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钾离子水平对心肌梗死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正常血钾组、轻度升高组,明显升高组,观察三组病人急性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及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其急性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以及死亡发生率在血钾明显升高组分别为68%、80%、60%、80%,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钾组(35.7%、10.7%、3.6%、3.6%)和轻度升高组(60%、32%、20%、2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中血钾浓度升高是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重要参考指标,是反映心肌梗死急性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肌梗死时应密切监测血清钾离子水平。
关键词:心肌梗死;预后;血清钾。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日益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不同的病人其预后从完全治愈到临床死亡也有明显的差异,如何从众多临床指标中判断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于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治疗措施的选择都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我科对自2013.5~2015.3间入院的78例心肌梗死急性期病人抽取静脉血,监测血清钾离子水平,观察不同血钾水平的病人急性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性,分析血钾
水平对急性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一般资料:78例患者,男42例,女36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4.8±6.3)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45例(其中下壁心梗20例,前壁18例,其他部位7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3例。
1.1.2 诊断标准:参照目前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有急性胸痛、胸闷或气喘症状,心电图有特征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以及动态性演变,心肌损伤标示物检查示心肌酶升高、肌钙蛋白阳性。
1.1.3 纳入标准:发病1周以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1.1.4 排除标准: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在外。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都给予常规吸氧、监护,抗凝、抗栓、扩管治疗,对于发病6小时以内,有溶栓适应症,无溶栓禁忌症者给予尿激酶溶栓。
1.2.2 分组方法:根据血清钾离子浓度,将病人分为三组:正常血钾组28例,轻度升高组25例,明显升高组25例。3.5mmol/L≤血清钾浓度<5.3mmol/L,为正常血钾组;5.3mmol/L≤血清钾浓度<6.0mmol/L,为轻度升高组;血清钾浓度≥6.0mmol/L,为明显升高组。
1.2.3 血钾检测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检测血钾浓度,入院后12小时及24小时复查血清钾浓度,取三个时间点的血钾浓度的最高值为分组的参照值标准。
1.2.4 指标观察:观察患者入院十天内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心律失常、心肌衰竭、休克及临床死亡。
1.2.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各组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分布(表1):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组体重指数,年龄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大于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表1 各组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分布:( ±s)
正常血钾组 轻度升高组 明显升高组
病人例数 28 25 25
年龄(岁) 53.64±10.47 54.83±8.51 56.91±10.70
体重指数(kg/m2) 25.47±1.16 25.11±1.24 25.48±1.27
2.1 各组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见表2。结果表明,心力衰竭、休克及死亡的发生率在血钾明显升高组与轻度升高组、正常血钾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血钾升高组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而在轻度升高组及明显升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各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n,%)
例数 心律失常 心肌衰竭 休克 死亡
正常血钾组
轻度升高组
明显升高组 28
25
25 10(35.7)
15(60.0)a
17(68.0)a 3(10.7)
8(32.0)a
20(80.0)ab 1(3.6)
5(20.0)a
15(60.0)ab 1(3.6)
7(28.0)a
20(80.0)ab
注:a:与正常血钾组比较,P<0.01;b:与轻度升高组比较,P<0.01.
3 讨论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心肌梗死日益成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起病急,病情重,如不及时救治,死亡率很高。抗凝、溶栓、抗栓、扩冠等措施使得心肌梗死的急性期病死率显著降低[2],但有合并症的患者如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尤其是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仍非常高[3]。如何能从一些常用的临床指标判断出病人的预后,从而为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思路显得尤为必要。
心肌梗死时,由于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相应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增高[4],心肌酶、肌钙蛋白等自心肌细胞内溢出,从而在外周血中检测出心肌酶升高、肌钙蛋白阳性,另外资料证实血清CK值与梗死范围呈高度正相关[5],此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心肌梗死的病程中常伴随电解质的异常[6]。心肌细胞缺血坏死,细胞内高浓度的钾离子由细胞内逸出,进入外周血中,使得血清钾水平升高。血钾升高程度与心肌坏死范围直接相关。即心肌坏死越广泛,血清钾浓度越高。因此通过检测外周血钾浓度可以作为判断心肌坏死面积的间接反映,而心肌坏死面积直接决定着病人的预后。 本研究显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以及死亡发生率在血钾明显升高组分别为68%、80%、60%、80%,而在血钾正常组和轻度升高组分别为35.7%、10.7%、3.6%、3.6%和60%、32%、20%、2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着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升高,急性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血钾越高,病人的严重并发症及相应的死亡率越高,病人的预后也越差。
血清钾离子检测简单、易行,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症及预后的预测可靠,因此可以做为预测心肌梗死急性期病人预后的一项临床指标。
参考文献:
[1]李为民,甘润韬.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8):459~461。
[2]杨树森;甘润韬;孙延明等。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01期,35~38。
[3]郑高梅.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2,20(12):1935~1936。
[4]杨蕙,伍卫,邓春玉。β2受体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钠钙交换电流调控的信号转导途径[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32(4),454~457。
[5]Chia S,Senatore F,Raffel OC,et al.Utility of cardiac biomarkers in predicting infarct size,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and clinical outcome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ACC Cardiovasc Interv,2008,1:415-423.
