教堂附近有家族的老房产,借这次婚礼,亲戚们可以团聚,并在祖上传下来的乡间别墅里共度周末。
  终于,车子在一片开阔的山坳间停了下来。老远就看见新娘的白纱在阳光下闪亮,四个身穿白衣红裤的金发娃娃拽着两米长的裙摆,在照相机镜头前骚首弄姿。新郎身着灰色“企鹅服”,头戴灰色礼帽,与身后的父亲一色打扮。新郎母亲不口众姊妹身穿橙黄、杏绿、桃红等五颜六色的灯笼裙,头戴一样颜色却形状各异的遮阳帽,好象皇室内眷的郊游。相比之下,新娘的父母则要朴素许多,父亲一身藏青西服,母亲一身暗红套裙,频频点头,默默含笑。众人身后是一幢17世纪的老洋房,也就是祖上传下来的家产。当初新郎家中的男子常到这片山林狩猎,因此建造了这栋乡间别墅。至今屋内还保存着百年前的设计,桌上陈列着过去狩猎的工具,墙上还有祖先们的肖像。
  临近傍晚,人们似乎照片拍够了,开始纷纷挪出这片山坳,我和丈夫也随着队伍慢慢移向附近的教堂。一出山,便见到教堂的尖顶耸立而出。再走进,见到黑压压的人群已在门口恭候。嘈杂中忽然听见一洪钟般的声音召集大家进去,举目望去,见是一位矮胖敦实、戴眼镜的教土,想必就是大主教了。教堂的简朴让我大吃一惊,它的墙皮已纷纷剥落,壁画也模糊褪色,除了些红白玫瑰外,没有任何其它装饰,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巴黎圣母院”或“圣彼得大教堂”。丈夫曾向我描述过天主教婚礼,说那装点之华丽神圣,礼节之纷繁壮观会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鄙陋。然而,这个小天主教堂不仅不让人感到敬畏,还因为光线充足而洋溢着温存的气息。
  婚礼用法语进行。大主教虽换了白底红襟丝袍,还是一样平易近人。他不时冒出几句俏皮之词,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一中国小教士在旁做翻译,但也许是因为从没有参加过如此宏大的集会,他声音颤抖,肌肉紧张。婚礼一上来先是把所有到场的来宾,不分老少、远近、尊卑统统介绍下来,这一介绍就是一小时;然后是新郎新娘谈对恋爱、婚姻和家庭的世界观,一谈又是半小时;最后才是真正的婚礼仪式,反倒最省时间。整个婚礼穿插着一二十首弥撒大合唱,每隔几分钟,全场便在一男中音的指挥下慷慨激昂一番。奇怪的是,自始至终没有听见熟悉的婚礼进行曲,所有的歌曲不是感激上帝的恩赐就是忏悔凡人的罪恶。
  也许是由于饿了乏了,或是急于参与大合唱,拽婚纱的“小天使”们接二连三地哭闹起来。父母取来玩具仍不见效,只得把他们带出场外。我也是越坐越感到脊背发硬,饥寒交迫,幻想著仪式之后的那一顿丰盛的晚宴。朦胧中听见台上在叫见证人,我抖擞精神走上台,在大主教手指点的那个空格里签了字。新娘转过身,偷偷丢给我一句话:“差点睡着了。”
  当我和丈夫再次搭上芒的车前往晚宴城堡时,已是日落西山。我被寒冷饥饿折磨得疲惫无比,在车后座闭上了眼睛。摇摇晃晃经过四五十分钟,车突然停了。睁开眼睛,外面仍是似曾相识的小巷和农舍,这才意识到我们是迷路了。芒研究了一阵地图,又发动了引擎。他确定城堡就在周围,只是如何找到而已。车子拐出小巷上了大路,外面漆黑静寂,偶尔有车飞驰而过。我睡意全无,睁大眼睛寻找雕花大门后的森严古堡,好象身在库布里克的《大开眼界》中。
  幸好芒的直觉是对的,没过几分钟,眼前便豁然开朗。车子驶进一扇大敞的门,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停了下来。这门虽不是雕花大门,但在这荒郊野外倒也气势非凡。草地那边是一幢灯火通明的洋房,透过落地玻璃门,见到里面站满了手持酒杯谈笑风声的人们。笑声随秋夜的凉风飘过来,似乎隔得很远,恍惚中我好象在遥望盖茨比的长岛周末舞会。
