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现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但由于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的局限,初中生在写作文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普遍存在着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现象。学生们的作文水平仍然停留在主题正确、结构合理、语言通顺的层面上,存在着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八股”腔,鲜有“亮色”。作文教学长期呈低效状态。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作文指导课上学生练说得太多,学生的作文就会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尽管老师一再强调要写出自己的特点,要创新,但由于先入为主,思维定势的原因,学生实在很难创新。要培养和激发学生 写作兴趣,教师就要利用各种条件,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并运用生活信息,分析优秀范文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发掘潜能,增强信心
   作文有效教学应特别关注学生学习写作的心理,倡导正确的写作价值观。教师评判作文,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发展与日后生活、学习、工作相关的能力发展。一些学生特别害怕作文,因为他们从小到大的作文成绩都不高,渐渐失去了写作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确实,当前仍有不少教师他们评分的观念陈旧,再好的作文也只给八九十分,认为分数评得低,习作水平才会高。凡此种种,学生很难从分数中看到作文对现实和将来的意义,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就渐渐失去写作的信心和热情。教师不应忽视作文背后鲜活的生命存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劳动价值。评价应该是客观公正的,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灵,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分数确实是学生的命根。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这一心理,权且通过分数来呈现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成功。从而达到激发写作兴趣的目的。目前,我采用“量化”评分法引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随笔与大作文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空间。大作文适宜规范的操作训练,而随笔则更具有个性创作,内容、命题、文体、表达方式和字数等均较自由。这诸多自由,为学生生命内部潜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运用实例,增强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和欣赏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传统的作文讲评,教师往往关注学生作文的缺点。教师的批评应该是“爱心”批评,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让学生从评语中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只有当教师把情感请写在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评,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从而扬起学生进步的风帆。我们认为预期过多地指责学生作文中的缺点,求全责备,还不如多多欣赏学生作文中的“亮点”,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在作文讲评中,应适当安排学生修改,发挥学生动手批改文章的主动性。用语应以褒扬为住,即使对待较差的作文,也应该持以欣赏的眼光来寻找其中的每一个“亮点”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是一点一滴也应即使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整篇不行,就欣赏段落,段落不行,就欣赏句子。如果说要指出学生作文的缺点也尽可能用温和的语气,绝不用生硬的话刺激学生,一面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三、感受生活,诱发情趣
   作文有效教学强调作文的个性化和情感性。真情实感是写作的生命,因为惟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又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今中外的许多经典名篇,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绘景写物,无不蕴涵着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真实情感。朱自清的《背影》描写了父亲为给儿子买橘子努力挣扎攀登月台时吃力的神态。这些微小的事情所表现的父对子的至亲至爱的亲情,叫人感动不已,更加增进了对天下父母的理解。因此,作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激励学生的情感。
   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展示真情时,一定坚持倡导表达的“真实性”和“自由性”。我们要引导学生写作中坚持实话实说,以吾手写吾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从根本上说,写作是没有什么技巧的,惟有真实和自由地反映思想内心的文章才能感动人心。我们应积极倡导“真实”的写作,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展示自己率真的灵魂。
   四、改变批改模式,放开批改话语权