[6]林波.血清钾、钠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探讨[J].右江医学,2011年第06期。89~90。
作者简介:寇民生(1975-),男,39岁,汉族,河南省漯河市人,漯河医专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心肌梗死;预后;血清钾。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日益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不同的病人其预后从完全治愈到临床死亡也有明显的差异,如何从众多临床指标中判断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于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治疗措施的选择都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我科对自2013.5~2015.3间入院的78例心肌梗死急性期病人抽取静脉血,监测血清钾离子水平,观察不同血钾水平的病人急性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性,分析血钾
水平对急性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一般资料:78例患者,男42例,女36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4.8±6.3)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45例(其中下壁心梗20例,前壁18例,其他部位7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3例。
1.1.2 诊断标准:参照目前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有急性胸痛、胸闷或气喘症状,心电图有特征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以及动态性演变,心肌损伤标示物检查示心肌酶升高、肌钙蛋白阳性。
1.1.3 纳入标准:发病1周以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1.1.4 排除标准: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在外。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都给予常规吸氧、监护,抗凝、抗栓、扩管治疗,对于发病6小时以内,有溶栓适应症,无溶栓禁忌症者给予尿激酶溶栓。
1.2.2 分组方法:根据血清钾离子浓度,将病人分为三组:正常血钾组28例,轻度升高组25例,明显升高组25例。3.5mmol/L≤血清钾浓度<5.3mmol/L,为正常血钾组;5.3mmol/L≤血清钾浓度<6.0mmol/L,为轻度升高组;血清钾浓度≥6.0mmol/L,为明显升高组。
1.2.3 血钾检测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检测血钾浓度,入院后12小时及24小时复查血清钾浓度,取三个时间点的血钾浓度的最高值为分组的参照值标准。
1.2.4 指标观察:观察患者入院十天内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心律失常、心肌衰竭、休克及临床死亡。
1.2.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各组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分布(表1):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组体重指数,年龄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大于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表1 各组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分布:( ±s)
正常血钾组 轻度升高组 明显升高组
病人例数 28 25 25
年龄(岁) 53.64±10.47 54.83±8.51 56.91±10.70
体重指数(kg/m2) 25.47±1.16 25.11±1.24 25.48±1.27
2.1 各组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见表2。结果表明,心力衰竭、休克及死亡的发生率在血钾明显升高组与轻度升高组、正常血钾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血钾升高组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而在轻度升高组及明显升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各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n,%)
例数 心律失常 心肌衰竭 休克 死亡
正常血钾组
轻度升高组
明显升高组 28
25
25 10(35.7)
15(60.0)a
17(68.0)a 3(10.7)
8(32.0)a
20(80.0)ab 1(3.6)
5(20.0)a
15(60.0)ab 1(3.6)
7(28.0)a
20(80.0)ab
注:a:与正常血钾组比较,P<0.01;b:与轻度升高组比较,P<0.01.
3 讨论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心肌梗死日益成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起病急,病情重,如不及时救治,死亡率很高。抗凝、溶栓、抗栓、扩冠等措施使得心肌梗死的急性期病死率显著降低[2],但有合并症的患者如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尤其是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仍非常高[3]。如何能从一些常用的临床指标判断出病人的预后,从而为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思路显得尤为必要。
心肌梗死时,由于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相应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增高[4],心肌酶、肌钙蛋白等自心肌细胞内溢出,从而在外周血中检测出心肌酶升高、肌钙蛋白阳性,另外资料证实血清CK值与梗死范围呈高度正相关[5],此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心肌梗死的病程中常伴随电解质的异常[6]。心肌细胞缺血坏死,细胞内高浓度的钾离子由细胞内逸出,进入外周血中,使得血清钾水平升高。血钾升高程度与心肌坏死范围直接相关。即心肌坏死越广泛,血清钾浓度越高。因此通过检测外周血钾浓度可以作为判断心肌坏死面积的间接反映,而心肌坏死面积直接决定着病人的预后。 本研究显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以及死亡发生率在血钾明显升高组分别为68%、80%、60%、80%,而在血钾正常组和轻度升高组分别为35.7%、10.7%、3.6%、3.6%和60%、32%、20%、2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着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升高,急性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血钾越高,病人的严重并发症及相应的死亡率越高,病人的预后也越差。
血清钾离子检测简单、易行,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症及预后的预测可靠,因此可以做为预测心肌梗死急性期病人预后的一项临床指标。
参考文献:
[1]李为民,甘润韬.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8):459~461。
[2]杨树森;甘润韬;孙延明等。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01期,35~38。
[3]郑高梅.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2,20(12):1935~1936。
[4]杨蕙,伍卫,邓春玉。β2受体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钠钙交换电流调控的信号转导途径[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32(4),454~457。
[5]Chia S,Senatore F,Raffel OC,et al.Utility of cardiac biomarkers in predicting infarct size,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and clinical outcome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ACC Cardiovasc Interv,2008,1:415-423.
[6]林波.血清钾、钠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探讨[J].右江医学,2011年第06期。89~90。
作者简介:寇民生(1975-),男,39岁,汉族,河南省漯河市人,漯河医专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