  我的胃又在大声抗议了,走进玻璃洋房,和新人们匆匆寒暄之后,便直奔餐台。屋里挤得象上海的地铁,我一步一个抱歉,好不容易从人群中蹭到餐台,才发现所谓的“鸡尾酒会晚宴”没有鸡尾酒也没有晚宴,有的只是些简单的酒水和餐点。有些灰心丧气,但也无能为力,只得和丈夫、朋友们坐在角落里,一边饮酒聊天,一边观察这对新人。依的法语在几个月的强化训练下突飞猛进,她神态自若地和亲朋好友们谈笑,丝毫不见以往羞涩之色。思则如一贯斯文周到,不停地在人群中穿梭,问寒问暖,憨憨地笑着。
  11点前后,大门被锁上,灯熄了,音乐响起来,彩灯旋转起来,舞会开始了。由于这不是专业的舞池,也没有专业的DJ、专业的灯光,那拙朴的效果犹如大学时代的舞会。舞会一上来是两支华尔兹,新人老少一家共舞。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依翩翩起舞,不由为她的舞技吃惊赞叹,惟独那旗袍不是为跳舞设计的,每当她欲展身旋转时,旗袍总是束缚了她的行动。华尔兹之后,音乐乍变成50年代摇摆,上了年纪的客人全都参加进来,兴致勃勃地重温他们的年轻时光。摇摆之后是80年代迪斯科,场上更是沸腾起来,等到音乐变成90年代电子舞曲,场上则变成了年轻人的天下。
  正当我在这歌舞声频、流光溢彩中眩目沉醉时,新郎妹妹突然;中上来问我愿不愿意搭车回巴黎。转身看见一对年迈夫妇,不知是哪房远亲,正点头向我们微笑。尽管我还在留恋此情此景,但盛情难却,再加上不愿在舞会结束后无家可归,于是和新人们匆匆告别后跳上了老夫妇的车。
  回到巴黎已是凌晨两点,老夫妇俩告别我们后掉头要从来路回去。赶上去一问才得知,他们住在凡尔塞,是为了送我们才过家门而不停,专程到巴黎的。我和丈夫站在那里目瞪口呆。
  忽然,这一天所有纷乱零碎的印象全都连贯起来。就象这对老夫妇一样,这个法国大家族的每个成员都善良朴实,老派保守。他们从没有因为依来自异乡,不是教徒,而改变家族的婚礼传统。然而他们喜爱这个上海媳妇,一心想接受她,因此全力营造出一个随意的环境帮助依融入他们的世界。于是,便有了这个有派头却不讲究的婚礼,而所有让我惊讶,觉得不够“贵族”的细节都是他们刻意努力的结果。
  虽然最终仍没有赶上“灰姑娘的舞会”或“奥斯卡之夜”,但这次“法国贵族婚礼”也因它的独特而让我永久难忘。
其他文献
前往马尼拉市或菲律宾任何一个地方旅游的华人游客和富有的华商已经成为被敲诈的对象,尤其是在马尼拉市更加危险。富有的无辜华裔菲人和华人游客在岷市被绑架的事件层出不穷,绑架案幕后的主谋不是别人,而是西警区的官员。  据报道,有一名华裔菲人就有过这样的不幸经历。不久前,这位华裔菲人得到1000万披索遗产。他原来有一名当警官的朋友,可西警区另一名高级官员得知他得到一笔丰厚的遗产后,下令将他绑架,目的为勒索赎
期刊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日前公布了一项新规定,凡以汉语作为学习语言完成中等教育的外国学生可免除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要求,申请来华留学。  目前,一些国家设有以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中等学校,其毕业生的汉语水平已超过我国高等学校对接受外国学生的汉语要求。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为此作出相应规定,对我国高等学校接受外国学生入学放宽了条件,我国高等学校可有条件地免除外国学生的汉语水平考试。免除汉语水平考试
期刊
据教育部的一项统计表明,目前大约有六至七成的自费生因为语言不过关而滞留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语言和预科学校。针对这一现象,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日前正式设立留学预科学院,专门从事国外大学预科教育,计划今年10月初开学。  预科学院目前的计划是先招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的预科学生,每个国家各招100至150人。针对学生情况设置两个层面的教学班:一个是预科实验班,
