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学习是音乐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音乐类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声乐技能,忽视了自身审美意识的提升,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形成自身风格。文章基于目前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的现状,阐述审美意识的内涵和审美教育的关系,分析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性,进而提出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声乐教学;审美意识;高校
  声乐是将声音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声乐的美感,还能创作声乐作品,进而抒发自身情感。高等院校是培养声乐人才的地方,审美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因此,高校声乐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还要注重审美意识的培养。
  一、审美意識的内涵和审美教育的关系
  (一)审美意识的内涵
  审美意识,是审美活动中人对审美对象的能动反映,即广义的美感,包括审美的感知、感受、趣味、理想、标准等各个方面,是审美心理活动进入思维阶段后的意识活动。人们常通过艺术来研究人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主体对于客体在美学观念上的能动反映,起源于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自然界绚丽多彩的色彩特征和千变万化的自然风光使人感受到美,人类在享受美的过程中产生了对自然界的改造和保护意识。审美水平的高低与人所处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审美水平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人感知美的能力的差异有关。目前人的审美意识更多与环境意识有关,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具体而言,审美意识是人类保护环境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动力,有力地促进了环保意识与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二)审美意识和审美教育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是要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以此减少单独的感性或是理性对音乐教学的影响。审美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感知美的知识,介绍美的规律,引导学生以美的视角认识世界,以美的角度改造世界及自我,同时培养审美意识。具体来看,审美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美形态教育,二是美感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国的声乐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教育方式被引入课堂教学,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多是偏向于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审美意识的培养。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声乐学习效率
  高校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声乐的时间较短,很难形成扎实的专业基础,尤其是在综合性大学,学生的声乐练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在重复的训练中形成精准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也不能深入认识自身特点和演唱技能,达不到声乐练习效果。基于目前声乐教学现状,高校在声乐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使得学生逐步掌握审美标准,锻炼学生审美能力,进而达到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在声乐练习中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例如,在发声练习中学生需紧跟教师授课进度,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同时同学之间相互倾听,取长补短,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互动,使得双方产生共鸣。现代教育理念下,课堂的主体和中心应该是学生,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注重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基于不同角度建立审美观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有助于理解声乐作品的美学价值
  学生对于艺术的体验是对美的追求和表达,声乐艺术是以人的声音为载体构建起美学和艺术的桥梁。意识作用于主观行动,审美意识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在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多种因素影响,较少能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导致声乐训练过程和审美教育不能够有效匹配,过分重视声乐演唱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声乐教学过程中的美学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声乐艺术与美学价值的融合发展,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声乐学习环境,营造相关氛围,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得学生感受声乐的美学价值,找到声乐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从美学角度体验美学价值,形成自身的美学观念。
  (三)有助于开展声乐艺术实践
  学生自身发音基础存在差异,对声乐作品的认知和审美标准也就不同。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引导他们认知作品,进而形成自身的表达特色,这是声乐教育的目标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完全精准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审美标准等,这就导致相关的针对性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基于此,高校教师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突破传统“重技能、轻艺术”的教学模式,将审美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声乐塑造富有情感的音乐作品,使得学生能够欣赏到音乐的魅力。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注重练习方式,提升声乐作品理解能力
  对于声乐教育来说,反复练习是理解声乐作品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教师在选择练习素材时,要依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尽可能地选择风格一致或者是同一作者的作品,通过指导学生练习同一作品使之学会揣摩作者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把握一类作品的特色,在同类歌曲中把握曲谱的规律,掌握发音特色,从而具备演唱此类作品的能力。随着学生对不同类别歌曲的深入了解,能够轻松驾驭不同类别的曲目,对于自身演唱风格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因此,教师需要在海量曲目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歌曲,以此满足学生的练习需求。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练习足够的歌曲,才能明确自身的审美方向,找到适合自身的曲目。同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理解力较强,仅需要数量较少的歌曲练习就可掌握相关技能,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理解能力偏弱,这就需要教师督促学生勤于练习,反复练习,找到不同歌曲的相似之处,学会融会贯通。
  (二)激发学生潜意识,培养独立审美能力   人的审美是植根于潜意识的认知,与人的个性和观念有关。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需要从学生的个性着手,依据学生的个性激发其潜意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地安排教学内容,需要遵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选择。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潜意识,做好曲目乐理知识的积累,同时要在引导方法上变革,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声乐审美的本质和内涵以及社会潮流音乐的趋势、发展态势。这样的过程可循序渐进地以提问式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什么是好的声乐作品以及如何审美。目前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同时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喜欢的歌曲是自己的选擇,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流行歌曲都缺乏相关的人文素养,并不是学生潜意识里就倾向选择的曲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流行歌曲的含义,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只有深刻理解歌曲的美学价值,学生才能在演唱中得心应手,并进行独立自主的审美而不受外界的干扰。
  (三)提升教师自身审美意识,完善学生培养环节
  教师是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其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不具备独立的审美能力,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具备独立的审美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审美以及如何演奏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注重培养自身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的培养是逐步深入的过程,不仅仅需要乐理知识,更需要实践体验,所以教师要多开展实践活动。目前的学生培养体系缺乏实践机会,学校和教师需要多方位为学生提供机会,完善学生培养环节,从音乐审美的培养出发,提升学生的声乐表达能力,使之塑造自身音乐风格,提升审美意识。
  总而言之,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不仅仅关系着学生的发展,而且关乎教学质量。在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并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基础开展声乐教学实践,注重选择练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声乐作品理解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潜意识,培养其独立审美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秋玉.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探讨[J].北方音乐,2020(1):160-161.
