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担惊受怕45天
于小伟的角色类型好像很难定义:早期的《男才女貌》走的是都市美男路线;在《孔雀》中,他是少女心中青涩的梦;在最近开拍的《大米市》中,于小伟置身于民国的厚重历史中,演绎一番悲怆的民族大义之士。而在让他斩获新人奖的《查无此人》中,于小伟满目充血,人格分裂成了“神经质”。刚开始拍电影时,他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虽然外形帅气让人惊呼一瞥,但作为演员总归有些不甘。《查无此人》让他直面镜头,成为真正主角。
在挑剧本时,于小伟并不看重导演的名气,“只要是能打动我,我就有信心去打动观众”,所以最初接到《查无此人》的剧本时,朱敏江还是寂寂无名的导演,虽然已经拍过一些短片并且获过奖,但名字在公众之中是陌生的。于小伟拿到剧本,利用拍戏的间隙就看完了,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再加上有份中戏校友的亲切感,就接了。
作为该片的主演,也是全篇的线索人物,于小伟所饰演的辜杰在片中成为一个从头到尾都在不停追凶的人。“这个人物设定背景是在艰苦和崩溃的状态当中,100多场戏差不多有90多场都这样,很少会有冷静的、平常一点的戏”,为了让自己始终保持神经质的状态,于小伟会早点到片场,跑上两圈让身体兴奋起来,然后开始倒立,“因为倒立可以让血充到眼睛上,从外表上符合电影中的那种亢奋,不正常的状态”。这部戏是朱敏江第一次独立执导长片,所以很多时候要求严格,为了追求最佳效果,会从不同的角度一遍一遍地来,可以说于小伟就这样“担惊受怕”地过了45天。
所幸种种辛苦都没有白费,《查无此人》在上海电影节中入围了传媒大奖,而后在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迄今为止欧洲大陆最大的华语电影节于小伟凭借此片获得“最佳新人”奖。“开始那几年,我很少有机会去选择喜欢的角色和类型。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只要是有表演欲望,可以让感情得到抒发的角色我都很愿意去尝试”,接片很谨慎的于小伟,对于填鸭式的创作不感兴趣,可能双鱼座的他在这方面确实非常感性。
享受茶叶开片的一瞬
采访中的于小伟说话前总会垂下眼帘思考一下,语速也是不紧不慢的,谈起工作计划,他总是一副顺其自然地模样,“有的时候不去争不去抢,也有属于你自己的快乐和这种幸福,就挺随缘的”,性格淡然的于小伟在爱好上也是小清新派,他爱喝茶在圈里也是出了名的,经常把茶带到剧组和茶友分享。
因为有咽炎,于小伟很少会喝碳酸饮料,只是偶尔喝些咖啡。有一次他约了一帮朋友在KTV唱歌,其他人都在喝酒,只有于小伟的一个朋友自带保温杯和铁观音,叫来服务员给泡了一大罐。于小伟还是第一次在KTV看见有人自带茶的,就好奇的过去聊天,这位朋友劝于小伟也应该喝点茶,还大方地送给他几袋品质很好的铁观音,“我一喝就上瘾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这么多年”。
于小伟属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那种人,因此喝茶他也喜欢研究些茶具,“像是开茶的杯子,这些杯子都是需要用茶来滋养的。泡茶的时候,你看茶叶从最开始的模样到慢慢开片的过程,是特别享受的”。
于小伟是个宅男,喜欢在家喝茶做饭,摸着自己一件一件买来的家具,心里会变得特别踏实。他喜欢自己装修房子,在于小伟的形容中,他的家光线柔和,一进去觉得暖暖的,摆放着很多小植物,很多台灯椅子之类的软摆设都是自己挑的,“我的家没有特定的风格,买的时候在脑子里想一下放在哪里,但总体来说就是暖色调”。
就在《查无此人》电影首映式上,于小伟曾被追问,如何看待高圆圆的作品以及新恋情,台上的于小伟微微一愣,微笑着回避了这个问题:“咱们今天还是说说我的这部电影吧”,一说到感情,于小伟很低调,“我对生活和家庭都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未来我会留出时间来照顾家庭、结婚生子。但现在,感情还是随缘吧”。
BQ =《北京青年》周刊Y =于小伟
BQ:在拍《查无此人》时,会不会每天都过得神经兮兮?
