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践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深入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走进大学生并促养成、践行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同时,学生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工作类型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践行肩负重大责任。如何提升学生工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践行的推动作用,需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践行现状有客观、全面的认识,同时因地制宜的寻求方法和途径,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属性。
关键词:学生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高校学生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践行具有重大责任和重要意义。高校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和践行的影响是多角度用力的综合结果,包括教学、管理、科研、学生工作等,其中的任何一面都有着扮演着其特殊的角色,具有独立的作用。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形式多样、作用直接的鲜明特征,因此对高校学生工作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践行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工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践行的作用方式
高校学生工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践行的作用方式有着直接与间接两种途径,有着教育、管理、活动三种载体。
1、直接与间接两种途径
学生工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践行的作用说白了就是通过学生工作进行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学生工作相比教育活动有着其独特性,首先学生工作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教学;其次,学生工作本质上是一种透过管理与活动实施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动;最后,学生工作与教学相辅相成构成了高校完整的教育系统。
学生工作作为“另类”的教育活动,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有着直接与间接两种途径。学生工作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直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主题活动属于直接的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在教育、管理和活动内里进行教育的展开属于间接途径。
此两种途径是融合且统一的,共同构成了学生工作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育、管理、活动三种载体
学生工作中无论是团学、党务、教育、管理还是活动,都是重要的教育载体。其中教育、管理和活动是学生工作作用于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主要是以此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多样的形式融入其中,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二、高校学生工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探索
1、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建立完善、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知、认同、践行、评估机制
首先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赋予重要的地位,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当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匮乏与该项教育受重视程度较轻直接相关。以往的观念认为,只有教学才具有教育职能,学生工作只是作为管理而存在。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成熟,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大学是全方位教育的过程与结果,学生工作同样担负着重要的育人职能。为了推动大学生群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必要将价值观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和目标,只有将其摆正了位置,才会有良好的姿态去有效落实。
其次,科学的认识人的价值观内化机制。人的价值观内化是一个从认知、认同、践行到深化的过程,只有对其有科学的认识,才会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探寻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并根据此过程的阶段性构建出行之有效的内化机制。
最后,科学的创建并优化价值观教育的认知、认同、践行和评估的各个环节与整个机制。在这样的一个有机的机制系统内,每个环节都有其特殊性,各个环节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认知是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價值观的内化和养成要求认知基础的扎实和牢固;认同是认知的深化和升华,从认知到认同是个体对所认知事物肯定后的自然认知变化过程,此过程标志着内化的开始,也因此此环节是整个价值观教育承上启下的质变点;对价值观的践行是个体价值观外化的表现,个体对价值观做到了知行合一标志着个体价值观的养成;评估环节更多的是通过对与错的评判反作用于个体的认知和行动,是整个机制中起到反刺激于认知从而巩固内化的重要环节。总之,在学生工作中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价值观教育机制,并将该机制的各个环节嵌入至学生工作中去,会产生价值观教育的良效。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形式、多手段的内化到学生工作中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形式、多手段的内化到学生工作中是学生工作的重要议题,这需要在具体的学生工作方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找到融合点与切入点,同时不仅仅需要价值观与学生工作的巧妙融合,更需要融合形式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科学性。科学的价值观需要用有力的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呆板、单调的教育方法必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摧残,甚至会起到失效、失败的反作用。
3、在学生工作中拓展多元的宣传、教育载体
积极拓展多元、新颖、有效的宣传、教育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课题,同时也是时代要求和学生要求。做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同样需要教育手段、教育载体的科学与创新,尤其是面对21世纪的新型大学生和互联网的双重挑战,这样的课题变得较为急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需要借助新载体、新媒介、新形式将之有力的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并促之内化。无论是互联网、新社交,还是大数据、创新文体,这些时尚潮流、科技前沿都可以成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并一定能够在教育舞台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行为,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认同
心理学中常常会利用行为强化认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样可以通过鼓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产生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的效果。这种反向的引导、教育模式需要不断鼓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行为并对此行为进行褒奖,以激励行为为手段刺激认识。做好行为强化工作就要有多样有效的鼓励、刺激方式,从行为时间划分分为践行前鼓励和践行后鼓励两种,此二者都需要鼓励、刺激的多样。
5、提升学生工作工作者素质
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不仅仅依托言传更依托身教,学生工作工作者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宣传和教育载体,这就要求从事学生工作的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总结而言,学生工作工作者的素质包括工作者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理论素养、实践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载体,要以身作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在认识里和行动中,并将其成为自身素质的核心部分。
