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壁垒果真消融了吗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324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继华、吴向东两位老师在《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背景、观念、设计和案例》一文中提到:“《美国教育技术标准·学生》第二版弱化了技术工具学习的直接目标,而将重点放在信息社会所要求的各种技能上……因为当今的技术,已经简单到谁都可以拿起来就直接使用的地步。技术的高度发达和普及,使得技术的操作越来越简单化——消融到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社会生活的一般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不是系统学习这些技术,而是创造环境和搭建支架,让学生去设计和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字文化作品。这就是我们提出儿童数字文化课程的基本出发点。”那么,信息技术真的发展到“不用教就能会”的程度了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带领大家先回顾一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为了说明问题,我简要地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归结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纸带打孔的方式操作计算机,这个阶段的技术确实是高深复杂的,只有少数专家能够驾驭;第二个阶段是DOS时代,这期间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并逐步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但其命令行界面的操作方式仍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的;第三个阶段是Windows时代,图形用户界面简化了计算机操作,让普通大众就可以操作计算机。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确实是在向简单易用的方向发展。但是否可以说,仅通过大众传播,人们就能学会计算机呢?对此,我是持否定观点的。
  下面,我将从技术复杂度、操作复杂度、知识复杂度和元操作几个角度对此进行详细分析。技术复杂度包括操作复杂度和知识复杂度两个方面。操作复杂度主要指操作的一系列动作,其基本组成单位为元操作(基本操作)。元操作包括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以及键盘操作,它属于动作技能。对初次接触计算机的人来讲,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手练习才能掌握和熟练。各种软件包含的元操作数量就是操作的复杂度。
  以字号的设置为例,“选择操作对象—单击工具栏的字号下拉列表框—单击三号字”这个操作需要三步元操作,复杂度就是3。如果是设置为24磅,还需要下拉滚动条,复杂度就是4。通过定义元操作,我们可以把所有操作的复杂度进行量化比较。由于菜单的层层分级直接导致了操作复杂度的增加,微软在Office 2007中提出了新的架构——智能工具栏。其设想是当用户选择了操作对象,与该对象相关的各种命令就会出现在工具栏上。通过这种动态变化的工具栏,实现了操作复杂度的高度近似,也就是说,各种操作在操作过程上都相差不大了。从整体看,操作复杂度在不断简化,但信息技术核心的内容,即知识复杂度。不仅没有走上简化之路,反而朝着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细化的方向发展,其外在表现就是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了。如同人类最初使用木棍打猎、撬石头等等,而现在各种各样专业工具的使用是需要学习的。
  还以字号的设置为例,操作复杂度不大,但要让学生理解并形成完备的概念,就不那么简单了。首先,要了解字号的含义;其次,要知道中英文字号各自的特点(字号大小与字大小的关系);再次,要知道字号的无级缩放。不要让学生误以为字号只能是字号设置中预设的固定数值,要让学生知道,字号是可以自己输入的,甚至小数都可以。对于高中学生,还可以继续讨论不同的字号是如何实现的,这就将涉及存储、显示等更深入的知识。
  所以,信息技术教学不能简单满足于学生在操作上的会,必须立足于对操作背后原理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信息技术不仅要教,而且还大有可教。
  知识复杂度很难进行客观的量化比较,但也可以通过几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概念的含义,二是概念的完备性,三是建立在概念之上的判断、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各种能力,比如综合应用、策略选择等。还以字体的设置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将Excel表格(见右表)中的“姓名”设置为楷体,其余单元格为仿宋体(原来是“姓名”分散对齐,其余内容居中)。通过学生的操作我们会发现,在技术不是问题的前提下,做法上的差异很大。学生的操作有这样几种:
  1.先设置B3:B18,再依次设置第二行标题行和学号列(A3:A18),因为从A19开始,后面是合并单元格,若一起选择就会把姓名列选中,破坏已经设置好的单元格,所以只好一列一列地设置。
  2.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形成了思维定势,一些学生对A19到A22这四个单元格也采用了逐个设置的方法。
  3.一些灵活的学生用到了Ctrl键,把其他单元格全部选中,再统一设置(表现出了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因为能将前面学习Windows和Word时练习过的Ctrl键,迁移到新的应用场景中)。
  随后,我演示了我的做法:先全选,设置为仿宋体;再设置B3:B18。学生马上恍然大悟。这说明,表面看起来烦琐的题目,通过操作顺序的改变,可以变得如此简单。这已经与技术无关了,而是更高层面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技术的掌握只是一个基本的要求。这仅仅是开头,而不是最终目的。如何让学生灵活地应用技术、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才是更值得思考的。这些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也是一门新学科最缺乏的。
  操作复杂度和知识复杂度是技术复杂度的两个变量。如果要比较两个操作的技术复杂度,应该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即在控制知识复杂度大体相同的条件下,考虑其操作复杂度,反之亦然。