Y:我刚进组的时候,就先拍我一个人的戏。其他演员比如罗家英、邬君梅都没进组,我就觉得一个人特别孤独。每天在一个想象的情绪里去演那种崩溃的状态,觉得剧组只有我一个人,导演还有工作人员都是我的敌人。那段时间经常会从早上拍到半夜两三点,拍完戏就回到房间,特别累,什么都不想干。后期还好点,因为其他演员都进组了,有时候还可以聊聊天吃个饭。
BQ:你喜欢看这类悬疑电影吗?
Y:这类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莱昂纳多演的《禁闭岛》, 电影中他在岛上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幻觉或者是一种虚拟的状态。《查无此人》这个戏当然会有瑕疵,或者不足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悬疑推理在国内还是挺少的,国外的心理学电影比较多。
BQ:2001年毕业到现在已经是11年了,才获新人奖,会不会有点晚?
Y:不会啊。这次获得新人奖也挺意外的,当时知道《查无此人》要拿到万像电影节去展映,觉得是挺好的事。后来组委会就联系剧组,但当时我在拍戏,所以这个事就耽搁了一段时间。组委会联系到经纪人的时候,说于小伟凭借这部片获得了最佳优秀新人奖我才知道,当然非常高兴。严格来说我在电影中也算是个新人,而且做新人也总比做旧人好是吧。我希望永远新下去,多好啊。这也算是给我们新一代年轻导演一个鼓励吧。
BQ:电影中的角色这么神经兮兮,那你平时情绪什么样子?
Y:我是理性和感性参半的人。有的时候也挺冲动的,有的时候也很理性。电影中这个角色是从小有心理阴影,并且阴影一直伴随他的成长,心理稍微有点扭曲。他从小由父亲带着他成长,然而看到他母亲跳楼的情景不断闪回。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揭开了20年以前的一起强奸案,当他知道这个事情是他父亲干的之后,他的心理是一种非常矛盾纠结的心理。影片最后就是他父亲心脏病发作,伸手去抓药瓶,画面上有另外一只手把药瓶扒拉倒了。影片没说那个人是谁,也有可能是我,所以这个角色有时候挺变态的。
BQ:你之前拍的电影很多都是文艺片,在选择电影时有什么标准吗?
Y:我第一次真正接触电影是顾长卫的《孔雀》,《立春》我也去拍了一场戏。第一次拍摄电影给我的感触很深,因为顾长卫老师调整演员状态调得特别好,话也不多,他就是一说就说到关键点的人,然后愿意一遍一遍地来挖掘演员自身的东西,然后再添加上导演自己的想法。所以《孔雀》这部电影,很多看过的朋友都说这是我在形象上一个特大的转变,也算是一个突破吧。
BQ:出身在音乐世家,没想过要做音乐吗?
Y:做音乐我是做不了。我父母和姐姐都是做音乐的,我从小是在那种环境中长大。小时候也觉得挺烦的,因为他们从事的都是正统的音乐,要不就练声,要不就是弹钢琴。练琴初期可枯燥了,也比较单调,小时候就特别抵触。唱歌也还可以吧,朋友觉得还不错。小时候我妈让我去练过钢琴,练了一个星期就觉得可能坐不住,就顾不上了。
BQ:你刚才说《查无此人》中的角色从小是有阴影,那你自己的家庭是什么样子?
Y:小时候我妈在学校当老师,工作比较忙,还搞合唱团就顾不上我。有那么几年是放养的状态,自己在家弄吃的,跟同学去玩,上课的时候逃学,挺爽的。
BQ:如果你有孩子,你会给他营造什么样的家庭氛围?
Y:我觉得现在的小孩不幸福,学校压力各方面压力都太大。我姐姐的孩子,就一天到晚上各种兴趣班。我告诉姐姐,玩的年龄就让他尽情去玩。学习的话及格就好,你别把他该玩的时候给耽误了。到了大学再用功去学,那个时候才是人真正该学习的时候,所以我还挺庆幸自己是一直玩过来的。
BQ:小时候怎么玩啊?
Y:逃学无非就是看看电影,那会还是上录像厅。然后就是骑自行车到处转转,打台球。那时会让人早点接触社会,见的人和事儿比较多,吃亏上当也比较多。到了成年的时候,对进入社会是有帮助的。
BQ:七匹狼提出的“品格名士”定义近来倍受关注,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品格名士”?