总之,学生工作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与践行负有重大责任,同时通过学生工作作用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有效且应该的途径。
关键词:学生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高校学生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践行具有重大责任和重要意义。高校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和践行的影响是多角度用力的综合结果,包括教学、管理、科研、学生工作等,其中的任何一面都有着扮演着其特殊的角色,具有独立的作用。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形式多样、作用直接的鲜明特征,因此对高校学生工作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践行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工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践行的作用方式
高校学生工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践行的作用方式有着直接与间接两种途径,有着教育、管理、活动三种载体。
1、直接与间接两种途径
学生工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践行的作用说白了就是通过学生工作进行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学生工作相比教育活动有着其独特性,首先学生工作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教学;其次,学生工作本质上是一种透过管理与活动实施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动;最后,学生工作与教学相辅相成构成了高校完整的教育系统。
学生工作作为“另类”的教育活动,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有着直接与间接两种途径。学生工作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直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主题活动属于直接的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在教育、管理和活动内里进行教育的展开属于间接途径。
此两种途径是融合且统一的,共同构成了学生工作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育、管理、活动三种载体
学生工作中无论是团学、党务、教育、管理还是活动,都是重要的教育载体。其中教育、管理和活动是学生工作作用于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主要是以此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多样的形式融入其中,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二、高校学生工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探索
1、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建立完善、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知、认同、践行、评估机制
首先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赋予重要的地位,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当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匮乏与该项教育受重视程度较轻直接相关。以往的观念认为,只有教学才具有教育职能,学生工作只是作为管理而存在。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成熟,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大学是全方位教育的过程与结果,学生工作同样担负着重要的育人职能。为了推动大学生群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必要将价值观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和目标,只有将其摆正了位置,才会有良好的姿态去有效落实。
其次,科学的认识人的价值观内化机制。人的价值观内化是一个从认知、认同、践行到深化的过程,只有对其有科学的认识,才会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探寻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并根据此过程的阶段性构建出行之有效的内化机制。
最后,科学的创建并优化价值观教育的认知、认同、践行和评估的各个环节与整个机制。在这样的一个有机的机制系统内,每个环节都有其特殊性,各个环节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认知是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價值观的内化和养成要求认知基础的扎实和牢固;认同是认知的深化和升华,从认知到认同是个体对所认知事物肯定后的自然认知变化过程,此过程标志着内化的开始,也因此此环节是整个价值观教育承上启下的质变点;对价值观的践行是个体价值观外化的表现,个体对价值观做到了知行合一标志着个体价值观的养成;评估环节更多的是通过对与错的评判反作用于个体的认知和行动,是整个机制中起到反刺激于认知从而巩固内化的重要环节。总之,在学生工作中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价值观教育机制,并将该机制的各个环节嵌入至学生工作中去,会产生价值观教育的良效。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形式、多手段的内化到学生工作中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形式、多手段的内化到学生工作中是学生工作的重要议题,这需要在具体的学生工作方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找到融合点与切入点,同时不仅仅需要价值观与学生工作的巧妙融合,更需要融合形式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科学性。科学的价值观需要用有力的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呆板、单调的教育方法必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摧残,甚至会起到失效、失败的反作用。
3、在学生工作中拓展多元的宣传、教育载体
积极拓展多元、新颖、有效的宣传、教育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课题,同时也是时代要求和学生要求。做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同样需要教育手段、教育载体的科学与创新,尤其是面对21世纪的新型大学生和互联网的双重挑战,这样的课题变得较为急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需要借助新载体、新媒介、新形式将之有力的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并促之内化。无论是互联网、新社交,还是大数据、创新文体,这些时尚潮流、科技前沿都可以成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并一定能够在教育舞台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行为,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认同
心理学中常常会利用行为强化认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样可以通过鼓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产生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的效果。这种反向的引导、教育模式需要不断鼓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行为并对此行为进行褒奖,以激励行为为手段刺激认识。做好行为强化工作就要有多样有效的鼓励、刺激方式,从行为时间划分分为践行前鼓励和践行后鼓励两种,此二者都需要鼓励、刺激的多样。
5、提升学生工作工作者素质
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不仅仅依托言传更依托身教,学生工作工作者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宣传和教育载体,这就要求从事学生工作的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总结而言,学生工作工作者的素质包括工作者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理论素养、实践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载体,要以身作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在认识里和行动中,并将其成为自身素质的核心部分。
总之,学生工作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与践行负有重大责任,同时通过学生工作作用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有效且应该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