   作文有效教学非常强调评价的多元化。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教师独霸话语权评点学生的作文,不论是详细批改还是粗略批改,均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老师独霸话语权,有的批改本身也值得推敲。这实在是一桩“力大作用小,出力不讨好”的事。改变批改模式实际上就是老师放开话语权,改变那种一方评价一方听命的不平等方式,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发挥他们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其实,学生的协作能力是靠自己写出来的,自己改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共同拟订的命题作文,则实行师生共同批改的办法。当然共同批改也要有所变化。有时让学生先自改,再互改,最后由教师批改一部分。有时师生交叉互改。总之,我们在强调评价多元化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话语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班主任平等待人、尊重学生、对每位学生皆怀有爱心并寄予期望。学生理解了班主任的良苦用心自然会真心敬爱老师,他就会建立更积极、更健康的自我观念来约束自己,调整行为、端正态度,最终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在此就我个人的经验浅谈几点认识:   一、教育学生,爱字当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催化剂。只有我们真诚地关怀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
期刊
近日,由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的“西部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参与式教学”教师培训在我县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参加培训的老师对此反响热烈: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实施“参与式”教学,它能充分展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教育目标,满足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能让教改理念大放光芒。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进行参与式教学与对教育改革理念的体悟。   一、目标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   1
期刊
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是李清照的《声声慢》。教学流程是这样的,由李清照前期作品《薄雾浓云愁永昼》所表现感情导入,接着学生齐读课文,思考《声声慢》这首词体现的感情,学生马上明白是愁,这种愁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引出意象,然后学生讨论词人用哪些意象、如何表现愁的,学生结合诗文,选取一两个意象说说它的内涵。探究完思考词人为什么有如此深重的愁思呢?再齐读,找出词中哪些句子形式与众不同,体会叠词的艺术效果。从内容
期刊
理论并非都是枯燥的,教育教学也并不一定要板着面孔。反思我们的教育实践,“教无定法”的理念大家都烂熟于胸,但若想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话,从情感“破”课,用期待、信任、激励、师爱的作用进行愉快教学,定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现状的反思   高中语文课堂正在出现的弊端,最严重的莫过于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被消解。新的课程标准也更加重视学生素质,更加强调人文教育和美育,更加主张张扬教师和学生个性。语文
期刊
身处高三,学生已经感受到高考带来的压力,相比于基础年级,学生写作的热情还是有所增强,想提高作文水平的迫切性也有明显提高。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已经由“懒得写”变成“我要写”。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倒没有认真思考,只觉得多写总是好的。很多老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多数情况是每上完一个单元的课文后,就写一篇作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通常这样的作文训练就流于形式,于是这一块就成了
期刊
这是我教学中真实的一幕。   上早自习已经几分钟了,只有陈磊(化名)还没有到校,我正在疑惑,只见他正神情低落地向教室走来,后面跟着一妇人,手里拿根棍子,显然是他的妈妈。还未等我询问,她就气呼呼的说:“这孩子真是气死人了!快临近考试了,他总是说老师要求早上早点去,这我们能理解。于是他每天两三点钟就起床到校,起初我们并未在意,但后来一想:有那么早吗!今天早上他出门后,我就尾随着他,没想到他径直走进了
期刊
作文的升格,就好比艺术家对已经有一定雏形的作品进行雕琢,使其完善,尽可能成为艺术品乃至珍品。当然,对作文的增剔扬弃总是有一定的方向和规律的,因而议论文的升格约略也有以下三个点可重点突破。   一、语言:逻辑性与简洁性   语言是思想传递与情感表达的载体,为了强化议论文文体的特征、为了使说理生动且思维深广,要注意语言必须与文章内容、风格、特色相统一。   议论文语言特点主要体现为:第一:准确、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还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在语文教学是想方法、方式等方面存在各种偏差。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依靠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慢慢感知,体悟优秀文章;慢慢积累精彩词句;慢慢培养起判断分析文章精妙与否的能力,再辅之以长期的,大量的作文训练来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水平。这种要生长期地自觉地摸索写作
期刊
讲评课是一种重要课型,上好讲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试卷,检查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化;学生认真完成练习,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是两全齐美之事。但如果之后的讲评这一环节做得不到位,就会事倍功半,练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目前,由于不少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讲评课的重要性,所以,在操作上存在这样一些错误的做法:一、依
期刊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即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绵延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地界。“乌蒙”是绵延在云南、贵州的山脉,海拔两千三百米左右。“走泥丸”有两个典故,都出自汉朝,一是“坂上走丸”,是说从山坡上滚一个弹丸下来,乘势而下,快得不得了;一是“一丸泥封函谷关”,一撮泥巴就可以封住函谷关,形容此关险要。而在《七律·长征》诗里则寓指乌蒙山尽管这么大,但在红军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