Y:我觉得我对待朋友挺仗义,这是我最大的优点。还有就是包容性比较大,可能跟爱喝茶的爱好有关。很多事情跟朋友不较劲,包括对自己的事业也不着急,有时经纪人或者身边的人比我还着急,他们是推着我往前走的人,我是会享受生活多一些的人,工作放在其次。
于小伟的角色类型好像很难定义:早期的《男才女貌》走的是都市美男路线;在《孔雀》中,他是少女心中青涩的梦;在最近开拍的《大米市》中,于小伟置身于民国的厚重历史中,演绎一番悲怆的民族大义之士。而在让他斩获新人奖的《查无此人》中,于小伟满目充血,人格分裂成了“神经质”。刚开始拍电影时,他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虽然外形帅气让人惊呼一瞥,但作为演员总归有些不甘。《查无此人》让他直面镜头,成为真正主角。
在挑剧本时,于小伟并不看重导演的名气,“只要是能打动我,我就有信心去打动观众”,所以最初接到《查无此人》的剧本时,朱敏江还是寂寂无名的导演,虽然已经拍过一些短片并且获过奖,但名字在公众之中是陌生的。于小伟拿到剧本,利用拍戏的间隙就看完了,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再加上有份中戏校友的亲切感,就接了。
作为该片的主演,也是全篇的线索人物,于小伟所饰演的辜杰在片中成为一个从头到尾都在不停追凶的人。“这个人物设定背景是在艰苦和崩溃的状态当中,100多场戏差不多有90多场都这样,很少会有冷静的、平常一点的戏”,为了让自己始终保持神经质的状态,于小伟会早点到片场,跑上两圈让身体兴奋起来,然后开始倒立,“因为倒立可以让血充到眼睛上,从外表上符合电影中的那种亢奋,不正常的状态”。这部戏是朱敏江第一次独立执导长片,所以很多时候要求严格,为了追求最佳效果,会从不同的角度一遍一遍地来,可以说于小伟就这样“担惊受怕”地过了45天。
所幸种种辛苦都没有白费,《查无此人》在上海电影节中入围了传媒大奖,而后在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迄今为止欧洲大陆最大的华语电影节于小伟凭借此片获得“最佳新人”奖。“开始那几年,我很少有机会去选择喜欢的角色和类型。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只要是有表演欲望,可以让感情得到抒发的角色我都很愿意去尝试”,接片很谨慎的于小伟,对于填鸭式的创作不感兴趣,可能双鱼座的他在这方面确实非常感性。
享受茶叶开片的一瞬
采访中的于小伟说话前总会垂下眼帘思考一下,语速也是不紧不慢的,谈起工作计划,他总是一副顺其自然地模样,“有的时候不去争不去抢,也有属于你自己的快乐和这种幸福,就挺随缘的”,性格淡然的于小伟在爱好上也是小清新派,他爱喝茶在圈里也是出了名的,经常把茶带到剧组和茶友分享。
因为有咽炎,于小伟很少会喝碳酸饮料,只是偶尔喝些咖啡。有一次他约了一帮朋友在KTV唱歌,其他人都在喝酒,只有于小伟的一个朋友自带保温杯和铁观音,叫来服务员给泡了一大罐。于小伟还是第一次在KTV看见有人自带茶的,就好奇的过去聊天,这位朋友劝于小伟也应该喝点茶,还大方地送给他几袋品质很好的铁观音,“我一喝就上瘾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这么多年”。
于小伟属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那种人,因此喝茶他也喜欢研究些茶具,“像是开茶的杯子,这些杯子都是需要用茶来滋养的。泡茶的时候,你看茶叶从最开始的模样到慢慢开片的过程,是特别享受的”。
于小伟是个宅男,喜欢在家喝茶做饭,摸着自己一件一件买来的家具,心里会变得特别踏实。他喜欢自己装修房子,在于小伟的形容中,他的家光线柔和,一进去觉得暖暖的,摆放着很多小植物,很多台灯椅子之类的软摆设都是自己挑的,“我的家没有特定的风格,买的时候在脑子里想一下放在哪里,但总体来说就是暖色调”。
就在《查无此人》电影首映式上,于小伟曾被追问,如何看待高圆圆的作品以及新恋情,台上的于小伟微微一愣,微笑着回避了这个问题:“咱们今天还是说说我的这部电影吧”,一说到感情,于小伟很低调,“我对生活和家庭都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未来我会留出时间来照顾家庭、结婚生子。但现在,感情还是随缘吧”。
BQ =《北京青年》周刊Y =于小伟
BQ:在拍《查无此人》时,会不会每天都过得神经兮兮?