  [2]鲁卫花.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路径探究[J].艺术评鉴,2019(20):89-90.
  作者单位:
  滨州学院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山西古建历经了漫长的历史积淀,是中国古建筑的缩影,昭示出中国古建筑的显著特征。古建彩绘类别众多,主要有旋子彩绘、和玺彩绘等。其中更为丰富的是古建筑表面的油饰彩画。由于自然条件的腐蚀和人为破坏,许多古建筑表面的彩绘图案变得模糊残缺,不仅影响了观感,同时也为文化艺术的传承工作造成了阻碍。因此,必须重视古建彩绘修复与保护工作。古建彩绘修复与保护工作的开展重视保护准备前、修复保护过程中以及修复后的
期刊
摘 要:近几年国产动画发展迅猛,动画人才需求大幅上涨,而动画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令人深思,所以动画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以动画产业链为出发点,产教融合平台为基础,跨学科、跨专业培养行业所需人才为主要改革方向,从动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师资质量的提升、实践平台的搭建入手,探索动画人才培养如何紧跟时代,从而推动动画教育的改革,实现高质量动画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跨学科;动画教育;动画人才
期刊
摘 要:在交互式电子音乐盛行的今天,作曲家们运用Max/MSP平台搭建个性化的效果器處理程序的方式来创作音乐。文章在对沃切克电子音乐作品《高通低切》乐谱与音响做了必要分析的基础之上,从效果器的原理入手,详细阐述了沃切克电子音乐作品《高通低切》中低音提琴实时处理的手段及其作用,希望为今后的电子音乐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照。  关键词:混合媒介;电子音乐;高通低切;Max/MSP   混合媒介的电子音
期刊
摘 要:审美感悟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十分重要,它能够体现出一个画家的审美倾向和审美愿望。画家审美感悟的能力直接决定其作品的品位与价值,独特的审美感悟还能够影响画家的创作风格,甚至对创作过程产生影响。文章就审美感悟对绘画作品的品位与价值、创作风格、艺术创作方式的作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审美感悟;审美能力;创作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嫩江流域民间美术收集整
期刊
摘 要:要发展建立现代色彩体系及色彩形式就需要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建立中外双向知识结构,中西方互相借鉴学习,合理利用对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虽然中西方色彩观在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同,但共同之处也是有的,抒情表现性、归宿感是近现代中西方艺术的共通性。文章从中西绘画色彩的发展变化、中西绘画艺术的趋同和异同、中国画对西方色彩的吸收与借鉴、中西色彩观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等方面,对中西绘画色彩观进行了研究。  关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就现阶段来看,高校美术教育领域还未将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充分融入,学生未能获得实用性美术技能,因而错失很多创新创業机会。重视创新创业元素与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的改革方向,旨在培育实用性人才,为艺术市场输送专业的人才。文章首先对创新创业与美术教育融合情况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多项融合实践策略,以期深化创新创业与美术教育的融合程
期刊
摘 要:公共空间内的艺术创作是指在公众视野下进行的艺术品展示及艺术行为表达的创作活动。在社会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准也随之日益提升,然而谈到公共艺术,国人的欣赏角度却往往停留在追随与延续西方的雕塑、装置及行为艺术上,显然缺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核在公共艺术表达上的认同感。这样的曲解源于国内公共艺术本体研究与发展的逻辑缺失,也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在当代与西方文化的对冲中产生的割裂与
期刊
摘 要: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可以通过“声”与“情”充分融合表现艺术内涵,它需要歌唱者放松自如地投入全部精力表现出来。声乐艺术的创作不仅需要声音美,最重要的是需要充分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及思想。这样,延伸出的二次创作也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作品的深层次内涵,通过声音表达出作品内在的深层情感。文章从三大方面思考声乐艺术中歌唱技巧和情感的表达。  关键词:声乐艺术;歌唱技巧;情感表现  要想使声乐艺术真正感染听
期刊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进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更多大学设立了摄影类的相关课程。文章从高校摄影教学现状谈起,分析了古典印象工艺内容在高校摄影课程中存在的可行性与优势,并提出了适配课程内容的工作室建设的相应需求,从而使数码摄影与古典印相工艺的技术有效融合,优化摄影学科建设,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为高效的美育实施提供了可参考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古典印相工艺;摄影教学;摄影课程
期刊
摘 要: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并渐渐被公众所熟知。中国的音乐剧大多是靠引入外来的作品并进行本土化的演绎,这也导致了中国音乐剧公演艺术形式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中国音乐剧公演艺术形式的发展视角,分析了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音乐剧的公演传播媒介运行模式,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的策略。  关键词:都市音乐剧;艺术形式;发展趋势  自19世纪中期音乐剧出现之后,其就以独特的视听效果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