期刊
本期作品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陈斯婕同学,讲的是一个人与一只蟑螂的故事,蟑螂红萝卜受到一碗盐水花生的引诱,爱上了身为人类的宋木,然而当她看到郁郁消沉的宋木,想要去拥抱安慰时,却被惊恐的宋木打死了。这本是寻常的错位恋爱故事,但是在读到死去的蟑螂红萝卜顺着墙壁滑落时,我竟有一种香消玉殒的美丽错觉。把世人皆认为丑的事物重新进行审美表达,蟑螂女孩红萝卜娇憨可爱,善解人意而又一往无前,是这篇小说最触
期刊
梅洛·庞蒂对我们说“把事物沉默的本质引向表达”。“事物沉默的本质”——那几乎就是我们存在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本质。山川草木不言不语,江海湖泊无视无听,屋宇楼房默默环绕我们,空气与白云,道路与桥梁……它们本身并不表达,都是人将它们引向自己的言说之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躁动,喧嚣,热烈。在当下,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B站上,似乎永远不缺乏表达。最近的“凡尔赛文学”成为热门话题,有人尚未了解究竟的
期刊
黄韫彦的《养马人》和殷云翠的《阿羽要走了》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个体的成长与生存困境,以细腻的笔法描摹出个体追求自由与爱的过程中疼痛挣扎的内心风景。两篇小说对成长的书写采用了不同的叙事角度,讲述了两个与众不同、甚至有些荒诞的故事:一个是人变成马的家庭,一个是没有记忆和温情的村庄。  《养马人》和《阿羽要走了》在成长的书写上共同指向了逃离这一主题。《养马人》中的我——车格乐向往城市生活,梦想着有一天
期刊
走进马厩,我闻到了一股刺鼻而又熟悉的马的气味。  门口满脸胡茬的叔叔吐着烟圈,向我打招呼:“哟,今天是你啊小伙子?”  “王叔叔好。我阿爸有事,就招呼我过来接马了。”我笑着点点头,转身看向马厩里的马。我一眼就看见了朝我晃动着头颈的青松,走过去摩挲着它的鼻子。我看到它清澈的马眼里倒映出窗外夕阳的玫瑰色。  王叔叔“嗯”了一声,悠悠地接着说:“还差几匹马没回来,不过这么晚了,游客很快就会走光啦。”  
期刊
他還是一个人  就像旧屋里的灯  孤零,从没有多余  一个人爬山,一个人对瀑布呐喊  青石上堆满的落叶,爬满了纹理  在清晰中透露出可怕  于是便将大山封存,刻在时间里  拉下夜色的幕布  他喜欢白云,每一朵的相同,又有所不同  就像危树,立于斜阳,在云中独钓  也在云中守望
期刊
主持人点评:  三年半以前外外意外离世,他的诗歌写作因此被朋友圈曝光。外外生前混迹于诗人、歌手中,对后者给予了很多无偿帮助,但他从不推销自己;在一个以争夺眼球为己任的时代,他的被忽略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外外的诗自由不羁,成熟而具有大气象,看似青春跳脱却蕴含深刻的悲伤。如果说海子是一个少年天才,外外则是一个不幸中断的自觉写作者,独成一家并且卓越。  乌青以“乌青体”闻名,曾在网上网下引发了巨大争议。他
期刊
梅南山下,沿堤岸绕了两圈  我也没找着一个愿意  陪我看湖的人。唯有那只山雀  收着羽翅,昂首静立于  荷梗之上,视脚下浮萍与残荷  为人间俗物,在孤独中  找寻孤独。一朵莲,一片残荷  枯荣,硕大的根茎似乎  勾连着一座宫殿或庙宇  而我,常常失语……面对这些  而莲,作为水生草本植物  其实,是我内心最不屑的东西  多年来,莲,自授花粉  弄不清性别访白云洞  洞内不见白云,也没有黄鹤  木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