Y:我刚进组的时候,就先拍我一个人的戏。其他演员比如罗家英、邬君梅都没进组,我就觉得一个人特别孤独。每天在一个想象的情绪里去演那种崩溃的状态,觉得剧组只有我一个人,导演还有工作人员都是我的敌人。那段时间经常会从早上拍到半夜两三点,拍完戏就回到房间,特别累,什么都不想干。后期还好点,因为其他演员都进组了,有时候还可以聊聊天吃个饭。
BQ:你喜欢看这类悬疑电影吗?
Y:这类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莱昂纳多演的《禁闭岛》, 电影中他在岛上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幻觉或者是一种虚拟的状态。《查无此人》这个戏当然会有瑕疵,或者不足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悬疑推理在国内还是挺少的,国外的心理学电影比较多。
BQ:2001年毕业到现在已经是11年了,才获新人奖,会不会有点晚?
Y:不会啊。这次获得新人奖也挺意外的,当时知道《查无此人》要拿到万像电影节去展映,觉得是挺好的事。后来组委会就联系剧组,但当时我在拍戏,所以这个事就耽搁了一段时间。组委会联系到经纪人的时候,说于小伟凭借这部片获得了最佳优秀新人奖我才知道,当然非常高兴。严格来说我在电影中也算是个新人,而且做新人也总比做旧人好是吧。我希望永远新下去,多好啊。这也算是给我们新一代年轻导演一个鼓励吧。
BQ:电影中的角色这么神经兮兮,那你平时情绪什么样子?
Y:我是理性和感性参半的人。有的时候也挺冲动的,有的时候也很理性。电影中这个角色是从小有心理阴影,并且阴影一直伴随他的成长,心理稍微有点扭曲。他从小由父亲带着他成长,然而看到他母亲跳楼的情景不断闪回。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揭开了20年以前的一起强奸案,当他知道这个事情是他父亲干的之后,他的心理是一种非常矛盾纠结的心理。影片最后就是他父亲心脏病发作,伸手去抓药瓶,画面上有另外一只手把药瓶扒拉倒了。影片没说那个人是谁,也有可能是我,所以这个角色有时候挺变态的。
BQ:你之前拍的电影很多都是文艺片,在选择电影时有什么标准吗?
Y:我第一次真正接触电影是顾长卫的《孔雀》,《立春》我也去拍了一场戏。第一次拍摄电影给我的感触很深,因为顾长卫老师调整演员状态调得特别好,话也不多,他就是一说就说到关键点的人,然后愿意一遍一遍地来挖掘演员自身的东西,然后再添加上导演自己的想法。所以《孔雀》这部电影,很多看过的朋友都说这是我在形象上一个特大的转变,也算是一个突破吧。
BQ:出身在音乐世家,没想过要做音乐吗?
Y:做音乐我是做不了。我父母和姐姐都是做音乐的,我从小是在那种环境中长大。小时候也觉得挺烦的,因为他们从事的都是正统的音乐,要不就练声,要不就是弹钢琴。练琴初期可枯燥了,也比较单调,小时候就特别抵触。唱歌也还可以吧,朋友觉得还不错。小时候我妈让我去练过钢琴,练了一个星期就觉得可能坐不住,就顾不上了。
BQ:你刚才说《查无此人》中的角色从小是有阴影,那你自己的家庭是什么样子?
Y:小时候我妈在学校当老师,工作比较忙,还搞合唱团就顾不上我。有那么几年是放养的状态,自己在家弄吃的,跟同学去玩,上课的时候逃学,挺爽的。
BQ:如果你有孩子,你会给他营造什么样的家庭氛围?
Y:我觉得现在的小孩不幸福,学校压力各方面压力都太大。我姐姐的孩子,就一天到晚上各种兴趣班。我告诉姐姐,玩的年龄就让他尽情去玩。学习的话及格就好,你别把他该玩的时候给耽误了。到了大学再用功去学,那个时候才是人真正该学习的时候,所以我还挺庆幸自己是一直玩过来的。
BQ:小时候怎么玩啊?
Y:逃学无非就是看看电影,那会还是上录像厅。然后就是骑自行车到处转转,打台球。那时会让人早点接触社会,见的人和事儿比较多,吃亏上当也比较多。到了成年的时候,对进入社会是有帮助的。
BQ:七匹狼提出的“品格名士”定义近来倍受关注,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品格名士”?
Y:我觉得我对待朋友挺仗义,这是我最大的优点。还有就是包容性比较大,可能跟爱喝茶的爱好有关。很多事情跟朋友不较劲,包括对自己的事业也不着急,有时经纪人或者身边的人比我还着急,他们是推着我往前走的人,我是会享受生活多一些的人,工作放在其次。