  有了技术复杂度,信息技术课程就可以建立自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学科体系了,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的学习内容也就有了客观的衡量标准。同时,信息技术课程只有宽度、没有深度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当然,有了这个工具,下一步就可以构建信息技术课程的框架体系。希望此文能够抛砖引玉,让那些坚持技术为本的教师在这个方向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开发出更多、更好的课程资源,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成长贡献聪明才智。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起先真没想到,从2014年10月,我独自一人赶赴新疆踏访河南籍采棉工,到2020年10月长篇非虚构作品《大地的云朵——新疆棉田里的河南故事》一书出版,前后度过了整整六个春秋。  我知道,夏天新疆的棉花开了,秋天新疆的棉花也开了,只是一个开花朵,一个开棉朵。前一个引来了勤劳的小蜜蜂,后一个招来了全国的采棉工。白娃娃似的白棉花,乖乖地睡在棉桃里,它经了西域阳光的抚慰,天山雪水的哺育,丰沛土地的滋养。在
近期,我参加了江苏省南京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工作,两天共听了以“图像加工”和“动画制作”为课题的16节课。这16节课(见下表),相似或相同的有课题、加工工具、教学重点,不同的有情境导入、学习任务、教学素材等。我在听课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从教师备课到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到教学理念……现将听课过程中的思考整理出来,供大家研究“所见略同”之原理,分析“标新立异”之影响。   
2015年3月3日4点43分,曾彦修先生仙逝,享年96岁。虽也是高寿了,但仍不免垂泪。远在南方的我,不能亲去送他远行,惜矣。因为,前不久还得曾老《平生六记》一书,而我也快递了一册拙著《绝版诗话》给他,以作他茶余饭后的消遣。那时,得他儿子发来短信:“父亲正住在协和医院,说他看了这本小书,很高兴。他很快会出院,只是有点重感冒而已。”  上次那回,果无大羔,但是,曾老后来听觉极差,当我与他通电话,他总提
《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组的课文,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后怀着胜利的喜悦和革命豪情所创作的一篇七律诗。全诗56个字,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突出和强调了红军蔑视困难,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本节课中,教师准备了丰富的资源,教学情景的设计也形象直观,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但在
什么是移动学习?国内外许多移动学习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其一,将移动学习看做远程学习新的形式;其二,认为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设备获取信息与知识;其三,把移动学习看做完全不同于数字化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全新技术和学习方式。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以移动通信网络和设备为基础,以随时随地的学习为特征,以获取教育资源为目的,将移动学习的教育特征和技术特征相结合的人与人之间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部2004年1 2月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并以《标准》为依据,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随后,针对教学人员的初级和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培训大纲》)相继出台,并于2005年7月率先在9个省(市)开展了试点培训工作。其间,各个
北京灵泰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基础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公司,魏焕军总经理拥有多年软件开发技术背景。这虽在业内并不少见,但不可不提的是他组织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灵泰克软件开发包,在不编写语言代码的情况下即可开发出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动态Web应用系统。利用这一核心技术,公司推出了面向学校的数字校园综合应用平台、面向教育局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和面向政府的电子政务平台。围绕着数字
一、教学目标综述    1.课程标准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续的兴趣和爱好,并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并使学生通过表演小对话、演唱歌谣等形式来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学习中使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比较抽象;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如果两者有机整合达到最佳状态,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锦上添花、如虎添翼。本文通过《认识三角形》一课的教学案例,谈如何把握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时机,突破教学难点,向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这一“青草更青处”漫溯。    教材分析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
Flash 8 UI组件是基于 Macromedia Component Architecture 第 2 版设计的,设计这些组件的目的是为了让开发人员重复使用和共享代码,封装复杂功能,使设计人员无需编写 ActionScript 就能够使用和自定义这些功能。使用Flash 8中的UI组件建构交互性数学积件,能加快积件的开发速度,统一积件的风格和样式。本文以“近似值”为例,探讨UI组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