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互动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互动,是广大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教师需精心设计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介绍几种引导学生互动的方法。
  一、教师提问,促进师生互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解,几乎不与学生互动,导致语文课死板无趣。长此以往,学生又怎么会喜欢学习语文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秦王是怎样侮辱赵王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一名学生回答:“我认为课文中的‘秦王饮酒酣’是对赵王的侮辱,赵王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他与秦王在地位上是平等的。而渑池之会上两国国王相会,秦王不管对方,自己先喝醉了,完全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另一名学生回答:“课文中的‘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也是在侮辱赵王。‘令’一般是上级对下级发出的,这说明秦王认为自己高趙王一等,可以随意对他发号施令。”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我认为第一位同学的观点有些牵强,‘酣’描写的是秦王喝酒的样子,并不是说秦王喝醉了,这位同学没有正确理解字词的意思。我赞同第二位同学的观点,不过我还可以补充一点,那就是秦王要求将赵王为他鼓瑟的事写进史册,这对赵王何尝不是一种侮辱呢?”学生听后纷纷重读“绳池之会”的片段,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促进生本互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会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掌握文章中的陌生字词,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这种做法太过强调对知识的获取,不能使学生与文本有效互动,无法真正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时创设情境,促进生本互动。
  例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以下内容:
  这首词作于1925年12月。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写《沁园春·长沙》时毛泽东33岁。当年,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1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9月,毛泽东在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10月,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意气风发,心情很是舒畅。这首词最早发表在1957年1月号的《诗刊》上。
  通过上面的图片,学生们能看到橘子洲头枫林如火的景象;通过上面的文字,他们能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就能感受到毛主席对于革命前景的乐观和自信。
  三、开展小组活动。促进生生互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适时开展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有效促进生生互动。我们要先对他们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学习,有效互动。
  例如,在讲解《寡人之于国也》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将学生分组,并提出问题,要求他们讨论:“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他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已经尽心尽力了。他具体做了哪些事?为什么没有解决问题呢?”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这是梁惠王采取的措施。对于梁惠王为什么没有能解决问题,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甲同学认为:“梁惠王的救灾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问题,没有解决水患,自然无法取得效果。”乙同学认为:“梁惠王不关心老百姓的死活,本就是灾年,却还要用移民的方式来折腾老百姓,这样救灾是没有用的。”学生们讨论相当热烈,最后,教师介入:“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梁惠王救灾只是为了减少损失,既没有根除水患,也没有关心老百姓的死活,所以他的做法不可能解决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互动,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体机、展台、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技术手段逐渐被运用到了语文课堂上,为“一讲台,一黑板,一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转变教学方式。  一、由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过去,由于传播信息的渠道比较少,学生接收知识和信息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因此,教
期刊
每年高考,部分考生会选择写记叙文,但由于选材陈旧、立意不新,往往分数较低。高中生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一般不会遇见惊天动地的大事。因此,写作文时多写普通寻常的小事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用旧瓶装新酒”,帮助他们解决记叙文的选材问题呢?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关注社会热点,“旧材新用”  中国已进入老年社会,时下,“尊老敬老”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期刊
鲁迅在《祝福》中刻画了很多人物形象,而“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对表现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引导他们深入文本,解读文本,找到问题的答案。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让“阅读”真正地发生,就应该让学生真正有阅读的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针对“我”这
期刊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两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我又搬到姥爷那里。  “啊哈,小鬼,怎么啦?让你姥姥去养着你吧!”  “我养就我
期刊
语文具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努力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让他们时刻受到美的熏陶。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详细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感受字词的美  如果说文学作品是美丽的建筑,那么字词就是这座建筑的砖块。砖块虽不起眼,但却是构成美的因子。有些字词甚至在作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在教学中
期刊
逻辑思维能力是人的一项基本能力。它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不会差。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就介绍两种有效的方法。  一、鼓励学生提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知道,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耐心地帮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拓宽教学的空间,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作用下更好地走进文本,学习知识。那么,教师该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古诗词教学呢?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古诗词的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李白的浪漫、苏轼的豪邁、柳永的深情……激发他们
期刊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数众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就单篇文章进行讲解,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系统地学习知识。对此,笔者建议广大语文教师适时开展单元教学,将同一单元的课文放在一起讲解。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引导学生比较异同  单元教学并不是将多篇文章随意地组合在一起进行讲解,而是将同一单元的文章放在一起,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创作手法等多个角度感受文章的异同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有意识地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冷静思考,合理安排和利用各种资源,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来谈具体的做法。  一、课前备课——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总是死抓教材和教参,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难免会出现内容过“全”的现象,仿佛给学生呈上了一桌“满汉全席”,无法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学的效率自然不高。对此,笔者
期刊
在高中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方法,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以启发。  一、制定阅读计划,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整本书阅读有别于传统的单本书阅读,学生的阅读对象是整本书,耗费的时间比较长,是对其阅读能力和耐力的一个挑战。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科学的计划,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